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那个坐在铁轨上哭的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那个坐在铁轨上哭的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那个坐在铁轨上哭的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44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24 17:13:48
共有1条回答
与时说
回答于 回答于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37年10月4日,美国《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报道,上面还附加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刚出襁褓的幼儿正孤零零地坐在破败的废墟中号啕大哭,全身都带着血迹。他是日本轰炸上海时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王家升。隔着照片,都仿佛可以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他的眼泪,他找不到家人而产生的恐惧。废墟,孩童,当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像核弹一样给每个人的眼睛、内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王家升的父母去哪了?他是怎么活下来的?后来他又怎么样了?照片的拍摄者又是谁呢?背景:淞沪会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一股由东北南下,一股由上海登陆,为在华北建立第二个“满洲国”,开始全面侵华。为了保证我国首都安全,中国集结军队于上海,准备全歼即将登陆上海的三千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日本长江舰队。没想到,反击计划还没有开始就遭到泄露,日长江舰队连夜逃离了上海附近水域。8月9日,日军于虹桥机场挑衅,其海军中尉被我国保安队当场击毙。第二天,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其中提到:“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三天拿下上海,三个月拿下全中国。”当时日本侵略者就是这样计划的。但他们没想到中国人的反扑和抵抗是那么猛烈——淞沪会战,这是中国抗战历史上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中日双方共投入100余万人参加战斗,其中超过70万人为我国守卫军队,日本侵略者只派出了22万人。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三个月,我国将士们死伤超25万人,日寇只死伤9万人。而更悲痛的是,面对只有我方人数三分之一的日军,我国竟然战败了,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可想而知,当时日军的火力和作战方式是有多么恐怖,我国抗日战士们面对的不仅是侵略者,还是一台残暴的战争机器。这张照片就是在淞沪会战过程中拍摄的,名字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或为《中国娃娃》。它以最清晰最直白的展示方式,为全世界公布了日军侵略下中华人民之悲哀,一时间引发了轩然大波。空袭!上海南站的灾难1937年8月28日,上海正被枪声、炮声、哭喊声、嘶吼声包围,所有人都深陷于惶恐和紧张之中,而这种气氛在上海南火车站显得更为明显。此时有1800多的中国百姓或贫苦者,或富硕者皆面露焦急等待列车的到来。他们是被江西会馆遣送原籍的难民,对于逃难这件事,身份地位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大家都是一样,若不想被战火吞没就只有流亡。老人被年轻人拉着走,孩童被父母或抱或用绳子系在后背胸口。人手中的大包、小包、一包又一包,随着人群的移动或碰撞、或翻飞,画面极为喧闹,而喧闹之后又不自觉地流露出焦急与不安。“先跑吧。”“去南方,南方安全。”“我准备回老家。”“爸爸我饿……”这是记录在一位记者日记中的,位于上海南站的百姓的交流内容。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担忧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灾难已经在来临的路上……“嗡……”上百架日本战机,目标直指上海,有的飞向战场,有的飞向公路,有的飞向了百姓的居住区……下午4点30分,上海南站听见战斗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原本黑压压的人群不时会有人抬头张望。比起心中的疑问,他们更害怕听见这战机的共鸣声越来越大,因为这意味着战机将会经过他们,届时,他们想象不到自己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当战机飞过上海南站的时候,声音没有多大,让人感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就这样一闪而过地过去了。“那都是什么?”逃难的人群中,有人抬头指着飞机过后留下的一串黑点。这一声惊呼引得更多人抬头观看,“一,二,三……”那是三个越来越大的黑点,发出难以形容的刺耳鸣叫,像狩猎的鹰隼直冲大地的猎物。“是炮……砰——砰——”来不及反应,日军投下的炮弹已经在地面上爆炸开来。有人失去生命,同时也有人慌不择路地逃跑,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求爆炸离自己远一点。地面的爆炸掩盖了天上的飞机,那一天,十二架日军战机在上海南站周围丢下了二十多枚炮弹。黑烟越来越重,建筑像豆腐块一样在炮火声中轰然倒塌,沙石飞溅,每次火光过后,留下的只有残缺的焦黑尸体。不远处刚刚开进车站,被所有人认为是通向安全之地的列车被炮弹腰斩,紧接着是连环的爆炸,里面的中国人民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热浪吞没。列车外,人群像热锅蚂蚁,碰撞、推搡、踩踏成为了爆炸中的又一灾难。爆炸声掩盖了一切,若是去掉那将会是直冲云霄的悲鸣和呼喊。男人在哭,女人在哭,老人在哭,孩子在哭……黑烟过后,血水横流,断壁残垣,残肢到处都是。沪杭铁路,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寄托着为数不多希望的纽带,被日本侵略者撕得粉碎。几天后上海《立报》评价那场发生在南站的轰炸用了“景象之惨,无以复加”来形容。700多人当场死亡,超300人受重伤,一千多条人命,那是一千多个家庭的破碎。年龄刚到一岁的王家升遍体鳞伤,孤零零地坐在破败之中,幸运已经成为了不幸……中国娃娃“跑啊!”上海南站附近,美国赫斯特新闻社,大量中外记者在听到南站的爆炸声之后,也开始了逃亡,王小亭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无数次迎着炮火记录抗战的知名记者,对还原历史真相有着重要的贡献,也是我国新闻界的鼻祖。但实际上,他是1900出生在北京的美籍华裔,虽国籍为美国,可他骨子里永远都不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样一个事业里。除了报道,王小亭还有非常多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经常被收录在《申报》《战事画刊》《世界画报》《时代画报》等在当时新闻界和传媒界有重要地位的报刊之中,主题无一例外都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不住的炮火声中,王小亭抱着自己的照相机全身都在颤抖。他本想带上自己的那些珍贵的资料、胶卷离开,却被身上的同事拉了出去,“都什么时候了?”同事劝他说。王小亭深知,那些都将会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呈堂证供,也会成为时代的记忆,警戒后人不要忘记战争和耻辱,他只能期待炮弹不会落在自己的报社。出了报社王小亭抬起头,他惊在原地,险些坐在地上。眼前的上海南站,是冲天的浓烟,内部还伴随着些许的火光,角落里赫然还有一滩血迹。就连外围的街道上,都有残缺地尸体躺在那里,脸上全是惊恐。“不行!不行!我得去!我要记下来!”爆炸声还在继续,王小亭甩开同事的手,大喊说道。“你!你说什么?”同事还没说完,王小亭已经冲了出去,直奔上海南站。已经面目全非的南站,哪里是门?哪边是墙?已经不能区分清楚了,王小亭只知道黑烟最重的地方,就是他拍摄照片,记录真相的地方。不远就是铁轨,王小亭看不清黑烟后面的景象,正要跑去只听得——“啊!”的一声啼哭,循声看去,那赫然是一个孩子——他就是王家升。王小亭怔住了,他见过九一八,见过抗战前线,却没见过这样的画面。孩子的背后是废墟,身前是废墟,正在的土地,也是废墟。在赶来的过程中,王小亭就看到了满地的尸体,残肢,看到挣扎在血水中的人们,他流着眼泪,身体不住地颤抖。这场面与地狱有何区别!虽然心痛,但王小亭没有立刻拍照记录,因为从报社出来的时候,他没有带多余的胶卷,相机中的胶卷也是所剩无几,他要记录最能体现战争真相的画面。在发现王家升的时候,炮弹已经爆炸完,轰鸣之后他最先听到的就是孩子的哭声。王小亭正看到一个人把王家升扶起,然后那人又迅速跑开去救别人——太多人需要帮助了。来不及犹豫,王小亭向王家升跑去,他要拯救那个孩子。又看到刚才扶起王家升的男人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跑回了王家升身边,王小亭松了一口气,然后他举起了相机,眼含热泪,拍下了这张《中国娃娃》。当走到王家升身边的时候,王小亭忍不住流出了眼泪,他比自己想象的年纪还要小,只是刚出襁褓。“他的父母呢?”王小亭内心一边想着这个问题,一边抬头想在废墟中找到自己期盼的年轻女性或者男性。可他目所能及之处全都是尸体,数不清的尸体……王家升,成为了周围唯一一个幸存者。“啊——”王家升的眼睛已经哭得睁不开了,他或许不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却知道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恐惧。1936年,王家升出生在上海南站附近的小房子里。后来日军全面侵华,上海岌岌可危,于是他的父母决定带他回到广西桂林老家。淞沪会战正是艰苦的时刻,逃难的人数不胜数。当王家升的父母带着他和家中老人来到南站的时候,那里已经人满为患。4点多钟,一列火车开了进来,王家升的父母在上车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他遗忘在了月台边。他们有心跑回去抱回自己的孩子,却如同身陷潮水之中,被人流挤了回去。下一秒,爆炸声突然响起,王家升的家人在列车中面对自己的儿子的方向被当场炸死。爆炸之时,是沙粒四溅,浓烟滚滚,所有人都在逃跑,只有王家升坐在月台旁边无助地大哭。就在刚刚,他熟悉的味道消失了,熟悉的触感消失了,熟悉的声音也消失了,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身体还传来阵阵疼痛。救援队伍把他放在小担架上的时候,他全身都是血,王小亭看到他身上有数不清的伤口,有的伤口裹着沙石和黑烟,有的伤口已经开始化脓,他究竟承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王小亭不知道,甚至王家升自己都不知道。战争真相王小亭拍下王家升的照片之后,返回报社把照片冲刷了出来,托美国的军舰把它从上海运送到了菲律宾的马尼拉,后又从菲律宾出发通过泛美航空送到了美国。10月4日,这张照片被刊登在了美国《生活》周刊中。这张照片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只是当期就有超过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他们没有一个不为此动容。起初,美国人大部分人根本就没关心过中日战争,也从来没有想过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多大的伤痛,甚至有人以看戏的姿态来面对这场战争。而当他们看到这张照片,看到一个婴儿遍体鳞伤地坐在日军炮火下的废墟之中。都清楚地明白了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枪炮,还有数不清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数不清的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舆论如同当初落在上海南站的炮弹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日本成了目标。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日本首先称南站的爆炸不是日军空袭的目标,是他们把南站的百姓错当成了中国军人。随后又悬赏十万下令缉拿照片拍摄者,最后又说这照片只是王小亭为了掩人耳目专门把孩子弄伤、化妆故意拍摄引导舆论。可血淋淋的战争真相就这么摆在眼前,没有人相信日本的所谓解释。1943年,这张照片的热度还没有减少,仿佛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永远的痛。这年,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在加拿大举行了演讲,引发了全世界巨大的反响。演讲之后,她收到了大量的汇款和物资,其中有一部分被捐助者要求必须用来照顾、安抚中国的孩子。当时一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妇人,寄给宋美龄3万美元,并附带了这张《中国娃娃》照片说道:“这些钱用来救助可怜的孩子们,还有我的三个女儿,每人都凑了1美元给这个孩子。”远在重洋之外,王家升成功地活了下来,他被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救出后被送到了苏联生活。现在他在俄罗斯,他成为了反战人员,他说:“我想对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把战争推向万丈深渊吧!把和平拉过来与我们同行吧!”这句话,是他对和平的渴望,而背后,更是对国耻的铭记,若是没有战争,他又怎么会失去自己的父母,怎么会孤零零在废墟之中放声大哭。王小亭,这个有些执拗的华裔,冒死记录了无数战争的真相,通过一己之力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侵略者枪口下的中国,让无数人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与悲哀。他想让所有人知道战争有多么残酷,也想告诉后辈——莫要忘记家国的耻辱和伤痛。记录抗战的照片还有很多,相信所有人看到之后内心都会不由自主地升起难以形容的悲痛,这就是国耻。虽然炮火离我们远去,但那些年的伤痛我们不能忘记,要时时刻刻的记住那一句铭刻在所有中国人内心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让这句话成为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发动机,带着孩子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