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蹄盖蕨(学名: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awa)是蹄盖蕨科蹄盖蕨属植物,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55厘米,黑褐色,向上禾秆色或带淡紫红色,近光滑;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羽片约15-18对;小羽片18-28对,基部的近对生;裂片10-15对,近三角形或长方形。叶脉上面不显,下面可见。叶干后坚草质;叶轴和羽轴下面淡褐禾秆色或带淡紫红色。孢子囊群长圆形、弯钩形或马蹄形;囊群盖同形,浅褐色,膜质,边缘啮蚀状,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有颗粒状纹饰。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300-201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下或阔叶林下。

东北蹄盖蕨卷曲未展的嫩叶可食用,每年春季采摘,鲜食时需先将东北蹄盖蕨用开水烫过,也可加盐渍或晒成干菜。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主治外伤出血,蛔虫病。

中文名

东北蹄盖蕨

亚纲

薄囊蕨亚纲

外文名

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awa

拉丁学名

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awa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别名

猴腿菜

真蕨目

蹄盖蕨科

蹄盖蕨属

东北蹄盖蕨

命名者及年代

Nakai ex Kitagawa,1939

蹄盖蕨组

形态特征

东北蹄盖蕨

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大鳞片;叶簇生。能育叶长35-120厘米;叶柄长15-55厘米,基部直径2.5-4(-6)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秆色或带淡紫红色,近光滑,略带浅褐色小鳞片;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65厘米,中部宽20-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几不变狭,二回羽状;羽片约15-18对,基部1-2对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展,近无柄或有极短柄(长约2毫米),基部1-2对羽片不缩短或略缩短,长10-20厘米,中部羽片披针性至线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约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对称,截形或下侧圆楔形,一回羽状;小羽片18-28对,基部的近对生,阔披针形,向上的互生,近平展,几无柄,披针形至镰刀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基部宽5-9毫米,渐尖头或尖头,并有短尖锯齿,基部近对称,上侧略凸起,下侧阔楔形,略与羽轴合生,并下延,两侧边缘羽裂达1/2-2/3;裂片10-15对,近三角形或长方形,斜向上,披针形,向上部变狭,边缘和先端均有长而尖的锯齿或短钝齿。叶脉上面不显,下面可见,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2-4对,斜向上,单一。叶干后坚草质,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和羽轴下面淡褐禾秆色或带淡紫红色,疏被浅褐色、卷缩的棘头状短腺毛。孢子囊群长圆形、弯钩形或马蹄形,生于基部上侧小脉,每裂片1枚,在基部较大裂片上往往有2-3对;囊群盖同形,浅褐色,膜质,边缘啮蚀状,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有颗粒状纹饰。染色体数目n=40。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201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下或阔叶林下。喜肥沃、酸性土壤、湿度大的环境。

分布范围

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带岭)、吉林(长白山)、辽宁、内蒙古(大兴安岭)、北京(怀柔、密云坡头)、河北(赤城、涞源、龙关、蔚县小五台、兴隆雾灵山、遵化东陵)、山西(霍县、宁武、沁县、娄烦、洪洞、交城)和山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选地

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要求选择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适宜的区培,同时产地要避开公路主干线和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山野菜产品。为了保证东北蹄盖蕨商品野菜的优质无公害,在选择栽培地的时候,应确保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

另外,对于生产东北蹄盖蕨的土壤条件,要求土壤肥沃、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而且土壤的含水量较好的地块,供水方便。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整地

施肥时,应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少用化肥。施有机肥时应经高温堆沤腐熟,杀死病菌、虫卵后施用,这样有机肥就不会导致蔬菜硝酸盐污染,不仅品质好,而且耐贮存。经常施用,病虫少,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量。先在地表上铺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在4000-4500千克。深翻地,使农家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破碎土块,清除杂质。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在施肥的同时,撒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左右。将农家肥、农药一起翻入土中。

采种

利用东北蹄盖蕨的根茎进行栽培,生长的速度较快,易成活。而且栽植的季节不受限制,在春、夏、秋三季里,均可以进行栽培,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东北蹄盖蕨的根茎在采收时,应尽力保持根系的完整。生长年限较长的根茎较粗大,而且生长着几个或多个子根茎,相互缠绕在一起。将其挖出,并将每一个子根茎从上边分离开,进行分株繁殖。在劈开根茎时,要保护好每一个子根茎顶端的生长点,内有许多东北蹄盖蕨的未萌发的幼叶卷曲头。采收后的根茎,应放在蔽光、潮湿的地方保存,上盖稻草帘,洒些水以保持湿润。

栽植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郁闭度在0.3-0.4的地块作为定植田。在田内铺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在4000-4500千克。深翻地,做平床或半高床,床的高度在10-12厘米,宽度在110厘米,长度根据地块决定。在床上开出定植沟,沟的深度在20厘米,沟宽在5-6厘米。每沟的行距在15-20厘米,株距8-10厘米。将东北蹄盖蕨的根茎摆人沟内。每平方米可栽植较大的东北蹄盖蕨根茎60-80株。较小的根茎,每平方米可栽植100-120株左右。摆满床池后,覆盖土时,应将东北蹄盖蕨根茎的顶端留出地表1-2厘米。将根茎间的空隙用床土填平,浇水,保持床土的湿润。待覆土渗下后再填平,浇水。在栽植时应依次进行,即栽完一床后,再进行下一床的栽植。浇足底水。如光照过强,幼苗定植后,还要进行遮光。遮光的方法可用遮阳网进行,也可以用带叶的树枝插在床上。

管理

1.根茎定植后,第一次底水浇足,用水量以土壤潮湿为度,以免由于水量过大而降低地表的温度。15-20天,幼叶长出地表。在采收前应小水勤浇,不宜缺水。在幼叶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份。并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床面干净。

2.当幼叶长出后,可追肥一次。用人畜粪水浇于床面上,也可以施用液态有机肥。在每次采收后的一周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

3.出土的幼叶在温度达到5℃以上时便可以生长,但生长较慢。幼叶不耐寒。在-2℃的低温下几个小时便受冻害。受到冻害的卷曲头发软、色泽变黑色,地下根茎可以在-40℃的温度下而不受冻长出地表时,应采取必要的遮光措施。幼叶在弱光的环境条件化,叶柄鲜嫩、肥胖,产量高,质量好。遮光的方法可搭设遮阳网。

病虫防治

• 灰霉病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 立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

防治方法:作床时进行土壤消毒和用腐熟的肥料作为底肥,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清除。定植后,出现立枯病时,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主要价值

食用

东北蹄盖蕨卷曲未展的嫩叶为当地群众喜食的山野菜,每年春季采摘,鲜食时需先将东北蹄盖蕨用开水烫过,也可加盐渍或晒成干菜。东北蹄盖蕨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

药用

【功效】止血,驱虫。

【主治】外伤出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羊15-30克,猪30-60克,牛60-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