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综合 > 男星镜头下“摸鱼”遭吐槽,从欢迎来到蘑菇屋综艺我顿悟一个社交潜规则

男星镜头下“摸鱼”遭吐槽,从欢迎来到蘑菇屋综艺我顿悟一个社交潜规则

导读: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11天最近,《向往的生活》的衍生版综艺《欢迎来到蘑菇屋》正在热播。据说节目组因为经费有限,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11天


最近,《向往的生活》的衍生版综艺《欢迎来到蘑菇屋》正在热播。


据说节目组因为经费有限,于是“就地取材”,用的是《向往的生活5》的拍摄地和工作人员。


虽然节目连个官博都没有,宣传力度也小到可怜,但开播后依然引起了全网热议。


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首期嘉宾——07届快乐男声,准确来说是陈楚生、苏醒、王栎鑫、王铮亮、张远和陆虎这6个人。


07快男关系好是公认的事实,而上节目的这几位,又是关系最铁的6个。熟人之间的局无疑是最好玩、最真实、最自然的。


只有彼此相熟,才可以相互肆无忌惮地吐槽,心安理得地“好吃懒做”。


节目中有一个小插曲,6个男生准备晚餐,大家默契地开启分工。


有人煮菜:




有人帮厨:





也有人在院子里“没事找事”修鸡圈:




一开始,是陆虎发现鸡圈里跑出来几只鸡,原因是鸡圈底部破了个大洞,于是提议跟张远一起把鸡圈修补一下。




修的过程中,张远似乎不太情愿,认为修了也白修,因为鸡只要轻松一飞,就能飞出鸡圈。


但陆虎坚持认为,修鸡圈是有意义的,于是拿起工具就一本正经地开始干活,张远则站在一旁默默观望。


这时候,屏幕上方就出现了很多吐槽张远“太懒”的弹幕。




直到后来陆虎和张远两人互换了位置,张远的形象才勉强被挽回。




后来,饭桌上张远提到了这件事。


他说,准备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碌,他就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干点什么。但想了想又发现,自己其实可以什么都不干。


“突然就这么想,太好了,我可以什么都不干!”




苏醒接过话茬,说以张远的性格,如果是跟其他一群人录节目,会时刻照顾别人感受,甚至常常因为太在乎别人感受而变得很紧绷,只有跟老朋友在一起,才能如此放松。




这一番对话让我顿悟:人啊,只要把三个字搞清楚了,日子就简单自在多了。


这三个字就是:界限感


跟相熟的人在一起,界限或许可以模糊一些,但跟不熟的人相处时,就要时刻保持清晰的界限感。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把好脾气给外人,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但其实,再亲近的人,也要保留一定的界限。


心理学界有句很有名的话: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就是说,不管多好的关系,如果彼此之间失去了界限,最终都会造成互相伤害。


01

没有界限感的婚姻很危险


最近,离婚综艺《再见爱人》的姊妹篇《春日迟迟再出发》也在热播。


节目组请来七名离异单身男女,他们离婚的原因五花八门:第三者、赌博、疾病、感情淡漠……其中,最“离谱”是rock。


rock离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前妻给自己过生日。


尽管他曾明确地告诉过前妻,自己不喜欢大张旗鼓地过生日,只想两人一起低调庆祝,前妻还是会悄悄地准备生日party,给他制造惊喜。








这个离婚理由,听上去似乎很无厘头。毕竟哪有人会为“过生日”这种小事离婚?


但不少观众都跟rock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也是这样”的弹幕纷纷刷屏。


这件小事,看似是夫妻俩对仪式感在观念上难以调和的差异,实则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界限感”的冒犯。


何为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当一个人欠缺界限感,他可能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本该有的界限,或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rock前妻的行为,就属于后者,强行跨入了丈夫的边界。


前妻作为rock曾经最亲密的人,面对丈夫的特别的偏好,她的做法不是尊重,而是——我要改变你的想法。


这就是一种对他人界限感的冒犯。


事实上,这种冒犯并非有意的,毕竟为自己丈夫举办派对,不可能不是出于爱。


但正是这种“为你好”的糖衣,就更衬得那个被冒犯的人有些“不识好歹”。


“我都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能不开心呢?”


这个时候,接受前妻安排的一切,rock不开心;但要拒绝,他又不忍心。


最后只能陷入内耗,直到感情慢慢被消磨干净。


婚姻中最可怕的就是:所给非所要,所要求不得,从而怨气生。


亲密有间,任何时候都保持一定界限感,才能减少互相之间不必要的撕扯与内耗。


02

婆媳矛盾,多源于界限的缺失


前几天,看到一个吐槽婆婆的帖子。


网友说,自己儿子生病的时候,因为打点滴,手背上难免留下几个针眼。


婆婆来了之后,看到儿子手背上的针眼,直接教孙子骂:“讨厌的医生。”


网友一听就炸了,立即很严肃地告诉儿子:“你生病去看医生,医生给你治好了病,你要感谢医生,怎么可以翻脸骂人呢,这样是不对的。”


从那以后,网友再也没把孩子单独交给婆婆带过。




类似的吐槽还有很多,总结一下,基本都是婆婆一来,家庭原本的生活秩序就被打乱的情况。


究其原因,就在于家庭的边界被打破。


婆婆不在时,媳妇是家里的主人,整个家庭都依托一个规则和原则有序地运转着。


婆婆来了以后,便慢慢地取代了媳妇的地位成为了家里的主人,原有的规则彻底被改变,关系也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电视剧《双面胶》里的婆婆,常常不打招呼,就走进小两口的房间,把卧室整理得干干净净,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放床上。




除了包揽家务,她还会不断给两夫妻灌输自己的金钱观,一旦媳妇“大手大脚”花钱,就要“教育”一番。


婆婆看似周全顾家,实际上却是操心着自己不该操心的事,管着自己不该管的事,并没有给年轻夫妻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长此以往,婆媳相处下来自然矛盾频出。


知乎上一个答主分享了自己和妈妈、婆婆同住一段时候后的感受,并从中找到了破解婆媳矛盾的关键。


母亲来时,一家人关系十分和谐,因为母亲始终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客人”,一切都听答主的。无论是带孩子的方式,还是家务,都顺着答主来。


但是婆婆一来,立马就想成为一家之主,要大家都听她的。言辞之间,还总把小两口当成屁事不懂的孩子,动不动就教育人教训人,矛盾经常一触即发。




通过对比,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婆媳之间想要相处和谐,就要遵守在谁家谁做主这个规则。


03

缺乏边界感的父母,爱得越深,孩子越受伤


豆瓣上有一个帖子:“你见过或经历过哪些令人窒息的爱?”


一个网友的回答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包围着。


小到吃什么,用什么,穿什么,大到交什么朋友,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小就被父母推着走,极不情愿又理所当然地长大。


有时候也想反抗,也想逃离,可是又不敢想象和父母闹翻的后果,所以只能一直麻木地生活着。”


这是很多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的真实状态。


这些父母看似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实则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关心”背后,潜藏着的是“侵入与控制”。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就能察觉出:


当父母过度关切孩子的学习时,本是锦上添花的学习资料就不再是单纯的“关心”,而变成了焦虑的来源;


当父母习惯用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来评价时,本是担心孩子交损友的问候就不再是好奇的“打听”,而变成了强行的干涉;


当父母用错了沟通方式,本是主动了解孩子的话语,就不再是闲时的“唠嗑”,而变成了压力的施加。


许多中国父母就是这样,以“爱”之名,不断侵入孩子的边界,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边界,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或者也成为一个缺乏边界感的人,影响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日本著名推理作家西泽保彦曾说:


所谓正常的人际关系,是要和别人交往时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成立的。不管是多么亲密的关系,都必须尊重对方的‘个性’,这是理所当然的“规矩”。


所谓“一定距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边界,限制我们不要随意侵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80%都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


每个人都需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把对方当成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


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哪些事是别人的,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也不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才能拥有美好、长久又高级的感情。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