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可真不是互联网的本质或是本意!一分钱一分货,没有收益,谁能当的来雷锋?拿什么来给你提供好的服务?
所以,互联网本就和免费完全是两回事,而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玩免费概念给玩坏了,拿免费来争市场,意图拿免费来搞掉对手。本质上,真实的市场不可能存在免费的服务,而免费本是商家的一个促销手段而已,而且,必定是以小免费带动其它销售,绝对没有完全的免费。
互联网的意义个价值在于其提供给我们海量的信息,高效的沟通,便利的操作。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工作,生活的革命性提升,以后还会继续发展。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信息传播,信息共享。“免费”这词在互联网中似乎很常见,从不同的用户去看待互联网的“免费”。
ToC用户
ToC用户眼中的免费是怎样的?下载免费,使用免费,功能免费。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式各样的APP,浏览各种各样的咨询,新闻,看各种各样的视频,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互联网带给我们太多的东西,就像我现在在回答问题一样,放在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除了一些部分应用有增值服务之外,大部分应用对于用户而言几乎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流量费用忽略不计)就能使用,那这些真的是免费吗?是真免费。比如以信息流为导向的聚合类APP---今日头条,点对点,熟人社交---微信。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就能使用。
ToB用户
对于ToB用户而言,应用需要开放更多的权限,提供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服务,提供产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巨大的成本,ToB产品不可能像ToC产品那样拥有大量用户,必须有其他的途径解决盈利的问题,所有对于ToB用户收费是无疑
ToC用户目前的还是以免费为主,部分功能收费。ToB用户大部分功能需要付费才能使用。
经过这几年的培育,我们中国网名的付费意识越来越高了。正版的图书,音乐还有影视等各大网站的收入一直在增长。可以说互联网的几大业务都慢慢开始收费了。免费的模式并不可持续,由于中国的网名基数大,人口红利能带来规模,也就是通过免费来培育某项业务,等基数够大后自然能够变现。也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到这种红利慢慢不在了,互联网人口已经不怎么增长了,都是存量市场了。加上几大业务的顶部公司已形成寡头,很多国家都存在公司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中国有巨大的稳定压力,更是如此。现在互联网创业再与免费的模式来形成竞争力已经很难。要以这种形式产生大公司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寡头们都已形成壁垒,不会坐等别人做大。人工智能领域和物联网领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大公司,希望有吧。相反网络做为基础设施未来可能免费,但基于网络的业务,未来收费的也会越来越多,新一代的网名已经慢慢教育成熟,付费也会成为一种习惯。现在盗版电影都没什么年轻人看了。免费并不是万能的!
互联网时代的“免费”只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其特别之处就在于花了很大成本提供了一种免费的商品给人用,免费是最好的营销手段,不需要做太多的推广,本身就能形成口碑。因此,这种“免费”实际上是另一种“付费”,只是付费的不一定就是使用这些商品的人,相反这些人带来的流量正是吸引付费的点。
互联网产品“免费”以信息产品最为典型。这类产品研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构成了免费商业模式的基础。以信息产品为例,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有以下几个大类:
用户免费,第三方买单
这种模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使用商品的人不是直接付费的,而是付费价值的创造者。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就是各大视频平台免费开放的内容投放广告产品,用户不需要付费,但是要等待广告时间过去。
基础产品免费,增值产品收费
这种模式是比较常见的,商家的首推产品看似是完全免费的,但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适当推出增值服务,吸引需求强烈的用户付费。苹果推出的一些软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种模式,把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从而创造利润。
试用性免费
这种模式在小说、视频及专业软件等领域应用广泛。通常免费试用的内容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戳中用户的需求点,又无法在免费范围内满足,付费就是水到渠成的。
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便于迅速推广占领市场,实现多方共赢,但也有其风险所在。顺应趋势的同时,也需要规避风险。
免费永远只是促销,目的是为了吸引粘性的粉丝,必须建立生态圈,粉丝在其他生态圈,产业链消费跟他有关系,其他产业链赚钱,只是免费而免费都是个伪命题。
免费的更贵,解决好贵与服务超值的问题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