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街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是一条现存建筑多建于清及民国的江南古街。温岭街南北走向,长约1500米,是当地著名景点,也是一代又一代温岭人的记忆。

中文名

温岭街

长度

约1500米

建造年代

地理位置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桥镇

基本介绍

温岭街始建于晋,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据明《嘉靖太平县志》载:“温岭街,在十八都峤岭,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陆路通乐清、温州,北水路通路桥官河,东陆路通本县、黄岩。贾舶交会,人烟辏集,实一大市镇云。宋时为峤岭镇,有驿,有关,后省罢。今五日一为市。”

古街现存建筑多建于清及民国,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一千五百米。“前街后街,一溪贯穿;河街相邻,水陆平行”,独特的“川”字形建筑风格,为江南古镇所少见。前街多为双层木结构双面街,后街多为双层木结构单面街,街面多铺石板。前后街间多以石桥相接,其中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鼎新大桥,雕龙石梁,宽阔桥面,结实而精致。上街有一口修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的当街水井,长年不竭,清凉甘口,名为“古井甘泉”。

“前店后坊”或“前店后院”也是古街的特色。“戴豪故居”“戴家里”“谢家里”“江家里”“程家里”“林家里”“春和里”仍保持着原貌,数不清的浙东南特色民居四合院,依次构建,布局严谨;雕梁画栋,繁简得体。

“温峤八景”道不尽古镇风华。街东戴氏宗祠为文保单位。南有峤岭,为晋时临海、永嘉两郡分界,其后,又是台温两州交通要道。东晋孙恩起义,曾筑城于峤岭。岭旁的千佛塔院,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唐代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的“海峤”即此。古街西有大浪山、鹅冠山叠翠逶迤。街北有唐代张兆期修道之地西源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五福地,丹井、丹灶、八仙双峰等名胜古迹尚存。峤岭之南,晋代古刹小明因寺香火不绝。古街北望,祇园寺、资福寺、妙严寺、龙光寺、惠众寺等古寺禅意悠然。

古街育英才。宋代进士徐似道享誉南宋诗坛,为一代名仕。明中叶,南塘戴氏一族卜居于此,“一市书声传外地,枝头红杏满街香”,戴通、戴镛、戴驳、戴豪、戴颙父子叔侄两代五人六捷,当年戴氏宗祠前一门六牌坊,巍然屹立,荣耀显赫,一时无二。当代青年才俊、国家特级象棋大师赵鑫鑫也是从这里走向广阔天地。

民国三年(1914),太平县改名,因温岭街“台州六县闻名”,取街南“峤岭”之别称“温岭”为县名,足见其重。当年的温岭街,“新德和茶食店”“陈泰祥”“永禧堂参药号”“应立昌号”“隆兴煤油绸缎布庄”等老字号商铺林立,至今能感受到昔日“三里长街、店铺千家”的繁荣景象。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购销两旺,享誉全国,市场份额占全国50%以上。

2006年,温峤镇获批“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镇”称号,其中温岭街为核心保护区域。时光流逝,温岭街在历史的变化中固守着,俨然是一条“活着”的原生态千年古街。漫步其中,感受时光倒流,仿佛穿越回到了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