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大家怎么看?

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大家怎么看?

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大家怎么看?

1112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5 02:31:11
共有5条回答
凤146983974

非常正确。那些机灵得吓人的人,他们的后人通常不利。还房里的彭师母,一辈子光奸不傻,反正任何事情她都要占便宜,任何事情她都要占上风,不然她就不会善罢甘休。只要熟悉她的人(左邻右舍的邻居或者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无不怕了她。她的老公是退休教师,同时也是个妻管严,儿子儿媳是哑巴(儿媳跑掉了,儿子专职扒手,反正一年四季进出派出所,因为是残疾人,所以每次都是宽大处理),女儿也离了婚,带着外孙子投靠了他们老两口。唯一的孙女嘛!要是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个男孩子,寸头,男人衣裤鞋袜,走路也像个男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母是残疾人还离了婚,女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专科毕业以后,一天班没上过,成天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还房里的老太太们都怀疑她的孙女是个同性恋由于彭师母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她家的猫呀狗呀都比别人家的高级,一块抹布也比别人家的香,所以根本没人敢去提醒她……

董满宪

人间好话佛说尽,世上名山僧占多,世人皆讲圣贤理,几人肯做圣贤人。

为老不尊千人恨,为子不孝如畜牲,为官不廉囚等待,为民不勤枉度生。

和谐社会新气象,遵纪守法是根本,匹夫当尽己之责,精英奉献无须问。

千心万苦逢盛世,感谢国家颂党恩,拙句呈友有献丑,亦抒不才一片情。




城市说客

大家好,我是城市说客,专注三农现象和社会热点分析,欢迎关注!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就算过去几千年,古人的很多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对今人同样具有十分明显的点拨、教育和警示意义,其中“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就是比较经典的一句。

对于这句,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就是:聪明不能用尽,人要学会守拙藏锋,这就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福。如果仗着自己聪明,总是占尽便宜,那子孙后代的福气就会减少。其从福报的角度阐明一种因果关系,显得比较牵强,带有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我认为这句最主要还是针对教育和处世传递出一种中庸之道。接下来具体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从教育方面来讲,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太聪明,应该多让孩子去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长辈比较聪明,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比较强、财富积累比较多。面对下一代,他们直接把自己的十分“聪明”全部都给了孩子。而没有留几分“聪明”让孩子去成长、摔打。

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因为没有亲自去体会;缺少必要的锻炼,因为没有吃苦耐劳过程;缺乏奋斗的动力,因为优越的条件。他们只是继承了父母的财富,而未继承了父母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轻松得来的经验和财富让他们失去思考和动力,不能运营这些财富,只是坐享受其成,最后毁掉庞大的家业。很多富二代就是如此。

笔者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其父母聪明能干(强势),很多事都替他考虑做主,他完全是在父母的庇护下过日子,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干过什么正经工作,如今混得越来越差。而另外有几个朋友,从小父母离婚,母亲跑到外地跟了别人,父亲也没有管他们,然后他十四五岁就出去浙江打工,如今还成了一个小包工头,回家修起了三层楼小洋房。

可见,上一辈和下一辈的能力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对子女的帮助应该保持适可而止的中庸状态,聪明的父母更懂得把机会和锻炼留给下一代。自己吃苦才能成长,自己挣得钱才更懂得珍惜,只有在苦难中看清生活的本质才能增强拼搏的欲望,更加成功。



二、从处世方面来讲,家长聪明孩子变得孤立,难以适应社会

聪明的人分两种,一种人朋友众多,生活成功,这是真聪明;一种人孤家寡人、愤世嫉俗,这属于假聪明。在农村这种人假聪明更明显,因为农村是靠天吃饭,人和人之见可以不打交道,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把聪明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不借农具给你用、从不相互帮忙、比如为了养鱼为了果树改变道路。这些人精明刻薄、不按常理出牌,与他们相处感到很不舒服,时间久了,他们的朋友就越来越少。这些人的口碑都变得越来越差,

下一辈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变得尖酸刻薄,一起玩耍的朋友自然很少,这样很容易形成自闭性格,出现社交障碍,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包括兄弟姊妹之间勾心斗角,,经常吵架忽视亲情并缺乏包容之心。长大之后,因为口碑不好没有人介绍男女朋友。

同时,由于这些人太聪明(缺少大智慧),很多事情只看短期收益,对子女教育这些长期回报是大事情却不太看重,这就导致了他们下一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外出打工难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之所以如此,除了外界不可以抗拒的因素,也有很多内在的问题,上一代能否以聪明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辈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认识人性的本质社会规律,适当的保留自我的锋芒,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和家家族更好地传承下去。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在理请点赞,也可以加我关注了解更多三农现象及社会热点解读!

弥勒家人

无论干什么都要留有余地,话不能说绝,事不能做绝,聪明不可耍尽,便宜不可占尽。要走中道,叫做无过之,也无不及,恰到好处,这叫阴阳平衡。否则,十分聪明使十分,物极必反,阴阳转化,聪明得过了头,就是愚蠢,就会走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占小便宜吃大亏,甚至偷鸡不成还失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物极必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现在丈着聪明逞英豪,欺负弱小,将来你的后辈子孙就会不如人家,就会反过来挨别人的欺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不在少数。

文书001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是我年近六旬时第一次看到,我对这句俗话的总体看法是:首先,感觉在今日头条上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第一感觉是这句俗话说的富有哲理;其次,我的看法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后,我的看法是:同意聪明也可以留给儿孙这种说法。下面具体说说重点看法。

一、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我认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们就以古代名人伍子胥的一生故事来说明和佐证这句话的易说难行。传说:春秋时代的伍子胥青年时代,他的父兄遭到楚王误杀,为了生存及报仇最后逃难到了吴国,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自己报仇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著名军事家孙武曾经劝说他功成身退,他的会相面的好友也曾经劝说他要防止小人、远离小人(太宰伯嚭)。可是,可能是伍子胥对自己来到吴国前后一系列的顺利和自己才智的相信,他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说,始终如一地为吴王出谋划策,在吴王不听的情况下,多次冒死进谏,他的一生可以说用尽了自己的聪明——十分聪明几乎用尽,等到感觉到危险来临后,已经为时已晚,最后,被迫自杀。好在,传说中,聪明的伍子胥临死前终于想到了儿孙,最后,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托付给了生前好友。

伍子胥有后人,有纪念馆,他的忠心为主的精神值得赞扬。

二、“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说到了一个道理,聪明是可以留下给儿孙的。中国古代的《颜氏家训》到清朝末

家教、家风、家训是中国千百年来教育后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期的《曾国藩家书》,历史上很多名人将人生的心得体会(聪明)通过家训的形式一代代传承,目的就是让儿孙也能够学会做人、处事的学问,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证明了这句话的哲理性和实用性。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