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1131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7-22 12:51:32
共有65条回答
联合防务

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的,从这里穿出去就是阿富汗,再没有比这更便捷的道路了。而且这里是谷地,通行条件要比苏联当年从中亚加盟共和国通过兴都库什山脉的萨朗隧道好得多。通过瓦罕走廊,我军可以很快进入阿富汗这个亚洲东西南北交汇之地。然后经开伯尔山口,就能南下印度次大陆,最终饮马印度洋。同样,如果是强大的敌对力量,则可通过瓦罕走廊楔入我新疆地区,进而再从新疆向我腹地或者向中亚扩张。所以,瓦罕走廊就是争夺或者说对南亚、西亚施加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更关系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有不少人说要修通瓦罕公路,让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到达阿富汗甚至更广的地方。这种看法是只顾经济利益,忽视了国家的安全利益。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既然这么重要,而且早就被人意识到了,可是到现在这里也没有修什么通行之路。为什么?因为双方都不干。对阿富汗来说,如果这么一条战略公路修通,经济利益是有了,但是军队过来也更容易了。而对我们来说同样是这样,如果有这么一条战略公路,外部更容易对我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如果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则可快速通过瓦罕走廊楔进来。再说,公路由谁来修?诚然,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要修一条战略公路没问题,但你修了有什么用?阿富汗的经济体量就那么个样子,能拉动我们多少经济发展。更别提阿富汗这种四战之地为各国争抢,一直没有宁日,谈何发展。而且要强调的是,阿塔心思可不只是反美。此外,通过瓦罕走廊直通阿富汗,还会影响到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如果我们花费巨额财力和人力修通一条公路,却发现拉动不了经济,反而由此带来便利极端分子出入,外部军事力量威胁加大,我们需要防守的口隘、投入的兵力更多,这不花钱买罪受吗?在中国有更多通道和手段交往周边各国、促进与各国经济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去修什么瓦罕走廊的公路和相关设施,纯属吃力不讨好。为了中国现在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战略安全,瓦罕走廊还是继续让它沉寂最好。(S)

澹奕

翻开地图,阿富汗东部那条长长的“尾巴”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亚与南亚之间的交汇地带,更加是东亚与西亚之间唯一的直接陆上通道。

不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要看如何去经营。

19世纪,占据南亚次大陆的英国不断北进,而北方的沙俄也不断南下,两个老牌帝国的冲突交汇点就是素有“帝国的坟场”称谓的阿富汗。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将清朝在中亚地区的藩属一扫而空,还获得了帕米尔高原大片领地。而英国虽然损失惨重,终究还是将阿富汗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

大英帝国与沙俄,利用清朝忙着甲午海战无暇西顾的机会,各退一步将瓦罕走廊划入了阿富汗王国。

如今的瓦罕走廊,全长大约400多公里,最窄处不过十几公里,总面积大约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属于阿富汗。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瓦罕走廊,南北两边都是难以逾越的巨大山脉。

虽然这里每年除六七八三个月之外都常年积雪,瓦罕走廊仍旧是东西方古文明重要的交流通道。著名的高僧法显、玄奘都曾经通过瓦罕走廊前往古印度,而古代波斯与古印度的文化也曾通过这里进入西域与中原。

瓦罕走廊,只有一万多居民,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相当贫穷落后。瓦罕走廊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中亚、东亚、南亚与西亚之间的交汇要冲,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与沙俄、前苏联,都曾经为了这里而付出惨重代价。因为环境过于恶劣,如今的瓦罕走廊仍旧属于一种真空状态,任何一方的做大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更加重要的,还是瓦罕走廊的经济战略价值。作为东、西、南、中亚交汇点,如果能够得以经营有效开发,阿富汗与西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就能够得以大规模便利输出,而东亚也可以获得新的内陆市场与更加多样化的原料供应地。

虽然瓦罕走廊是中阿边地,但是对于巴基斯坦也非常重要,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经略重要性也相当高,属于咽喉之地。对咱们来说,瓦罕走廊如同西部门户,守住这里就是守好门户。

随着这些年西亚内陆局势不定,美国急于从这里脱身,以及中巴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瓦罕走廊的重要性与价值也就越来越凸显。经营得当,就可以减少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同时也为广大西部开辟新的出海口。

世界人文历史

瓦罕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走廊,也是连接阿富汗至我国新疆地区的一条狭长通道,据说通道最窄处仅有15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不怎么起眼的走廊,却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

从卫星地图上看,整条瓦罕走廊呈现东西走向,总长约300多公里。瓦罕走廊全段原本都属于我国,但在近代史上被英俄等国强行切断,并将其中一大段走廊划进了阿富汗的领土中,目前也只有不到100公里的路段还处于我国领土内。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我国西域(新疆)进入中亚的要道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份。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7年左右),唐朝名将、安西都护府长官高仙芝就曾率一支轻骑兵通过瓦罕走廊,攻灭了吐蕃的盟国小勃律王国,从而保持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如今,瓦罕走廊依然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因为这是阿富汗与我国在陆路上唯一相连的通道。众所周知,阿富汗国内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而我国又有巨大的需求。如果打通瓦罕走廊,既可以帮助我国大量进口阿富汗矿产,同时帮助阿富汗大量进口生活用品、工业用品。促进两国的贸易,加强经济合作。

而且,瓦罕走廊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缓冲区,对于我国、阿富汗乃至俄罗斯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扼守瓦罕走廊,既有利于保障新疆地区的稳定,也能阻挡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

铭苏先生

在阿富汗的地图上有一块土地就像伸出的一只长手,与中国的新疆接壤,这个地方就是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全长400公里,其中在阿富汗境内长约300公里,中国境内约100公里。这条长长的走廊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通往南亚、中亚和西亚的重要通道,玄奘去天竺取经就是走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与其实际用途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其战略价值。铭苏先生今天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其历史和战略地位。

一、瓦罕走廊的近代历史

瓦罕走廊在历史上曾是我国的故土,是亚欧大陆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但是,近代随着英国在南亚殖民版图的扩张,英国建立英属印度殖民版图。俄国在征服广大中亚地区,借助《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大清西北大片领土以后,俄国开始将势力伸向帕米尔高原,并同大清在瓦罕走廊和帕米尔高原地区爆发激烈冲突,俄国占领了帕米尔高原大片领土。

当时,英国担心俄国会从中亚南下印度地区,危及自己的英属印度殖民地安全,所以英国三次出兵阿富汗,企图在阿富汗建立缓冲区,并向帕米尔高原地区渗透。俄国为了避免同英国发生冲突,也同意与英国划分势力范围。阿富汗位于英属印度和俄国之间,就成为两国反复争夺的对象,阿富汗实际上就是英属印度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区。

1895年3月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但在当时,整个瓦罕走廊地区都是大清的领土,而英国和俄国就背着大清将瓦罕走廊划给了阿富汗,以此作为双方东部的缓冲区。而当时大清正值甲午战败,无力西顾,但是还是就两国在中国帕米尔划界一事向英、俄进行了抗议和交涉。

上个世纪60年代,中阿两国对瓦罕走廊地区的边界进行了划界,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全长92.45公里。

二、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

瓦罕走廊位于兴都库什山以北,帕米尔高原南缘,北部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部与巴基斯坦相邻,东部与中国接壤,西部连接阿富汗,是这一地区的战略通道。

瓦罕走廊全长4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300公里,中国境内100公里,最窄处约15公里宽。瓦罕走廊地势西、北部较低,东、南部较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一年中除了七八九三个月以外,其余时间都是大雪封山,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因此这一地区总人口只有1万多人。

瓦罕走廊位于塔吉克斯坦、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国之间,在古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玄奘前往天竺,马可波罗东来中国都是经过这一地区,可见这一地区在沟通东西方文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唯一与中国相连的陆上通道,阿富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能够打通瓦罕走廊的交通,那么有利于解决阿富汗资源外运问题,这将促进中阿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和阿富汗在反恐方面也有合作,由于瓦罕走廊的东段中国境内有边防战士长期驻守,整个瓦罕走廊相对比较安全,这与整个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守好这一通道,可以阻止不法分子从这一通道进入我国境内,对于维护新疆安全至关重要。

2001年美国借反恐之际出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长期在阿富汗保留军事存在。阿富汗美军的补给一直以来都是难题,由于阿富汗地处内陆,只能通过周边国家将补给物资运入阿富汗。由于美国与伊朗关系不好,只能通过巴基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但是经过巴基斯坦运输的物资经常遭到半路打劫,绕道土库曼斯坦又太远,以至于驻阿美军经常出现补给短缺。美国曾经要求中国开放瓦罕走廊,作为驻阿美军的重要补给线,中国当然没有同意。

阿富汗地处东亚、南亚、西亚、中亚的交汇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而这个瓦罕走廊又是东亚连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通道,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千佛山车神

瓦罕走廊在冷战时期意义重大,是西方遏制苏联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防线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或“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瓦罕走廊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至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全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也不约75公里。

在历史上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是属于中国的,在清代中期占领新疆之后,帕米尔高原以及瓦罕走廊地区就被清军控制。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由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西北动乱,清廷无暇估计新疆,从中亚流窜至新疆的阿古柏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清廷对西江的控制崩溃。直到内地的战乱平息了之后,清廷才派出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清军的打击之下,哲德沙尔汗国很快灭亡,清廷再度恢复了对新疆的主权,之后左宗棠派兵进入帕米尔高原地区,试图恢复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但与入侵这里的俄军爆发冲突,清军不敌俄军,退守至色勒库尔以西地区。

对于俄军在帕米尔高原的活动,清廷向俄方挑出抗议,但俄军却拒不撤离。与此同时从印度而来的英军也开始蚕食清廷在帕米尔高原的领土,而英俄两国之间也不断发生冲突。

到1895年英俄两国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两国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在英国的提一下,英国将克什米尔北部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送给阿富汗,如此将沙俄和英属印度分离开来,而这条狭长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划定之后,英俄之间在中亚再无任何大的冲突,而在获得瓦罕走廊之后,阿富汗成为连接东亚、西亚、南亚、中亚的路上十字路口,战略价值进一步提高。

到二战后英国全面衰落,英政府无奈放弃了英属印度殖民地以及对阿富汗的控制。印度在独立之初的外交路线是偏向于苏联的,印度一度成为苏联在印度洋最重要的盟友。而正欲谋求南下印度洋的苏联则试图控制了阿富汗,以便打通与印度的联系。因为阿富汗完全挡住了苏联南下的道路,尤其是瓦罕走廊更是隔绝了苏联与南亚的联系,所以如果不拿下阿富汗,苏联是看不到印度洋的。(阿富汗是苏联通往印度洋的必经之地)

英国号称欧洲搅屎棍,不过其实英国在哪里都是搅屎棍。在英国佬离开之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普什图斯坦边界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开战一触即发。而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迅速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

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首先是国王查希在出访国外时被其堂弟达乌德推翻,之后达乌德又被塔拉基推翻,而塔拉基很快又被阿明推翻。

在阿明上台后,虽然他仍旧高调延续苏联和阿富汗的友好关系,但阿明也在不断试图摆脱苏联人控制,由此已发了苏联对阿富汗倒向西方的担忧,一旦阿富汗脱离苏联的控制,那么苏联和印度洋就彻底绝缘了。于是在1979年苏军悍然出兵阿富汗,阿富汗战争打响。

阿富汗战争前后打了十年之久,在各国的支持下,阿富汗民兵成功地迫使苏军撤离,而这场战场也成为拖垮苏联的一大诱因。

时至今日瓦罕走廊的战略位置仍旧非常重要,这里是中国通往阿富汗和西亚最近的路线,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而知而行的历史

瓦罕走廊是一个大峡谷,北边是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高原的高山,南边是巴基斯坦境内的兴都库什山的峻岭。这里的高山平均海拔都有5000米以上,山顶常年积雪,成为中亚地区河流的水源地。这些河流冲刷出来的河谷地带,就是瓦罕走廊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瓦罕走廊都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成为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一个重要商道。

(瓦罕走廊长度400公里)

这个地区历史上曾经数次属于中国,汉代时的葱岭一带,是西域都护府的地盘。唐朝武功最盛,兵锋到达过印度,747年高仙芝曾经攻破小勃律国,即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瓦罕走廊是一条进军通道。后来大食国、吐蕃分别与唐朝争夺西域,很快中原王朝的势力就退出了争夺,直到清朝时再度卷土重来。

明朝时期,新疆地区的察合台系汗国分分合合了几百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汗国,最终准格尔汗国终结了这一切,而清王朝凭借征服准格尔汗国,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乾隆以“故土新归”和“新辟疆围”命名新疆,时在1759年。

(乾隆时西北边境臻于极盛)

清朝末年,国力衰微,英国和俄国分别从南北向中亚地区渗透,迫使中国的西北边境线逐渐内移,很多附属国也纷纷被英国、俄国占领。在阿富汗地区,英国和俄国侵略军遭遇了。为了避免英属印度与俄国控制的中亚地区接壤爆发冲突,他们从中国抢来了瓦罕走廊作为“缓冲区”,时在1895年。中国虽然深陷在甲午战争,但也向英、俄提出了严正抗议。

海权时代,丝绸之路早已不通,瓦罕走廊的重要性因此一再降低。此处由于海拔较高,多属于山地,可用于耕作的土地很少,也很贫瘠,因此物产不丰,能够养活的人也很有限。至今这一片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宁夏自治区的面积,也只生活有1万多人。阿富汗是偏远地区,而瓦罕走廊又是阿富汗的偏远地区,在这地生活的也不是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人,而是与伊朗人同宗的塔吉克人。

(瓦罕走廊居民:塔吉克人)

在亚洲沦落的19世纪、20世纪,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几乎没有。然而在亚洲崛起的当下,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却越发突出了起来。

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即是通道的作用,这个通道可以是人员通道、能源通道、影响力投放通道。在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时,很多支援物资就是通过瓦罕走廊运抵阿富汗的。美英国家的海上实力非常强大,而海军建设又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随着中国海军不断走向蓝海,冲破岛链围堵,在西北地区开辟陆地通道,也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

瓦罕走廊远离阿富汗战场,且贫瘠异常,在阿富汗局势最混乱的时候,塔利班也没有控制过这一地区。我们可以在瓦罕走廊设置军事基地,防止宗教极端势力通过这个通道渗透进入中国。由于远离各方势力核心,因此安全形势相对乐观。中国通往中东地区的能源通道有三条通道:西北的中亚各国、西南的巴基斯坦,还有一条就是瓦罕走廊。

(新疆通向中东地区的通道)

如果中国在瓦罕走廊建设军事基地,各种军事物资都会源源不断地运到该地。相应的,各种交通设施,公路、铁路、高铁,都会纷至沓来。阿富汗经济落后,亟需发展,这样的交通系统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将会使阿富汗获益匪浅,远比“炸弹民主”更有吸引力。

(中国在阿富汗援建的大型项目)

相比于西北通道与俄国传统势力的协调,西南通道郫路支斯坦的混乱形势,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通道在安全形势、政治支持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通过阿富汗与伊朗等中东国家联系路程更短,更为快捷。

这样一条通道将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投放通道,也可以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立足点之一。在中国通过陆路突破美国战略围堵的当下,瓦罕走廊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意义。

小虎有话说啊

不开发,搁置也是打击恐怖分子的方式,条件艰苦,破坏力改小点,要是修通路代价太大,经济利益太小,反而便宜了恐怖分子,舍的舍的,有舍才有得,就地形易守难攻,两三加一谷怎么巡逻?一眼看见几十公里,看见抓不住,早早就被发现了了,退一万步说,住公路铁路也是断头路。

没有军事实力做支撑,经济再强大,也不过是羊毛而已,看看日本就知道了,美国通用破产,日本丰田立马就遭遇了踏板门,为什么,美国有意搞日本丰田,而日本虽受委屈,但连个屁都不敢放,为什么,因为美国在日本有驻军,日本要是不听话,美国分分钟让它灭亡!

这条走廊是中国西出的重要通道。为什么阿富汗是帝国坟场,实际上也反映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重要。多看历史,多看地理

瓦罕走廊既然是中国的为何不能完整的收复回来?还居然阿富汗300公里,而我方只有近100公里面积?如不能完整收复也应平分这近400公里的该走廊的。

整条瓦罕走廊呈现东西走向,总长约300多公里。瓦罕走廊全段原本都属于我国,但在近代史上被英俄等国强行切断,并将其中一大段走廊划进了阿富汗的领土中,目前也只有不到100公里的路段还处于我国领土内。 请问这300公里是否包括中国境内那近100公里?

美国曾要求中国开通瓦罕走廊用于阿富汗反恐,但中国坚决拒绝了,因为我们看清了美国的狼子野心,他们是想用这条走廊将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赶到中国境内,破坏中国边境的安定,并且为驻扎在阿富汗美军提供了向中国前进的通道。

阿富汗与中国贸易量很大吗?中国在南亚有巴铁有中巴经济走廊,如今中国与中亚几国有更好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更本就不需要利用瓦罕走廊,说是走廊但是平均海拔五千米,中国到中亚五国的口岸交通条件明显好过它方便过它。

所谓的中亚十字路口,只是个陷阱,阿富汗为什么能在英俄两大强权下独立,就是因为他恶劣的地图环境。英国人在那栽了,苏联人也栽了,现在的美国人在那被袭击“爽"得不要不要的。

瓦罕走廊我去过,平均海拨都是四千多米的高原,远处高山终年积雪不化,水资源也很丰富地热能源十分丰富,很多地方都有天然温泉真正体现了下,河里流趟是雪山冰水地里浮动的温泉,别样风光。当然军事基地也是有的,战争迹象遗留下来了很多很多过去的军事设备及战争中牺牲的死者的各式各样的坟墓,估计民族不同葬礼方式文化都不同而已,站在那广阔的高原草场上一望无际,默默看着这些不能说话的坟头,让我想起了很多。

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冷战时期,靠地面步兵、机械化推进,夺取战略要地,达到控制别国国土目的,早就落伍啦!所谓的战略要地,在卫星、导弹和飞机组成的远距离精确制导武器面前,会像马奇诺防线一样,在现代军事战术思想中,已经基本不值一提了!国门在哪里,天上地下,无孔不入!网络攻击都直接瘫痪你的作战指挥系统,所有武器都成废物了,还守个战略要地有鬼用!

瓦罕走廊,终究要修一条战略公路。那是中国综合国力突飞猛进的必然结局。国力弱小时,祈求强敌入侵的通道越少越好,国力强大到无惧于任何外敌时,渴望国门之外,到处是通衢大道。阿富汗,积贫积弱的小国,对中国而言,充满商机,是中国涉足西亚绝好的跳板。注意,阿富汗处在伊朗与中国之间,石油与反美就是我们共同的利益。

这个走廊是历史上人为留下的,目的就是中国管控阿富汗及中亚的通道,并非巧合留下来的。苏联,美国在阿富汗的困境,都有中国人民的付出,瓦罕走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中国输往阿富汗和平物资的黄金通道,有了它,谁也别想霸占世界岛中心。

我们没修公路!可人家印度人有阿富汗瓦罕走廊附近已经修好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可以威胁巴基斯坦,同理也威胁我们。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场。我国对待它要慎之又慎,不能因为它凶险就置之不理或者采取简单手段来处理问题,这些都是不可取地。我们要积极面对,积极化解,积极接触,可能在阿富汗问题才能更加主动。

道理是有,我支持不能在此地修公路。但我认为,我们的力量要到达印度洋,更本不该走阿富汗,应该经营云南,通过缅甸到达印度洋。而且这个路线,在二战时已经被证明可行。还有就是经营巴基斯坦,根本没必要走鸟不拉屎和帝国坟场的伊斯兰阿富汗。

西门十所

我来做个简叙。

欧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有个地理、文化和历史分界线,即地理上以300公里瓦罕走廊或瓦罕河谷为界线,北面是帕米尔高原,南面则是兴都库什山脉。文化上以北为中亚东突厥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南则是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文化为主。从历史上也是沙皇势力南下和英国势力北上的对峙线,即于十九世纪由这两家划定的“三八线”。地理枢纽位置非常重要,可连接西亚、南亚、中亚和东亚。但因为高原山势和气候条件险恶,多为无人区。

从现实地缘政治来讲,瓦罕走廊毗邻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巴基斯坦一方,加之阿富汗几十年内战,成为世界恐怖主义衍生地,中国需要九十公里中阿边境安全保障,对走廊实行严格监控。历史上,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线路,如果阿富汗国内达成和解,转向经济发展,瓦罕走廊无疑是另一条现成的“中巴经济走廊”,其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不在话下,如此经济上可将阿富汗融入中亚南亚经济圈,战略上将其纳入上合组织,彻底排挤走北约和美国影响力。目前,中巴阿三国已开过数次外长会议,探讨安全问题,这都对阿富汗国内局势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说,之所以阿富汗几十年战争不断,也正如瓦罕走廊历史上地处沙皇和英国争夺分界线一样,阿富汗至今仍是东西方、中南亚文化交织和宗教信仰争取的前沿。只有走向和平,瓦罕走廊的地理和战略优势才能挖掘出来,否则只能封冻,一如高原茫茫的无人区。

红9九

瓦罕走廊过去一直是我国三大走廊之一。战略意义可比河西走廊。归阿富汗后,使阿的战略地位骤增。前苏联,现美国都要控制此地。阿拉伯势力,印度势力……都想控制这个走廊,是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中枢。虽战火连连,瓦罕走廊仍然生机勃勃。是想绕也绕不开的路。

史海观察

瓦罕走廊,中国控制住这个通道,可以抵挡南亚和西亚的任何势力,所以无论南亚和阿富汗如何乱,中国始终是安全的。可以说瓦罕走廊相对于新疆的地位,和河西走廊相对于中原的地位一样。

京猪大将军

先说结论,这个狗屁走廊毫无意义。

它的产生,是由于要隔离英属印度和俄罗斯,也就是缓冲区,这才让阿富汗捡了个便宜。

如果能通过它便利的到伊朗,如果阿富汗本身是个经济发达的地区,那这个走廊还有点用处。可惜阿富汗是世界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了,所以它毫无用处,这就是这条走廊上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的原因。

梦话春秋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至我国新疆接壤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么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东接我国新疆的的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

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一年之间有9个月为大雪封山,只有6、7、8三个月可以通行。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都曾经从这里过去印度研究佛法。

那么如此荒凉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一,通道的作用。

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的,从这里穿出去就是阿富汗,再也没有更便捷的道路了。而且是谷地,通行条件要比苏联当年从中亚加盟共和国通过兴都库山脉的萨朗隧道好多了。通过瓦罕走廊,我方可以很快进入阿富汗这个亚洲东南西北的交汇地,然后经开伯尔山口,就能南下印度次大陆,最终饮马印度洋。

所以,瓦罕走廊就是争夺对南亚、西亚施加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更关系中国西北的地区的安全。

二,打开阿富汗的钥匙。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场”,先后经历了英国、苏联、美国的入侵,这些世界大国为什么要入侵这个贫穷的国家,仅仅闲着没事,去那里帮他们用炸弹翻地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无缘无故出兵打仗,他们为什么要出兵阿富汗,就是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把它征服,等于在亚洲的心脏打上钉子。世界未来的崛起主要是亚洲,因为它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这些大国们都想在阿富汗站住脚跟,以此来控制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

但,由于阿富汗贫穷,不具备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所以这些国家占领阿富汗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能守住阿富汗,这需要长期有效的战略物资运输。现在美国在阿富汗已经花万亿美元,最多就是空中给部队运输物资,其成本之高,已经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而“瓦罕走廊”就是打开阿富汗的钥匙,因为从这里可以轻松便捷的抵达阿富汗。

三,经济价值。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通道,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其经济价值在古代已经显现,目前这里还属于沉睡状态。不以为这里是不毛之地,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其实不然,经济价值有短期的还有长期的,短期之内是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可是长期呢,因为交通便利,能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还有周边的荒凉之地的地下到底蕴藏多少能源现在都是未知,因为技术与政治因素,无法堪探。任何资源,都必须要通过“瓦罕走廊”才能实现其价值。

瓦罕走廊,只有一万多居民,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相当贫穷落后。现在这里仍然属于权力真空状态。作为东、西、南、中亚的交汇点,如果能够得以有效开发,阿富汗与醒来丰富的自然资源就能够以规模的便利输出,而东亚也可以获得新的内陆市场。这些年,西亚局势不稳,美国已经认为阿富汗是烫手的山芋了,有些急于脱身的想法。那么,瓦罕走廊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凸显。如果,我们影响力巨大,就可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8月的瓦罕河谷才渐渐有些春意。

瓦罕走廊在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欧洲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就将这里纳入版图。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从这里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在他的《佛国记》中是这样描述瓦罕走廊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后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早在汉代这里就被纳入到西域都护府的治理之下,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通过这里攻打小勃律国,此后这里就成为唐朝、吐蕃、大食三方势力争夺西域的重要战略据点。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并成功俘获准噶尔汗国大汗绰罗斯·达瓦齐,被准噶尔汗国作为人质软禁在伊犁的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被释放,然而仅仅两年后他们就举兵叛乱,清军在平叛后重新统一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此后清政府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帕米尔地区设官、驻军镇守。

从1810年起英、俄两大帝国在亚洲腹地展开了持续近百年的地缘政治竞赛:1810年日后的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秘密潜入波斯回见波斯地方王公,试图在波斯扶植一个亲英的政权。仅仅两年后俄军在阿拉斯河击败了英国支持的波斯军队,逼迫波斯恺加王朝签署《古里斯坦条约》:声明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的主权要求。1825~1828年另一次俄波战争又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土库曼恰依和约》:波斯王国被迫将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割让给俄国,由此拉开了俄国南侵的序幕。英国为抢得先机于1838年立即发动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41年阿富汗人奋起反抗,1842年英军狼狈撤出阿富汗,撤出喀布尔的1.6万名英国军民中仅1人获救,英阿战争的惨败束中断了英国在中亚的扩张企图。现在轮到俄国人出招了:1864年10月7日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中国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65年6月16日由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少将率领的1900名俄军士兵用12门大炮攻占了3万大军防守的塔什干城,从而将中亚地区的浩罕和布哈拉两个汗国分隔开来。1868年4月由沙皇任命的突厥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冯·考夫曼派遣3500名俄军入侵布哈拉汗国重镇撒马尔罕,迫使布哈拉汗国的统治者承认自己为俄国的藩属。1869年冬季一直俄军小分队秘密登上里海东岸的克拉斯诺我沃茨克(今土库曼斯坦巴希),在此建立了一个窥视希瓦汗国的永久要塞。1873年春考夫曼集结起一支1.3万人的大军从塔什干、奥伦堡和克拉斯诺我沃茨克三个方向同时穿越沙漠对希瓦汗国发起进攻,5月28日希瓦都城被俄军攻陷。1875年8月22日俄军展开对浩罕汗国的军事行动,在安集延、奥什等重镇相继陷落后浩罕汗国被改为沙皇俄国治下的费尔干纳省。1881年沙俄又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得以占据伊犁西部霍尔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1884年初俄军攻占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枢纽——土库曼人驻守的最后一座重要城镇梅尔夫城(谋夫城)。至此沙俄在中亚吞并了相当于半个美国大小的土地,由此建构起一道西起高加索、东至固勒扎(今新疆伊宁)的包围圈,将英属印度直接置于这一包围圈的威慑之下,中亚开始被沙俄视为自己攫取印度洋出海口的地缘通道。英国自然不能坐视俄国对英属印度的威胁,于是英国人的目光再次瞄准了作为英属印度和俄属中亚之间过渡缓冲地带的阿富汗——1878年11月英国派遣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此战英国仍没能完成征服阿富汗的既定目标,但迫使阿富汗方面接受《甘大麦条约》,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国的控制。

正是英俄之间这场大博弈使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凸显了出来:1895年3月11日英俄之间的这场大博弈以签订《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画上句号。在这一协议中英、俄两国就各自的势力范围协商如下:“英国和俄国在维多利亚湖(佐尔-库耳湖)以东的势力范围将以下列一线为界,该线从湖东端附近的一点起,沿上述纬线以南的同一山脊而行,当该线到达纬线以后,便沿该山脉的横向山岭下降,直至阿克苏河畔的克孜尔.拉巴特,如果该地位于上述纬线以南,则从这里再向东延伸与中国边界相接。如果查明克孜尔.拉巴特的位置是在维多利亚湖的纬线以北,则该线应划在阿克苏河畔位于该纬线以南的最合适地点,然后再按上述方向延伸”。这条界限——沿着喷赤河(阿姆河上游)及其支流帕米尔河,现在是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东段边界。根据协议的这一划分标准:瓦罕走廊被划在俄罗斯帝国之外,从而使其成为沙俄势力范围与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区。尽管瓦罕走廊只有6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但在当时却是全世界两个最强大的帝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无论谁得到这里都可以使其成为将自身势力范围向中亚、印度、波斯以及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辐射的重要地缘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经中、阿两国的协商划分了两国国界:瓦罕走廊东部约100公里长的部分划入我国版图,西部约300公里长的部分并入阿富汗。如今瓦罕走廊无论是对中国和阿富汗两国而言或是对周边的亚洲腹地国家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表面上看这里是联系中、阿两国的通道,实际上可以说是连接东亚和西亚的战略地缘通道,也是沟通中亚和南亚的地缘通道。这里毗邻中巴经济走廊,这意味着守护好这里对中、巴两国的经济及外交合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由于瓦罕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如今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美国、俄罗斯以及塔利班等极端势力对此地都有些鞭长莫及,如果我国在瓦罕走廊我方一侧设置军事基地就可以有效阻止宗教极端势力向我国新疆地区的渗透。至于阿富汗一侧的瓦罕走廊则可以扮演中阿之间的重要桥梁:阿富汗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我国在这方面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工业不发达的阿富汗也迫切希望通过对外出口矿产资源改善国家的境况。这就使两国之间存在合作基础,而瓦罕走廊恰恰是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地区规划公路、铁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将对目前贫穷且经战火洗礼的阿富汗意味着什么,而这又会对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呢?况且正如上文所说的瓦罕走廊绝不仅仅只是连接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地缘通道,通过这里我国可以打开与巴基斯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通道,如果经营得当就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获得西部印度洋的出海口,从而减少我国能源安全与对外贸易过分依赖于马六甲海峡的现状。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瓦罕走廊也可以扮演沟通沿线各国的地缘通道角色,因此可以说瓦罕走廊恰恰正是亚洲腹地各国外交的一个战略支撑点,我们不能单纯立足于中阿关系去看待,而一定要将其放置在全球战略环境中去看待。

本来世界观

谢谢石塘网的邀请,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先恭祝大家开工大吉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来回答一下今天的问题。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我看了一些答主的讨论,有的从瓦罕走廊的历史来考量。

我认为,探讨“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首先离不开阿富汗作为我们邻国的一个整体的战略价值。因为阿富汗和我们的西北腹地接壤,并且宗教,习俗等相近。所以,近些年来,我们的西北腹地很容易受到来自“三股势力”的极端化思想的入侵。而要保持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其最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就是要和阿富汗合作,通过有效管理瓦罕走廊,来遏制这几股势力在我们西北地区的渗透。

所以,瓦罕走廊的首要战略价值就是在反恐这一层面。当然不光是我们,世界各国比如美国也积极地介入到阿富汗的军事部署中来。让西亚的形势复杂化。

所以,我认为,这个地区的战略价值,就是要通过管理它,来实现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

欢迎探讨。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叫做“瓦罕走廊”。这条走道在古代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天依然有人惦记,想借去用。那么,这条神秘的通道是怎样的呢?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呈东西走向,全长400公里,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条狭长谷地。它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邻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北边是塔吉克斯坦。

瓦罕走廊最宽处有75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15公里,延伸到中国境内有近100公里长。从塔什库尔干县的公主堡至中阿边境,最宽处3—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中国和阿富汗就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两头毗邻,边境线长达90公里。

这条走廊被牢牢地夹在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之间,在不同地段分别生活着阿富汗人、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这些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属于游牧民族。整个瓦罕走廊大部分都处于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中阿两国国土中最为贫瘠之地。

不过,瓦罕走廊自唐朝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上亚欧大陆最重要的交通线之一。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玄奘西行取经,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都曾在这条走廊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张骞出使西域)

《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其中的“葱岭”指的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南道就是如今的瓦罕走廊。

另外,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对瓦罕走廊有详尽的记载。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军队就曾沿着这条通道,挥师印度。当年高仙芝率领唐军攻下的小勃律国,就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后来,大食国和吐蕃相继崛起,削弱了唐朝对瓦罕走廊的控制,中原王朝也随即退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在《新唐书》中,特别提到了瓦罕走廊的重要性,称它为西域南道上的要塞,在这条通道的中西部,有一个名叫“护密”的小国,扼守着由中原进入中亚吐火罗地区的咽喉要道。

从地图上,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出,瓦罕走廊就像阿富汗伸出的一条胳膊,一端连着战火纷飞、混乱贫瘠的阿富汗,另一端紧紧抓住高速发展、国力强盛的中国,并将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从中间分开。

如果没有这条狭长的通道,阿富汗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中国接壤的,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也不会分得这么清楚。那么,这条通道是怎样在这几个国家之间形成的呢?

19世纪末期,沙俄不断将他的势力向中亚渗透,和清朝在整个帕米尔高原的争端日趋激烈。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加入了对中亚的争夺,不断地和沙俄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

在俄英两国势均力敌的较量中,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为了避免面两个超级帝国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双方在1895年坐到了谈判桌前。

(俄英谈判,图取其意)

这年的3月11日,俄英两国在没有通知中国和阿富汗的情况下,私自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单方面划定了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本来属于清朝的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设置为两国间的“缓冲地带”,就形成了今天的瓦罕走廊。

此时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俄英斡旋,只好不痛不痒地发出了几声抗议,做做姿态。

现在,瓦罕走廊虽然早已失去了往日商贾驼队不断、僧侣朝拜接踵的热闹场景,但它的战略价值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防止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实现战略物资的快速投放等,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通道作用。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条通道近年来变得很热,甚至有西方国家想借去,建立他们的军事基地。我们只能说,这些人实在想多了!

(参考资料:《汉书》《大唐西域记》等)

空调灭蚊大师

瓦罕走廊在中国境内的长度不到100公里,约占走廊全长的1/4,每年从10月下旬到第二年6月左右,是瓦罕走廊的冬天,大雪封山,像这样的断路处隔不了几公里就会遇上。 如果必须执行任务,唯一的选择就是骑马或者骑驴往上走,巡逻一趟,从派出所到边界线附近的各个要点,一般来说路程在七八十公里左右,三四个人一组,来回要三五天时间,即使是在冬天,每月也要巡逻三到四次。



瓦罕走廊实际上就是一条宽不过两三公里的山谷小草原带,寒风中一簇一簇的草早已枯黄,喀拉其库尔河因为流动还没有完全结冰,两边逶迤的群山,薄雪还没能掩盖住它们土黄的山色。这条有河水流淌的狭长谷地曾是唯一沟通东西帕米尔的陆路走廊———葱岭古道。如今到了汽车时代,瓦罕走廊依然东连中国、西通阿富汗、南接巴基斯坦、北邻塔吉克斯坦,但却因为主体部分长期处在阿富汗的战祸纷乱之中,数十年来都是一条有重兵封锁、无公路口岸的荒废“通道”。



  事实上,也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到10月这么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越野性能良好的车辆才能勉强开到瓦罕走廊距中阿、中巴边界六七公里的中方一侧。中方境内的瓦罕走廊东段几乎全都属于南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排依克边防派出所的辖区。

瓦罕河谷主要居民是瓦罕人,人数大约是10万,在塔吉克被誉为帕米尔塔吉克人,但实际上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信仰都跟塔吉克族有不同,主要信奉什叶派,精神领袖是阿迦汗。

战略地位

1、自古属我国 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葱岭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并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后,统一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巩固了帕米尔在中国版图中的法律地位。清朝政府长期在帕米尔地区设官、驻军镇守,并一直对帕米尔地区行使有效管辖。 中国故土瓦罕走廊地缘价值



2、英俄大博弈 英俄两帝国在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亚欧大陆腹地——中亚和阿富汗展开了近百年的“大博弈”。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将阿富汗地区喻为世界文明接触的两个“交通环岛区”之一;地理学家则将其视为印度、俄国和中国三个大国交汇处的地缘关键点;在扩张者眼里,它则是侵入富庶南亚的必经通道,是“印度的锁钥”。 1812年,俄国军队在阿拉斯河击败了英国支持的波斯军队,逼迫波斯恺加王朝签署《古里斯坦条约》,声明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的主权要求。1825~1828年,另一次俄波战争又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土库曼恰依和约》,波斯王国被迫将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割让给俄国,拉开了俄国南侵序幕。海陆强国之间的对抗,开始在里海和波斯湾之间的整个中亚全面展开。 为了抢得先进,英国于1838年立即发动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41年阿富汗人奋起反抗,1842年英军狼狈撤出阿富汗,撤出喀布尔的1.6万名英国军民中仅1人获救。第一次英阿战争的结束中断了英国在中亚的扩张企图,尽管英印军先后占领了信德和旁遮普。 现在,轮到俄国人出招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后,俄国不断唆使波斯新王纳赛尔丁向东进攻,以缓解俄军在黑海面临的压力。1856年秋,波斯再度出兵赫拉特,12月10日,英军波斯湾分舰队占领了波斯的布什尔港;次年3月,一支陆战队在霍拉姆沙赫尔登陆。经过法国斡旋,两国最终达成协议:英军撤出波斯,波斯军队撤出赫拉特,并放弃对阿富汗一切领土的宗主权要求。历史名城赫拉特由此重新被纳入阿富汗的版图。 但俄国人并不会就此罢休;相反,他们要以在中亚的领土扩张来弥补在克里米亚的失利。1865~1868年,俄军先后出兵浩罕和布哈拉,逼迫这两个汗国承认俄国的宗主权。1873年,希瓦也被一支远征军攻下。1875年后,俄军借镇压浩罕国民众起义为名,正式吞并了这个中亚小国。就这样,短短10年间,在西起高加索、东至新疆的中亚腹地边缘,俄国已经建立了一道完整的防御屏障。1881年,纳赛尔丁统治下的波斯也与俄国签署《阿哈尔条约》,宣布永远放弃对阿姆河以东地区的主权。围绕英属印度和作为英国保护国的阿富汗,俄国人正在建立一个包围圈。 英国不甘落后,再次发兵阿富汗。1878年,即俄土战争落幕的同一年,危机再度在阿富汗爆发,派出三路大军入侵阿富汗,引发了第二次英阿战争。 俄方却以“严冬季节不宜出兵”为由拒绝援助阿富汗,阿富汗被迫于1879年5月26日签署丧权辱国的《甘大麦条约》,将阿富汗的外交权让渡予伦敦,同意英国在喀布尔和其他地区建立常驻机构,并把包括开伯尔山口在内的紧邻印度的地区割让给英国。作为回报,英国承诺保护阿富汗不受俄国和波斯的入侵,每年还给王室6万英镑的年金。至此阿富汗沦为英国保护国。 俄国继续南下,俄国在吞并土库曼之后,1885年3月31日,俄国军队在土库曼名城梅尔夫和赫拉特之间的偏远绿洲潘迪袭击了当地的阿富汗守军,打死600人,制造著名的潘迪危机,直逼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1887年,俄阿两国签署勘界条约草案,俄国正式取得潘迪绿洲。 为了进一步逼近英属印度,俄罗斯改从帕米尔地区入手,妄图直插克什米尔。1884年,俄罗斯帝国逼迫清政府签署《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从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形成一块顶角为45度的三角形地区包括瓦罕走廊,为“待议区”。但是,沙俄仍不满足,不久就撕毁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91年,沙俄出兵帕米尔,践踏“俄国界线转向西南”的规定,侵入“待议区”。1892年,进一步扩大侵略,又破坏了“中国界线一直往南”的规定,武装侵占了这条界线以东萨雷阔勒岭以西的我国领土。至此,沙俄已侵占我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3月11日,英国和俄国通过换文形式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两国瓜分了属于中国领土的帕米尔。该协议规定,“英国和俄国在维多利亚湖(佐尔-库耳湖)以东的势力范围将以下列一线为界,该线从湖东端附近的一点起,沿上述纬线以南的同一山脊而行,当该线到达纬线以后,便沿该山脉的横向山岭下降,直至阿克苏河畔的克孜尔.拉巴特,如果该地位于上述纬线以南,则从这里再向东延伸与中国边界相接。如果查明克孜尔.拉巴特的位置是在维多利亚湖的纬线以北,则该线应划在阿克苏河畔位于该纬线以南的最合适地点,然后再按上述方向延伸”。这条界限——沿着喷赤河(阿姆河上游)及其支流帕米尔河,现在是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东段边界。 该协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把瓦罕走廊划在俄罗斯帝国之外,使之成为俄罗斯帝国与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区。 英俄两国瓜分帕米尔也是选择好时机的,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进步步进逼,清政府已无力西顾,除了抗议和交涉并无更有力行动。 当时的阿富汗国王一点也不想要瓦罕走廊,国内的冲突已经够让他操心的了,为了让阿富汗国王甘心收下瓦罕走廊,英国只好赠送给阿富汗国王185万卢比。就这样,阿富汗包括瓦罕走廊,成为英俄之间的缓冲国。 中国故土瓦罕走廊地缘价值



3、终归阿富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阿富汗 自1963年6月17日至8月1日,中阿两国边界谈判代表团就正式划定两国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关于中阿边界,我国政府当时考虑到,中国和阿富汗都是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阿富汗是一个小国,与中国和平相处,因此,中国决定可以不考虑历史上的边界线走向和位置,以双方当时的实际管辖为基础进行划界。同时,我国政府明确声明,这一实践不构成先例,不涉及中苏边界问题。由于中国对阿富汗采取了友好的态度,双方谈判进展非常顺利,通过协商就两国边界线的走向和位置取得一致的认识,并于1961年8月1日就边界条约草案达成一致。 1963年11月23日,中阿两国在北京正式签订《中阿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两国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本着友好合作和互相谅解的精神,正式划定了两国之间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同时宣布条约同日生效。此后,经实地勘界立标后,中阿两国于1965年3月24日签订《中阿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予以确认。 经双方勘界立标确定的中阿边界线,自南端点塔什科老干河、瓦罕河和洪札河三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相交处高程为5587米山峰起,沿以中国境内的塔什科老干河的支流卡拉秋库尔河和阿富汗境内的瓦罕河的上游瓦合知尔河和阿克苏河的上游诸支流之间的穆斯塔格山脉分水岭而行,经过一系列达板(山口),至克克拉去考勒峰止(波万洛什维科夫斯基峰),全长92.45公里。《中阿边界议定书》将中阿边界全线共分为5段并对其走向作出了叙述,中阿边界自划定后无争议。 中国故土瓦罕走廊地缘价值



4、苏联暂吞并 1980年下半年,苏军开进瓦罕走廊地区。从此,瓦罕走廊实际上被苏联吞并,居住那里的吉尔吉斯人被苏联驱赶出去。苏联在瓦罕走廊地区大兴土木,加宽了从苏联穿过卡拉潘贾山口通往瓦罕的公路,重新铺设了路面,沿途安装了先进的通信联络系统,并在高原上建造直升机停机坪,在深山中修建军火库。苏联还通过布设地雷和设置边防巡逻队的方法,封锁了阿富汗通往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各个山口,实现了对瓦罕的实际控制。从此,这里成为苏联遏制巴基斯坦的前哨。 1981年6月16日,阿富汗与苏联在喀布尔签订了《关于从佐尔湖西岸到波洛瓦-什维伊科夫斯基地段边界走向的条约》,正式将瓦罕地区划给苏联。瓦罕划入苏联后,苏联边界向南推进,直接与巴基斯坦接壤,我国也暂时失去了一个领土接壤的邻国。直到8年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瓦罕走廊才重新归还阿富汗。 中国故土瓦罕走廊地缘价值 5、我国瓦罕走廊段情况 如今的瓦罕走廊驻守着明铁盖边防7连、托克满苏边防8连、克克吐鲁克(科克吐鲁克)边防9连。克克吐鲁克是瓦罕走廊里走得最远的一个边防连,距离中阿边境只有21公里。“克克吐鲁克”在塔吉克语中的意思是“充满绿色的走廊”,边防连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鸡鸣三国”四个字。这是由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的边境在这里交汇,所以用“一只公鸡打鸣,三个国家能听见”来形容这里地势位置。 中国故土瓦罕走廊地缘价值



6.瓦罕走廊军事 2001年10月,在美英联军袭击阿富汗之后,我国已关闭中阿边界。 由于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近年来与中国经贸发展迅速的阿富汗希望打通这条通道,建立两国的“直接联系”。在报道阿富汗提议开放中阿边境的消息时,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藏,而我国在这方面需求巨大,我国可望通过打通边境,积极参与阿富汗的矿产开发。另一方面,工业不发达的阿富汗是我国商品的重要市场。如果瓦罕走廊运输通道能够建成,将对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军事角度看,如果把美、中、俄的态势当一个围棋的棋盘,可以看出,任何外部力量进驻瓦罕走廊,将和阿富汗、中亚基地一起,形成“虎口”,这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的。美国的战略家们就设计了瓦罕走廊借道的“棋”。如果美国在这里落地,刀就事实上搁在了俄国的脖子上。确保瓦罕走廊在可靠的阿富汗人之手,成为我们与阿富汗之间的缓冲区。在我国的西方,进行的是一场攸关世界命运的惊天大战。

现在,又一个千年之变,来到了当年的古战场。大国棋手早已上场,博弈日见激烈。我们只有从历史的大纵深和时代的大格局中透视,才能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举止,这正是围棋的精要。

1044128194

我今年十月份进来瓦汗走廊,里边修了一段柏油路,不过没修的路也挺好走的,里边的岔沟挺多的,英国旅行家马可波罗从这里进入中国的,也是唐玄奘西天取经走过的必经之路!







我要解除键盘锁

瓦罕走廊的存在,目前主要发挥的是战略缓冲意义,未来可能会发挥出经济战略价值。


在19世纪中期,帝国坟场阿富汗迎来了第一个对手,那就是大英帝国,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国力强盛。不过英国怎么都没想到,不起眼的阿富汗竟然很经打,三次英阿战争,虽然前期英国都是大胜,但是阿富汗人很快起来反抗,最后英国人灰溜溜的走了。


英国人虽然走了,但是也不愿意看着阿富汗落入沙俄之手,尽管沙俄也有吞并阿富汗的想法,可是碍于英国人的实力,也不敢造次。于是英国和沙俄商量着,干脆让阿富汗中立,成为英属印度和沙俄的缓冲国,大家都不见面了,这样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小了。


1895年,英国和沙俄达成了协议,阿富汗成为了缓冲区,只是摊开地图一看,这个缓冲区还是有个缺点。那就是阿富汗的东部,从兴都库什山北麓到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原本这里是大清的地盘,现在成了沙俄和英属印度的交界处。


如果这个地方不划分清楚,英国人和俄国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指不定哪天擦枪走火了,这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但是这块土地,交给大清这个弱鸡,那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干脆就给了阿富汗,让这个缓冲国彻底隔开英属印度和沙俄。


不得不说,英国和沙俄的这番操作,确实有效果,自那以后,双方在阿富汗地区,相安无事了很久。这条被英国和沙俄交给阿富汗的狭长地带,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


虽说名叫走廊,但那时相对于帕米尔高原来说的,它其实就是帕米尔高原崎岖山路中一条相对好走的山谷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个狭长地带,每年只有6、7、8三个月能通行,其他的时候大雪封山,就更加难以通过了。


这么个破地方,几乎只有冒险的人才会去涉足,比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人,他们会通过瓦罕走廊运送丝绸和瓷器,再转到中东和欧洲,然后赚取高额的利润。后来丝路断了,瓦罕走廊也就没落了,这个地带几乎只有少量的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居住。


瓦罕走廊在2010年有1.2万名居民,他们大都靠天吃饭,由于耕地少,很多人只能在零星的牧场放牧,过着游牧部落的原始生活。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国内最贫困的地区,这里大多数人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医疗和教育了。


不过瓦罕走廊虽然是荒蛮之地,但还是有很大的军事作用的,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那时为了消耗苏联,美国出钱,东方大国出武器弹药,通过瓦罕走廊给输送给阿富汗游击队,着实让苏联放了不少血,苏联也成为倒在帝国坟场的第二个超级大国。


1996年以后,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政权,将阿国内90%的领土收入囊中,这其中并不包括瓦罕走廊地区。包括瓦罕走廊在内,再加上临近的一些阿富汗北方领土,都还被北方联盟控制着,2001年以后,他们成为美国反攻塔利班的盟友。


2009年以后,美军试图开辟瓦罕走廊的补给线,好为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提供后勤方面的服务,甚至一度邀请东方大国出兵阿富汗,不过被拒绝了。瓦罕走廊没有受到战火波及,这就是阿富汗与大国的缓冲,所以稳定的瓦罕走廊,对大国是很有利的。


然而2010年以后,一些恐怖分子和毒贩,也开始琢磨瓦罕走廊的问题,并多次尝试通过瓦罕走廊渗透到东方大国,这一地区也没有了表面上那么平静。截止到目前,瓦罕走廊的边界是关闭的,人员无法正常流动,这也是为了维护边境的和平。


从地形和气候来看,瓦罕走廊处在高原地带,属于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开发价值。而且阿富汗一直处在动乱中,随时会向外输出难民和恐怖主义,周边国家对此是十分警惕的,所以保持瓦罕走廊的原始性,是周边国家的一致想法。


从历史来看,瓦罕走廊的存在,曾经避免了英国和沙俄的军事冲突,其战略的缓冲价值巨大。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又被美国充分利用,放了苏联一波血,瓦罕走廊再次发挥了军事作用。


美军至今不愿从阿富汗撤军,很大程度是为了防止俄罗斯收割这里,毕竟俄罗斯一旦控制了阿富汗,可能就南下印度洋,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而瓦罕走廊作为阿富汗的一部分,如今也是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只是意义没有以前那么显著了。


到现如今,瓦罕走廊已经成为东方大国防止毒品、难民和恐怖分子的缓冲地。只要保持这里的平静,我们进一步可以到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退一步又可以守住国门,将危险源头拒之门外。


当然一旦东方大国崛起,未来如能控制中亚地区,那时候瓦罕走廊的地位就不一样了,这里可以成为前进的抓手。一旦局势稳定,开辟出瓦罕走廊的通道,沿线的国家都会在经济上受益,这也是瓦罕走廊发挥经济价值的唯一出路。


在我们实现上述目标前,瓦罕走廊只有战略缓冲价值,就也是目前对我们最好的结果。

愿世界充满爱666

瓦罕走廊,中国可以利用。

迟到的敬意

其实瓦罕走廊是把双刃剑,并不是有绝对有利于我的战略价值。

瓦罕走廊的形成是近代中国史的耻辱。这里是我们的故土,是“丝周之路”的重要通道,当年就是英国和俄罗斯背着大清划分的两强的缓冲地带。

如今,这里成为中国和阿富汗唯一联系点。当阿富汗为我之友邦,瓦罕走廊就有利于我;反之,阿富汗为我之敌人,瓦罕走廊就无利于我。

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瓦罕走廊就成为我们需要警惕的方向。同理,美国人攻打塔利班,瓦罕走廊又成了我们需要警惕的方向。这时,瓦罕走廊就是我们的战略负价值。

阿富汗资源丰富,生产力又薄弱,目前中阿关系尚可,瓦罕走廊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点。这时,瓦罕走廊就是我们的战略正价值。

没有什么永恒的价值,只有因“时”制宜而已!

皇木七香来风

瓦罕走廊是沙俄和英国为了避免直接冲突而人为划出的一块狭长地域,属中立的阿富汗管辖,把沙俄和英属印度分开,现在瓦罕走廊北面是独联体国家,南面是巴基斯坦,东面就是咱中国。阿富汗多山地沟壑纵横,食之无味,占领阿富汗得不丧失。中国还是应加大与巴控克什米尔的通道建设,由新疆喀什经红旗拉甫口岸进入巴基斯坦,打通印度洋通道,并连接伊朗。经由阿富汗进入中东地区不现实,至少目前不现实。

迷失在黑暗中的轻骑

鼓吹地理上阿富汗所谓战略价值,其实是海权国家故意给中亚周边各国设下的陷阱,在殖民时代阿富汗能在英俄两大势力下独立,阿富汗恶劣的地理环境功不可没。从平面地图来看,阿富汗是处于中亚中心,但交通条件恶劣,民风剽悍,外来政权治理成本极高。把这地方鼓吹成中亚十字路口,只不过是希望周边各国掉进这个大坑,英国掉过一次坑后,西方学者就不断鼓吹阿富汗的价值,然后前苏联就成为进坑里的典型。

西区一只猫

这个地方以前是要地,现在是麻烦地,主要是阿富汗对于这个地方没有管控,成了进入周边国家的通道,对周边国家有威胁。其军事价值没有想象那么高。

董国勇2

三国不管的地方,为啥我们不迁移部分居民,给高额补助!

兄台Vlog

瓦罕走廊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联系与人员往来,属于名副其实的“隔离带”。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为塔吉克族,阿方主要为吉尔吉斯族,双方居民语言习俗都有差异。两国边界线基本沿穆斯塔格山脉分水岭蜿蜒而行,各大山口通道海拔较高,几乎均为四五千米左右,而且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另外,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宜人类生存。




呜喵nico

我觉得瓦罕走廊目前对于中国来说只能算个“鸡肋”,暂时看不出有什么急于开发它的迫切需要。

从地理说起吧,瓦罕走廊北边是帕米尔高原,南边是兴都库什山脉,虽然它是两个山脉中的峡谷,但海拔也有3000~4000米,而且气候恶劣,只有6、7、8月事宜通过。其地质条件注定修路的难度很高,而且该地区人烟稀少,除了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目前看不到有什么经济价值。

该走廊南北内山脉夹住,中间能通行的区域很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5公里,只要切断两头,就能封锁这个地区,所以想要搞军队同行啥的,几乎没啥可能。

说了那么多缺点,也不是没有优点的。


这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唯一和我国接壤的地区,就像一只触手,从中亚伸到我国新疆。考虑到阿富汗石油资源丰富,以及我国石油的巨大需求,这个地方虽然修路不变,但修油管还是可以的,完全可以修一条输油管把阿富汗的石油直接输送到新疆,大胆一点想象,还可以把油管再往西延伸,直接通过阿富汗连通伊朗,打通伊朗和阿富汗的石油通道,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布局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以现在阿富汗国内那个乱七八糟的样子,政局一直动荡,这些方案基本没法洽谈和实施,只能放长线再看咯

Weilee048

俄罗斯是侵占我国国土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是对中国侵害最大的国家,百倍于日本。

*林则徐对爱徒左宗棠留下遗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后来虽左公镇住新疆,但仍被毛熊割肉割裂外东西北外蒙瓦罕走廊近400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原属中国领土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沙俄。马克思后来评价说,"沙俄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比法德两国总和还大的国土以及比多瑙河还要长的河流。"


红马将军

瓦罕走廊,从古自今都是中国的战略要地。不管是"丝绸之路"(中线)的对外贸易交往,或是御敌于兴都库什山外,都是东土通往中亚的重要门户。阿富汗,也因此成为必经之路的国家,与我国世代友好。"阿凡提"老爷爷骑着毛驴从瓦罕走廊缓缓走来……带来了很多幽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见证了"瓦罕走廊"重要的地理交通价值 ! 瓦罕走廊的南北,历史上由中国的两个番属国驻守。近四百公里路程,是外来侵略者的"死地" ! "十"字军、奥斯曼不敢轻进,如今美国大兵也不敢膳入 ! 它,是我们西出的门户;也是侵略者东进的棺材。

旅者如歌Edi

瓦罕走廊大致呈东西走向,它是帕米尔高原上海拔相对较低的一条河谷,即使是这样,它的平均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我国领土,近代以来,被列强占领后划归阿富汗。唐朝名将高仙芝,就是从瓦罕走廊进入中亚地区,攻灭小勃律国,将中原王朝的影响力,拓展到中亚一带。

瓦罕走廊,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历史上,法显与玄奘,就是经过瓦罕走廊,进入中亚地区,并最终进入印度,求取真经。

如果不是因为瓦罕走廊的存在,帕米尔高原必定会是更加难以逾越的天堑!

即便是瓦罕走廊在帕米尔高原上,已经是海拔较低的位置,在东晋圣僧法显的记载中,它还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的荒凉!

正是这样一条河谷走廊,成就了后来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多少商队穿行此中,来往于东西方两个世界。

这不仅仅是商业的往来,同时更是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直到今天,瓦罕走廊依然是帕米尔高原上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而这背后,不仅仅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更是重大的军事意义。试想一下,如果兔子家重新控制瓦罕走廊,那么我们以此进入西亚,是不是就变得易如反掌呢?

正直糯米T

阿富汗应主动归还中国,本来就是中国,顺便做个人情。归还中国,中国有能力修铁路,促进阿富汗发展,对于阿富汗,不过鸡肋

社会与心理研究院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伸手向中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熊猫先生观天下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至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和我国相邻。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

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至8三个月,其余时间均为大雪封山期

可以说,这里环境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长期生存。


虽然此处环境如此恶劣,但瓦罕走廊从古至今,一直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首先,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息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印度研究佛法。

要说起来,瓦罕走廊曾经一直属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由于晚晴的腐朽无能,这里成了大英帝国和沙俄竞争的战场,在未经过清朝参与的情况下,英国和沙俄达成协议,将瓦罕走廊并入阿富汗,让瓦罕走廊成为英国和沙俄大国竞争天然的缓冲地带,清朝对这里的一切变化,没有了发言权,可悲可叹!

新时代的新使命

2013 年,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经济带”将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把中国和中亚紧密联系起来。从 新丝路的规划可以看到,其中一条线路是从新疆到阿富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条已中断很久的瓦罕走廊是否会重新开放。


结语

当今世界,中国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避开米国主导的海陆霸权,路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瓦罕走廊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地理纵横

“瓦罕走廊”是中国南疆地区经过阿富汗通往中亚与西亚的必经之路,这个咽喉要道战略价值会随着历史的进程,现代化科技战争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今天来看,它的战略地位越来越低,如果从经济发展与军事上的价值衡量,更倾向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如果我们把战争的场面还局限于过去的短兵相接,冷兵器作战的年代,后勤及装备运输对于重要关口来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瓦罕走廊正好位于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帕米尔平均海拔在4500米之上,兴都库什山脉高耸入云,山顶终年积雪,想翻跃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是必经之路,这将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的。

但对于现代化立体战争来说,战争物资的运输依靠强大的空中运输,很轻松地把这个瓦罕走廊变为“平坦之地”,从而轻松跨越。例如俄罗斯安-225大型运输机,载重250吨,这么高的载重量得要装载多少人员及装备。假如一场战争爆发,即使瓦罕走廊成为一条高等级公路运输线,也不会动用公路运输挤在这么一个狭窄的通道上,作为战略物质的调配运输线,因为对于高效的战争需求来说,空运是最好的选择,而这条通道战略价值并不突出。

但也不能说这条通道战备价值不高,对于我们国家广大的西北地区,瓦罕走廊可以阻挡恐怖组织渗透,因为即使世界最大的恐怖组织还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对于突破瓦罕走廊也是一件难事,所以说瓦罕走廊还是能成为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

一个国家的战略价值,不是一个城池,一个关口的显现,而是国家实力的提升,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有了强大的国防实力,即使把所在关口放开,哪一个国家敢来挑战,所以说瓦罕走廊更多的是经济价值的体现。

既然瓦罕走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打开这条通道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开辟新丝稠之路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瓦罕走廊向西,与中亚、西亚地区进行友好贸易往来。我们国家工业产业链完整,发挥其优势,打开西大门,把我们的产品输入到产业落后的西亚与中亚国家。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把一些传统的,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中亚与西亚地区,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又能帮助它们搞好基础性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

中亚几个国家,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高,这对于我们国家能源建设,能源安全,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瓦罕走廊又是一条能源运输线。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打开瓦罕走廊这条通道?

很简单,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能达到,阿富汗地处东亚、西亚、中亚和南亚的汇聚之处,属于四战之地,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还没有理顺,还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

另外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对于这个区域来说才刚刚开始,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我们所需,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还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开通瓦罕走廊意义不是很大。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瓦罕走廊终究会打开这扇大门,让我们面向广大的中亚、西亚腹地,实现我国与其它国家经贸往来。

瓦罕走廊公路或铁路建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不算是什么难事,这里风险最高的还是来自于某某国的压力,目前他们在边境线挑起是非争端,对这条经济长廊建设,无疑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这也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打开瓦罕走廊的原因所在。

爱转角8816

阿富汗战乱不断,赤贫。这个所谓的走廊毫无存在意义,持续冷落下去,甚至被吞并是唯一结局。如果放在中国手里,那就不同了。开疆破土,大修都是可以的。但是放在穷人手里,只能生锈,没落。

阮忠正

瓦罕走廊不可小看,他能守护祖国的边彊,中国又多了个瓦罕自治区。点赞,比台湾还重要。瓦罕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种花家的工业兔

可能很少人知道阿富汗也是中国的陆地邻国之一,只不过中国和阿富汗的边境线非常狭窄,只有区区的几十公里。这就是有名的瓦罕走廊,原本瓦罕走廊全部为中国所有,但在清朝的时候,沙俄和英国一个从中亚向南亚进军,一个从南亚向中亚进军,两国在阿富汗打了一战,谁都没有奈何得了谁,最终以瓦汗走廊为界,以北归俄罗斯,以南归英国

由于瓦罕走廊地处高原,海拔差不多都在3,四千米以上,这就导致环境十分恶劣。这就导致人迹罕至,因此目前瓦罕走廊相当于没有再加上阿富汗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军包括美国军队,打得不亦乐乎,在这种情况之下,瓦罕走廊自然也被人为的封闭了,毕竟谁也不想干预到阿富汗的内乱中去。

但是瓦罕走廊的存在却保证了中国能够直接和阿富汗在陆地上进行联通,这是很重要的,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在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汇之处是当之无愧的十字路口,也因此阿富汗境内拥有着众多历史古城西域的丝绸之路也是要经过阿富汗的。所以阿富汗的战略价值巨大,再加上中国一带一路。西部已经从原来的边境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新疆会迎来新一波的发展,喀什会重现丝绸之路中心城镇的盛景,在这种情况之下,从瓦罕走廊直冲阿富汗,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条陆地交通线。

虽然在短期之内走廊注定还会迎来一段沉浸期,但是这个时间并不长了,在二三十年之后我相信一定能够重新发挥出它重要的战略价值。

大嘴爵爷侃球


我看有很多朋友都说了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非常全面,现就我的理解来说说瓦罕走廊的价值所在。

我个人认为,瓦罕走廊的存在既保留了我国直通中亚的一条便捷渠道,又组织了外部势力从中亚向我国的渗透。


我国和阿富汗唯一接壤的地方就是瓦罕走廊,但是这条走廊又不像其他接壤的土地那么宽,瓦罕走廊非常狭窄,我国可以完全将其封锁,组织外部势力的渗透。

这真就应了老祖宗的一句话,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谁要想从阿富汗进入我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作为中亚的心脏地带,如果我国无法与阿富汗接壤,未来也会影响我国的发展。如今,作为“帝国坟场”,阿富汗令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强国敬而远之,我国自然也不想把手伸到那里去。

然而,未来呢?未来阿富汗局势好转,经济发展起来了呢?如果我国不能与之接壤,经济上发展起来肯定会受到影响了,但我们有了瓦罕走廊,从这里可以直通阿富汗,打通古代丝绸之路,所以,瓦罕走廊让我国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价值巨大。


瓦罕走廊的地形就像是一只手,而它真正的意义也的确像是一只手,可以让我国来去自如的一只手,你说重要不重要?

但现如今,阿富汗的经济、国际局势都太糟糕,所以目前瓦罕走廊保持现状是最有利于中阿两国,周边地区,以及西方势力的最好方式。

zgr红叶舞秋山

瓦罕走廊,站在中国看可以经瓦罕走廊过阿富汗陆路进入伊朗,伊拉克等中亚石油能源国家。如果这在中国以外比如苏联,控制了阿富汗加上外东北加个越南就可以围堵中国,其实美国,英国都是一样的想法!奈何我们阿富汗人民骁勇善战,力克三大帝国,变成帝国的坟墓。愚见勿笑。

老雁归来

瓦罕走廊是无人区,驻防不易,几十年来都是毒贩和暴恐分子渗透我国新疆之通道。所以,我国不会修路,只会防卫。若阿富汗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且与我国共同打击暴恐分子和毒贩,或可考虑:修简易公路。当然最好是拓宽走廊。

魂牵西伯利亚

瓦罕走廊虽说是一狭长谷底地,然平均海拔也在4000左右,自然条件恶劣,开发价值不高。但相对于帕米尔高原整体地形,这条走廊也算是中国西向阿富汗以及南亚的便捷通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65条/2页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