兰陵历史有多悠久?出过什么著名人物?

兰陵历史有多悠久?出过什么著名人物?

兰陵历史有多悠久?出过什么著名人物?

1105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11:53:25
共有1条回答
葫芦金刚爸爸

兰陵,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自战国后期楚国在此置兰陵邑,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境内最早设立的县。兰陵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春秋时,鲁国在兰陵设次室邑。战国时,楚国始设兰陵县,治所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镇),后春申君以荀子为两任兰陵令。汉、三国曹魏属东海郡。西晋初沿袭旧制,元康元年,晋惠帝置兰陵郡;十六国时期,再设兰陵郡;北齐设兰陵郡。兰陵故城遗址今位于现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辖兰陵镇的苍山县复名为兰陵县,隶属地级临沂市管辖。

地处鲁南的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周围区域在夏、商、西周时代为鄫国(向城西北有鄫国故城遗址)所属。公元前602年,经淮河入海的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改道,北上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鄫国以南茫茫湿地和浩瀚湖泊现露大面积滩涂,成为可耕作的肥田沃土。前601年,鲁国季孙行父(季文子)任鲁国正卿大夫,掌管鲁国经济大权。这时期南方的淮夷人趁势北上,抢占黄淮滩涂。鄫国弱小,无力阻止淮夷人北犯,依附鲁国,为维护鲁国利益和季孙氏费邑封地不受侵犯,季文子派鲁国军队、奴隶南下,占据今兰陵建立次室邑。同时,在鲁国、鄫国井田上耕作的奴隶们也纷纷南下谋生,到泇水、泗水中下游的湖泊滩涂边开垦“王土”。一时间黄淮滩地私田大量增加,奴隶们成了自由人。前594年,鲁国大夫季文子首先在此推行“初税亩”制度。于是,次室周围的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耕农,农户家庭单位,有了属于诸侯规定或自己登记纳税的姓氏,老百姓从此成为农民的别称。公元前568年,鄫国秘密归附鲁国,鲁国莒国发生战争,鲁国收复鄫国故地。因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家族长期专权,次室成为鲁国南部疆土上并行于公室曲阜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建有宫殿式建筑次室亭,留下了次室女忧君爱国的凄婉故事。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载:“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据鲁穆公和三年后的时间推算,此为公元前382年。齐楚争霸,鲁国衰微,次室当为楚国控制,成为与吴越争霸北方的阵地。今县域至开阳(今临沂)、莒国(今莒县),这一东北至西南的狭长地域成为楚国新辟的东北边疆。楚国派出官员管理鄫国故地,《荀子》“尧问”篇中有缯丘(鄫国故地)之封官拜见见楚相孙叔敖的记载。(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元前350年诸侯称雄形势图)。

据考,兰陵地名应是公元前319至前312年之间出现,距今约2320多年,名字应与楚国大夫屈原担任楚怀王左徒期间有关。公元前319年,屈原任楚怀王时的左徒,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兼管楚国内政外交事务,受到怀王的信任,权重一时。秋,为合纵连横攻秦,屈原首次东使齐国。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任三闾大夫。前312年,为缓和楚齐两国因争霸的对立,楚怀王起用屈原再次出使齐国,齐楚复交。此时楚国占有东北边城次室邑60多年。在春秋无义战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称霸,谁占地盘谁做主。次室是和鲁国公室曲阜相对应的地理名称,带有浓郁的鲁国色彩,楚国要在鲁国旧地建立行政机构,须废除鲁三桓专政遗留下来的“次室”,还要让鲁国遗民接受楚人的统治。他们认为,既要用儒家理念治理鲁国旧地,还要打上楚国政治的印记。拟定一个充满时代理想色彩的新地名,其使命义不容辞地落在政治家屈原身上。战国时代,烽烟四起、群雄争霸,诸侯林立。屈原从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东使齐国,大江东去,入邗沟达淮泗到泇水。次室邑在泇水之上,楚地东北边城,是屈原自楚地使齐的必经之地。屈原作为主管民政外交事务的重臣,对东北边邑密切关注,应是这个时期将次室改名兰陵。公元前255年,荀子(死后葬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任兰陵令,距楚人占据兰陵127年,和屈原在公元前319年秋使齐亦64年间隔,兰陵地名早已定位。

兰陵作为一个县域地名出现,是在秦帝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以前的百年。《十三州志》载:“兰陵故鲁之次室邑,其后楚取之,改为兰陵县,汉因之。”楚国是最早设县的国家之一,在春秋初期就把兼并得到的地方建立县,春秋中期以后,新建的县就逐渐多起来。县的长官称令,这是秦在商鞅变法时所设置的官称。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楚国春申君为令尹时,曾任命当时著名的学者荀子为兰陵令。荀子(公元前313-前23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从公元前261年起,两任楚兰陵令约20年。荀子是从齐国三任稷下学宫祭酒职位15年的基础上来到兰陵,他任县令时,兰陵县治早已设立,属地范围包括楚军驻扎的襄贲(今长城镇)、开阳(今临沂城)两个军事要地,是楚军驻扎与越国对峙的边防线。因当时“县”的概念是悬在边疆的行政区域,秦楚等国在新辟的疆土率先设立县治。因为齐鲁两国没有实行郡县体制,所以兰陵县是今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治。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一统,全国实行郡县制,今县域属东海郡,设有兰陵县(今兰陵镇)、襄贲县(今长城镇)和鄫县(今向城镇),是东海郡县治所最密集的区域。前206年西汉建立,今兰陵镇为东海郡兰陵县。兰陵县辖9乡35亭,规模居东海郡第四位,东汉末年王莽改制,将东海郡改名沂平郡,兰陵县改名兰东县,东汉恢复旧县制,兰陵仍为东海郡县治。公元196年,兰陵为曹魏政权统治。西晋将兰陵郡从东海郡中析置,兰陵县属兰陵郡管辖。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东海之兰陵、氶、戚、合乡、昌虑五县置兰陵郡,理氶城。”历史上始有兰陵郡。氶,即今峄城。兰陵郡驻氶城,兰陵县仍在兰陵,郡县共存,驻地不同。为什么要设兰陵郡,这也许和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有关。时间不长,发生永嘉(307—313年)内乱,导致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五胡乱华”。接着晋朝官民大量南逃迁徙,史称“永嘉南渡”,淮阴令萧整率兰陵萧氏族人等离兰陵故土南渡,在今常州武进侨置兰陵郡县,有南兰陵之称。东晋时期,北方祸乱不息。在“五胡十六国”年间,兰陵分别为羯族建立的后赵国(319-351年)、氐族建立的前秦国(351-394年)。这期间,一个叫冉闵的在兰陵郡起家,后冉闵推翻羯赵,350年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两年后失败。383年东晋和前秦在淝水大战,东晋大破秦军,晋乘胜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兰陵回归东晋,兰陵县回归故土王朝,此后的80多年间由偏安的南方政权统治。北魏(386-534年)鲜卑政权于439年完成北方统一,大江南北进入对峙阶段。466年北魏军队开始了夺取刘宋徐、兖、青、冀四州等地区的新一轮战争,于468年1月攻克兰陵县城,南朝刘宋守将投降,兰陵归附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统治。《魏书》记载,公元480年(北魏太和四年,南朝齐建元二年),为响应南朝萧齐光复故土的计划,兰陵人桓富率众起义,攻破兰陵县城,杀死县令,并北上与昌虑起义军首领桓和、泰山首领张和颜等联合建立根据地,推举司马朗之为领袖。这场兰陵起义没有得到南朝大力支持,北魏孝文帝政权调淮阳王尉元等领兵镇压。此后兰陵先后为北魏、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北周(557-581)政权管辖,分属兰陵郡的兰陵县。在近300年的纷争中,兰陵郡自设立后,除在北魏短时间被废,又于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复置,后长时间存在,其郡治在氶(今峄城)。一说,其郡治曾短时设于昌虑县(今薛城一带)。南朝时期,萧氏后人从南兰陵(今常州)起家登上政治舞台,萧道成、萧衍在建康(南京)称帝,历11帝。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兰陵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氶县,置缯州、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缯州,省氶县入兰陵县,属彭城郡管辖。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缯州,治承县(承,古作氶,《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辖承县、兰陵、缯城3县。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废缯州,省兰陵、缯城二县入承县,属沂州。“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盛唐诗人李白吟诵兰陵美酒的绝句《客中行》。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开始了寄居东鲁的日子。嗜酒如诗的李白游历兰陵古镇,为美酒陶醉,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使兰陵美酒名扬天下。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时,兰陵古城属于沂州承县管辖,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朝代。北宋时,兰陵仍属沂州承县管辖。金(1115—1234年)统治初期,兰陵属邳州承县。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县为兰陵县,治所在承城(峄城)21年。金贞佑四年(1216年)三月,兰陵县治所移至土娄村(见《金史·志第六》),共49年。金兴定中(1217—1222年)在承县旧地设置峄州。元代(1206—1368年),据《新元史·志第十三》载:“金兰陵县,属邳州。元初,于县置峄州。至元二年,又省县入州。李璮为益都路行省,以其姻亲胡甲知沂州,峄州畏其逼,尽割州东二十里外与之,后遂因而不改。”李璮是反叛蒙元的山东军阀,1262年初举兵反元,7月兵败济南,被忽必烈处死。李璮将峄州东部划归沂州,是利用益都路行省为基地,扩大自己的反元势力范围。1265年,元朝撤兰陵县并入沂州。明清两代兰陵属沂州府兰山县,兰陵一直是沂州西南重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维护地方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兰山县在兰陵镇设立分防县丞镇守,应是副县级单位。民国时期兰山县更名临沂县,兰陵一带被称为临沂西南乡。1938年6月,中共在抱犊崮山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中共临郯费峄四县边区县委和统一战线性质的“四县边联办事处”,简称“边联县办事处”,1941年2月成立边区县抗日民主政府。随着抗战形势发展需要,1942年8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在临沂县西南部和边联县南部地区成立中共兰西工委,1942年10月,鲁南区党委、行署决定设置兰陵县,中共兰西工委扩建为兰陵县委。1943年3月成立兰陵县办事处。1944年8月成立兰陵县民主政府。1944年3月,为纪念牺牲的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鎛,将“边联县”改称赵鎛县。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临沂城解放,临沂县抗日根据地大部划归赵镈县。10月,兰陵县撤销,辖区归属赵鎛县。1945年底,今县域只有赵鎛县一个建制。1947年春,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鲁南区党委、行署决定缩小县级行政区划,将赵鎛县东部析出置县,新县治取名苍山县。后因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赵镈县南半部兰陵地区,为开展敌后游击战,1948年2月,鲁南区党委决定恢复兰陵县,刘向一任县委书记。这时,在今苍山县域内,出现了赵镈、苍山、兰陵三县并存的局面。1950年5月11日撤销赵鎛县,其辖区并入苍山县。1953年7月,兰陵县撤销,原辖区划归苍山、峄县(现枣庄),原属江苏省及山东省突出部分地区划归江苏省,兰陵划归苍山县,为十六区。1957年改区为乡。1959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置兰陵镇。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同意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的批复》;2014年1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的通知》;2014年1月21日上午,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揭牌仪式举行,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和新闻发布会。更名后的兰陵县(原苍山县)行政中心不变,仍为卞庄街道。兰陵镇仍为兰陵镇,不做处理。

历代著名学者有:秦汉时期的疏广、疏受、孟喜、萧望之、匡衡、王良等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缪袭、何承天、鲍照、鲍令晖、徐勉、何逊、颜之推,隋唐以后的颜师古、萧颖士、贾仲明、兰陵笑笑生等。

季孙行父,谥号季文子,春秋时鲁国正卿,辅佐鲁三代君主33年。在此地建次室亭,开垦湖田,推行“初税亩”。凡事三思而后行,家无私积,以节俭著称。镇北17.5千米文峰山有鲁大夫季文子墓。

左丘明(前502-前422年),曾任鲁国太史,被誉为 “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为解孔子《春秋》作《左传》,亦称《左氏春秋》。元朝方志《齐乘》载:峄州东北七十里有邱明墓。镇东北12千米,兴明乡左家官庄有左丘明墓。

高柴(前521-前393年) ,字子羔。孔子门下弟子,曾在鲁国、卫国做官,后教书兰陵,创办书院,著有《子羔》等书,定居终老兰陵,高寿128岁,被后人尊为寿圣。镇东北5千米,刘堡后村有高柴子羔墓。

萧望之(前106--前47年),字长倩。西汉宣帝重臣,官至三公。《齐诗》、《鲁论语学派》传人,经学大师。以儒学传家,子萧良、萧咸、萧由通晓五经,孙萧绍任御史中丞,曾孙萧闳任光禄勋,孝廉、博士辈出,数代不辍。镇北2千米小仲村有萧望之墓园。

高长恭(543—573),北齐名将,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因其貌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齐人作歌舞《兰陵王入阵曲》,展现兰陵王指麾击刺英姿。后东传日本,今属日本雅乐。镇中心兰陵美酒厂迎壁《兰陵春秋》有兰陵王入阵曲浮雕

萧颖士(708—759),字茂挺,兰陵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散文家,诗人。开元举进士,曾任秘书正字、集贤校理、扬州功曹参军等职。因高才博学,恃才傲物,格不近俗,门下溢为文元先生。留有《萧茂挺文集》。

贾仲明(1343~1422后),元末明初杂剧作家。亦作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人,徙居兰陵。精于词曲、隐语。曾侍明成祖朱棣,甚得宠爱,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著有《云水清音》等。

兰陵笑笑生,著有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假托对北宋中叶市侩势力西门庆及其家庭腐朽生活的自然描述,展现了晚明政治社会面相,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题材中里程碑式的奇书巨著。

王思衍(1866-1938),字仲蕃,清光绪戊戌科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著名书法家、诗人。真、草、隶、篆诸体皆精,行草自成一家。有《亦嚣诗集》《嚼雪斋印谱》传世。日军攻兰陵,饮恨自缢。镇西1.5千米插柳口村有衍公进士第遗址

王鼎钧,又名王冠才,1925年生,兰陵西南隅人,当代华文著名作家。1942年离家求学,后移居台湾、美国。著有散文集《人生三书》等40余种,回忆录《昨天的云》等4部。镇西1.5千米插柳口村为王鼎钧少年插柳学诗之地。

罗炳辉(1897-1946)将军,云南彝良人。由奴隶当兵,加入红军,身经百战,抗战胜利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鲁南部署自卫作战,因病在兰陵镇逝世。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