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茎点霉根腐病"是一种主要侵染砧木根系的黄瓜新病害,主要在嫁接黄瓜结果后开始陆续发病,结瓜高峰期发病较重。拟茎点霉根腐病还可为害嫁接西瓜和甜瓜。染病后维管束变褐只限于嫁接接口以下发病部分,不再向上发展。防治时注意与枯萎病、急性萎蔫病、疫霉根腐病相区别,认清病症,对症下药。
一、症状表现:
嫁接黄瓜在头1个月内发育正常,摘心后至收获期开始发病,接穗黄瓜病情进展较缓慢,初期叶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或阴天恢复原状,持续数天后下部叶片开始枯黄,且逐渐向上扩展,抑制侧枝生长致黄瓜发育不良;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褐腐败,致全株枯死。发病轻的外部病症不明显,砧木和接穗的维管束也未见变色,但细根变褐腐烂,主根和支根一部分变为浅褐色至褐色,严重的根部全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后细根基部发生纵裂,且在不整形的纵裂中间产生灰白色的黑带状菌丝块,在根皮细胞可见密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生上述情况有2种:一是嫁接苗属于黑籽南瓜部分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浸状变褐腐败,致使全株死亡;二是茎基部不出现水浸和腐败症状,南瓜和黄瓜的维管束也不变褐,掘取根部可见细根基部变褐腐烂,主根和支根的一部分也出现浅褐色至褐色,严重时根部全部变褐色和深褐色,后细根基部全部发生纵裂,并在纵裂中间可能发现灰白色黑带状菌丝块,在根皮细胞可见到密生的小黑点。
二、发病因素:(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5)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结露、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流行。
三、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高畦地膜覆盖可提高土温,降低棚内湿度,抑制子囊孢子释放,减少菌源。
(10)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改用白籽南瓜嫁接防治黄瓜拟茎点霉根腐病,是寿光菜农的新发现,效果很好,可以采用。
(12)育苗床或育苗温室土壤覆盖塑料膜,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土温38~ 40℃消毒24小时,42℃6小时,48~5l℃10分钟即可奏效,经热处理的苗床,发病率低。
(13)白籽南瓜作砧木比黑籽南瓜作砧木抗病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