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不用争论的,古人从小就教我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自然就成了孩子的第二父母!同意的:点赞+关注
这有些强求。
老师的作为弹性可以非常大。
许多老师只负责传递知识,不关注孩子身心,平平淡淡到退休。许多老师爱心满满,非常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却遭遇意外,被千夫所指。
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的行为,没办法强制一个人爱什么想什么,对老师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要求老师爱护、呵护学生,但是,尺度怎么把握?怎么量化?
人家老师也有孩子,人家才不想做你孩子的家长呢!老师的烦恼和压力,你能体会多少?许多老师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也有许多问题。
总有家长,把自己的教育职责推给老师和学校,自己懒惰的不行,不观察,不思考,不学习,不自醒,没耐心,没毅力,各种理由的没时间,反而怪罪老师和学校不作为,如果可以开除家长,想想自己已经被开除了多少次吧!
感谢要求。
父母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父母只有两个人,一辈子换不得,老师却有很多,陪伴时间久的也就3年而已,
我不想说老师不重要,我要说的是,老师的影响因人而异。
那些家庭和睦,家教到位的家庭,孩子并不会受到老师多大的影响,因为家庭,就足够他健康成长了。
反而是那些问题生,可能被一些老师影响一生,这种情况下,是有些老师当得起某些特定学生的第二父母一说的。
只有第一父母不称职的时候,第二父母才有可能出现,你说呢?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三字经那么经典,为什么只有父母和老师呢?就是因为这两个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啊。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那么,可以说老师是孩子第二任父母。
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都在彼此扮演着双重角色。
说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任务。
2.孩子在学业上的进步主要靠老师的教育。
3.孩子习惯性格的养成,主体阶段是在学校完成的,而这与老师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
4.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生活状况。尤其是班主任,需要把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比父母还要操心。
总之,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惟有家校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扮演好双重角色,共同推动孩子进步,因此说老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很恰当的。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一个孩子在求学时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尤其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是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上这个科目的。这不单单是课程的影响,更是被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比如说这个老师幽默、说话温柔、有耐心。或者课讲的好,或是对同学们公平公正。这其实也会影响孩子做人做事的方式。
可以说老师陪伴了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很多年。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期而巨大的。
\"身正为范\"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也会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孩子们的好榜样。
我觉得也是,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从不怀疑,特别是小点的。老师的言行举止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首先我觉得这个是不成立的。这个没有可比性。
首先父母是至亲,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父母都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在自己犯错的时候,也只有父母能无条件原谅自己;而老师虽然对自己有教育之恩,但是我个人觉得老师更加倾向职业化。教书育人在大部分老师看来只是一份职业,而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和老师工资直接挂钩的。
这不是我对老师有什么偏见。不可否认的是任何职业、任何人群都存在好坏之分,教师也不例外。
真实负面案例:
在我14岁(2004年)初到上海读书的时候,第一学期就读于一所民办学校。当时的班主任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学校里初中三个年级,他所教的各个班级中没有几个人能避免被他殴打,而他打人的工具就是当时我们的椅子腿。打人可以下手到什么程度?椅子腿被打断。
可能有人想说,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调皮捣蛋的,必须严加管教。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也不会拿出来做反面例子了。
05年,我们班上一个同学(校长的儿子),在南京参加体育比赛,最后拿了个第二名,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可能老师不是很满意这个成绩,结果在教室里又被这个姓张的老师一耳光扇过去,导致同学口腔出血,并且一只耳朵失聪了好几天。最后这张老师也许是怕了,工资都没要就跑路了。这位张老师我们同学一致认为他来教书可能就是为了发泄吧,毕竟学生总会对老师多少有点尊敬。
当然好的老师也有,正面例子来了
我的小学时期是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乡镇小学读的,三四年级时候空降了一位语文老师到我们班上。老师叫罗阳,也是教我们语文。他文质彬彬的,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大声吼过谁,更别说使用暴力。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除了上课之外总是的一遍又一遍的悉心教导;学生犯错了,不是让你叫家长,而是轻声细语的给你将其中的道理;每次放假回家后,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都是带到班级分给每一个孩子吃;下雨天,有的学生要走水库边路过,他会亲自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送出危险地带之后再一个人慢慢的走回去。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有点跑题了,但是又不忍心删除。
最后总结一下:好的老师让你一辈子牢记心中,他给于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有做人的真理。但是老师毕竟是社会的一种职业,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一对夫妻有一到两个孩子,三个四个就不得了了。但是一个老师有多少学生呢?老师能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培养的,估计也是万千学生中独有的一两个吧。
认同啊。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继续再深造,最少也有19年的读书生活,这么长的时间里,跟老师的接触时间甚至比父母都多。老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课堂上不光是在教授知识,也在传递价值观,老师的言行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也是更加密切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家校间都会有沟通,孩子的成长,不光是父母的问题,校园教育也很重要。
老师是第二父母完全赞同。这里想说的是,很多真正是第二父母(后爸后妈)如果能定位于老师这个角色,可能更有助于后组建家庭里孩子的成长。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老师的悉心指导正确的人生观会给孩子带来健康成长。会带出一群和她一样的人。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孩子相处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在孩子人格塑造成熟之前,老师和父母一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刚来到世界上是一张白纸,一点一点被加上墨汁。而进入社会之前,他基本两点一线的活动轨迹里,主要是靠家长和老师一点点引导,塑造的。在他们认识世界不够清晰的时候,自己也是不定型的,父母和老师就是他们世界里的权威,灯塔。
能量君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因为任课老师对自己有误会,不喜欢任课老师,继而放弃这门功课;因为老师当众的一句讽刺,陷入很长时间的抑郁;父母关系不好,自己性格孤僻,但因为老师的鼓励和关怀,打开心扉,甚至取得很好的成就……
很多年后,成年的我们,回想从前,也总有一些印象深刻甚至改变我们一生的老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老师不只是简单的一份教书职业,不仅教授知识,还要教授学习的方法论,甚至教授为人处事、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道理。
最后希望每一位老师都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老师只是你人生路上的其中一个角色,要被影响,但不要被左右。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
老师就是老师,怎么和父母联系在一起了?有些人就喜欢认父母,领导也是父母,一辈子几十个老师几十个领导,那你还有多少父母啊?老师领导都是一个有这自己特定职责的工作岗位而已,父母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社会也不要强加压力,如果是父母,以后他赡养吗?所以不要整这些虚头巴脑没用的玩意,做还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履行好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是好员工好领导好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