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因中有果,因中无果”怎么理解?

“因中有果,因中无果”怎么理解?

“因中有果,因中无果”怎么理解?

1001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04 03:30:12
共有4条回答
李云飞

泛泛尘缘,茫茫因果。所谓果中有因,有的是一果一因,有的是一果多因。所谓因中有果,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必然或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一样,法律因果关系分为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

仟仟婉

缘起性空。

讴歌胜利

“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此言反映了因果相连的关系,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有人说,欲知昨日事,且看今日,今日即是昨日果;欲知明日事,且看今日,今日即是明日因——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看到某人在某一领域持之以恒努力打拼时,就该联想得到他有可能取得成功,这就是“因中有果。”当我们看到某人以73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想得到他在整个高中阶段是多么的努力学习,这就是“果中有因。”

茶人易水寒

因中无果论

因中无果论是古代印度胜论派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最早见于迦那陀的《胜论经》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不相问,从实体的别异性推论出因果有别,即原因中本无结果的结论。理由为:(1)因果观念相异,虽然缕可成代,但无人将缕视为衣;(2)因果名称相并,代、缕叫法不同,不可将缕称为衣,也不可将衣称为缕;(3)一因可生异果。缕可织布也可作绳;(4)因果时间异,因前果后,不在同时;(5)因果形式异,衣、缕形状不同;(6)因果数量异,多缕方能成一衣;(7)若因中有果,应该一因成一果,不须多因。实际上常为多因成一果,反知因果各异。

胜论派提出因中无果论是与多元积聚论的世界观相一致的,认为宇宙最终可分为六种范畴(也有七种、十种之说)实体是各种范畴的基础。包括地、水、风、火、空、时、方、我、意九种,不分物质与精神,积聚而成整个世界。故因果无关系。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