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鹏,男,1971年12月生,山东德州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完成手术例数最多、经验最为丰富的医生之一,长期在临床一线服务于广大心律失常患者,迄今完成各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7000余例。[1]

中文名

刘兴鹏

性别

出生日期

1971-12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山东德州

最高学历

研究生

职业

医生

职位

教授

任职机构

北京朝阳医院

职称

主任医师

科室

心脏中心

擅长

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所属行业

医生

地区

北京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2001年-2011年供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刘兴鹏

2004年在德国汉堡圣乔治总医院研修复杂心律失常的三维标测。

2009-2010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法国波尔多Haut-Leveque心脏病医院师从房颤导管消融术奠基人Michel Haissaguerre教授研修房颤和室颤的电生理机制及导管消融治疗。[2]

2011年5月工作调动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前,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中心工作。[5]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长期在临床一线服务于广大心律失常患者。迄今完成各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7000余例,其中多数为房颤、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及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完成手术例数最多、经验最为丰富的医生之一。主要临床技能包括:1.房颤

座谈会

导管消融治疗作为我国第一批房颤消融术者,曾赴国内数十家医院指导手术,经验极其丰富。主要贡献包括:①国内最早开展持续性房颤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②证实环肺静脉隔离术时线上补点优于肺静脉口部补点;③开创持续性房颤药物辅助下的个体化消融术式;④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的多学科团队管理。2.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和机理解释。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综合防治。近期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难治性室速的无创射波刀治疗等新技术;4.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曾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无冠窦房速的心房激动特征。5.心脏性猝死的无创危险分层与预防。论文著作

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重要论文

近5年SCI论文(仅第一作者)

1.Liu XP, Miyazaki

S, Shah A, et al. 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triggers 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firing via cardiac autonomic neural network.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1; 22; epub (杂志影响因子:3.7)

2.Liu XP, Dong J, Ho SY, et al. Atrial tachycardia arising adjacent to noncoronary aortic sinus: distinctive atrial activation patterns and anatomic insights. J Am Coll Cardiol. 2010; 56(10): 796-804. (杂志影响因子:12.5 )

3.Liu XP, Yan Q, Li H, et al. Ablation of ligament of Marshall attenuates atrial vulnerability to fibrillation induced by inferior left atrial fat pad stimulation in dogs.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0; 21(9): 1024-30. (杂志影响因子:3.7)

4.Liu XP, Dong J, Mavrakis HE, et al. Mechanisms of arrhythmia recurrence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sights from electrophysiological mapping and abl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9; 20(12): 1313-20. (杂志影响因子:3.7)

5.Liu XP, Dong J, Mavrakis HE, et al. Achievement of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isolation approaches.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6; 17(12): 1263-70. (杂志影响因子:3.7 )

6.Liu X, Long D, Dong J, et al. Is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referable to stepwise segment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 J. 2006; 70(11):1392-7. (杂志影响因子:2.7 )

7.Liu XP, Shah A, Sacher F, et al. Clinical frontiers in electrocardiographic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does a good guy turn bad now? Chin Med J (Engl). 2010;123(11): 1459-1462 (杂志影响因子:0.95 )

获得荣誉

2003年获得卫生部“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参加活动

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卫生部“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05年获得朝阳区“十佳青年白衣天使”。

2006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北京市第五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第12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09北京安贞医院“吴英恺青年医师科技奖”一等奖。

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获得第25届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

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

获得的荣誉

国家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委员和房颤工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学组成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rt Rhythm等杂志的编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