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卡松城堡(Historic Fortified City of Carcassonne),位于法国南部的朗格多克—鲁西永区,重要工业城市图卢兹到地中海沿岸的途中,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堡,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

城堡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的塔楼,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城堡。城堡十分有特点,它外围拥有护城河和双重城墙,外层为哥特式城墙,内墙为高卢-罗马式城垒,内外城墙之间共有52座城垛塔楼(也称箭楼),每一座塔楼都有用功能、事件或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名字。形成了两道长约3公里的坚固防御包围圈,易守难攻,固若金汤。[1]

虽然卡尔卡松城堡地处偏僻,远离尘世,但城堡外却总是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士。

1997年,卡尔卡松历史要塞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

卡尔卡松城堡

外文名

Historic Fortified City of Carcassonne

地理坐标

N43 12 38 E02 21 32

建筑类型

欧洲城堡

入选时间

1997年

遴选依据

文化遗产(ii)(iv)

结构形式

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的塔楼

缓冲区面积

13.58平方千米

遗产编号

345

占地面积

11ha

开放时间

全年 09:30-17:00;从4月1日到9月30日10:00-18:30(最后入场时间17:30),10月1日至3月31日9:30-17:00(最后入场时间16:30),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关闭。

著名景点

圣那塞尔大教堂、卡尔卡松城堡酒庄

所属地区

图卢兹

地理位置

卡尔卡松城堡

从法国南部重要工业城市图卢兹到地中海沿岸的途中,会经过一座叫卡尔卡松的古城堡,它位于法国奥德河东岸高地的边缘上。虽然它地处偏僻似乎远离尘世,但城堡外却总是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士。卡尔卡松城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古城堡的历史上,流传着不少有关妇女的故事。[3]

历史沿革

卡尔卡松城堡

从远古时代起,卡尔卡松古城堡一带具有岩石地质的山脉,就被军事家们视为战略据点。从公元1世纪开始,这里就成为古罗马的要塞城市。罗马人一直占领到公元460年,接着,西哥特人夺取它并统治了两个半世纪;公元72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占并统治了这个地方,直到公元759年,卡尔卡松古城堡才回到法兰克王国的怀抱。

12世纪,是这座城堡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法国历史上的加佩王朝(987~1328年)的历代君主,都意识到加强边防的重要性,便不断增兵修城。古城堡,有外围城墙,有城垛塔楼、护城河;内围城墙建成高卢——罗马式的城堡,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托兰卡维尔家族(巴拉克夫人丈夫的姓氏,意即一刀两断)最后一位统治者的母亲阿黛拉依德子爵夫人,是文学艺术的保护者和促进者。她把当时最负盛名的吟游诗人大部分集结在自己周围,鼓励他们创作和吟唱,推动了那个时期地中海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

结构布局

卡尔卡松城堡

卡尔卡松城内的古城堡号称是欧洲现存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堡,固若金汤的中世纪古堡拥有内城与外城的双重城墙,内墙是罗马式城垒,外围为哥特式城墙,内外城各26座箭楼。越过吊桥,进入那波内斯桥门,穿过古街,便可达小镇中心,漫步在中古时期的石板道上,或绕行古墙壁垒,浓浓的中世纪风情让人不由想起中世纪的骑士英雄。聆听当地人讲述当年罗马人占据城堡或者其他关于城堡的传说,体会这里来自造化的美丽和天堂般的安宁。

这座中世纪古城(Cité Médiévale)建在一个昔日的古罗马要塞堡垒遗址上,并且在13世纪成为讨伐阿尔比教徒(Albigeois)的十字军的中心。古城拥有52个塔楼以及3公里长的城墙,在环绕古城的围栏场地漫步,了解一下卡尔卡松2500多年的历史以及它面对战争和防御技术的发展而做出的众多改变和应对。[2]

主要景观

教堂

圣那塞尔大教堂

由波尔多及巴塞罗那两个国家组成的特宏卡维王朝,于公元11~12世纪在卡尔卡松政治及建筑方面均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建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建于公元12世纪的圣那塞尔大教堂。呈拉丁十字形的圣那塞尔大教堂有34米高,这座融合罗马及哥特风格的教堂,至今仍完好地矗立在卡尔卡松古城堡内的西南边。大教堂于1096年6月11日开始兴建前,还得到了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祈祝。圣那塞尔大教堂与卡尔卡松的历史息息相关。由于异教在此地区兴起,教皇英诺森三世亲自带领十字军来驱逐异教徒。1209年时,圣那塞尔大教堂进行重建,原唱诗席除了重建外,还另外增添了十字翼廊。1260年,大教堂在主教的带领下完成献堂仪式,此地也成为这位主教长眠之所。主教石棺上有一组以葬礼游行队伍为主题的雕刻,这在当时尚属首见。公元14世纪时,这种主题的雕刻在此地区大为风行。此外,圣那塞尔大教堂像所有法国南方的哥特式教堂一样,在大教堂外部并没有哥特式教堂惯有的飞扶柱,而是将所有的承重力集中在了大教堂的穹顶上。[4]酒庄

卡尔卡松城堡

卡尔卡松城堡酒庄让郎格多克·鲁西永闻名于世。郎格多克·鲁西永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葡萄种植园。全法国有三分之一的葡萄园坐落在这个地区。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酒庄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当地人说,城堡的红砖墙是血染的,酒庄的红葡萄酒也是血酿的。卡尔卡松的酒农们怀着对祖先的崇敬,酿制着他们心中的那款最神圣最浓烈的酒。酒庄坐落在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历史上所有的外族侵略都会对卡尔卡松城堡垂涎三尺,尤其是对山岗上那片绵延数公里的葡萄园虎视眈眈。所以,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一代又一代卡尔卡松人筑起了森严的壁垒,并用鲜血浸透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历史作用

卡尔卡松城堡

从前罗马时期起一个防御性质的定居点就在现在山中卡尔卡松城墙要塞所在地出现了。形式是防御城市一个很典型的范例,它有环绕着城堡的巨大的防御工事,有紧凑的房屋和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尔卡松城墙要塞还在维奥莱公爵领导的漫长的复辟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公爵是现代物理科学守恒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建于中世纪的卡尔卡松城墙要塞是欧洲最大的城堡,它反映出大约一千年的建筑成就。该城堡位于一片葡萄种植园和灌木丛中。大约在公元4世纪,卡尔卡松城墙要塞得以巩固和加强。公元13世纪,皇室赋予卡尔卡松城墙要塞特殊的权力,使它成为第二道城墙防线,并且扩展了城堡和周围的城墙。罗马建筑、特伦卡韦尔子爵建筑和西蒙·德·蒙特福特建筑以及阿比尔派教建筑都被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历史建筑链。直到11世纪,这个城市才有了一些新建设的痕迹。

只是到世纪末,好几处重要的建筑还没有完工。在1082年,伯纳德·阿托恩·特伦卡韦尔,阿尔比子爵,以及尼梅斯和贝兹尔斯成为卡尔卡松的地方行政司法官。这个城市属于巴斯洛讷地区。在这段时期里,卡尔卡松城墙要塞不但富有,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从过路商人征收的税款有时竟达到产品的一半。1096年,教皇于尔班二世收集建筑原料,准备建造圣那塞尔教堂。1130年,建造了城堡,重建了法国-罗马城墙。在1209年8月1日,阿尔比热斯十字军入侵围攻。两星期以后,雷蒙德·罗杰·特伦卡韦尔被著名的西蒙·德·蒙特福特战败,因痢疾而死于监狱之中。在1240年,特伦卡韦尔的儿子企图打回卡尔卡松城,但在围攻24天之后,仍然失败了。在1248年,卡尔卡松城墙要塞成为皇家田地的一部分。圣路易斯,不想靠长期和持续的围攻让战争继续下去,便加固了这个城市,建立了第二道城墙,卡尔卡松城墙要塞也就由此诞生了。

轶事典故

卡尔卡松城堡

卡尔卡松城堡的正门叫“那波尼斯门”,入口旁有一座卡尔卡夫人(Carcas)的雕像,是为了纪念城堡的传奇人物——卡尔卡夫人,她曾在这个城堡里上演了一出欧洲版的“空城计”。

相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占领着这个古城堡,查理大帝派军队进攻并包围了城堡。当时统治城堡的撒托逊王巴拉克不幸战死,卡尔卡夫人(巴拉克夫人)继而率全城军民奋起抵抗。久攻不下,查理曼军队围城达三年之久,城堡里几乎弹尽粮绝,聪明的卡尔卡夫人布下疑阵,在城堡的每一座塔楼上扎起了持有弓箭的稻草人,并士兵不时变换帽子的颜色沿城墙巡逻和射箭,又将城内仅剩的粮食喂给了一头猪,然后把猪从塔楼上摔到城外,爆裂的猪肚肠里满是谷物,让围城者误以为城堡里兵多将广,粮食足够,于是决定撤兵。卡尔卡夫人随即率民众敲响大钟,并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卡尔卡夫人的机智勇敢让民众逃过劫难,为了纪念她,城堡被命名为卡尔卡松“Carcassonne”,在法文中是“卡尔卡鸣钟”之意。

之后,卡尔卡夫人审时度势,与查理曼大帝议和,并签订了和平协议。查理曼国王很赞赏她的才智和深明大义,让她以城堡主人的身份定居下来,并在她改信基督教后,将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许配与她。从此,他俩成为卡尔卡松贵族世家的创立人,这个家族一直是城堡的统治者。[5]

获得荣誉

卡尔卡松城堡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卡尔卡松历史要塞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历史悠久的卡尔卡松城堡是中世纪设防城镇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它的巨大防御工事建在古代晚期的城墙上。由于19世纪下半叶维奥莱公爵(Viollet-le-Duc)进行的修复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对保护原则和实践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产描述

建于中世纪的卡尔卡松城堡(Cité de Carcassonne)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是欧洲最大的城堡,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卡尔卡松城门口的一位妇女的雕塑头像就是巴拉克夫人。卡尔卡松古城堡最为壮观的建筑景观,莫过于城堡的内外城墙与城塔。建于公元12世纪的圣那塞尔大教堂(Basilique Saint-Nazaire),这座融合罗马及哥特风格的教堂至今仍完好地矗立在卡尔卡松古城堡内的西南边。

遗产评价

从前罗马时期起,卡尔卡松现在所在的山上就有了防御性聚落。城堡历经历史而形态不改,是中世纪要塞城市的杰出典范。城堡四周环绕着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房屋、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尔卡松的极端重要性还在于现代保护科学奠基人之一——维奥莱公爵(Viollet-le-Duc)开展的漫长修复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