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1169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2-08-09 00:16:29
共有16条回答
杨帆老师

对于中国人来说,若谈到地上河,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黄河。因为种种原因,黄河的下游几乎都是地上悬河,历史上多次发生改道。虽然今天的黄河暂时没有决堤的可能了,但是地上悬河依旧是存在的。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

因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河流过该区域之后含沙量迅速增加,河水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后,流速迅速放缓,泥沙大量沉积,河道逐渐抬高。河道越高,流速就越慢,泥沙就越容易沉积,地上河的河道就越高。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对于黄河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遇到治世可能还好一点,国家会动用人力与物力加固河道,但是如果是乱世,黄河就常常会改道。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然而地上河并非是黄河的专属,除了黄河,还有很多河流也存在地上河的现象,比如长江的荆江段就存在地上河。荆江指的是长江湖北(湖南)段,此地古称荆州,因而得名荆江,“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是长江流域百姓自古以来的共同认知。

长江荆江段

首先,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段,是长江流速与落差变化剧烈的地区,泥沙容易淤积。

荆江位于长江的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是我国地势上的第一

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汇处。长江从巫山山脉流出,进入江汉平原,海拔从2000多米降到200米,流速迅速降低,上游带来的泥沙迅速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并非黄河的特色

虽说长江的含沙量与黄河相比要少了很多,但是在长江的中游荆江段,地上河也还是存在的,因为泥沙的堆积,河道抬高,因为河道的抬高,泥沙更容易淤积,所以千百年来,荆江段河道弯曲,洪涝灾害十分频繁,是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区。

其次,两湖地区历史上大量的填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湖南还是湖北,都是湖泊众多,湿地丰富的省份。历史上的云梦泽,就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湿地资源,湖南的洞庭湖原本是我国的最大淡水湖,湖北省更是有千湖之省的绰号。但是历史上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的湖泊被填,洞庭湖在不断的围湖造田中面积几乎锐减了一半,而湖北省众多的湖泊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汉时代的云梦泽

洞庭湖的不断萎缩

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在汛期到来之时,对于河流径流量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填湖造田,使湖泊的蓄水作用严重降低,致使汛期到来之时,水灾格外严重,加剧了荆江段的水灾危害。

与此同时,荆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先要之地。历史上的荆州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生活常常因为战火而受到影响。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三峡水利枢纽

建国后,为了治理荆江,中央与地方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一方面,不断的加固荆江大提,大大降低了堤坝损毁的概率。一方面,对于大量的弯曲的河道进行了人工开挖,截弯取直,疏浚了河道。同时,在长江的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通过蓄水防洪,减少河流含沙量,让险要的荆江进入了相对安定的时代。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猫花花56090866

我曾在湖北荆州生活过20年,对荆江的认识和感受颇深。荆江全长360公里,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因流经古荆州境内而名。荆江以藕池口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荆江是全国有名的“地上河”,向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被称为“九曲回肠”。三是,筑堤防水,进一步抬高河床。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洪水期船行荆江,船比塔高。

历史上,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从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几乎年年遭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洪减灾国家多次加固荆江大堤,并在上游修建了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同时,荆江自然截弯和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河道70余公里,加快了江水流速,减缓了泥砂沉积。


昆仑还东国

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迄湖南省城陵矶,流经湖北的枝江、松滋、荆州、公安、沙市、江陵、石首、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岳阳等县(区、市),全长347.2千米,其间以池口为界卞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约171.7千米,下荆江长约175.5千米。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1,这样类型河道,造成径流缓慢,易淤积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而长江上游的泥沙是非常巨量的。我们看一下荆江上游三峡水库的泥沙监测量就可见一般,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至2015年12月,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21.15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5.118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16.4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283亿吨。河道弯曲导致河沙淤积是荆江段成为“地上河”主因。所以荆江的治理采取的是“截弯取直”的策略。

2. 荆江河道两岸平原在沉降,经监测江汉-洞庭湖平原每年有8-15毫米的沉降,带来的是河道相对提升。

其实三峡水库运行之后,因其拦沙效应,清水下泄,荆江段河道近年来已成冲刷趋势,下表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荆江段的泥沙变化,基本以冲刷为主,其中上荆江沙市河段被冲刷7.5米高程。

感谢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吧

泸州小本

一直以来,我们一说悬河,就认为只有黄河下游那一截,700多公里,让我们提心吊胆,怕她哪一天整出一个黄泛区来。

其实,在“九曲回肠”的荆江(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矶,全长约360公里,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也有一截悬河,尤其是藕池口至城陵矶这一段,叫下荆江,典型的蜿蜒性河道,全场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

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目前的下荆江,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北岸的江汉平原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

荆江悬河的形成与其他地上河一样,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长江出三峡带来大量泥沙,遇到地势低平又“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沉积,河床不断抬升,时常决堤改道;另一面,人类为了减少威胁,对河道进行束缚,防止其决堤改道,就会加固两侧的大堤,从而出现河床不断抬高,两侧河堤也不断加固抬高的情况。

今天,三峡大坝修建以后,有效约束了洪水,荆江决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产生。长江是我国的一条黄金航道,却在荆江形成了瓶径,常年通航能力是3000吨级,既使有效挖深,也只能达到5000吨级,万吨级船舶只能在汛期才能上行至重庆。。。作为悬河的荆江,肯定不能无限挖深,这会危害大坝的安全。

荆江航运瓶径的出路只有“拉直”或另行改道!

看了一下资料,1968年监利县曾经对荆江进行人工裁弯取直,看来也是局部的。

小本认为,如果考虑到南水北调加码后长江流域用水也会紧张,长江洪水也需有效储蓄与利用,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一是可以考虑打通或挖深、扩宽长江松滋口至洞庭湖的河段,让长江水改道,直接流入洞庭湖,仍由岳阳入长江;

二是考虑在城陵矶筑隔离大坝,将洞庭湖水位提升5~8米 ,洞庭湖面积由目前的2579平方公里恢复到6000~8000平方公里,总容积由220亿立方米提升到600~1000亿立方米;

三是考虑到荆江段的城市布局和江汉平原用水,取消松滋口工程,改在藕池口修建一个“都江堰”工程,下荆江保留,利于泄洪,但对藕池河进行挖深作业,作为主航道,解决荆江段的航运瓶径。

小本认为,无论是哪一个方案,荆江治理的出路都在洞庭湖,既要解决汛期洪水的决堤威胁,又要考虑有效储蓄洪水,还要解决长江的荆江段航运瓶径问题!








这是小本的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科普拾录

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境内,黄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几米,要问黄河地上河怎么产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为黄河携带的泥沙量比较大,到了河南平原地区开始淤积,因为没有天然的山脉河道可以利用,所以不断对大堤进行人工加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上悬河”。黄河的地上河是人尽皆知,但长江也有“地上河”存在,可能也就湖北、湖南两个省份的人知道的比较多,因为长江“荆江”不是长江支流,而是长江干流湖北枝江到湖南岳阳城陵矶这一段的别称,外地不了解地理知识的小伙伴可能知道较少。自古便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原因就是荆江段所处的平原地势,没有天然山脉河道可以利用。曾经我们学过的《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是从重庆到荆州这一段的长江,江水两岸是连绵高山。但诗词中没有告诉你,长江到了荆州,再往东便是著名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长江江水中也是携带有泥沙的,泥沙到了平原地区,也会慢慢在河底淤积,江水抬高也要像黄河一样加固堤坝,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地上河。很多人可能认为长江的泥沙含量并不高,那是因为长江水量太大,泥沙和水量相比的差距太大容易忽视,但单纯的泥沙含量不容小嘘。举两个例子,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越来越大,北岸与南通之间的北支航道因为淤积已经不适合通航。另外长江流经的洞庭湖,也因为泥沙淤积,现在已经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了,更何况长江上游的泥沙首先便是冲击荆江段。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赵建明Zhao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出三峡,过宜昌后,就进入江汉平原了 。流速开始减缓,河道变得曲折,俗称九曲迥肠,泥沙逐年淤积,河床抬高,丰水季节,洪峰过境时,就象头顶一盆水一样,形成了地上河,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在湖北公安建立了蓄洪区,疏通了松兹、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将水注入洞庭湖,截直了车湾航道,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加快了洪水下泄速度,减少了险情的发生。特别是三峡水库建成后,科学调度洪水,调锋、错锋、削锋,江水含泥量减少,经过冲刷,荆江变深了、变宽了,经过对堤脚护坡,巩固了堤垸,九八年后就再没发生溃堤或漫堤的水灾了,实现了水随人愿,水害变成了水利。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是个地理问题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其起源于青海,干流向东流经过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汇入东海,流域面积更是包括支流汉江经过的陕南,乌江经过的贵州北部等等,幅员约1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0%。而中国土地上最主要的原始文明之一河姆渡文明就发源与此,众多中华历史名城,比如武汉,安庆,南京,重庆,成都都在长江流域范围内,说长江养育了半个中国,这也不为过。

但是长江带给人的不一定都是恩惠,也有风暴,比如武汉一带的长江就经常发洪水,这是因为长江荆江段形成了“地上河”,也就是河水比地面还要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自然原因很好理解,因为荆江段夏季风影响降水充分,南北支流由于同时进入汛期,干流水量加大,同时河槽由于地理原因本就比地面来的高,河道湾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构成“地上河”。而且人类近年来不断在长江中上游对植被进行破坏,围湖造田使调洪才能下降。这才使得武汉的长江洪水连连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杨孚春

荆江两岸,左江汉平原,右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经常改道,淤积严重。

宁死不979

我很震惊,第一次听说长江也是地上河。以前,我只是听说,黄河是地上河,至于长江,原以为有了三峡大坝,对长江抗洪有了巨大的帮助,只听说荆门的、武汉,那里的长江抗洪年年告急。而荆江段,我没有去过。

1,才几十年。海河死了、黄河干了、淮河臭了、长江脏了。怎么做到的?一是上游大量建水库,类似于淋巴结肿大;二是两边钢筋水泥浇筑堤岸,违反了水无常形的自然规律,类似于动脉硬化;三是由于建路,堵塞了许多河道,类似于血管梗死;四是环境污染,类似于高脂血症。而大家知道,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硬化,也就是说,在这么多原因之中,加固堤岸,是首要原因。

我想,荆江段悬河,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因素。因为上游,地势极高,到荆江段地势降低,水流从极端湍急,变为突然和缓,形成了泥沙沉积。

2,治理方法。千百年来,中国民族的抗洪办法,就是两个,一是堵,就是加固堤岸;二是疏,就是人工改道 ;解放以后,我们想到的第三个办法是建泄洪区。

我提供的一个永绝后患的办法是建设影子黄河以及影子长江。以前的堵和疏老办法照常使用,把泄洪区改为影子黄河或者影子长江。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荆门段(开封段),建设一条绕开大城市的备用长江,在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时候使用。这种建设,对于基建狂魔来说,小菜一碟。

3,启东方案。我老家是江苏启东,许多教科书和工具书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那里是全世界肝癌最高发的地区。其他原因不说,启东人的勤劳苦干,是冠绝天下的,南通二建,就是启东的,基建狂魔,恐怕有他们一份。另外,天鲲号挖泥船,就是启东下水的。

突然说启东干什么呢?因为这两年回家,被启东的狂魔行为震得目瞪口呆。围海造地。他们是在大海深处,用十几米见方的编织袋一字排开,潮涨时放下,潮落时升起,用不了多久,一条崭新的海堤赫然耸立,几百、几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收入囊中,按这个进程,用不了多久,可以无限逼近冲绳。这还是依靠自然的泥沙沉积,如果动用天鲲号,那又是一个小菜一碟。

意思是,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最好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了。

地理沙龙

谢谢邀请,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的范畴,是指地表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一般来说河流的河床海拔总是低于河流两岸的陆地。不过,有一些河流的情况十分特殊,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两岸的地面,我们称之为“地上河”,也可以叫做“悬河”。我国北方的母亲河“黄河”,其下游河段从桃花峪开始到入海口之间,黄河的河床高度一般都高出两侧的陆地3至5米,从而成为了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地上河。


可能由于黄河的地上河太出名了,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实际上我国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也有地上河的河段,那就是长江的“荆江河段”。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干流总长度超过6300千米,从源头至入海口可以分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荆江和扬子江等河段。长江的荆江河段是指从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县城陵矶段,总长度约为360千米,荆江河段的长江河床也高于两岸陆地,也形成了“头顶一江水”的地上河,那么为什么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呢?

荆江

我们知道地上河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自然界中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河流的河床基本上是低于两侧陆地的。不过,由于河流中河水的含沙量不同,有些河流的含沙量很大,比如我国的黄河、长江等河流,河流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流速减缓的情况下就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在河流的下游河段,由于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更容易沉积,泥沙逐渐堆积就会太高河床。


长江的荆江河段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加上荆江河段河流十分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弯曲的河道更加减缓了河流的流速,使得大量泥沙在荆江河段沉积,河床不断抬升。不过,在自然界中,地上河是十分不稳定的,一旦发生决堤,水往低处流,原先的河道就会废弃,所以在自然情况下很难形成高出两侧地面很多的地上河。而人为因素的加入,人类为了对地上河的束缚,防止其决堤,就会加固两侧的大堤,从而出现河流河床不断抬高,两侧的河堤也不断加固抬高的情况,最终我们就看到了高出两侧陆地很多的地上河。

长江荆江河段地形图

综上分析,荆江河段形成地上和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势低平而且河道弯曲,长江江水中携带的泥沙沉积,从而抬高河床。对于地上河的治理,主要从河流泥沙角度入手,一方面通过河流流域的植被保护和治理,降低河流的含沙量;另一方面对河床中现有的泥沙,通过水利工程进行冲刷,比如黄河的小浪底工程,就有很好的调沙功能。

地上河示意图

又啷个了嘛

是因为这段江面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导致,另外就是突破开荒,地面覆盖率减少的原因。供作者参考!!!!

车儿

这个问题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有论述过,是上游森林破坏,泥沙顺流而下,但上流水流湍急,到荆州平原水势变缓,泥沙沉积,不仅影响荆州,还有洞庭湖和武汉。见杨守敬的湖北水利议。

大风起兮偶飞扬

长江水流到荆江河段时,由于河道非常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淤积成地上河。由于此段长江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陡坡开荒,地表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长江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使调洪能力降低。应该措施修建水库,开挖新河,裁直河流,增加排水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修建水库 ,增加调洪能力。

风暴星球

我的老家在湖北省洪湖市,一座位于长江中游的小城。虽然长江洪湖段并不属于荆江范围,但是这并不妨碍洪湖饱受长江水患之苦。直到今天洪湖境内仍分布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分蓄洪区,承担着调蓄长江干流超额洪水的重任。所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长江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的。

“荆江”是对长江干流湖北省枝江市至湖南省城陵矶江段的别称,因流经荆州而得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历史上这里长期是长江防洪最为薄弱的地段。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荆江大堤在洪水冲击下险象环生。重压之下湖北省高层一度准备启用位于公安县境内的荆江分洪区,并对分洪区内的30余万人口实施了预备转移,最后在温总理的决策下才未分洪。

荆江为何会形成“地上河”?这与荆江段特殊的地形地貌有重要关系,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

长江干流出三峡后随即进入一马平川的两湖平原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统称)。两湖平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势低平、二是水网纵横。这两大特点对荆江形成地上河起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有个很显著的特点,自宜昌以上江段流经的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宜昌以下江段流经第三级阶梯,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基本在200米以下,水流速度迅速减缓。荆江段流经的两湖平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米以下,水流速度慢,有利于泥沙沉积。

加之建国前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治水工程,荆江干流在水网纵横的两湖平原上来回摆动,形成了百转千回、蜿蜒曲折的河道景观。以下荆江段(藕池口至城陵矶)为例,240公里的江段实际上只有约80公里的直线距离。荆江九曲回肠的河道特点,使得水流更加缓慢,加快了泥沙沉积。

建国后,荆江大堤进行重修。由于荆江段泥沙沉积的速度很快,大堤不断进行加固增高,最终形成了“地上河”的现状。

人为因素:

建国后人口迅速膨胀,出于发展经济、增加耕地的现实需求,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开发。长江上游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人口密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不逞多让。由于早期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森林植被大面积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

流水的水土进入到河流,使河水含沙量增大。上游的泥沙经支流汇入长江,被带入到下游荆江河段,并迅速沉积下来,久而久之越积越多。

铁槊寒江

荆江治理可能还是会从荆江分洪区的进洪区开始,不会从松滋口,因为在荆州北岸有一个引江济汉工程的人工运河早已完工。如果从松滋口开始,这个完工没几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就完全作废。治理荆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长江荆江段修建大型长江深水人工运河直接到岳阳城陵矶。然后在把现在的荆江段改为大型湖泊,或者是分水航道。

鄂人九头鸟

为啥要提荆江?你咋不先提南京?等南京的能过万吨巨轮后在说荊江的事。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