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佬话,“学佬”又作“福佬”或“鹤佬”,音为Hok-loh,河洛即“Hō-ló.”,是“河洛”一词的谐音,即河洛话,是闽南语系分支的一种方言,流行于汕尾市海陆丰和惠州市惠东县,另潮州话和潮汕话也被称为学佬话。

学佬话,8个声母,61个韵母,8个声调,保留着许多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古语音、古字音、古词汇和古声调;21个声母,75个韵母,6个声调,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汇、丰富多彩的熟语和特殊的语法特点、特殊词汇和单音节词。

中文名

学佬话

别名

河洛话

外文名

hokkien

语族与语系

闽南语

使用地区

汕尾市、惠州市

著名人物

陈炯明

主要通行地区

广东东部、福建闽南

拼音方案

声母表

b波p抱°m毛bh无

学佬话

d刀t桃n奴l罗

g哥k科h何gh鹅ng我

z之c慈s思r裕

韵母表

i衣u污

a阿ia爷ua娃

o窝io腰

e哑ue画

ai哀uai歪

ei鞋ui威

ao欧iao妖

ou乌iu优in圆

an(三)ian营uan鞍

en楹uen(横)

on(耗)ion羊

ain爱uain(县)

im音

am庵iam阉uam(凡)

om(森)

ing因ung温

ang安iang冤uang弯

ong翁iong雍

êng英

eng秧°

m姆

ih页uh(豛)

ah鸭iah益uah活

oh学°ioh约°

eh隘°ueh划

ib邑

ab压iab腌uab(法)

ob扑°

ig乙ug郁

ag恶iag越uag挖

og屋iog育

eg亿ueg域

【说明】:①一些僻用的韵母没有列入。

②汕尾话“因”、“温”韵母实际读音是[in]、[un],为了与本方案中表示鼻化韵母-n相区别,故作为ing、ung。与此相应,“乙”[it]、“郁”[ut]也作为ig、ug。

③例字中右上角加°的,表示要白读。

④例字加()的,读时要除去声母。

声调表

名称阴平阴上阴去阴入

符号1234

例字分hung1粉hung2训hung3忽hug4

靓liang1俩liang2链liang3烈liag4

名称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符号5678

例字云hung5混hung6份hung7佛hug8

连liang5亮liang6练liang7列liag8

发源与特点

来源于闽南话,而又自成体系,主要流行于海陆丰两地,汕尾市(海陆丰)境内基本可通行。福佬话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保留较多的古汉语词,二是与潮州话的词语基本相同;三是受官话(中州语音)的渗透而有差异性变化.传统的海陆丰正字戏(又称正音戏)就是以中州官话作为唱念的.

海陆丰地区在地理上与潮汕地区相接壤,但不属于潮汕地区。但是按照近似程度,海陆丰地区的闽南语,相较潮州话的两大类语腔(潮揭语腔、潮普语腔),更为接近闽台片闽南语。因此海陆丰地区的闽南语,不能乱划归潮汕片,或许可以称之为闽南语系东江片。

惠州市及汕尾市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们使用的闽南语发音为极偏漳州音的漳泉滥,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尤其漳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能够顺利沟通。

汕尾话(海陆丰话)与潮州话并列的二个闽南语分支。台湾地区亦有海陆丰话。

许多人认为海丰话属于闽南方言之潮汕片(这是语言学上部分人的分类,实际上是不对的),但海陆丰话与潮汕话在语调及用语习惯上有不少的区别,海丰话与潮汕话交流有时会有些困难。

惠州市惠东县靠近海丰县的部分村镇,使用偏海丰腔的学佬话。除惠东县这几个讲学佬话的村镇之外,惠州地区东江,西枝江沿岸及其它地区也有流行学老话,但与海丰话差别较大,按其口音的近似程度应该算作闽台片闽南语。由于海陆丰地区与惠州地区历史上同属于东江行政区范围内(历史上海陆丰地区一直为惠州管辖地区),所以按照地理相邻的原则,可以把惠州地区的闽台片闽南语,与海陆丰地区的鹤佬话划作闽南语系闽台片的“东江小片”。

台湾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兼主任,曾研究闽南语的洪惟仁对海陆丰话有“海陆丰境内的漳州话”的提法(洪惟仁,《台湾方言之旅》,前卫出版社,1994年,台北)。

海陆丰话、潮州话、厦门话和台湾话都同样是闽南语系之漳州音和泉州音的混合,相对来说,海陆丰话有较多字音和漳州话相同,潮州话较多字音与泉州话相同。

海陆丰话和潮州话都较多地受到广州话和客家话的影响,与粤语九声六调的影响海陆丰话和潮州话同样多一个声,拥有较丰富的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台湾话只剩下7个声调(缺1个)。

汕尾话(海陆丰话)、惠州学佬话、潮州话都和台湾话、漳州话、泉州话有很多很多相同和相似的语言状况,许多字音和词汇高度相同,双方基本可以通话。

台湾客家话有“海陆腔”,系广东海陆腔的客家话,不是海陆丰鹤佬话(真实性有待考察)。

由于语言相通,台湾有许多海陆丰的鹤佬和客家移民,吴大江和吕乐是台湾较有名的海丰学佬人(马思聪有部份时期也在台湾),台湾侨务委员会前委员长曾广顺也海丰人。

特点

保留古汉语

与普通话相比,海丰话保留有较多古汉底层成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普通话中同音的在海丰话中也有明显区别,如“冬”“东”在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海丰话的文读中则不同。海丰话在日常用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如“擤”鼻、“刓”(“挖”的意思)、扁食(馄饨,闽南语也这样说,河南的极少数农村亦保留此用法)、书房(音“珠房”,意指学校)、<茨>非厝(意指“家”,台湾河洛语也这样说)等等

语调

与普通话不同,海丰话有着复杂的语调系统。海丰话有八个音调,分别为阴平(诗)、阴上(死)、阴去(世)、阴入(雪)、阳平(时)、阳上(是)、阳去(示)、阳入(蚀)海丰话的语调繁复的变化,如“人世”、“世界”、“世人”中的“世”的语调均不相同海丰话有口读音及文读音二套完全不同语音系统,几乎每个文字均有口读音及文读音,而且其中的差别非常大,如我(文读ngo2,口读wa2),香(文读hiang1,口读hiũ1及phang1(音韵上说应为“芳”字)),臭(文读ngiu3,口读cao3)、数(文读sou3,口读xiao3)、东(文读dong1,口读dang1)等等。

倒装词汇

海陆丰话有大量的倒装词汇,举例如下:风台(台风)、鞋拖(拖鞋)、闹热(热闹)

区别举例

潮汕音中的u韵,海丰音为i的:如

你(潮汕音“lu”,海丰音“li”);

去(潮汕音“khu”,海丰音“khi”);

橱(潮汕音“tu”,海丰音“di”)。

猪(潮汕音“tu”,海丰音“di”)。

鱼(潮汕音“hu”,海丰音“hi”)。

潮州音中的oi韵,海丰音为ei(海丰话没有oi韵),如

会(潮汕音“oi”,海丰音“ei”);

买(潮汕音“mboi”,海丰音“mbei”);

细(潮汕音“soi”,海丰音“sei”)。

第(潮汕音“doi”,海丰音“dei”)。

齐(潮汕音“tsoi”,海丰音“tsei”)。

不同的词汇:

人细(潮汕为“物件”);

住(海丰音“扎”,潮汕为“跂”);

di1di3(意为“哪里”,潮汕为“底块”);

秀Sui(意为“漂亮”,潮汕为“雅”);

茨Tss(意为“家”,潮汕为“内”)。

海丰发音惯称之学佬话,陆丰发音习惯称之福佬话,在惠州地区称之为福建话,福佬话或学佬话(“学佬”的“学”是鹤佬话学字的文读,音近粤语“客”音)。

口音音韵上,惠东学佬话稍微有客家话的韵味,海丰学佬话稍微有白话的韵味,皆为硬重口音。[1]

就惠东平山而言,会讲这种话的一般都是老居民,70后-80后,县城以上的地区由于外来人大量涌入以及普通话和客家话的普及,会讲学老话的人更少了。惠东县城平山老市场(老城区)多操学佬话,自称学佬话。

反而下面城镇地区讲的比较多,惠东县的多祝,大岭,梁化,稔山、吉隆、黄埠、巽寮、铁涌、平海、港口以及惠城区的马安、仍图、水口、汝湖、小金口、沥林、潼湖、横沥,芦州,博罗龙溪,泰美,观音阁,杨村;惠阳区的平潭、良井,永湖,淡水,澳头和霞涌等也有讲学佬话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