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不普通的王翦为何是普通的结局?

秦国不普通的王翦为何是普通的结局?

秦国不普通的王翦为何是普通的结局?

1010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2 01:55:49
共有5条回答
游史无终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一个将军一旦手握重兵、屡立战功时,皇帝就开始对这个人不放心,功劳越大,皇帝对他的疑心越重,这时如有人乘机进献谗言,那流血的悲剧就避免不了。“伴君如伴虎”,历史上的功臣名将都在苦思挣脱之法,而秦始皇的大将王翦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位。

一、激流勇退。做为一代名将,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擒获韩王于阳翟、亡赵王于邯郸、杀燕太子丹于易水、逐燕王出关外,统一黄河流域后,王翦以白起为前车之鉴,马上主动交出兵权,过起隐居生活,消除了国王猜嫌。

二、求田问舍。秦王赢政倾全国之兵力60万交与王翦,准备打最后一硬仗,消灭南方楚国。在行军之前王翦做足了功课:三次求秦王赐与田地和宅舍。这好像不是要去打仗,更像是做生意讨价还价。在外人不解的同时,秦王的心里却踏实了:“如王翦有异心,决不会这么做,求田问舍,看来王翦也并非真英雄嘛!”伐楚成功归来后,王翦又马上交出兵权,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终得善终。
王翦一生是不普通的,他纵横疆场,叱咤风云。更难得的是他还会揣摩君主心思,避免了功高震主,为自己留足了后路,他的普通结局正是他想要的最好的结局!

海阔天空爱阅读

秦始皇时期,功臣善终是普遍现象,比刘邦朱元璋好很多。

我是陕西富平人,跟王翦将军算是老乡,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王翦知取舍,懂进退

作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在军事之外,还有历朝历代武将难以匹及的政治敏锐性,说白了就是有颜色、会做人。灭楚之前,王翦坚持相对保守的策略,认为非六十万不可,相比之下,秦始皇更欣赏年轻将领李信“20万就能搞定”的激进策略,认为王翦老了太过保守,也不想让60万可以毁天灭地的虎狼之师全部掌握在王翦手里。

但此时王翦表现极其成熟的政治觉悟:啥也不说,告老还乡回家吃泡馍~~ 不辩解、不争取、不攻讦,即便是秋后算账,自己也毫无把柄。

当李信惨败后,秦始皇第一时间想到只有老练的王翦可以摆平楚国,亲自到富平请王翦出山,答应王翦的一切要求。后来王翦连续5次向秦始皇要地、要钱,让秦始皇解除后顾之忧,秦始皇也来了个下坡就驴,都是千年狐狸,谁还不会玩聊斋啊,呵呵一笑就答应了。

懂得在不利局势时退守,在有利局面当仁不让,该舍弃的不留恋,该争取的不撒手,这就是王翦极其出色的政治敏感性。

二是秦始皇不杀功臣

不得不说,王翦遇到了好心肠的老板。在尚武之风盛行的秦朝,杀人是可以挣到爵位的,保不齐杀红眼了就要自相残杀,但从各种历史资料来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并没有杀掉任何一位文臣武将,一个都没杀!像王翦王贲李斯这样功高盖主、像李信这样的败军之将,都得以存命,足以表明秦始皇并非以讹传讹的那样“暴君”,说到底他有自信可以压制这帮文臣武将,这种自信是泥腿子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所难以比拟的。

尤其是李信,让20万横扫天下的秦朝虎狼之师大败而回,在整个秦国的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耻辱。如果秦始皇不是胸襟似海,哪怕为了一点点面子,李信也要被碎尸万段,可是李信后来仍然以军功被封陇西侯食邑3000户,才有了大汉飞将军李广。

从对待功臣和罪臣两个方面来看,秦始皇当之无愧千古一帝。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讨论交流。

天成策史

谢邀。

纵观整个各王朝历史,王翦作为一名开国武将,他的结局是最好的。他本身坐拥荣华富贵,安享晚年,他的个个子孙封疆拜侯。能做到这种结局得益于王翦的高情商和高智商,下面我们聊一下他的高情商体现在哪些地方。

第一、知进退,懂人心。古往今来被君主杀掉的开国功臣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太留恋手里的权力,不舍得放权。开国君主在和各位兄弟打天下时,为了让他们最大的发挥能力,会把自己的权力分发给大家,这些权力包括军权、财政权、行政权。文官武将们只有掌握这些权力,才可以发挥出各自的能力,而且运行效率也会更高。但是这仅仅局限于创业时期,夺得天下以后,共同的敌人已经被消灭,这些分发下去的权力君主们是要收回去的。聪明的人主动上交,贪恋权力的人会被杀掉强制收回权力,因为这些权力君主不收回的话,会直接威胁君主的统治地位。王翦就是聪明人当中的一个,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之后,王翦主动卸下所有军权,没有表示出一分贪恋,让秦始皇得以安心。

第二、贪财不贪权。王翦每次外出带兵打仗都会向秦始皇索要土地和钱财,秦始皇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整个天下都是秦始皇的,给一些土地和钱财又何妨,况且这表明王翦对君主的权力没有觊觎之心。对于君主来说,手里有权就有一切,其他的给了又何妨,想要可以随时夺回来。

第三、忠诚!王翦打仗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调动所有军队。有个关于王翦的经典历史故事,亲王攻打楚国时问到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说要六十万,小将李信自告奋勇说二十万就够,结果铩羽而归。王翦手持六十万军队用一年时间打败楚国。从另外一点来看,这表明王翦作为将领的忠诚度,六十万的军队已经是秦国所有的军队,如果王翦想要夺取王位,秦始皇将无兵可用,王位是唾手可得的。王翦没有这么做,在这么大诱惑力之下,依然可以保持忠诚,后世一直为之赞叹。

第四、秦始皇善待功臣。史料中关于皇帝杀功臣的事屡见不鲜,但是在关于秦的史料中却很少提及。一方面可能由于关于秦的史料留存的很少,更重要的一点,秦始皇本身拥有君主气概,赏罚分明。

风临阁主

因为他懂得进退。

快乐掌柜说

普通的结局才是不普通,王翦戎马一生,灭燕、赵、破邯郸、南攻楚、灭百越。战功赫赫。被秦王封为武成侯!也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以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帮助秦王灭六国统一华夏,其军事思想,政治谋略并肩李牧、廉颇、白起、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个善于揣摩人心的人,他曾经献策平原君赵胜借赵王之手除掉魏齐,又利用赵王的猜疑心杀了李牧!可谓是洞悉人性的高手,秦始皇在灭楚战争中,任用王翦为将,王翦说与楚之战非60万兵力不能灭之,众大臣听后认为王翦老唉,不堪用!纷纷推举李信为将,秦王政问李信需要多多少兵力?李信说二十万甲胄足矣,秦王听后颜悦!派李信与蒙恬领兵二十万,南下攻楚。王翦见此情形便荒称病辞官回了家!

李信率军深入楚地,确遭遇了楚军的奇袭。秦国损失惨重,消息传到咸阳城后秦王大怒!怒斥李信的不利。于是想到了王翦,秦王就亲自探望王翦。表明希望王翦接替李信完成伐楚大业,君言臣从,王翦最终答应了秦王,统领60万大军踏上了灭楚的征途!途中随军的副将就像王翦进言:说秦王如今把全国的兵力都交给了你,心中一定有些疑虑。如不消除,恐怕将军在前线无法安心做战。于是王翦连续几次以为子孙留下田产,财物为由向秦王讨要赏赐,秦王收到王翦的讨赏之后,心里大喜。便认为王翦胸无志向,喜好财物!王翦正是利用这招成功的消除了秦王对他的疑心!王翦最过人之处在于能够从功高盖主、荣华富贵的权利中,急流勇退中彻底归隐,最后,善始善终。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智慧、大哲学,古今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