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吗?

前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吗?

前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吗?

1011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17:48:53
共有17条回答
地史馆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最多的时候有16个,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在1956年被取消的卡累利阿。

这16个加盟共和国中,有主动加入的,有被动加入的,也有强迫加入的。

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和苏联的诞生

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后,民族国家逐渐取代封建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理论开始出现。法国大革命时期,1791年法国宪法就规定“法国决不从事以 征服为目的的战争,决不用武力反对任何民族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共产主义理论中也号召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开展民族解放运动,进而实现被压迫民族的独立。

沙皇俄国在其对外侵略扩张中,奉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以占人口43%的俄罗斯民族为绝对统治民族,对被征服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政治上压迫、经济上掠夺、文化上摧残的一系列残酷统治。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沙俄对非俄罗斯民族进行压迫统治的事实,意识到了被压迫民族渴望实现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于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基础提出了民族自决理论,并将其列为被压迫民族摆脱沙俄统治,进行民族革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原则。

列宁认为,为了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就必须团结最广大的被压迫民族,只有承认收沙俄压迫的民族有脱离沙俄建立各自民族国家的权利,俄国的无产阶级才有力量去发动和团结个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列宁认为“对我们纲领中关于民族自决的那一条,除了从政治自决,即从分裂和成立独立民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以外,我们决不能作别的解释。”这是各民族“分离的自由”。

列宁还指出,民族联合与团结是民族自决的最终目的。列宁认为,只有更大更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对抗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围堵,但这决不能通过武力强制手段兼并而来,而是要建立在各民族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是各民族共和国自愿、平等、民主的联合。反对小型民族团体的短视和各自为政的狭隘观点,主张从长远的、整体的总体利益出发,坚持“联合的自由”。

在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后,沙俄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的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1917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得到了苏俄的承认;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三国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中亚地区的土耳其斯坦等苏维埃政权并加入苏俄,成为苏俄内的自治共和国。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形成

内战结束后,各苏维埃共和国都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经济体,经过列宁的努力,各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于1924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成了最初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成立后,实施民族自治政策,在中亚地区成立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吉尔吉斯五个自治共和国,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于1925年改为加盟共和国,塔吉克于1929年改为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于1936年也成为加盟共和国。同年,外高加索联邦改组,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派军侵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在当地扶持建立亲苏政权。后又发动苏芬战争,吞并芬兰卡累利阿地区,并在1940年3月,成立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第12个加盟共和国。同年7月,斯大林将波罗的海三国强行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第13、14、15加盟共和国。8月,借口建立东方防线,占领摩尔多瓦,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

1956年,苏联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制,并将其并入俄罗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写的文章↓

苏联是怎么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

薛西斯的猫

这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前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自愿加入苏联。当时问这16个国家如果不同意会发生什么?苏联这个国家自诞生以来就严重缺乏国际安全感,这不仅是西方列强的围攻,而且不要忘了,在前苏联的眼中,当时的北洋政府也是列强之一。

更包括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得前苏联在建立之初就有一种国际危机感。所以对于前苏联自身而言,必须要保证自己本土安全。这个本土安全的除了历史因素所继承下来的国土之外,还包括当时的殖民地,也就是之后的远东国土。自然在这开始的几年,没有能力,远东地区也不受控制。但是随着这个政权的稳固,苏联开始对外扩张。

给出的借口和理由与之前的沙俄大不相同。甚至在自己的口中也把曾经的沙俄对外扩张看作是非正义的。看作是沙皇俄国以及沙皇的野心,但是当自己开始对外扩张的时候,不是举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号,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战略缓冲区,前一个是理想后一个是现实。甚至为了建立自认为的缓冲区,不惜与纳粹德国签订同盟条约,臭名昭著,就连当时的军事统帅都不愿意拿自己民族的文字去签自己的姓名,而是用拉丁文,以便到了后来的抵赖。

在瓜分东欧以后,苏联也迎来了纳粹德国的快速军事进攻。当时的苏联除了在正面战场上和纳粹德国硬刚之外,还在敌后战场以及整个东欧地区广撒网。到各地去扶持武装力量以及自己未来的统治代理人。这些国家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联合瓜分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已经崩溃,被迫建立流亡政府。而当战争结束以后,这些政府还没有回国,履行正常的建国程序,就被苏联派到各地的代理人抢先一步进行公投。

使得苏联极速扩张至整个东欧地区,打了这些国家合法政府的措手不及,也使西方国家侧目。当时人家连抵抗能力都没有,政治一片混乱,百废待兴。只要能有一个领头羊振臂一呼,大家稀里糊涂的也就都加入了。当时基本上没有国家提出明确的反对,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迎接他们自己未来生活的究竟是天堂还是炼狱?

不过确实有一个国家提出了明确反对的想法。我记得好像是格鲁吉亚,但是随即苏联出兵进攻,无法抵抗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格鲁吉亚束手就擒之后,斯大林说了一句还有谁?正义与非正义在前苏联眼中就是实力决定的。而且苏联的战略缓冲区可不仅仅在欧洲以及东欧地区,更在于亚洲地区,一段不被人承认的历史,就是美国当初提出以三八线划分东亚。

斯大林转手同意,美国都非常诧异,但是斯大林的目的是以三八线作为划分整个东亚地区的线,而不仅仅局限在朝鲜半岛。可见其对领土的要求以及自身安全需求之迫切。其实那16个加盟国是苏联在西方国家反抗之前所能够进行的最大限度的利益扩张。

之后的那些国家为什么没有加入苏联,而仅仅是划分战略线以及一些战略缓冲区成立单独国家。但是因为此时西方国家已经觉醒,意识到了苏联无限度扩张对于世界安全带来的危险性。所以国际压力凸显,苏联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寻求16个加盟国以后再有地区直接加入苏联,而是以战略缓冲区的方式建立独立国家,然后控制该国政府。

闲看秋风999

至少有三个加盟共和国是心不甘而被迫加入的;这就是最早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小国”。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是和俄罗斯没有任何文化宗教联系的国家;特别立陶宛,它曾经是欧洲的强国,实力与沙俄有得一拼!

不过也是因为命运多舛;历史上这个小国家终究还是欧洲大国的玩物;比如说立陶宛就曾经和波兰结盟,而那个时候的俄罗斯还在蒙古人统治中;

二战时,这三个国家同时被德国法西斯占领;苏联红军“搂草打兔子”顺带解放了这里的老百姓;不过,苏联并没有让他们恢复独立建国,相反,苏联领导人将这三个国家并入了自己的版图——

这就是它们加入苏联的全部经过;也是它们成为最早脱离苏联控制的根本原因;

严格来说,属于俄罗斯“自己人”的国家只有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原本与俄罗斯也没有任何渊源或者说宗教文化的联系。

所以说俄罗斯现在从历史、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能够实际控制的原加盟共和国只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其它的加盟共和国早就脱离了轴心。

由此可见,文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语言对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强扭的瓜不甜。

欣海宁

你没明白苏联的定义。苏联是共产主义实践过程里产生的。马恩认为全世界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后,会一起进入社会主义。到了列宁,提出资本主义势力薄弱的地方实现社会主义。列宁死后,斯大林的理论是努力建设苏联这个社会主义政体,托洛斯基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在全球实现,那样苏联就没有安宁的外部环境,最后托洛斯基离开了苏联。所以,从理论角度,这些革命家是没有种族民族国家概念的,目的都是最终实现赤旗覆盖全球,只是路线认识不同。所以你的问题答案,回答是,都是自愿的。如果说不自愿,那么俄罗斯也不自愿。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搞垮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反而是俄罗斯人。列宁去世前,反对斯大林担任最高领导人,作为一个俄罗斯人,列宁认为斯大林有大俄罗斯主义。其实中共党内在毛成为核心之前,也是这样的国际派掌握权力。反而是主席一直把国家民族置于主义之上。总体来说,苏联基本践行了理念,终苏联70年历史,苏联没有明显的民族压迫,也没有权力和财富世袭。当然对于不信仰和认同理念的,那也是极端残酷,不管什么族,杀起来毫不手软。

太阳125933863

第16个肯定是自愿的,但苏联没有同意,即外蒙古的泽登巴尔。


如同波多黎各一直想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老美一直予以拒绝,谁都不喜欢穷亲戚吆。

大都市小保安

前苏联只有15个加盟共和国,没有16个。

这15个加盟共和国并不是全部都是自愿加入的。比方说波罗的海三国,即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就是被强行并入苏联的。所以这三个国家和苏联不是一条心,一心想要独立。1989年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先脱离苏联独立。

永恒的射手58206083

明明是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咋成了十六国?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内吗?真相是:除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自愿加入联盟的,其他十二国都是胁迫和半胁迫加入的。也就是说,加入苏联的共计只有十五国,没有十六国之说,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22世纪生活

起码波罗的海三国不是。这三个国家是苏联强行并入苏联的。这三个国家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些国家与苏联是邻居。在德国的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之前,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瓜分欧洲东部一些国家地区的条约。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约定,波罗的海三国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在苏联卷入二战前,苏联强行将这三个国家并入到苏联的版图,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这三个国家不仅不是自愿加入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而且曾经出现过反对苏联侵略的武装组织。最后的抵抗人员,据说在苏联还有十几年快要解体的时候还存在。这几个国家最想脱离苏联。

1989年,东欧开始出现巨变,苏联内部开始出现解体的迹象。波罗的海三国于1989年纷纷独立。

最不愿意脱离苏联、也是最晚脱离苏联的是的中亚的几个国家。因为,这些地区贫穷落后不发达,在苏联内部可以享受更多的补贴和福利待遇。一旦脱离了苏联而自立门户,缺乏独立自助的发展经济能力,这些国家发展的并不好。当然,中亚的产油国除外。

总之,苏联解体很可惜。

老金头100

上学时,学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还学过中国近代史,没学过世界近代史,真不知道前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是怎么形成的,不知大学历史系学不学

聊历史爱旅游

我老婆是立陶宛人,我也经常去拉脱维亚。以我在当地民间的所见所闻,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立陶宛也是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是苏联后期,第一个脱离苏联的国家。率先独立的,由此引发了其他加盟过纷纷效仿。苏联虽然仅仅解体了30年,但是现在在立陶宛已经很难看到当年苏联留下的痕迹,包括苏联时期的那些建筑,人们的思想意识。现在你到立陶宛,很难发现这个国家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国,因为现在全盘已经西化。我刚到立陶宛的时候,因为对历史比较好奇,

想看看苏联时期的那些东西,可当我到了哪里之后,才发现连苏联的影子都没了。以后认识了我老婆之后,因为我老丈人今年70多岁,全程见证了当时加入苏联的立陶宛,我就问我老丈人,怎么现在在立陶宛感觉不到曾经加入过苏联呢?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苏联的痕迹吗?只听我老丈人说,早就没有了,以前的一些建筑和一些档案资料,大部分都在苏联解体前焚毁了,现在在维尔纽斯还有座,苏联时期的烂尾楼,你可以去看一下。

现在在立陶宛的年轻人中,已经很少知道他们曾经是苏联加盟国了,就算问起年长者,他们也不愿提起曾经的那些岁月,只是说,那时候太苦了,精神压抑。以前我也曾经问他们当时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吗?他们只是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加入苏联,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很多人不愿意加入苏联,最起码在百姓中大部分是这样想的,可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被迫加入了苏联,这也就不难看出,为啥立陶宛第一个跳出来脱离苏联了。

海中岩hahaha

这要看怎么定义自愿了,白俄罗斯乌克兰当时被波兰痛打,全面占领白俄罗斯乌克兰,是苏俄军队打退了进攻,白俄罗斯乌克兰只能选择加入苏联或者并入波兰,而没有独立的选项。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的过程和奥地利并入德国差不多,手续完备,也有群众欢迎0,苏军开入也没有抵抗。至于格鲁吉亚,他们民族的领袖是坚决愿意加入苏联的,所以手续更没问题。至于中亚那几个国家本身连个国家形态都没有,没什么自己的态度,只能随大流,这几个国家是最不愿意苏联解散的,因为他们都没独自生存的能力。亚美尼亚逃出土耳其后是只要能离开土入哪国都行,入苏联也比土强。

木森1

多数是 被迫自愿的 剧变后的撤离是自愿的

骆驼老房

①有些加盟共和国是“不知不觉”的。比如乌克兰,此前一直在沙俄统治下,从来就没有独立过,十月革命胜利后混了个“加盟共和国”,前所未有的“自治”,简直是赚大发了!

②一些加盟共和国是“被自愿”的。比如立陶宛,二战结束后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理所当然地并入“苏联”版图。

③一些加盟共和国是“被迫”的。比如阿塞拜疆,二战结束后原本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国成立了“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先让高加索联邦解体、三国独立,然后三国再相继加入“苏维埃联邦”。

应该大体就这三种情况吧!如果还有其他情形,欢迎条友们补充完善,也给本人提供一个学习、充电的机会。谢谢啦!

刘杰大局干货

问题出在波罗的海三国。苏联的政治宣传坚称,三国的国民议会代表各国人民意愿,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请加入苏联──故此,三国是自愿加盟苏联,而非苏联占领三国。三国则宣称他们是被苏联以武力非法合并的。

1989年,800万人口的波罗的海三国发起200万人联署抗议行动波罗的海之路,要求红军撤出立陶宛。最终立陶宛率先独立,引爆苏联解体。

总有人站在民族斗争的立场认为自愿加入是个笑话。其实,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自愿是正常的。再考虑经济利益,既有蒙古想加入而不可得,也有波罗的三国积极脱离,俄白乌三国总统闹分家,中亚五国欲求留在莫斯科怀抱而不可得,也有随波逐流的。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最多的时候有16个,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在1956年被取消的卡累利阿。

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理论,各民族有“分离的自由”,同时反对小型民族团体的短视和各自为政的狭隘观点,主张从长远的、整体的总体利益出发,坚持“联合的自由”。

内战结束后,各苏维埃共和国都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经济体,经过列宁的努力,各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于1924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成了最初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随后俄罗斯中亚地区分出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外高加索分成三国。

争议出在1940年加入的五国。苏芬战争,吞并芬兰卡累利阿地区,3月成立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第12个加盟共和国。同年7月,斯大林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第13、14、15加盟共和国。8月,建立东方防线,占领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其中卡累利阿-芬兰和摩尔达维亚是为了统治芬兰和罗马尼亚提前搭的框架。1956年合并芬兰无望,俄罗斯合并了卡累利阿-芬兰。

于是就有了苏俄是噬土成性的侵略者一说。其实,早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和后来的苏共(以下简称苏共)成员结构就能说明问题。

苏共并不是俄罗斯族政党,而是沙皇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成员不仅有俄罗斯族等苏联民族成员,还有芬兰、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等。他们齐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像我们国人齐聚北上广深一样。

当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们想把火种带回家乡。俄(含中亚)白乌和外高加索成功了,而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资产阶级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作用下胜利了。1917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得到了苏俄的承认;芬兰和波兰则经过苏芬和苏波战争才独立。特别是波兰,越过英国划的寇松线向东扩张二百公里殖民统治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苏联光复寇松线,又被说成瓜分波兰。

1940年加入苏联的五国,资产阶级是不愿意的,无产阶级另当别论。至于立陶宛等三国为何争相脱离苏联?你咋不问摩尔多瓦为何不争先独立?同样都有民族和宗教等问题。

富裕的三国在苏联财政里吃亏了才想分家。而吃补贴的中亚五国则不想,还有个想加入苏联混成中亚第六国的蒙古吃不上这补贴。俄白乌三大佬为私利搞分裂,摩尔多瓦和外高加索三国随波逐流。

老人新手新手

㸔㸔静静的顿河这本小说,会了解一些

秋叶飘1494747223154

在绝对武装威慑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南若柔

我们都会用的成语“过犹不及”,就是出自《论语》孔子说的话。师就是子张,商就是子夏,都是在前面介绍过的孔门高弟。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哪一个比较好,孔子说子张太过了,子夏不及。现在我们讨论“过”和“不及”这两个词。所谓‘过”,不是过错的过,不是犯了罪,而是聪明过头,有些人脑筋动得快,反应过敏了。有些人拼命研究一个问题,研究得太多了,反而走上一条错误的路子,这就是过。像讲道德,过分了就难免偏差,有一个学生,连我对他都肃然起敬,但也很难相处得自然。因为他的态度太讲礼,太过严肃了。他随时一定端容正坐,可是一身好像僵硬了,从来没有过自然的姿态。他说他自幼读中学时,就读儒家的书,效法书中所说的孔子,所以养成这个样子。我说孔子并不是这个样子,这是宋代的理学家所塑造的形相,太过分、太呆板,这样人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是过分了。“不及”是有些人懒得用心,对一个问题,想了想:“大概这样”,觉得“差不多了”就停下来,这就是中国人“不及”的毛病。所以人家骂我们中国人“马马虎虎”、“大概”、“差不多”的观念,这都是“不及”。科学精神是买酱油的钱,绝不能移来买醋。中国人买酱油与买醋,两样都差不多,马马虎虎,酸咸混淆一起,这就是作人做事“不及”的地方。总之,不及则不够标准,或者过则超过了标准,都是偏差。孔子说,子张过头了,子夏则是不及。子贡就说,这样应该子张比子夏更好了;因为子张超过了头了,总该是好的。孔子说,不见得如此,超过了标准与不够标准,一样都是毛病。我们这里只能讲一个原则,要发挥起来,可举的事例太多太多,作人做事,稍有不慎,都会过犹不及。做得恰到好处,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对的。中庸之道很难做到,现在也有人故意讽刺中庸之道就是马马虎虎,这不是中庸,这是不及,把不及当作中庸,这就错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