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甥女也是这样的情况,小时候就这样,可能也和性格有关。一起玩的小伙伴打了她,她就只会哭着告诉妈妈,谁谁打她,有次当着妈妈的面被打了,也不会打回去。为此我姐姐也很忧心,觉得她性格软弱,长大了也一样干不成大事,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教导她。偶尔气她软弱,就会骂她不会打回来吗!真没用!
可是,有用吗?答案是没用的。
外甥女照样不会打回去,性格已经成型。
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情况不用着急,小孩子会慢慢长大,会慢慢懂得怎么与人相处。不懂得打回去也未必是坏事。
其实我们大人都忘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
小时候我们学过很多这样的故事,。
比如战国时期的有位名人蔺相如,他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在秦王眼皮下遛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功盖朝廷;后来,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当赵王处境非常尴尬的之时,他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由于其功劳显赫,得到赵王的重用和封赏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可是,生性刚直粗犷的廉颇却偏偏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扬言一定要找个机会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而蔺相如听说后,不但没有嫉恨和报复,反而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宁愿一直躲着廉颇,即使是两人的马车在路上不巧相逢,蔺相如也让车夫退避以礼让廉颇。蔺相如以如此忍让的宽厚和仁义回报廉颇的盛气凌人,最终感动了廉颇,使廉颇意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无理取闹的不仁。后来,惭愧难当的廉颇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的原谅和惩罚,原来不睦的文武二臣终于消除了仇隙和误解,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在战国后期风雨飘摇的形势下,共同支撑和维护着赵国的江山社稷。
所以,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让孩子打回去,看似是赢了,但只会把事情闹的更大。这还只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要是长大了呢?想想吧只会更严重。
所以以牙还牙这种做法不可取。
教导孩子以德报怨,化事为小更为上策。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问题,并且孩子早期的代养人比较单一,就妈妈一个人。遗憾的是您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是一直宅在家里的,也就是切断了孩子与外界的联系,那么这样你的孩子接触外界的人事儿就少,他一定会担小害怕,也正是你所担心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你的孩子可能亏会产生自卑、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一个孩子胆小害怕和自卑,来源于性格方面。如国父母之中,有一人是胆小的,那你的孩子必然可能是这样的。可是我们想想看,我们现在既然已经为人父母了,我们是否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社会角色呢?过去,你就是你,现在你是女儿的妈妈,你是女儿的父亲,所以如果你的个性不去特意的改变,那么在你日常生活中,就要加强和女儿的互动。
在家里面要经常跟孩子玩儿一些活跃性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刺激孩子的一些动作呀,行为呀,表达能力的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带孩子到外面去,一来,我们要晒太阳,要长个子;二来,孩子是社会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性的,我们必须学会与社会互动,与社会人的关系进行一个有效的链接。所以孩子需要到社区里面,需要到幼儿园里面,需要到一切适合孩子去的各种环境当中去体验、感受。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之前不怎么出来,她害怕,然后我们就不敢出来,继续在家宅着,怕别人欺负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让孩子去接触别人,这是不对的。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社会环境当中,放在这种关系当中去,教孩子学会相处,学会与人互动,学会去链接正确的人与人交往的关系。
![]()
第二方面就是,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去体验。
第三方面就是当孩子进入了不同的环境当中,遇到危险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他学会战胜困难,躲闪危险。那如果不管是谁要打她,让她自己先感受一下,”他打你了,是吗”,好,你可以抱抱她,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感受,被打了,谁也不舒服,但是并不是说孩子被打了,他就不能再面对了,这次被打了,那你下次看见他,你可以怎么样?躲着点儿走,或者是他再打你,你可以告诉他不许打我。要教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多被欺负的孩子往往源自于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连说“请你不要打我!”这句话都不敢说,那别人欺负她可能就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第一学会自卫,躲闪,学会防御;第二就要学会表达,不许打我;第三,当我们被欺负了以后,我们让孩子感受。如果你的孩子能接受,其实在他眼里根本算不上欺负,比如说碰撞了一下拍了一下,在大人眼里,把它看成了“欺负”,这样的事情可以忽略;如果是正向冲突,通常孩子跟孩子之间的互动,没有任何一项是正向的冲突。因为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个东西去争抢,这都是他们的天性,其实大人也是这样的。如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教孩子学会分享。我们把东西可以分享给别人,然后我们还要学会交换,我们可以和别人交换,让让孩子跟别人去慢慢的建立这种链接,慢慢地学会如何相处。还有要让孩子知道理解。比如说,那个孩子就想跟她玩儿,结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去,他害怕哭了,那么就要教你的孩子去站在那个孩子的角度上说,“那个小妹妹她想让你跟她玩儿,可是呢,你今天不想跟她玩儿,妈妈相信你明天愿意跟他玩儿好吗?,你看他也很伤心,”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孩子才能慢慢的在社会交往当中,慢慢学会分享、交换等待和宽容理解。
![]()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一岁零九个月的孩子对什么事物都害怕,这很正常。关键是从现在开始,要多带他出去接触陌生人,给他一个慢慢适应地过程。
平时多鼓励他,当孩子无理由地哭闹时,给他讲道理,不管他能否听懂,都要讲,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
从小养成孩子独立的性格,当孩子摔倒时大人不要扶起他,让他自己爬起。只有自强自立的孩子才会对什么事都无所畏惧。
从你说的现象看孩子的性格可能跟你差不多,说不太好听的话就是有些软弱。谁带孩子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性格会像谁,这是很实际的现象。
要想改变孩子,我觉得应该从你做家长的自身出发,考虑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先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做家长前都是第一次,都是在自己带孩子的过程中摸索爬滚过来的。
我女儿在在她还未满一周岁可以做起来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围着看电视,她也透过人缝间的空隙,勾着头往电视那里望。
为了不让她看电视,于是我拿着一个毛绒玩具去逗她,引开她的注意力。
当她伸出手想去抓玩具的时候,我突然把玩具拿远一些,结果自然是拿不到。
于是我又拿着玩具靠近她,结果自然又被我突然的拿远。
几次下来没有拿到,成人都要发火生气,女儿突然猛的伸出小手狠狠的从我手中抢过去甩的远远的。
眼睛里充满怨气的看中我。我知道她是生气发火了。
你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激将法让孩子发火生气呢?当然是在安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做一些尝试。
到时候根据孩子的表现再进一步慢慢引导。
我平时教导女儿不能欺负人,但也绝不被人欺负。在生活中可以做一些小尝试,比如你打她一下,看她没反应,可以继续打,直到她知道自己被人欺负了学会应对。
通过你的描述应该是孩子平时接触的人比较少,应该带孩子走出去,多和同龄的小朋友接触。
其实年轻爸妈的情况都一样,刚入住的新社区未生孩子时,都不熟,因为社区里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带孩子妈妈,所以没宝宝的年轻人根本不去玩的,多出去几次就熟了。
另外建议你平时多个孩子互动,可以给孩子读书,书里面有很多孩子可以学习和模仿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还有你和宝爸也可以买些教育孩子的书,根据孩子的情况,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祝宝宝早点变得更棒!
- 下一篇:如何戒酒?
- 上一篇:你怎么看待农民工。怎么看待看不起农民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