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太监往往是皇帝最忠心的奴才。对于皇帝的好处是很多的。
首先,宦官不能传宗接代,侍奉皇上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而相比文官集团对皇权的不断倾轧,武将把持军队的叛乱风险。去势后的宦官显然是最适合帮助皇帝统治的下属。
其次,宦官去势以后能够避免淫乱后宫。同时也避免了通过夫妻关系结交的同盟。也正因为如此,才对结为对食的行为严格禁止。
坏处当然也有不少
首先由于权利对他们的诱惑力大减,很多宦官对于金钱都非常看中。也因此更容易贪污腐败。
其次,由于只忠于皇帝,他们缺乏文人拥有的所谓气节。对于鱼肉百姓的行为更为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太监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安南,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太监。只不过,中国的太监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其实宦官去势无外乎是皇权的政治需要。皇帝需要一群没有生育能力、难以家族化、不能被外朝官员同化的私人奴仆,为其发号施令、施行政务的助手。因为太监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他们经常出入后宫,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断绝后宫之乱。中国事例太多,这里就不讲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帝国,皇宫里面也都是有太监的,但是有一个国家很例外,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后宫佳丽也是好几千,而且都是白人美女,但是,奇怪的是,皇宫里面的太监只用健壮的黑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西方世界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最高峰时期,领土横跨欧亚非,连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等几十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其统治之下。因此,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苏丹,那也是被称为“万王之王”。与中国后宫选秀不同的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后宫美女也很多,但是,都不是选秀的,而是上供的。后宫聚集了帝国统治下几十个国家的美女,尤其是乌克兰,克里米亚,东欧等盛产美女的地区。这些美女那可都是清一色的白人美女。如果细致观察,不难发现,奥斯曼苏丹的后宫太监都是黑人,而且都是身体强壮的黑人,当时的制度是只能用黑人,几千个美女的皇宫,日常的吃喝拉撒,需要大量的人来伺候和打理,很多重体力活需要做。而黑人体力好,所以挑选健壮的黑人做太监,那是为了更好的干活。为了安全,在古代奥斯曼皇宫,同时,因为美女太多。当时的奥斯曼的阉割技术又没有中国厉害,很多都阉割不到位。斩草未除根,因此,在早些时候经常发生宫廷淫乱事件,那么这个时候,所生的皇子那就很难辨认了,这对皇室血脉的纯洁性是很难分清的。而黑人不一样,黑人一旦偷情,那么生出来的孩子不是黑人就是黑白混血,一目了然。绝不会有什么冤情!
最后,黑人小哥心理变态阴影肯定要小好多,比较一下,是不是有种似乎更科学的感觉。
作为君王全部是忠臣良将,君王就成了蜂窝煤,启用宦官也是不得已,用于平衡文官,清流,只有这样君王才没有直接受百官的攻击,古代言官权力很大,胆子很大,而且皇帝拿他木有办法,文官。言官,清流,勤政为官,一般人拿他没法,只有宦官和奸臣可以收拾清流和文官,所以所谓的奸臣和宦官也是君王的影子,只是有的时候功高震主,
宦官去势,不会淫乱后宫,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当然这个好处是针对皇帝来说。无论哪个男人,只要他是正常的,就不希望带一顶纯洁的绿帽子,尤其还是皇帝这么一位拥有顶峰权利的人。后宫三千佳丽,皇帝可以只是看看,甚至看都不看,但绝对不能乱,男人的形象要维护,皇家的颜面要维护,国家的颜面也要维护。
如今科技发达,对于子孙后代是否亲生有方法鉴定,古老的封建时代却没有——封建时代家国天下的,谁也不想祖宗或者自己打下的大好河山便宜了外人不是。那么宫里不适合女子的工作又不能招进身体健全的男子——那也只能男子去势成为宦官完成了。
而且皇帝是孤单的,生活工作都是孤独的,他的位置决定他不会有盟友,他也不敢有。如果他的玩伴陪同是正常的、健全的人,这对于需要把权利牢牢掌握在皇帝来说是危险的,甚至带来万劫不复这样一种的可能。那么皇帝只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只能使用可以掌握的、同样势单力孤的、没有家族自身也不完整的人,没有后患,安全可靠!不过意外总是会有,皇帝的美好愿望并不一定都会实现——比如赵高、刘瑾、魏忠贤这类事与愿违人的出现,不得不说这很讽刺。
不好的地方…生理不完整貌似也会影响心理,有能力的宦官也是有的,超有能力的宦官还是有的,再有不争气的皇帝不但不能掌控宦官反被宦官掌控,像刚才说的赵高刘瑾之流,童倌王振之辈,丧家葬国,后果可想而知!
宫闱内的宦官是需要去势的,先说说好处:
1.作为男性君王,宫闱内除了生他的和他生的,其实都属于他的私产,古代要表现一个人的权利就要看有多少人伺候,古代三千佳丽有点夸张但数百还是有的,作为男性天然就有占有欲,所以从占有欲来说也不可能允许一个完整男人在他的宫闱中。
2.宫廷内不止是伺候人或者我们理解的家务劳动,还有很多重体力劳动,女性在这中间不一定有体力做的下来,不完整的男性只是影响那部分功能,但其他能力还是要好于女性。
3.古代君王还有上情下达的需要,就像现在大公司老总常设的秘书一样,古代传旨如果不用宦官只有使用宫女,能传旨意的宫女必然也是受宠的宫女,长期固定传旨的人利于工作,但宫女进出大臣府邸犯了第一点,不固定传旨的宫女,效果又不好,所以宦官就成了其中的选择。
那不好的呢:
1.古代中国家族观念较重,传宗接代氛围让进宫的宦官心理压力巨大,巨大的压力和无上的权利会让人疯狂,在皇帝前匍匐的是个奴婢,面对外臣里就是疯狗一样。
2.宫廷消耗巨大,虽然少了绿帽的危险,但大家对比中西方就会发现,西方宫廷用贵族子弟,东方用宦官,相较之下费用过于恐怖,以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一年500万两费用,溥仪都还需要倒卖文物进行维持宫内运转,就可以想象盛世中宫闱的费用。
- 下一篇:开发商延期交房一年,如何退房?
- 上一篇:38个国家耗不过俄罗斯,到底谁在援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