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摄影的白平衡和色温是什么意思?

摄影的白平衡和色温是什么意思?

摄影的白平衡和色温是什么意思?

999人浏览
石塘网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3-05-04 02:57:27
共有7条回答
张卫国手机摄影

摄影中的色温与白平衡对照片的色彩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在摄影中应该正确理解色温,恰当选择白平衡,才能有利于更好的还原画面的本来的色彩和感觉。当然,我们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白平衡而产生不同效果的照片。

一、什么是色温。色温就是色彩的温度。任何物体受热都会开始发光,当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都是黑色的,随着温度升高,黑体开始发生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升温的不同阶段,物体呈现的颜色不断变化,在不同温度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用K表示。所以,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比如:白天色温5100-5500K,阴天6000-6300K,日光灯4000-4500K等,在我们的相机说明书中都有说明。

二、什么是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使摄影系统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设置白平衡的目的,就是对拍摄环境的光源属性进行设置,减少照片的色偏现象或彻底消除。不同的白平衡设置,画面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不同的白平衡设置,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在我们的数码相机中,都有白平衡设置,有的还有色温的设置。只要我们在拍摄中,正确识别光源种类,并在数码相机中选择正确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了。一般的都有自动白平衡、日光模式、阴天模式等等,有的还有手动模式等。但有时为了营造不同效果,白天选择荧光灯模式,夜间选择日光模式等等。这些都需要拍摄者对其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有意为之的。


摄影的秘密

色温和白平衡的概念

色温从字面上理解是色彩的温度任何物体受热就开始发光,在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任何物体都是黑色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黑色开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升温的不同阶段,物体呈现出的颜色不断变化,在不同温度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

色温对人眼的影响

不同颜色的光线对着人眼看到的颜色产生影响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处在有色光源的环境中时,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衣服纸张发生了偏色,这种偏色倾向和光源的颜色保持一致,但这种现象并不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判断,因为我们清晰的知道物体的真实颜色,大脑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对色彩的认知

白平衡的作用

为了使照片的色调与人类大脑认知的颜色相一致,数码单反相机需要拍摄环境中光线色温不同,造成的色片进行修正,而这个过程称之为白平衡,设置白平衡就是对拍摄环境的光源属性进行设置,使最终拍摄出的照片色偏现象减少或彻底消除。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哦!

WF摄影

认识白平衡通过实例可能更容易理解。假如使用橙黄色的暖色光源照射白纱,我们看到的白纱就变成了黄色,如果想要拍摄出的照片不受灯光影响,恢复白纱的本来颜色,就要使用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进行色温校正。那什么是色温呢?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以K值来表示。针对上面的例子,假如拍摄时使用5400K白平衡设置,那么拍摄出的白纱就会偏黄,而如果将色温更改为2800K时,白纱就能基本准确还原成白色。因此,白平衡的作用就是通过更改相机上的色温值,使它能夠匹配当前拍摄环境下的光线照射,使拍摄到的照片不偏色。当然,通常我们设置相机为自动白平衡,就可以应对大多数的拍摄场景。另外,当照片出现白平衡不准的情况时,还可以通过后期进行白平衡校正。

雪松影像

摄影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色生成后的白色精确度,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的决定性因素。而色温是白平衡设置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刚偏红。如正午阳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阴天更接近室内色温3200k。

独立摄影师奶茶

白平衡是什么?这必须先说明什么是白色,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相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相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通俗一点来讲白平衡是给相机设置一个让相机认为是白色的参数,相机的宽容度,记忆性,可变性没有人眼那么厉害,所以我们就需要给它一个具体的参数,让它以这个参数设置为白色标准。

色温是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单位)表示。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可见光在摄影、录像、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特征。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调是指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在彩色图像上表现为颜色。色调是地物反射、辐射能量强弱在图像上的表现,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组合规律都能通过色调差异反映在遥感图像上。

春风吻花香

这个问题应该先说色温,后谈白平衡。

在胶片摄影时代,彩色胶卷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就是因为色温的原因。

通俗的讲,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辐射组成的,各个波长的辐射功率不同,才形成了各种我们肉眼看到的五颜六色。人们发现,太阳垂直照射地面时,温度最高,我们的眼睛无法直视,而在升起或降落时,由于穿透大气层的长度增加,大部分短波辐射被偏转了,而长波长的辐射不受影响,我们便可感受到暖红色的太阳。当太阳落入地面后,大地会显现冷色。通过实验测量,人们得出了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用绝对温标来表示,单位为K(开尔文)。

胶卷可以用滤色镜调整色温,比如用日光型胶卷在低色温(比如琠钨灯光源)环境下拍摄,加个蓝色滤镜即可。

进入数码时代,电子技术能够通过一张纯白色的纸或一面墙,达到调整色温的目的。

与胶片相机不同的说法,如今叫“白平衡",目的仍一样,校正色彩,以便适应我们的观看。其实,人类有自动校正色温的功能,但胶片没有,数码相机也有,大多数情况下,与人差不多,少数特殊情况下,与人有差别。所以专业摄影师喜欢手动调整白平衡。

芳华摄影

一、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保持“白色”的平衡,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白平衡的调整过程就是通过调整色温而实现的。一般建议晴天时将白平衡调到日光(5200k),多云阴天时将白平衡调到阴影(7000k)或阴天(6000k),室内光线是钨丝灯时用钨丝灯(3200k),光线是白色荧光灯时用白色荧光灯(4000k)。

不同的白平衡下的照片区别示意如下:

二、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

打铁现象说色温原理:“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铁块从低温度时的红色到黄色,再到白色蓝色绿色等。铁块在不同的温度有不同的颜色,这正是“色温”的由来。

色温不是光线冷热的程度,而是测量光线中包含的颜色成分。

三、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从上述一、二知道白平衡和色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白平衡的调整过程就是通过调整色温而实现的,所以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

冷暖色调以及正常日光环境下的标准的色温值。

色温>5000K,属于冷色调(颜色为偏蓝),具有冷的氛围效果;

色温在3300-5000K,属于中间色调(白),具有爽快明朗的氛围效果;

色温<3300K,属于暖色调(颜色为偏红),具有温暖稳重的氛围效果。

如何调节白平衡

白平衡模式一般有: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闪光灯、自定义等。

自定义色温K,通过调节不同色温值,同一环境下可以拍出不同意境,推荐使用。

除了专业摄影摄像等特别要求要用灰卡,自动白平衡是我们常用的且能满足正常需要的。

【总结】看实物色温是偏暖还是偏冷,根据需要白平衡调整K值,偏暖就调低白平衡的K值,偏冷就调高白平衡的K值,达到保持“白色”的平衡就OK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