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57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28 17:30:53
共有5条回答
魔都老码农02月19日
回答于 回答于02月19日

我是东北女婿,老婆来自吉林靠近辽宁的一个小城市。因此,我到过几次东北,说说我的经历。故事一和老婆回东北,飞到沈阳,改大巴,预计半夜两点到老婆老家小城汽车站。在大巴上,就接到丈人的电话,说有位朋友非要开车来车站接。老婆说不要,自己打车回去。丈人说不行,朋友老热情了,难以推却,让我们下车后在哪里哪里等。半夜两点下了车,老婆很久没有来过,也不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约的地点。到了那,却没有找到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丈人。丈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再回给我们,来回几次,终于接上头了,却发现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出租车司机。城市很小,开车一会就到,路上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这位朋友说约的时候没有说清楚,等岔了,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家,丈人对朋友一阵感谢,然后要给他50块钱。朋友说,你这瞧不起人呢。于是,两个人厮打起来,打了五六分钟,朋友拿着50块钱走了。没有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得益:丈人担了人情,花的50块钱远远超出应该的出租车费;朋友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生意,如果正常做,恐怕不止50;而我和老婆在寒风中多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家。这,就是东北的风格。故事二在东北请老婆的亲戚吃饭,找了家上档次的馆子,吃的也不错,最后买单的时候,我让服务员把账单给我看看。我拿到账单,扫了一下,是不是所有菜都上了,又大致算了一下十位数以上的部分。期间,丈人在旁边说,不用看了,不会错的。我没有听出这句话的语气,以为只是顺口一说,只是答应了一声,看完拿出信用卡买单。回家的路上,丈人一路没有说话,回家后忍不住发脾气,我的所作所为让他今后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了。我做错了两件事情:不该看账单不该用信用卡这两点都会让人觉得,我不是真心想请客。故事一和故事二,发生在十来年前,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故事三这件事就发生在两三年前,丈母娘打电话给我老婆,让买四瓶安眠药。我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这是二级精神管制药,即使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医院系统里查到这种药在库里的数量,而且每个月要清点一遍,出了问题责任很重。开这种药,一定要病人本人就医,而且医生每次最多开半瓶。朋友问我,你丈母娘有处方吗,为什么要这么多?老婆把这些问题回馈给丈母娘。丈母娘说,就是谁谁谁的谁谁谁的......的谁谁谁呀,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老婆把这种药的麻烦程度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说,人家都知道我女儿在上海,结果你什么都做不了,我怎么给别人解释?你就是不肯帮忙,你现在变得跟南方人一样坏。三件事情,都说明了,对于东北人来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挣得面子,而这与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尤其当身边全是这种想法的人,这成为全社会的行事风格,这个社会就逻辑混乱,无法发展了。我不知道其他到过东北的南方人是什么感受。从一下飞机开始,就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其他地方都欣欣向荣,哪怕是中部,西南,并不富裕的省份,仍然让人充满活力。而东北的气氛让人窒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在抱怨不公,每个人都在等待。---- "振兴东北"计划已经好几轮了,你们究竟还在等什么?气候,港口,会影响经济生活,但是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如果东北人不做出改变,我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没有想到参与的人这么多。我认为,人情社会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农业社会里,农民被约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家需要相处一辈子,所以自然形成了人情社会。而商业社会里,人员流动大,需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了农业社会的人情互相,就只能依靠法规来约束彼此,否则商业无法进行。就像体制外单位人员的人情世故明显低于体制内单位人员,因为体制外单位大家无需打一辈子交道,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面子。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跑步工业化,商业化,还有大量人情社会风气,是正常的,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已经明显从人情社会向法规社会过渡,而东北则是少数还保留浓重人情色彩的地区。我也不知道,是东北的改革不成功,造成社会风气仍然停留在人情社会;还是社会风气使得改革不成功;也许是互为因果吧。关于另外一个特征,大家都在等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子亦瞎聊02月15日
回答于 回答于02月19日

谈谈我的看法。我是大连的,有一年认识了一个青岛的老板,聊了一下午,谈到东北的衰落,大哥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80年代,被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大连,做一些倒买倒卖的营生。当时大连有25家大型工业制造业,机车、造船、缝纫机、电视、纺织、起重、化工啥的,百花齐放,附属的小厂子更是遍地都是,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2000年后,大连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城市整治,这25家企业纷纷倒闭或迁走,取而代之的是能短期快速拉动GDP的房地产业。而青岛当年也有20几家大型工业企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的也挺不住了,但青岛没有选择放任其破产卖地,而是拆分或改制,举个例子,青岛电冰箱厂后来就成了海尔。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发家就是靠的低端制造业和初级制成品畅销世界。以大连为例,人口750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了,但仅仅以石化、造船、机车和软件,绝对不足以养活这么大体量的人口!以前一个起重机厂,可能养活五六千人,但是相关小企业、配件供应商、能源、运输、也能带动一两万个就业岗位,加上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对周边的商业、零售行业、餐饮业也有促进作用,所以,一个欣欣向荣的制造业企业,对社会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再举一个浅显例子,我家在西郊附近,后面有一个小型工业产业园,里面有两家制衣厂,一个200人左右,一个300人左右,虽然小,但是生意很好,每天都能看见大量的工人出入。他们一个月赚3000-5000,别管多少,起码有稳定的收入,我们这个小区只有10多栋楼,但是小区附近的商业很火爆,餐馆、超市、理发店、农超比比皆是,而且生意都不错。这就是劳动密集型,或者说初级制造业对一个地区商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国人口太多了,2000年后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基建,第一掏空了老百姓的存款,透支了未来30年的消费能力,第二,印发了大量的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而产业转型却没有跟上,高新科技产业、大型企业貌似欣欣向荣,但是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底层人民的就业问题。只有老百姓有稳定收入,有盈余,才能促进消费,带动内需的发展!基础制造业、初级制造业应该优先于高新科技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解决人口就业,藏富于民,才是二次繁荣的王道。再说回东北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不是废话,东北的衰落不是因为国家没把资金和项目投给东北,而是东北在产业转型时方式和方法的错误。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都是这样,固守着自己的老本儿,吃低保式的发展,没有对标国际需求,引进新门类的工业制造业,或者说地方政府政策力度不够,企业不愿意来。长三角、珠三角、山东,都靠着自己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和方向,并逐渐成熟,东北这时候效仿,显然已经晚了,技术、成本、配套、效率都不可能比不过人家,除非在新的行业或新兴领域加大力度和政策,吸引企业来投产,否则也就那样了。东北的衰落,不是一个单纯的脚步迟缓,方向错误的问题,跟固化的思维、时区气候、交通、地理位置等等都有关系,所以,在我看,东北的衰落是正常的,时代性的必然,美国东西海岸,也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像洛杉矶和纽约那样发达。东北目前的问题是,怎么样通过发展最初级的基础制造业,让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留下来,吃得饱穿的暖,至于说一飞冲天或GDP翻身,那都是戏文,民不富、国怎强?一旦人口再持续流失,企业纷纷跑路,东北就真的完了。

无痕ty01月01日
回答于 回答于02月19日

说点干货。因为东北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而这恰恰是中国竞争力较弱、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支柱产业。东南沿海靠什么起家?“三来一补”。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人工、土地价格上涨,于是将利润低、污染大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教育程度高、纪律性强、市场广阔,自然就成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但发达国家只是将低端产业转移了,中高端产业、重工业可还留在手中,并且指望这个吃饭呢。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东北的优势产业,也是中国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医药、化工、石油、汽车、特种钢、新材料、机床、工业设备、飞机、军工……说白了,东南沿海发展的,是中国有竞争力,发达国家放弃的产业;东北发展的,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两相比较,哪个容易成功?不言而喻。而这是历史造成的。重工业是骨,决定国家强不强;轻工业是肉,决定国家富不富。民国先发展轻工业,“黄金十年”繁华一时,结果小鬼子一来,丢了半壁江山,差点亡国灭种。新中国强敌环伺,处境艰难,又有民国的前车之鉴,所以建国初,便注重发展重工业。而工业基础最好,距离苏联最近的东北,自然成了载体,这形成了东北以重工业、央企国企为主的产业格局。迄今,大国重器,东北占了多半。对于后发国家,重工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来运营。因为,后发国家跟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品牌的巨大差距,一旦放开,在外国产品面前毫无竞争力,只能破产倒闭,可重工业又决定国家强大、安全与否。所以,对于大国,对本国重工业只能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予以大力支持。苏联、中国,作为20世纪仅有的两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都不是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的,都采用特殊手段才得以完成。既然不是依靠市场化形成的产业,在市场化下,当然没有竞争力。所以,苏联转型后,工业体系崩溃,东北也在市场经济中衰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终于生存无忧,开始着手解决“民富”的问题。港口众多、历史包袱较少的东南沿海轻装上阵,什么赚钱干什么,怎么赚钱怎么来,这才有了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东北能否像东南沿海那样发展?难!毕竟东北决定着国家生存问题,如果像东南那么发展,发生战争咋办?靠锅碗瓢盆、服装鞋袜、玩具打火机?看看民国的下场就知道了。但继续发展重工业、中高端产业,又面临着最发达的国家的竞争,没有胜算。这才是东北的困局。比如,轴承行业。中国的轴承行业基本全是国企,又以东北居多,并且全行业亏损。单看表象,很容易得出“国企无能,东北不行”的结论。单事实呢?参与市场竞争?国外的轴承物美价廉,谁用你的;提高技术质量?人家对你技术封锁,禁止精密设备出口,拿什么提升;破产倒闭,另外转行?轴承可是机械的“关节”,一旦人家对你封锁,工业体系都要瘫痪(参见这两年的芯片)。所以,国家不会允许这些国企轴承厂关门,只能硬挺着。相应的,人家能活着就不错了,你还指望靠它发家致富奔小康?想啥呢?类似这样的产业,在东北比比皆是。而就算这点产业技术,随着90后期的下岗潮、倒闭潮,也消失殆尽(这段就不展开了)。有人说,东北落后是人的问题,思想问题?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到底有多大?恐怕难说。毕竟是物质决定思想,而不是反过来。一个曾经诞生过雷锋、 铁人王进喜,以及前首富“小目标”的地方,说他们愚昧、懒惰、僵化、没见识?反正我是不信。其实,最公平的办法,应该用东南沿海补贴东北,优先采购东北产品——毕竟,是靠东北的重工业,才保证了国防的安全,保证了工业体系的完备,东北的粮食保证了国家稳定,东北资源保证了工业的正常运行,也许东北提供的不算最好、最多,但起到保底作用,这才让东南沿海发展经济后顾无忧。不能成本让别人承担,红利却由你独享吧。可这又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只有等中国进一步强大了,把高端产业作为经济支柱,那时,东北有可能再次振兴——说句题外话,为啥欧美不像东亚那么内卷严重?因为东亚国家都集中在家电、手机、半导体等少数几个产业,而欧美的优势产业太多了。未来,中国要突破内卷,只能向其他产业扩展,而东北恰好在这些方面具有产业基础。

萨沙05月16日
回答于 回答于02月19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他也不多说,就说萨沙写过的一个案子。当时黑龙江下属的一个县城,抓住了一伙杀人抢劫做了几十起大案的犯罪团伙。这伙人不但抢劫中国商人,还干越抢劫俄罗斯商人,甚至去持枪抢银行,杀死很多人。大家知道,这伙人是怎么暴露的吗?当时他们抢了几十万,决定转行做正当生意,就是搞煤矿。于是,他们就投资几十万到一个煤矿。但在东北做这种生意,需要打点各级官员。这伙人把全部家当拿出来打点,结果有一个掌握实权的科长没有打点够,行贿款不让科长满意。科长当时很恼怒,就放话:他们以为我是个科长,就不把我当回事。告诉你,只要我不同意,他们这个煤矿就别想开门。事实证明,这个科长说的没错,煤矿就是因为手续不全,拖了一年也没有办起来。搞笑的是,这伙人因为搞不过这个科长,选择干脆不搞了。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先期投资款和行贿款都打了水漂,估算要几十万。当时是90年代,几十万元什么概念?后来刑警侦破系列案件时,就发现这件事。因为这伙人虽然自称是生意人,但显然不是大款,怎么随便就放弃了几十万元。刑警就怀疑他们钱不是正当渠道搞来的,所以才选择随便放弃,后来就将这伙人抓住了。这个案件说起来很搞笑,一伙杀人犯无恶不作,被一个小科长就玩死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东北投资环境的恶劣。同一时代,南方很多省份官员也流行捞好处。比如王健林说,办事到了政府,哪一级都公开要“茶钱”。但最低程度,人家还是能够让你办成事,不会因为一点小利益搞垮你的生意,损人不利己。而东北的腐败问题,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号的。就拿曲婉婷为例,她老妈不过是哈尔滨市发改委副主任。说实在,这个官在哈尔滨来说也不算大。但她老妈通过一次征地,就轻松的就吞掉了3.5亿,被转移到国外给曲婉婷的还不知道有多少。本来曲婉婷老妈是没事的,就是因为曲婉婷如此高调的进入演艺圈,保守估计她抄红自己就花费了几千万人民币,导致老妈被关注起来,最终翻船。关键在于,她老妈吞掉的钱款里面,还包括500多下岗职工的血汗钱,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生活自杀上吊。闹得这么大却没事,如果不是曲婉婷如此高调在国外乱炫富,他妈也能平稳上岸。现在即便他妈被判处无期徒刑,大量转移到国外的财富是无法坠毁的,曲婉婷在加拿大过得一样是富豪生活。官员如此腐败,导致整个社会问题严重。在这么一个地方,经济想要高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这些问题以外,还有个观念问题。南方很多地方,比如浙江的老板,是怎么发家的?浙江的老板大多是从打工仔,一步步慢慢熬出头的。以前浙江老板流行一句话“要做老板先睡地板”。这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最初浙江老板其实都是做小生意的。因为精打细算和收入拮据,外出做生意都舍不得睡好的旅店,睡在大通铺或者直接睡地板上。就靠这么吃苦耐劳以及精明的头脑,一步步发家致富,积累财富。很多浙江老板,最初就是走街串巷换塑料盆、收鸡毛的,奋斗几十年才有后来的地位。另外,江浙一带的富裕,尤其是农村的富裕,说到底是靠民营经济。大家去浙江农村看看,很多村子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全村做某一种东西。比如做一个小的阀门,全村有很多工厂,努力做到全国一流,物美价廉。村民依靠做生意慢慢富裕了,小生意做成大生意,带动整体出现富裕。所以江浙民间的财富其实很多,是藏富于民。东北就恰好相反。东北以前很崇拜当官的,以作公务员为荣。孔二狗的《黑道五十年》里面,黑社会的都替自己亲戚谋求公务员的职务。里面一个老大说,花费20万在检察院给侄女找个工作,哪怕每个月拿一二千也值。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东北民营经济不发达,生意不好做以外,还有一种相对懒散和求安逸的社会氛围。俄罗斯的总理曾说过,一个地方越落后,官员越腐败,才会有越多的人希望去做公务员,去当官。道理也就是这样。目前就东北现状来说,看不到有什么希望,振兴东北就目前来说不可能,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以曲婉婷老家哈尔滨为例,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底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核算,2021年比上一年减少了11.6万人。于是,哈尔滨成为全国省会中,唯一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城市。而黑龙江省,10年内减少646万多人。这还不算。我们看看各省养老金的缺口,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剂情况,有14个省出现养老金预算赤字,养老金缺口高达2440.44亿元人民币。其中辽宁缺口844.31亿元居榜首,其次是黑龙江省缺口829.32亿元,居第二名。东三省合计养老金缺口高达1892亿元,占全国养老金缺口的77%。这是什么概念?等于全国老百姓在为东北养老人。如果说养老金可能还是未来的问题,暂时也不至于彻底崩溃,政府财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去年东北三省各地政府都是严重财政赤字。以哈尔滨为例,该市的去年财政收入仅为262.2亿元,财政赤字高达1283.3亿元!也就是说去年哈尔滨市一共赚了262.2亿,却花出去了1545.5亿。就省一级来说,2022年,吉林、黑龙江、辽宁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1.0%、23.7%、40.4%,没一个超过50%的。也就是说,如果不依赖中央拨款,东北三省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如果是类似于美国一样联邦自治制度,地方城市政府此时早就破产了。现在东北的问题是积重难返,相当严重,预计未来还只会越来越差。

拥抱阳光雨露的咸鱼02月25日
回答于 回答于02月19日

只说出差坐飞机一件事。在深圳的机场,眼看排队过安检的人越来越多,机场马上多开了几个通道,而且还有一个女性专用同道,过检的效率马上提升了。同月,在沈阳的机场,排队的人再多,那两个通道就是两个通道,绝对不会多开一个,灯光还暗暗的。这就是服务意识的不同。不过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也许现在也改变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