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44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31 13:59:37
共有5条回答
辽宁资深球迷二代2022年12月31日
回答于 回答于2022年12月31日

李自成犹如乌合之众一般的团队,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结局。1、谋士牛金星,明末一个落魄的举人(没当过官,因犯罪而被革去功名)。2、谋士宋献策,街头一个算命的。3、大将刘宗敏,早年就是一个打铁的,其他的将领也都是清一色的草根。4、谋士李岩,明末举人出身,其父亲曾经任山东巡抚,李自成总算碰上一个有身份有谋略的手下,可李岩的结局是什么?在李自成的默许之下,李岩竟然在内讧中被除掉了。唯一一个有实力的手下还被自己人干掉,你还能指望大顺政权能成就什么大事?至少明朝之前,上千年的农民起义战争早就告诉了后人,没有稳固根据地的农民政权是长久不了的。可明明有着上千年的经验教训,李自成吸取了吗?走到哪抢到哪,占领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很快就在大顺军的抢劫和杀戮中化为一片废墟。依靠抢劫而得来的钱粮,大顺军的确可以进一步扩大,可这样的扩大总是会有极限的,变成废墟的城池不可能再提供钱粮,一旦未来的大顺军战败,李自成又打算靠什么来东山再起?1644年4月,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1645年1月,大顺军在潼关战败,李自成放弃整个陕西,从山海关到陕西,大顺政权在八个月之内丢掉了三个省。想想明朝再怎么腐朽,还能在26年的时间里将清朝死死地堵在辽东半岛,大顺政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差点丢掉整个北方,别说是跟满清对抗,跟腐朽的明朝相比,大顺政权也没有比较的资格。其实早在1636年,李自成就被明军打的逃进了深山老林,数十万大军只剩下18个骑兵,这样的经历本来就给了他足够的教训。可多年下来,教训被他当成了耳旁风,流寇的作风始终是更改不了,如果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是带着这样的气质,那就不要指望这样的政权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没有战略眼光也就罢了,作为一个军事将领,李自成其实连军事家的资格都不具备。尽管他没有与清朝打过交道,可这个小政权在辽东半岛碾压了明朝整整20多年,李自成不可能不知道。每年庞大的辽饷征收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庞大的征税也足以让他推断出这个小政权在辽东半岛的实力,可这些他都注意到了吗?答案是他根本就没有重视过!1、占领北京之后,十几万满清大军立刻出发准备进行第六次劫掠,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李自成竟然一无所知。2、随后的山海关之战,数万满洲八旗来到山海关,李自成居然还是得不到任何信息。对手清楚你的行动,你却不知道对方的动向,这仗还怎么打?李自成的一生不存在最大的失误是什么,而是他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都有不同的失误,且每个失误都是致命的!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居然只带着少数随从在深山里闲逛,并且还是一处未实际控制的山区,这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樵者归来2022年10月05日
回答于 回答于2022年12月31日

一、最大的失误之一。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而是长期流寇。特别是陕西、关中应该派一支主力部队镇守,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各基层政权建设上也要同步进行,从上到下军政合一,兵源和物资统一发配管理,不至于走到哪抢到哪,尽管开仓放粮,大明朝也不是好对付的,粮仓早就搬空了。其它中小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二、最大的失误之二,没有建立统一战线。而是以抢劫为主题,只要是有粮有钱就开抢,不分阶层党派、地主资本家还是书香门第。李自成到了北京之后,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当时他的手下对大明的大臣进行了“追赃”,原则上,中堂级别的必须要上缴十万两白银,部级领导要七万起步,就是寻常官员也要上缴个几千两。造成各阶层士大夫、地主资本家,宁可投降清军,也不愿与李自成为伍,吴三桂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三、最大的失误之三,就是小看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八旗铁骑。在信息情报和军事刺探上,非常的难以置信。而关外清军司令官多尔衮的探子早已对李自成掌握得细之又细。更何况满清贵族对抗明军主力胜多败少。所以李自成和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一触即溃,一败千里。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萨沙04月26日
回答于 回答于2022年12月31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对比朱元璋,就知道李自成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建立自己的稳固根据地。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实力比李自成要弱小得多。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纵横陕西的时候,朱元璋只有2万多民兵。然而,李自成后来的百万大军,遇到满清一次决战失败,就灰飞烟灭,彻底崩溃。朱元璋却利用这区区2万人,最终养成了百万精兵,夺取了天下。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朱元璋将建立根据地,作为头等大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的部队每到一地,除了击溃敌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根据地:安抚民众,恢复社会秩序,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组织。大家不要小瞧这个建立根据地,这可是一个聚宝盆!有了根据地以后,朱元璋就有稳定的税收、兵员和补给,可以不断补充,也可以发展壮大。我们别的不谈,就谈谈粮食供应方面。朱元璋建立根据地以后,非常重视安抚农民继续种地,同时收缴粮食用于军用。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朱元璋还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大家不要小瞧军粮充足这一条,在乱世比什么都重要。无数强悍军队因为缺乏军粮,最终彻底崩溃。而有了粮食才有大量的老百姓,才有更稳定的税收和兵源,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朱元璋征服天下时期,因为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基本没有担心过粮食问题,军粮始终都有保证。李自成就恰好相反。为什么李自成的军队要不断地四处游动?为什么会成为流寇?这同粮食不足有很大关系。李自成并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也就是说他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为了维持几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李自成只能四处劫掠攻打。他每攻破一地,就将这里的粮食金银全部掠走,以维持军队的生存。当然,这是竭泽而渔的方法。被劫掠过得地区,不但如同蝗虫肆虐的田地难以再次使用,更重要的是还会对李自成军队极为恼怒仇恨,转而敌对状态。后来李自成在一片石被满清击败,损失不过几万人。由于满清不断追击,李自成军队无法四处劫掠获得补给,也无法补充兵员,越打越少,越打越美粮食,很快就崩溃散伙了。第二,李自成没有一个高级智囊团队。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即便如朱元璋这种极为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只是擅长自己领域的部分东西。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智囊团队,对于任何一个军政势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以朱元璋为例,他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刘伯温、李善长、陶安、朱升等等几十个高级智囊人物,朱元璋未必能够成功。虽然最终决策者是朱元璋,但具体献计和制定军政策略的都是这些谋士。可以说,打下江山的功劳,谋士们占了一半。遗憾的是,李自成并没有出色的智囊团队。他手下的谋士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同朱元璋的谋士相比,差距很大。牛金星等人都属于社会边缘知识分子,比如牛金星、李岩虽是举人,都是犯罪或者被诬陷入狱后,不得已投靠李自成。宋献策干脆是个江湖术士。换句话说,当时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并没有加入李自成麾下。为啥?这同李自成是流寇,声名狼藉有很大关系。李自成部下有很多盗贼,在劫掠乡间时有奸淫滥杀行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土匪,不可能同这种人合作或者效力。说起来,李自成身边倒是有一些经历过大战役的战将,可惜智囊团队水平太低,导致他出现很多重大决策失误,比如擅自北上讨伐吴三桂等等。第三,只会打仗不懂政治和外交的蛮干。大家注意,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其实相当弱小,身边就有很多比他厉害的军阀:朱元璋建立以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以当时朱元璋的实力,连陈友谅都打不过,更别说被其他人群殴了。然而,朱元璋巧妙的使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外交,尽量弱化敌人。在朱元璋对付某一个敌人时,用尽各种手段不让敌人联合起来。最终,这些军阀被朱元璋各个击破。以张士诚为例,实力仅仅比朱元璋弱一些。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决战,接连派使者要求张士诚联盟,许诺夺取的朱元璋领土会一分为二。但由于朱元璋利用各种外交和政治手段游说张士诚,还收买张士诚的亲信说瞎话,最终完全破坏了这个联盟。直到陈友谅被消灭,张士诚始终袖手旁观。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差点被陈友谅打败,如果此时张士诚出兵,老朱恐怕就要亡国了。相比朱元璋的尽量分化瓦解敌人,李自成基本就是胡打乱冲的蛮干。李自成其实没有盟友,同张献忠也只是有过短期合作。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当时全国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军政势力,但最大的敌人应该是关外的满清。当年朱元璋选择先打陈友谅,再去对付其他军阀,这是因为陈友谅杀死大哥,篡夺位子,赏罚不明,民心浮动,军事实力其实不如朱元璋。朱元璋有把握打败陈友谅,才会选择稳住张士诚等人,先同陈友谅决战。但满清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吴三桂,也比李自成要强得多,当时的李自成根本就不可能打赢满清。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朱元璋肯定会千方百计稳住满清,借机消灭国内其他军阀,先完成国内的统一,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李自成却反其道而行之,莫名其妙的带领部分主力,跑去同满清决战,结果在一片石惨败,随后连续溃败无法收拾局势。而一片石战役时,李自成的兵力,尚且没有吴三桂加上满清的兵力要多,这不是开玩笑吗?实际上,如果李自成能够联络吴三桂,设法将满清暂时阻挡在河北山东一线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时南明政权已经不构成什么危险,李自成用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消灭他们,张献忠也不是对手,可以短期内统一全国。此时只要李自成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有了经济和人口的绝对优势,还是完全可以对付满清的。而李自成违背基本军政常识的胡来,导致他从顶峰到被杀,仅仅1年时间。第四,李自成没有得到民心。李自成的杀官造反,在经历小冰河几十年的明末,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毕竟当时北方严重饥荒,老百姓横竖是饿死,还不如起来拼命多活几天。但是,李自成军队的劫掠手段,却大大丧失了民心。朱元璋之所以得到天下,非常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朱元璋制定了很多安抚老百姓的政策:每攻占一地,朱元璋就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为了抚恤老百姓,甚至利用屯田方式减少军粮的征收,避免人民挨饿。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由于朱元璋控制地区比较安宁,老百姓都拥护他的统治。而陈友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统治地区横征暴敛,强行抓民当兵,搞得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陈友谅和朱元璋开战以后,陈友谅控制区的老百姓并不支持陈军,反而支持明军。而李自成就差劲了,虽然制定了所谓不杀人不奸淫的政策,只是流于形式。大家看看李自成部队占领北京后,如何奸淫掳掠就知道了。彭孙贻的《平寇志》第9卷记载,“自成与刘、李诸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宋诸贼臣亦各数人”、“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归所据第,呼莲子胡同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农民军的兵卒闯入居民家中,“责男子饲马,妇女执黉、供酒浆,搜索银钱,发屋掘地不已。女年十二三、妇年五十皆不免。……奸污妇女,三五朋淫,去来无定。(女人从十二三岁到五十岁,都不能逃过奸污。侮辱妇女时还是三五人一起作恶,随时入户施暴)”、“遇贼兵过,先掠民间妇女供应,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乱下,伪官苦不可言。美者掳去,恶者弃下,仍命本官云:‘留待后来者用’。妇女供役之苦如此。偷生者少,虽死节者不得清洁耳。(被侮辱妇女大多自杀,但即便自杀也不能洗清死前被强奸轮奸的屈辱)”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第20卷记载,“士卒进居民宅,先曰借锅’,少焉,曰借床眠;顷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藏匿者,押男子遍搜,不得不止。爱则搂置马上,……不从则死,从而不当意者亦死(抗拒强奸的妇女会被杀,但即便不敢抵抗却没有让强奸犯满意的妇女,也难逃一死);一人不堪众嬲者亦死。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降官妻妾俱不能免。”看看,这同土匪又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支军队,这样一个政权,能够得到民心吗?如果人民不支持你,你靠什么站得住脚?说来说去,李自成就是一个流寇头子罢了,是杀死了妻子和奸夫的杀人逃犯,本来恐怕也没有大的追求。

二皮的故事2022年09月03日
回答于 回答于2022年12月31日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误很多,比如:一,错杀李岩,重用牛金星。二,轻信张献忠。三,军纪涣散,军队没有正规化。四,缺乏信仰,不知道起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五,军权不集中等等,但最大的失误就是目标不明确,当农民起义军已经包围北京后,李自成不是想如何得天下,给明王朝最后致命一击,相反却给崇祯皇帝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起义军无意推翻朝廷改朝换代,只要崇祯封他西北王并保留军队,就即刻撤军回西安,同时,他还愿意帮助朝廷镇压其他起义军。没想到这封近似祈求封王的要求被更奇葩的崇祯严词拒绝了,闯王恼羞成怒,旋即攻城,崇祯自缢身亡,明王朝覆灭。李自成就不要说他最大的失误在哪里了,应该说他之所以能有所建树,一是明末可见杂税太多,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导致名不聊生,起义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二,关外努尔哈赤牵制明朝主要精力,主力部队都在和清军作战。否则,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吴三桂,他哪一个能打过?

海阔雄风2022年09月03日
回答于 回答于2022年12月31日

骄傲放纵,军纪不严。进入北京城后,轻敌思想严重,导致狼狈逃命,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所杀!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