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三产四”工程于2007年正式实施,由袁隆平院士提出,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耕地,产出用常规技术种植的4亩耕地的粮食,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1年,湖南“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新增稻谷逾十亿公斤。

中文名

种三产四

所属技术

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提出者

袁隆平

简介

种三产四

针对中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超级杂交稻研发取得的重大进展,袁隆平院士于2006年科学地提出了“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节余1/4的面积也就是等于增加了1/4的粮食耕地,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计划

项目从2007开始实施,计划到2015年,在湖南省年推广“种三产四”面积1500万亩,相当于年2000万亩的生产水平;计划用更长的时间,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相当于8000万亩的生产水平。

进展

种三产四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于2007年率先在湖南实施,现已迅速推广到河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2007~2008年,在湖南的湘阴、衡南、赫山、南县、湘潭、醴陵、浏阳、衡山、隆回、祁阳、慈利、溆浦、龙山、汝城、涟源、苏仙、鼎城、攸县、临澧、华容等20个县(市、区)率先进行示范实施;2009年在全省32个县(市区)示范实施。每个示范县(市区)推广面积,2007年300亩,2008年3000亩,2009年1万亩,2010年3万亩以上。

项目超级杂交稻单产,计划比前5年年平均单产增加33%。2001-2005年全省年水稻平均面积5647万亩,其中早稻2032万亩,单产375公斤/亩,中稻1242万亩,单产460公斤/亩,晚稻2375万亩,单产400公斤/亩。计划“种三产四”示范区单产早稻达到500公斤/亩,中稻达到613.3公斤/亩,晚稻达到533.3公斤/亩。

按照湖南水稻生长的不同生态类型,将项目分成5个种植模式进行实施,即:

(1)早超:超级杂交早稻+优质晚稻;

(2)双超: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

(3)中超:超级杂交中稻;

(4)一季超级杂交晚稻;

(5)晚超:优质早稻+超级杂交晚稻。

成果

在袁隆平院士主持设计的5种“种三产四”种植模式中,以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的“双超模式”示范面积最大,平均亩产也最高,平均亩产为1027.69公斤。其中,在湖南双峰县示范推广的45.8万亩稻田,核心区两季平均单产达1103.7公斤,比项目实施2007以前平均单产增产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