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粉为了给清朝洗地,真的是太拼搏了!
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总共276年,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总共268年,说明清两朝完全存在时间相同的,你的数学是在体育课上学的吗?
1644年崇祯在北京自杀,李自成灭亡明朝,随后李自成被清军灭掉,顺治小皇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宣告继承明朝的江山社稷。如果不承认顺治从崇祯那里继承得来的帝位,那清朝如何能算统治中国的正统王朝。
有人说,清朝成立于1636年,当时皇太极在沈阳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所以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一定要记住,皇太极只是把割据东北的“金”改为了“清”,金国和清国有什么不同?还是同一伙抢劫犯,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
清朝,开国皇帝是6岁小娃娃,亡国之君是3岁小娃娃,这有什么的?兴与摄政王多尔衮,亡于摄政王载沣,这有什么的?不丢人吧?为什么不承认?
其实原因很简单,清朝得国不正,总想压明朝一头。
朝代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生活在2018年和2019年,同样也不可能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退一万步说,可以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明朝的国运还是比清朝要长!
清朝的国运想上追溯到1616年,总共是276年。既然在东北割据的清国政权可以是正统王朝,那么在云贵苟延残喘的明朝也可以是正统王朝,南明小朝廷最后灭亡于1662年,算一下明朝的存在时间总共是294年。
我国的朝代存续,大多数时候是旧王朝灭亡新王朝立刻出现,甚至直接方式就是有禅让典礼进行。但在元朝时,这一情况发生变化。元朝成立于1271年,当时金朝已经灭亡36年,8年后才彻底灭亡南宋,期间两个王朝并存,算是南北朝。
朱元璋是在攻占北京之后的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的,没有超前,中规中矩。崇祯1644年自杀亡国,可是明朝势力依旧控制着中原大部分土地,其中南明弘光朝廷和历史上的南宋面积差不多。把明朝灭亡年代算在1644年,已经是很苛刻了。
哦,对了,如果皇太极称帝就可以否认崇祯皇帝的合法性,那也太儿戏了吧?貌似皇太极称帝的合法性唯一证据就是从林丹汗那里抢来的一个假的传国玉玺和一个俏寡妇。皇太极你是要当袁术还是要当曹操啊?
还有,如果1636年到1644年的清国割据政权也算中国正统,那么1932年到1945年的伪满洲国,土地面积比清国还要大,要不要也算清朝国运呢?
另一个问题是,清朝总共有多少个皇帝?
正确答案是10个皇帝,关外的抢劫犯兼草头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算!
为了方便记叙,说清朝十二帝也行,谁让清朝遗老遗少那么多呢?可是最不能忍的是,居然有人打出了“满清十三王朝”的旗号!原来,皇太极改一下年号也算是一个王朝。
这些辫子拖进脑子里,跪在地上生了根的人,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一个朝代的享国年数=亡国时间—开国时间,这是没有悬疑的公式。下面简单说一说明清两朝开国亡国的时间,最后来讨论276年这个坑人的数字。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这是历史第二个得国最正的王朝,从草根逆袭到天子。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朱元璋迟迟不称王。鄱阳湖水战一举重挫陈友谅,直到他去世,朱元璋才称吴王。
要称帝还是在小明王被溺、张士诚自尽之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历经十六帝,到崇祯皇帝这代。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那颗歪脖子树上。
也是在这一年,吴三桂帮扶下,清军入关。这时的清朝皇帝还是个小屁孩,叫福临,年龄7岁。
前一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离世,这是在一番斗争后,福临才即的位。叔叔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外加生母孝庄太后。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也是经过一场风雨才继承的努尔哈赤的后金汗位。后金建立于1616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正式建立清朝。情深不寿,挚爱的女人海兰珠死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撒手离世。
这时的清朝的地盘还在关外。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军入关。同年,顺治皇帝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即位,登基大典,读祝文:
因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以顺民情,于本年十月初一日告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
作为统一的明朝亡了,而明朝宗室南下,又在南方建立了南明。
历经十帝,到1912年,溥仪退位,正式宣告清朝灭亡。
综上所述,明朝享国年数=1644—1368=276年。若再加上南明的话,明朝一共十九帝,二百九十四年。
而清朝享国年数=1911—1644=267年。如果从1636年算起,那么就是275年。
但朱元璋是在阳历正月份称帝,崇祯皇帝死于阳历三月份,所以明朝的享国年数正确该是277年。同理,溥仪退位于十二月份,顺治登基于十月份,所以该是268年。1936年算起,则是276年。
清朝到底是268年还是276年?明确说是268年,为什么?皇太极建立的只能算国,是个地方割据政权,而入关定都北京,才勉强算是个清朝的样子。
所以,明朝、清朝的享国年数压根不相同。但是二者符合300年这个铁律。富不过三代,王朝不过300年。明清二朝是符合的。

明朝: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27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306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19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44年你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0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15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4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76年。
目前历史学界采用的是1368-1644年,明朝历时276年。
清朝:
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96年。
从皇太极1636年建立大清,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76年。
从顺治皇帝福临1644年率军入关,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68年。
从1661年南明永历帝被俘,南明灭亡,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251年。
目前历史学界采用的是1644-1912年,清朝历时268年。
明朝276年,清朝268年,这是历史学界的共识,所以不是什么巧合。

明朝享国276年是没有异议的,从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大明起,到1644年崇祯帝自尽,正好是276年。
明朝共历十六帝,正好符合朱元璋“重八”之名。应该说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前四代皇帝都是盛世,实属罕见,分别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更不要说还有后面的“弘治中兴”、“隆庆之治”。总体而言,明朝的皇帝都不算笨,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爱好。
清朝始建于1636年,之前是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后金”,到了1636年的时候,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而清朝直到7年后的1644年才定鼎中原,因此我们计算其国祚时往往从1644年开始,这样,清朝的历史是269年。清朝享国276年的算法是从1636年开始算的,当时的“清”只是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因此一般算法是其入关后开始计算。
清朝共历十二帝,其中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的统治时间都超过六十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两位,而清朝与明朝相比,其繁盛时期超过130年,几乎占了整个清朝统治的一半时期,远超过明朝的80年。
所以我们现在看来,所谓明清享国时间一样,都是276年的说法本身就存在的争议。

只能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严格意义上讲明清都是享国276年,当然,(如果不按照严格意义上讲学术上是有争议的,下面我就两种说法都详细说一遍)这里的明朝不包括流亡的南明和割据台湾的明郑。清朝也不包括伪满洲国。
下面我就为大家从各种方面叙述一下明朝和清朝灭亡的种种原因。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从顺治开始算),严格上讲为十一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当时为后金),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开始,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如果从顺治入关公元1644年,开始计算则为二百六十八年)。
明朝灭亡的因素为哪些?
其实明朝灭亡的因素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金开始了,朱元璋的卫所制,军户制导致明朝武力日益荒废。
自武宗(朱厚照)后慢慢丧失了战斗力,庚戌之变,土木堡之变就是最好的列子,以至于明朝后期打仗征剿主要依赖招募制。另一个就是藩王制,藩王制无疑于历史的倒退,西汉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已有前车之鉴。虽然后来朱棣削藩后避免了藩王作乱,但那么多“贤王”实在是朝堂和地方的沉重负担。(明末已有上百万皇族)其次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不能避免的致命点。朝堂上党政也有很大的原因,朝廷上烂一点,天下就烂一片。其中宦官专政虽然没有唐后期那么严重,但对明朝来说也是不能忽视的一大祸害。
明朝大大小小就农民起义近二百余起,其中真正具有规模的也不过二十余起。但明末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空前,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无异于给明朝当头一棒。再有就是明朝财政赤字日益加大,魏忠贤在时尚且可以打压商户,安稳百姓。东林党独大后一昧的压榨农民,各种赋税多如牛毛,致使天怒人怨。
辽东战事更是拖垮了明朝,后金越剿越盛,仿佛就是一个无底洞,源源不断的往里面砸银子,其效果微乎甚微,反而后金不断壮大。明军大军饷经常被朝廷拖欠,军饷下派之后军官又层层克扣也导致了军心不稳,士气不盛。
还有就是明末遭遇各种天灾,其中较为突出的前所未有的小冰河时期,这种恶劣气候一直持续到康熙中叶才结束。然后就是明朝后期的那些会玩的荒唐皇帝了,末代君主崇祯虽然殚精竭虑,夙兴夜叹。励精图治希望可以中兴大明,无奈志大才疏,在用人方面也疑神疑鬼,对待官员残忍凶暴导致君臣互相仇视也是历朝历代一大怪事,最后自缢于景山。结合以上条件明朝的灭亡,天命所至,大势所趋,其中随便拿出来两样就够让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喝一壶的了。更何况那么多足以明朝灭亡的条件。而李自成就是压死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朝灭亡的因素
最近我看一些帖子,说如果没有列强入侵中国清朝是不会灭亡的。我认为这样说是完全不客观的。首先没有如果。其次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种种制度就决定了一家之天下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即使弹丸之地的日本,皇权也是屡次被夺,最后天皇沦为了象征。只能说清朝可能没有那么快灭亡。
康雍乾时期清朝取长补短,励精图治,结合历朝历代灭亡的种种因素和经验取长补短来安邦治国,这时候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但清朝在总结历朝历代王朝灭亡的经验同时没有从根上去除弊端,当然如果让君主放权在当时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敢提出来。闭关锁国不仅仅让清朝落伍于世界更让清朝或在自己的世界里,狂妄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居安而不能思危,最后走向覆灭也是必然。
清朝中后期贪官墨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对抗官府,其中较为代表的就是白莲教起义,最后清朝历时九年花费两亿白银才镇压下去,太平天国运动又给本来腐朽的清王朝致命一击,这时候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后来在列强的不断榨取下清朝已经完全丧失的斗志,甲午战争后听到列强的名字犹如老鼠见了猫,闻风丧胆 这样的政府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光绪夺权成功慢慢像日本一样过度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或许清朝还能延续数年,当然历史是光绪的结果很惨的。晴天一声霹雳,辛亥革命爆发各地政府衙门纷纷响应,反戈 清政府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以宣统小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的名义在1912年像天下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的覆灭,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历史!
清朝以孤儿寡母入关开始(孝庄携顺治),最后又以孤儿寡母颁布退位诏书(隆裕和宣统)结束,也让人唏嘘不已。
总结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都是天命所至,大势所趋,顺应历史的洪流。至于为什么都是享国276年,其中封建王朝的弊端是很大的一方面,还一部分只能说是历史的巧合吧!
补充:文章开头关于明清具体享国时期学术上存在争议,我们暂且采用目前主流认可的朱元璋称帝(1368年)起,到北京城被破,崇祯皇帝自缢(1644年)止,总计276年这个说法。清朝暂且采用从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建立国号(1636)到宣统退位(1912)为止。总计276年。如有异议,还请海涵!
为什么清朝不是从顺治入关开始算起?明朝不是南明覆灭结束?
首先要强调,清朝是在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清算起。这里是指清朝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而不是指清朝统一,或者是南明及明郑覆灭算起。
如果这样算就太不和常理了。首先南明这个政权不能继承明朝为中国的正统,它不具备长时间的存在,不具备广阔的领土也不具备稳定性,其实就是一个流亡政权。 所以崇祯自缢标志着明帝国的覆灭。如果把南明算进去的话,那明朝也不能从1368年朱元璋建明开始,因为明朝是宣告继承元朝的统治,1368年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北元是在1389年才被明朝大将蓝玉击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才标志着北元正统灭亡当时明朝称之为残元,北元后来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此问题也困扰了明朝二百多年,直到后金统一漠南蒙古。
历朝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是不记载流亡政权的,所以南明和伪满洲不能计算在内。而清朝的建立是在皇太极时期,顺治入关只是代表这清朝入主中原,并不代表实际控制中国,台湾一直到康熙时期才收复,虽然是继承明朝疆域但很多领土都是明朝没有的。所以建国和是不是大一统没有关系。如果按那个逻辑推论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是不存在的政权,五代十国(也可作十一国)也都是不存在的政权,岂不荒谬?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和明朝在主流上都是承认为享国276年的缘故!
原创内容,感谢阅览!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题目有误,明朝和清朝享国都是276年,这即是巧合,也是必然,但不是什么天意,而是一个朝代兴衰的历史周期律在作怪。
明朝简略历史(1368-1644)
1368年,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政权,国号为明。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明朝还没有推翻元朝统治,更没有完全统一全国,但这并不妨碍明朝的国祚的计算。
至于朱元璋在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称吴王时,由于并未建国号,不应计入明朝国祚。
1644年,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虽然后来明朝遗臣拥戴明朝皇室继续建立南明小朝廷,但一般不计入明朝国祚。
清朝简略历史(1636年—1912年)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把后金政权改国号为清。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入关,没有取代明朝入主中原,更没有统一全国,但这并不妨碍清朝的国祚的计算。
至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由于不称皇帝,而称大汗,不应计入清朝国祚。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末代皇帝溥仪寻味,清朝灭亡。虽然溥仪后来投靠日本人,做了伪满洲国皇帝,但不应计入清朝国祚。
这样一个标准计算下来,明朝和清朝国祚还真是一样,都是276年。
这个一致引发了人们广泛兴趣,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
即是必然,也是偶然
1945年,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曾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现象,这个周期律确实存在,且已经被数千年历史所证实。
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总有其寿命,只是寿命长短不尽相同,如秦朝、隋朝,二代而亡;如汉朝、唐朝、宋朝,绵延数百年,但像明朝和清朝国祚如此一致的,确实十分巧合。
我们如今提到明朝和清朝,不是抑明扬清,便是抑清扬明,总把明朝和清朝搞得势不两立,实际上推翻明朝的还真不是清朝,而是明朝自己作死了。
从整个历史阶段长远来看,清朝和明朝十分相似,虽说满汉异族,清朝几乎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而且更进一步强化;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模式,明朝在特务政治上更加突出,清朝在思想钳制、愚民政策上更加严密。
这种制度和模式的相似决定了在没有强大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明清两个朝代应该会表现出比较接近的发展轨迹和国祚长短,这是必然的,很容易出现的。
但是清朝还是遇到了强大的外部因素——近代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情况下,清朝仍然保持了276年国祚,与明朝恰恰一致,这又是偶然的,十分难得一见的。
综上所述,明朝和清朝国祚都是276年的现象,即是必然,也是偶然。必然中包含着偶然, 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这便是唯物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个历史事实应该还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个享国时间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后人如何计算!
通常来说明朝是:1368-1644年,刚好276年。
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来说是1644-1912年共268年。
当然,部分满族人认为清朝是1636年皇太极建立的,他们认为清朝的享国时间是1636-1912年,这样就推算出清朝也是276年的享国时间。
可见,这个享国时间的算法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享国时间!
但是,总得来说,明朝和清朝的享国时间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个应该是一种共识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享国时间差不多!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相似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促使两者的国运有些雷同了!
明朝开国后的30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后的1398年,大明朝出现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
说白了!其实就是藩王造反!
而清朝开国后,也是仅仅30年,1673年的时候也出现了“三藩之乱”。
两个王朝开国后的第30个年头,都迎来了一场大战,都是北方与南方的之间的较量,结果都是北方战胜了南方。
不同的是,康熙皇帝作为一个皇帝,战胜了藩王,而朱棣作为一个藩王却战胜了皇帝。
这样康熙皇帝与永乐皇帝就存在了可比性,他们都是凭借北方的力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胜利后!他们的用兵方向也是基本相同。
事实上,康熙皇帝曾经对蒙古的准噶尔用兵,永乐皇帝朱棣也是对蒙古北元进行讨伐,看看朱棣和爱新觉罗·玄烨的成长过程,以及作战方向基本上是雷同的。
直到明朝末年,崇祯皇帝面对的敌人是:西北的李自成!
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他也是被西北的军人赶出紫禁城的,冯玉祥就是西北军出身,就是这个人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其二、清承明制,大清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是继承了明朝,比如内阁大臣制等,这样就让明朝和清朝在日常政务方面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
清朝的八旗兵入关,他们没有在关内地方搞自己的那一套!
事实上,多尔衮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宫廷制度和皇帝制度!
由于这层关系,清朝表面上是满洲八旗的天下!事实上仅仅是大明朝又一个三百年的开始罢了。
清承明制,直接表现为分封藩王,吴三桂等藩王就相当于明朝初期的燕王、秦王等藩王,仅仅是名称不同,权力和地盘基本上都差不多!
相似的王朝体制,当然会影响两个王朝国运的长短,朝廷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那么其国运当然也差不多!
两者的享国时间自然也不会太离谱了。
其三、历史周期律的作用,王朝的兴衰成败会有一个历史周期律,通常一个朝代都会出现“人亡政息”的现象
从根子上说,明朝和清朝都是封建王朝,他们都是一家一姓的王朝体制!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王朝的更替现象。
开始的几代帝王往往比较勤政,有开国皇帝的披荆斩棘,有守成君主的夙兴夜寐,最后,还是会出现末代皇帝的孤苦伶仃,人亡政息,就会出现王朝的兴衰成败。
总而言之,不是“天意”,而是古人不懂自然规律的一种迷惑而已,也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清承明制”就是一种原因,两者还有一些相似的国运,相似的历史进程,这些就决定了两者的享国时间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龚柳辉:一起品读历史,欢迎关注我!

明朝建于1368年,于1644年灭亡,存在了276年,而清朝众所周知建于1644年,亡于阳历1912年,农历1911年。按照这样算,清朝只存在了268年,那么题目中为什么说清朝和明朝一样存在了268年呢?
因为清朝入关是在1644年,但是清朝这个国号在入关之前就已经确定了。1636年,也就是后金政权天聪十年,皇太极鉴于当时的形势改国号为清,这是清朝国号最初的来源。如果从1636年算起的话,清王朝的确也存在了276年。
这是不是巧合呢?当然是巧合,但绝对不是天意。因为明朝和清朝的灭亡都带有偶然性,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导致了这两个王朝灭亡。而且天意这种事情是什么人都说不清楚的。一旦陷入宿命论的泥淖里面,即便没有规律也会臆想出规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可以观察,那就是统一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300年的命运,基本上不会超过300年,唐朝如此,明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汉宋两朝虽然超过了300年,但是前后却分成了两段。

只能说又有巧合,也有天意,还有题主算错的数字。
先来看看题主说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历史结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大明宣告结束。总共276年的国祚。当然南明小朝廷还坚持了几十年的,这个后面再说。
清朝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如果以皇太极改金为大清开始那么就是1636年,那么到1912年溥仪退位结束,那么就是题主说的276年国祚。那么这个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样的了。而现在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觉得清朝的国祚不应该送1636年算起,至少应该从1644年大明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就是268年的国祚。为什么说是至少从这一年算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入关了吗,但是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都还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还一直在坚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军才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才被杀,南明结束。
一般我们说一个朝代应该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质疑西晋和南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开始入关的时候就没有统一,更别说皇太极1636年只是改金为大清而已,所以不应该从1636年算起。
当然就算是题主说的两个朝代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只能说是巧合或者说是天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清朝得国不正,也许正是因为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没有让清朝的国祚超过大明。当然前期的清朝我们就不说了,只是清朝在后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清朝。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么算了。
题主说明清两朝均享国276年,估计你的算法是这样: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并扫灭元朝,一统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则是从1636年皇太改国号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个朝代开国和结束的时间,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明朝的结束时间如果按照南明灭亡的时间1662年算的话,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算起,那就应该是268年。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应该从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到它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告终。所以,明朝应该是从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应该是从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于巧合或是天意,则实在无从谈起。但我们可以发现,秦以后的王朝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这倒是个巧合,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往往是因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资源承载量足以支撑人口的需求,加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节俭治国,轻徭薄赋,这使得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一般来说,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进入盛世,盛世滋生,进而超越资源的承载量,加之统治阶级开始腐败奢侈,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自耕农沦为无地少地者,国家的税收也大打折扣,贫穷也就逐渐袭来,随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后期,国家为应对对外战争大肆增加赋税,人民不堪忍受贫穷,开始发动起义,而为镇压起义,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赋税以满足军费的开支,甚至授权地方实力派去镇压起义。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权增强,王朝逐渐失去民心和权威,进而走向灭亡。

史学界目前公认的是:明朝1368-1644年,共计276年;清朝1644年-1911年,共计267年。这种纪年方法虽然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也有不同意见。
比如,明朝1368年建国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没有打下来,元朝虽然主动放弃北京,但是元顺帝一直还活着,活到1370年,人家有整建制的朝廷,有皇帝,有广袤的领土,1368年怎么就被灭亡了呢?所以也是有争议。
明朝直到1662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处死,才算是真正灭亡,但是正史学界,都把崇祯皇帝1644年上吊当做明朝灭亡额标志。
清朝是在后金基础上建立的,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自称可汗,不是皇帝,所以没有史学家硬要说清朝是1616年建立的。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建立大清,称帝建号,所以,就有一些史学家认为,清朝是1636年建立的,到1912年2月清朝皇帝宣布退位,正好276年,这样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毕竟1636年明朝的统治还比较完整,当时相对于明朝而言,那时候清朝才是地方偏安的政权。
清朝1912年灭亡也有争议,因为这年元旦中华民国已经宣告成立,而清朝是1912年2月12日才宣布退位的。如果从字眼上分析,清朝这个朝代的确存在276年,但在正史学界,清朝前面1636-1643这八年是被当做地方政权的,1912年被当做被中华民国推翻了的政权,头尾加起来去了9年,所以剩下267年。

准确来说,明朝享国294年。
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之后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直到1662年南明绍武帝朱由榔被清军杀害后,明朝才算是彻底灭亡。
而清朝的政权,自努尔哈赤于1616年自立门户后,当时也只是称作后金,这个时间段是和大明朝是重叠的,包括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时,明朝还存在,清朝的势力对于明朝来讲,也只是一股反动势力而已,只不过没想到,这股反对势力要了明朝的命。
所谓巧合和天意,只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清朝洗白而已
如题所说,很多理论都在讲清朝享国276年,这个理论是大错特错。首先,所谓清朝的国祚,严格意义上来讲,是要从1636年开始算起,到1911年宣统退位,清朝灭亡,满打满算,享国275年,这里面还包括清初与明朝抗争,以及后来数十年剿灭南明政权的时间,如果把这些除掉,那就远远不到275年。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个必须要算上,甚至包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期间也要算上,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自韩林儿手中夺过政权后,建立的吴国政权,是否也可以算作明朝的国祚呢?要知道,朱元璋是在夺取北京后,也就是1368年,才改国号为“明”,真正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在1368年前,老朱可是浴血奋战了很多年的,这是不可磨灭,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同时,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即位时,也仅仅是3岁的娃娃而已,且即位不久,便被赶下了宝座,若此也可算作清朝的国祚,那么南明数十年,又为何不可算作明朝的国祚呢?到清朝康熙年间,关于明朝政权的痕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被消灭,所以,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到康熙年间明朝被完全抹除,这段时间,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明朝的享国。
当然,我们不是在争论明清两朝在争议阶段的国祚,而是对一些所谓的“清粉”,无脑的洗白辫子朝的行为,甚为不解,甚为可恶。闭关锁国、割地赔款,各种丧权辱国,均是发生在清朝,数不胜数。为何总是有人去洗白,总是有人要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压明朝一头。
可能就是跪久了,跪习惯罢了。

中国古代王朝很难克服超越300年左右的历史兴亡周期律。除汉朝和宋朝(如果西汉和东汉与北宋和南宋分别都算作一个朝代)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很少有超过300年者,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这个问题咋一看挺有意思的,但真去认真分析的话,这道题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题中说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下这所谓的“都享国276年”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通常的观点,明朝起于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终于1644年京师被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按照这个计算方法的话,明朝确实是享国276年。而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是以1644年顺治入关起算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为止,这期间一共是267年。
题目中说的清朝享国276年显然是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算到1912年清帝退位为止,按照这种算法的话,清朝确实也是享国276年。那么这种计算享国时间的算法有没有存在问题呢?显然这种算法并不客观。
明朝276年的享国时间是以明朝对国家的实际掌控时间来算的,从朱元璋时期到崇祯时期,整个国家主要还是在明朝的控制下,明朝末期后金等势力对明朝的统治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那时候明朝还是整个国家的主要掌控力量。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清朝对整个国家拥有绝对控制是从顺治入关才开始的,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的“后金”还是皇太极的“大清”都不是当时掌控整个国家的主要力量,所以并不能从皇太极的“大清”开始算享国时间。
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比较客观,而清朝真正的享国时间还是应该从1644年算到1911年,也就是267年。题中说的明清两朝享国时间都是276年,显然是有些勉强的,这种说法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完全只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这只能说是一种巧合。
从算法上来看,明朝(1368-1644年),算作276年,没有算后面的南明。清朝如果算276年,要从建国称帝开始算1636年,到清帝退位是1912年,勉强算276年。不过,清朝的算法是有争议的。很多史学家认为,清朝应从入关之后的1644年开始算,灭亡应该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应为267年。这种算法还是比较科学的。
总的来说,应该是明朝享国276年,清朝享国267年,比较科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清朝算上后金,明朝算上南明,这朝代国祚就会混乱。最公道的朝代认定准则是看政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以及是否控制华夏核心区(黄河流域或者长江流域),清朝在后金时期还是地方势力,明朝在南明时期政权混乱,都不能算进朝代国祚。
所以
明朝开始时间为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同年元顺帝被赶出元大都),结束时间为1644年(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国祚276年。
清朝开始时间为1644年(清军于山海关大败大顺军,入主北京),结束时间为1912年(溥仪被迫逊位),国祚268年。

这个计算方法不敢苟同;不能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跟明朝打仗的时间算到清朝里面,那时候中原王朝还是明朝的。
明朝开国是在1368年,亡国是在1644年,存续276年;而清朝入主中原是在1644年。亡国是在1912年,存续268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唐朝的大一统王朝,清朝要排在第三上;
按照题主的意思,只能从朱元璋起兵那时候起,算明朝的国祚,也比清朝长。
明清两朝国祚不一样,但非常接近;这没有什么天意或者巧合,这是它们各自采用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制,朱棣设立内阁,变相恢复丞相制;同时加强锦衣卫权力,设立东厂,制约官僚集团,后来又出现西厂、内厂等,其实都是为了制衡的需要;清朝入关后,开始汉化,执行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政策:满汉制衡,以满制汉。这个规定贯穿清朝始终。

中国的气运、国运一说绝不是说说而已的!传了几千年,如果是空穴来风的谎言,能得逞一时绝不会得逞一世。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及国师如果都是玩笑话,有些事你是用现代知识也解释不了的。

说是巧合也算,毕竟如果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算起,正好是276年。清朝如果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也是276年。但是,这两个朝代从创立到结束,实际统治时间却有另外说法。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遁漠北,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之后,又西征消灭割据川渝的大夏国明升、南征讨灭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收降辽东的元太尉纳哈出,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京师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史学家,一般都把这一年当做是明朝的结束,但是与此同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建立了多个政权,继续延续明朝的在局部地区的统治,这些政权,史学家统称为南明。
北方沦陷,崇祯帝殉国后,明朝宗室在南渡大臣的拥立下,在南方组建了多个政权: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立的鲁监国政权、唐王朱聿鍵建立的隆武政权、唐王朱聿隩建立的绍武政权、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郑成功建立的明郑政权。这些政权,短则几个月,多则十几年,其中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地盘最大,与大顺国、入关的清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永历与郑成功抗清时间最长,永历政权直到1662年才覆灭,坚持抗清长达十六年,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延平王郑克塽投降,奉明正朔的明郑灭亡,明朝至此才宣告彻底结束。
明朝的历史止于崇祯帝煤山自缢,这完全是清朝统治者一手制造的。由于清兵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在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否定自弘光政权起所有南明政权的合法性,崇祯帝的死就代表明朝结束。这显然是有悖于历史,但在如今又成为了史学家共识,因为有《明史》在先,当然,明朝的历史,有276年之说,也有305年之说 ,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种说法其实都成立。
清朝的立国时间同样争议很大,按照史学家普遍的说法,清朝是从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的统治结束,享国刚好也是276年。
清朝的立国时间,除了普遍得到公认的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16年)这种说法,还存在着另外两种说法:
清朝是在前身后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称天命汗。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清太祖,清朝与后金一脉相承,所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也可以算是清朝的一部分,这样算,清朝总计296年。
另有一说,清朝的立国时间应从1644年挥师入关,定鼎中原算起。因为历朝历代,得中原者即为正统,明朝与清朝僵持于辽东的时候,清朝因为统治面积小,只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崇祯十七(1644年)清朝入关并入主北京城之后,才被视为清朝全国统治的开始,从地方割据政权过渡到大统一的中央政权,如此,则清朝享国为268年。
所以说,明清两国都享国276年没有什么天意、冥冥之中注定这说,这完全就是巧合。更何况,仔细梳理这两个朝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明朝在亡国时间上和清朝在立国时间上都存在争议,只是就目前来说,276年的历史成为了公认,但每一个人的算法不一样,所以各人见解自然也不同。

中国一个朝代的享国是按照正统来算的,明朝是276年,清朝是268年,如果算上后金是296年。清朝为何这么算呢,因为后金属于割据政权,如果也算上大统王朝,那就是不尊重正史,那明朝开国前期的吴政权,南明政权又怎么算呢?

明朝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朱由检自缢,总共276年,经历16位皇帝。(南明的小朝廷不算进去)。
清朝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位清到1912溥仪退位,总共276年,经历11位皇帝。(努尔哈赤建立的金暂时不算进去,顺治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清朝皇帝)。
但是努尔哈赤建立的金是清朝的前身,努尔哈赤也是清朝的奠基人,并且也入了清朝的宗庙,后世子孙也认为努尔哈赤是开国君主。这样一算从1616年到1912年,总共296年,经历12位皇帝。
另一种算法,从清入主中原开始算,1644年到1912年,总共268年,经历10位皇帝。
这个问题,要看具体怎么算了。

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到1644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大明灭亡,大明是经历了276年,历史也是这么算的,从朱元璋到朱由检明朝十六帝,但是别忘了还有南明小朝廷,朱由检上吊以后,几个王爷南下称帝,南明小朝廷也经历了几十年呢。
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再到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清朝打入山海关控制中原算起,到1912年辛亥革命,如果从1644年明朝灭亡到1912年清朝是268年,如果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那么清朝才是276年,究竟怎么算才合适?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过我认为,1636年皇太极虽然建立清朝,但是它并没有统一中原,所以不能从那时候算起,应该从崇祯皇帝上吊,明朝灭亡,清便打入山海关算起。
这么说是有点绕,很多人还在糊涂中,但是历史不容戏说,我们研究历史必须要以客观公平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不算做南北小朝廷的话,明朝是276年,如果再深究的话那就应该从朱元璋占领南京开始算起。
不管明朝和清朝是巧合还是天意。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交替中,产生王朝的更替,明朝和清朝。同为276年,说的是巧合也行,是天意也罢,这些都无法深究,历史上本来就有很多的巧合,这两个王朝的年代相同,只不过是巧合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主流观点是从1644年顺治进北京开始算的,到1912年2月溥仪退位为止。清朝享国268年。

是有高人,在276年这年推翻旧王朝,另立山头为王,不是巧合,是某些人阴谋后,两个时期感觉是巧合,事以巧合来,掩盖哪些不合法的灰色收入,和拉邦结派形成的新一种大势力!

想知道清朝到底是多少年,得先搞清楚朝代和政权的区别,按照中国古代的观点割据一方为国大一统为朝,清朝在入关之前只是一个割据政权,而明朝是统一中原的大一统王朝,明朝末年传统汉地除了辽宁与河套不在明朝手中,其他汉地还被明朝统治。
古人云: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从1636年清朝建立至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只是一个割据政权,清朝成为正统王朝是从1644年开始,那年崇祯上吊自杀明朝中央政府崩溃南明政权沦为地方割据政权,也是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成为中国正统王朝,广义上的清朝国家史从皇太极算起甚至可以上溯到努尔哈赤时期,但是如果只算清朝作为大一统王朝时间只能从1644年算起。

依官方版本来解读的话,明朝和清朝的国祚都是277年,至于说原因,其实与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泱泱大国有关,也就是说但凡是成功的建立了统一王朝,基本上不太折腾的话,享国多多少少二百来年还是可以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要说两个前后挨着的朝代享国一样多的话还是十分巧合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王朝,除了夏商周三代,动不动七八百年上千年,到了秦始皇之后,基本上也就是两百多年,不到三百年的样子。
但无论如何,这事跟“天意”没半毛钱关系,这种封建迷信式的理解方式,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其实都没有多少的合理性,人间的事还是人定的,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君主与老百姓的关系贴切的比做船和水。
基本上对老百姓好点的朝代,不用说的多好,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活下去的程度,基本上朝代延续二百多年都没什么问题,但也就达到了极限,因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家在治国的韬略上基本上都差不多。
从汉承秦制开始、唐承隋制、元承宋制、清承明制,一茬压着一茬,大家在治理天下依赖的政治机器,不是同一个,也基本上是前一代版本的升级,底子还是那个底子,只不过是根据朝代面临的时代情况不同,小修小补一些!
因此当政治机器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每个朝代面临的危机都差不多,最大的危机基本上就是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老百姓无以为继,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在中国的封建王朝里,毁于农民起义的主流王朝――秦朝陈胜吴广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黄巢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等等,最终都逃不脱相同的窠臼,因此,明清享国祚二百多年并不让人意外,均是276年,不过是统计的口径不同罢了!

作为历史断代的一个朝代来算,明朝是1368—1644年,享年276年;清朝是1644—1911年,享年267年。如果以政权来算,朱明就是1356—1661年,享年305年;满清1616—1912年,享年296年。当然,郑氏控制的明郑台湾和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不在此例。

你错了,明朝是276年,清朝是267年,加上后金建立快300年

首先更正一下,清虽然是1636年建立的,但是那时候只是在东北的割据势力,跟明朝对立,并不算正统朝代。就比如北宋的时候,北方有辽国,西北有西夏,但是都不算是正统朝代。
也就是说必须得在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地带拥有大部分地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朝代,如果说清把皇太极时代算上去,那么明朝也得把南明算上去,毕竟清入关的时候明朝还有半壁江山,而且皇帝也是根正苗红的朱元璋后裔,那么明朝正式灭亡的时间就是吴三桂把永历帝逼到缅甸的时候。所以清朝只有268年。

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明朝还有余脉奋斗了18年,清朝就只有伪满祸国殃民了!

谁说清朝和明朝一样都是享国276
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公元1616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总共295年,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

民意使然

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历史发展的结果。

这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而是一种刻意,来自清粉的刻意。
在清粉看来,大明王朝腐朽不堪黑暗无比,锦衣卫缇骑四方,东西两厂祸乱天下。而满清帝国皇帝勤政,君臣和谐,社会安定,物产丰饶,是天朝上国,用著名清粉阎崇年的话讲,明朝无明君,满清无昏君。
结果双方国祚一比,满清帝国存续时间居然比大明王朝还短上了8年,这让清粉明气惊又怒如何使得,于是在史书中找到了一条1636年皇太极正式更改后金为清,将这8年补上。甚至有些更不要脸的以努尔哈赤的起兵作为满清帝国的开端。然而算吗?当然不算。
自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也给后世留下了封建的大一统王朝的标准,即占据古代汉地九州多数的中央集权王朝。
以这个标准来看,别说1636年的满清政权,即便是1644年刚刚入关的满清政权,也根本算不上大一统王朝,仍然只是一个割据地方的地方政权,与刚刚入关满了满清政权并立仍然有南明政权,大顺政权以及张献忠政权,只能说16 44年刚刚入关的满清政权正处于上升趋势,正在开始成为全国政权的路上。直到几十年后满清王朝消灭了南明政权,大顺政权,以及张信忠政权,才成为了大一统的王朝,这个时间点的满清政权才应该是对标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而不是刚刚入关的满清政权来对标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这绝对是对开局一个碗的传奇皇帝的侮辱。
如果说仍然有清粉认为1636年的皇太极政权为全国统一性政权的话,那么1636年的大明王朝算什么?难道是地方割据政权?
如果清粉认为有自己的国号由自己的皇帝就算得上是统一政权的话,那么1644年占据汉地九州多数的南明政权算吗?
那么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也是割据数省,有自己的天王,有自己的国号,有自己的军队 还有自己的信仰,还有天朝田亩制度的施政准则,那么太平天国算不算?
1932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的伪满洲国,也有自己的国号也有自己的皇帝,那么伪满中国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应该是巧合,人说无巧不成书,可以是这个道理,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很多的。

明朝不是1644年!谢谢

历史是对称的

楼主说明朝完蛋是社会生产力落后。请问,后金是不是社会生产力发达才厥起。你是脑袋让问挤了吗?死书呆子。读的书要用对地方才行噢!

實際上清朝不止276年,沒有算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