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你最喜欢田园诗的哪一句?

你最喜欢田园诗的哪一句?

你最喜欢田园诗的哪一句?

1000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04 06:42:32
共有15条回答
用户一叶

采菊东篱下,悠然看南山。

含山唐

谢谢邀请。

要说最喜欢的田园诗是宋朝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色彩明丽,语言活泼轻快,读来朗朗上口,更主要的是把江南初夏之时的繁忙景象写的栩栩如生。

读者这首诗,让人想起曾经的农村经历。乡村四月,应该是现在公历的五月。初夏时节,江南农村桑树翠绿,春蚕的饲养应该开始了,而田里的油菜籽,大小麦都要收获了,早稻开始插秧。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季节。我们叫春耕大忙季节。

曾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七五年我高中毕业,那个时候没有高考,就回乡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然,我家就是贫农呢。五一劳动节在农村是名副其实的劳动节。春蚕开始收蚁,切嫩桑叶开始喂蚕宝宝。而田里的两熟制田开始插秧了。

初夏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时晴时雨,就像孩儿面说变就变。一大早生产队队长出工哨子一响,大家就准备下地干活。妇女们的主要工作是养蚕,男人大多到田地里干活。养蚕是很辛苦的。前十天蚕宝宝要睡三次觉,我们叫头勉二眠三眠。到四眠后就是老蚕了,一般喂养六七天蚕宝宝就要结茧了。整个过程约需一个月(具体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专门写养蚕)。下田插秧一般是男人们的活。二熟制田是没有春花作物的,三熟制田是把油菜籽等春花作物收获后再种田插秧。而此时是农村最忙绿的时间。一是蚕宝宝是老蚕了,食量大,胃口也大。你只要喂,它就不停的吃,一直吃到结茧为止。二是田里的活一边要收,一边还要种。过了时令,作物收成就要受影响。

我想,翁卷一生一举不中就放弃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乡村四月少闲人。真妙呀!忙不说忙,说“少闲人”,给忙碌的季节增添点悠闲的味道,你喜欢吗?


陆玖柒叁

我最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种恬淡的、舒适的、让人陶醉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不管是身家几何的老板,还是忙忙碌碌的平民谁不愿过这种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生活。

现在很多人失却了本真,将功利化成了全部。怎一个‘’累‘’字了得!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种一篱菊花沏一盏新茶,将南山风景收在眼中、放在心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愿意!

壹目千里

说到田园诗,我最喜欢的诗就是陶渊明了

最喜欢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仕途不顺之后开启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的终结。归田园后,他明白了这才是他追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何等的惬意,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假仁假义,没有官场的黑暗,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他悟出了“繁华落尽见真淳”,为什么自己之前非要去最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令暖自知,干净如始!

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是他陶渊明却不是这样的,他追求的是自然,没有人可以约束他,在田里劳作,时不时望着天空的白云,汗水直流,他感到十分满意,心情好时,大醉一场,兴而作诗人生不过如此!

三千繁华,弹指之间,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土,唯有自然,方能超凡脱俗!




润古斋谭长春

谢谢邀请!

我最喜欢的一句田园诗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人可能说,这不是田园诗,田园诗应该是篱笆墙内的风情写照。但哪一位田园诗文不是心在田园,胸怀天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写了田园之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的是天地之间的空旷之美,寂寥之美!苍天大地,一望无垠,让人产生无此苍凉寂寥之感,甚至让人感觉到了无助!所好,风是最好的媒子,拨弄美女秀发的是他,撩动少妇裙袂的也是他!当时当下,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给空旷的原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因为生命让大地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不是上苍不给你机会,而是看你是否善于把握!

不是大地缺少美,而是看你是否善于发现!



兴旺6805

烟柳依依醉两岸,游人慢步偿春光。

诗友即兴落妙笔,江南风境美如画。

昔道古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阳阳说鱼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塔心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唐伯虎的“桃花树下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陶的是种悠然自在,唐的是种仙意洒脱。这是我较为向往的。

陌与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用户9494583613320

枯藤老树昏鸦

原野小草yu

晨曦洒丛林,明月照寒霜。

阿A-wa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作者高鼎,虽是清朝人,但个人觉得《村居》这首诗的田园风造诣丝毫不比唐王维 孟浩然 常建等的代表作逊色,而且更琅琅上口,一边吟诵,一副早春美丽清新、景色如画江南就在眼前,意境顿生。

生命的守护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草夕寸品文史

最喜欢孟浩然的一首诗

宿建德江 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将孟浩然一生在归隐与入仕之间徘徊的矛盾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走向山水,进入自然,寻求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心理过程。第一、二句交代了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日暮时分,孟浩然的船慢慢地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洲旁边,夜晚只能住宿在这里了,想起自己的孤独和仕途的不如意,新愁和旧愁一齐涌上心头。伴随着烟雾缈缈,朦朦胧胧,心中的烦恼不可名状,这里的愁既有夜宿异乡的愁,也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坎坷和磨难的惆怅。

最后两句是传诵名句,看起来是单纯的写景,实际上是将个人的情感寓于景色之中,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夜幕降临,诗人在船上才发现,此时此刻的原野如此空旷,天空与地平线相连,因为视觉的原因,好像天空比树木还低。明月映到江水中,近的好像触手可及。这一句将景色写的辽阔、寂静、孤清,诗人在景色中得到了慰藉,忘记了“愁”,也忘记了自己的惆怅。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孟浩然实现了自己精神上的整合,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开阔了胸襟,升华了精神。

这是一种真正的隐士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内心的平和。进入了这种境界的孟浩然是快乐的,是自由的,他不再纠结于人生的“愁”,而选择了看淡一切,追随内心的声音,追求内心的平静。这就是中国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平静,是精神的自由,束缚我们心灵的有的时候正是我们自己,只有真正摆脱了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才能实现灵魂的自由。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