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到我父亲和母亲提起过我有个爷爷在外地做官,我这个爷爷对父母老的很孝顺,每当季节下来新鲜的东西时,我这个爷爷从来不先吃,等到这个季节的新鲜东西过了一半多的时间了,才买吃,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爷爷在这里做官跟老家相差七八百公里,爷爷那里热,而老家冷,我爷爷是根据气候的堆断时间,算出来家乡的东西也差不多下来了,家里的人也能吃上了,我爷爷这个时候才买吃,这个事情正常在我脑海里出现,我们家的家规是,只要是新鲜东西,比须长辈先分享,以此类推,直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个家规,我父亲没和我的爷爷奶奶顶过嘴,杪过架,我没和我父母亲顶过嘴,抄过架,我的儿子到现在为止没和我抄过架,顶过嘴,我的孙子现在才七岁,只要我上下楼递,我孙子都把着我,我中午睡觉的时候,我没盖被子,我孙子能小心意意,把被子给我盖上,这才七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着他爷爷,我心里也特别的高兴呀,这就是我家的美德,致今保留着!
我的姑夫
十六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我,从河南老家出发去投奔远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姑姑。
我的姑夫叫戴西江在青海省电视厅工作,有高级记者证,别人都称他戴主任。当时我只知道姑父是个单位里的大官。
姑父经常给我们讲,他15岁参加革命,给一个首长当勤务兵。解放后,首长问他,你想干什么?姑父说我想上学。就这样,姑父就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经过刻苦的寒窗苦读,最终毕业于西北大学,又自告奋勇到最艰苦的大西北。开启了他一心为民,勤俭节约,献身事业的光辉一生。
姑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政策就是命令,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以党员为荣,真正用实际行动执行党的思想政策。姑父为人耿直,善良。自己的一双儿女,无一安排进事业单位,自己不安排,也不许找熟人安排,当时西宁市市长是他老同学。他自己也做过人事工作多年,给子女找个工作轻而易举,但姑父真就没有这么做,也是我至今也想不明白的一件事。
身为领导干部,单位家属的孤寡老人,姑父坚持给老人换煤气罐,这是有目共睹,也是我亲眼所见的事。
有一次,姑父袜子破了一个洞,让姑姑给缝补,姑姑给新的不穿,姑姑气的直接从楼道的垃圾口扔下楼,姑父下四楼捡回来自己补好了在穿,
我在姑姑家呆了十几年,姑父的形象,为人处事,正统的思想,生活习惯,深深影响浸泡了少年时期的我。就连现在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哪时候养成的,房间里没人时必须把灯关掉……。
姑父从没发过脾气,只是每天特别忙,他的东西回家就锁起来,说属国家机密,谁也不让碰。
每次吃饭,都把剩饭剩菜自己全吃了,我和表哥表妹如果谁浪费一点粮食,姑父会很生气的数落很长时间,勤劳简朴是姑父骨子里的一种习惯。
姑父经常去省里市里开会,也经常出现在青海省电视新闻的节目里,姑父是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姑父是个很顾家的男人,逢年过节都会给山东老家的兄弟姐妹寄些钱。有一次,山西的一个同学来西宁开会,姑父花3000元买了一斤冬虫夏草送人,我当时特别吃惊,一个连一双袜子磨破了洞都反复缝补了再穿的人,竟然花3000块钱买一斤虫草送人?这一点也是我们晚辈从老人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
那时,姑父总是忙碌着,工作与生活高度溶为一体,操着厚重的山东口音,迈着稳重的步伐,象一盘永不生锈的齿轮,不紧不慢地旋转着、旋转着。
回忆是一张酸涩的甜饼,是一朵带刺的黑玫瑰。如今,可敬的姑父已经作古,只剩下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残缺的回忆,如同点缀在碧天里的熠熠闪烁,让人难以触摸的星星。小时候听过迷信的传说,说人死后灵魂就化成天上的星星,黑夜出来回望他的家人。因此,遥望苍穹,我常常想,姑夫到底是哪一颗呢?
姑父平时很会讲笑话,一个笑话能讲很多次,家里订了牛奶,自己舍不得喝。记得有一次姑姑在单位和同士吵了几句嘴,回家心情不好,姑姑说了我几句,我当时在电视台烧锅炉,一气之下就回锅炉房了,委屈的哭出了声,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晚上9点左右,姑父见我没回家,来锅炉房和我谈心,告诉我说,你姑和同士拌嘴了,心情不好,别生你姑姑气,看着姑父坐在小橙子上,温馨地和我聊着……这是我生命里最深的记忆,尽管时光过去三十多年,我却越来越觉得它的厚重。还有那一份深深的厚厚的爱意。心灵没有大小,感觉没有老幼。深藏在年少时心中的那份温暖,越老才越觉得馨香。那笑语、那神情、在我生命里不时地翻滚着爱的波澜,给我温暖,叫我怀念。
我说说我姨家的情况吧,我姨是我妈妈同母异父的妹妹。我上大学时我姨夫在浙江老家出了车祸,脑袋被撞掉了小块,捡回来半条命。但是失去了需语言和智力。我表哥在医院整整守了一年多时间,就睡在折叠床上,催屎催尿。还没有半句怨言,只有关心。后来接回家因为长期服用激素药,导致了很多后遗症和并发症。肥胖,贪食,糖尿病,三高。我姨和我表哥细心照料,还要防止姨父乱跑,还要经常出去找人,而我表哥这几年感情也不顺,人到中年还没有结婚。我一直跟别人说我姨是天底下最坚强,最乐观的女人。姨父出事到现在已经整整11年了。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我认为这是我身边看到的最大的美德
那是前几年的事情,有一次在家中,我吃完了晚饭,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做,就一个人走出了家中,到了楼下,在外面街上去进行散步,突然我眼前是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小孩子拧着不算轻的一袋水果向前面走去,从他脸上表情可以看出他还是觉得非常吃力的。
他父亲走在这个孩子前面,好象是若无其事一样,只是偶而回头看一看这个拧着东西的小孩。
这一件事情从表面看来虽然很小,但是从初看起来,我还是觉得其中有几丝丝的人生趣味,这样的情景,在今天我们已不会多见了。
我是一边散步一边在进行仔细琢磨这个事,从中慢慢的悟出了一个哲理,这位父亲一番苦心,却是在有意识锻炼自己的孩子,其目的是培养他孩子要有一种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可是在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亲只是为了照顾自己孩子,是自己拧着从水果摊子上买来的一些水果,而他孩子只是跟着父母亲的后面走,双手是什么都不拿。
可是这位父亲却让自己的孩子拿着水果,也就是让他的孩子懂得了什么是一种责任,也许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再遇到类似象拧着水果这一些情况时,他就会懂替自己的父母亲分担一些忧愁,承当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责任。
如果水果是拿回家去吃的,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初次知道了,只有一个人懂得怎样担负起劳动成果的责任,才能够去享受自己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
我在小时侯曾听人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他在孩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破了家中的一个花瓶,当时大人就很坦护他的孩子,并对他说:“孩子这没有什么关系,你的年龄还小。”
当这个孩子上学的时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按时做完,家长又包庇他说:“孩子!不要紧,难得有一次。”
当这个人参加了工作后,在车间里给工友们发工资,把工资给计算错了,当时领导又是很照顾他说:“小伙子年纪轻轻的,犯一点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这个人是在这个社会上做错了事情是一点惩罚都没有,这人当上了一个单位里的干部后,被查出有贪污公款的情况,有人又很同情的说:“他已是一个老头子了,贪污一点钱也是难免的。”于是,这个老人也只是被革职了。
后来这个人又进入了养老院,一不小心又打破了放在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护理人员也是很袒护他说:“算了,这个老人他有精神病。”
这一个故事听起来是有点荒诞,但是它很说明了这一个人一辈子都不能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一些责任。这无一是一种让人感到十分可悲的事情。
对于一个人连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不去承担责任,他还有什么资格在社会上去做其它的任何事情呢!他还会有什么能力去为社会做出他的一些贡献呢!
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孩子做一个有用得人,首先就得从一些日常小事中做起,比如拧水果、背书包等等小事开始,还必须要勇敢去承担自己所犯错误的一些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