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缩写为NUAA)简称南航,创建于1952年10月20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南航于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基本信息
英文名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地址
明故宫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将军路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天目湖校区: 江苏省溧阳市滨河东路29号
知名校友
陶宝祺、屠基达、石屏、姜澄宇、林左鸣、徐西鹏、吴光辉、罗荣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是“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10月,后于1956年4月28日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最后在1993年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截至2022年12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天目湖校区(江苏省溧阳市滨河东路29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3046亩,建筑面积共189.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1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
历史沿革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学校建校委员会于1951年11月成立,由中国航空工业局组织,并开始准备建校工作,最后于1952年6月把“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确定为校名,由邓永清担任校长,并于1952年10月19日举办开学典礼,10月20日正式上课。
南京航空学院时期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级成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学院”,并开始部分招收本科生。1959年,学校设立了解算装置(计算装置)专业,这是中国当时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1978年2月,学校经过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批准,成功成为了中国的重点大学。1981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期 1993年,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12月,学校进入中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2000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研究生院;2011年,学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2019年1月,学校成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在同年9月,学校的天目湖校区成立并启用;2021年9月,学校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8月,南航共有专任教师2226人。柔性引聘两院院士、“钱伟长讲座教授”35人。新招收专职科研(博士后)143人,在站人数共597人。
教职工基本情况
教职工
3526人
专任教师
2226人
博士生导师
641人
高级职称专任教师
1590人
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
35人
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89人次
中国国家级青年人才
108人次
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
846人次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2月
杰出人才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禹胜、郑纬民
长江学者
郭宇锋、胡俊辉、柯世堂、裘进浩、曲宁松、阮新波、袁慎芳、周德群
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陈谋、阮新波、谭慧俊、袁慎芳、张助华
中国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宇锋、黄锐、季宏丽、冒泽慧、吴杰、杨浩、张道强、张卓然
中国国家级教学团队
方志耕、刘思峰、米传民、张绍杰
中国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思峰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院士名单
陶宝祺、管德、陈达、屠基达、刘大响、冯培德、贲德、赵淳生、胡海岩、朱荻、宣益民、郭万林、叶培建、单忠德、郑纬民、范维澄、朱位秋、陆夕云、段广仁、常进、吴光辉、向锦武、朱广生、陈志杰、周又和、基思•威廉•海珀、饶宏、侯晓、李建刚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2月
教学名师名单
胡寿松、昂海松、王岩、施大宁、王成华、朱如鹏、刘思峰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8日,学校设有19个学院,有本科专业64个。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长空学院
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波毫米系统与器件技术)、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
机电学院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核工程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民航学院
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土木工程
数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国际教育学院
自动化(航空电子与控制)(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
飞行技术、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
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歌舞)、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设计、广播电视学
航天学院
航空航天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外国语学院
英语(国际贸易、民航业务)、日语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南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1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
线上一流课程(12门)
物理与艺术
航天、人文与艺术
无人机设计导论
材料力学漫谈
电子线路
机床数控技术
灰色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导论
运筹学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动控制原理
线下一流课程(7门)
传热学II
制导与控制系统
电机学
机械原理
航空航天材料概论
灰色系统理论
网络安全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
材料力学漫谈
钣金模具综合实验
民航运输概论
运筹学
网络与人工智能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
反应堆中子活化与照相虚拟仿真实验
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
大型建筑结构风洞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多电飞机供电管理与故障重构虚拟仿真实验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制造
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
物理与艺术
航天、人文与艺术
无人机设计导论
材料力学漫谈
电子线路
机床数控技术
灰色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导论
运筹学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自动控制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
电子线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工程图学
大学英语
材料力学
物理与艺术
飞行器总体设计与系统工程
工程训练
机床数控技术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
物理与艺术
材料力学漫谈
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核科学技术应用漫谈仿生技术漫谈
航天、人文与艺术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
控制系统工程
理论力学
线性代数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31门)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漫谈
无人机设计导论
飞行器结构力学
理论力学(运动学)
工程热力学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与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
电子线路
现代工程图学
机床数控技术
物理与艺术
运筹学
灰色系统理论
基础工业工程
系统工程导论
航天、人文与艺术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材料力学研究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原理
航空航天材料概论
民航运输概论
创业基础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科技英语翻译
工程训练
其他质量工程 中国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
中国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实验区
中国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力学、电工电子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5篇;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4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项目全部为第一完成单位,位列工信部高校第二,全国高校第十一。
部分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与实践工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需求引领,学科协同,跨界融合-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确定问题域 提升亲和力 追求实效性,构建“川流不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四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23项,银奖17项,连续四年荣获“先进集体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2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16项,连续九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金奖22项、银奖9项,连续四届捧得“优胜杯”。在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连续4次获得特等奖。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8月,南航有“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
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南航有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共计26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 省部级科研基地共计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9个,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10个,工信智库6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内科研机构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6个。
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物联网技术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直升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民航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电机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动力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
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技术实践教育中心
核能技术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工业设计实践教育中心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综合控制实践教育中心
省部级科研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01
精密驱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02
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03
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04
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05
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06
航空发动机热环境与热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07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08
中小型无人机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09
先进飞行器导航、控制与健康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
面向苛刻环境的材料制备与防护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1
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2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3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4
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5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6
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7
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8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19
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20
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
21
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22
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3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
24
江苏省物联网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25
江苏省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6
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7
民航飞机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实验室
28
江苏省核能装备材料工程实验室
29
江苏省中小型绿色动力装置工程实验室
30
江苏省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程实验室
31
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32
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01
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02
航空航天电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03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04
江苏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5
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
06
江苏省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07
江苏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智能检测工程中心
08
江苏省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09
民航总局航空维修工程科研基地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01
江苏省后评价研究中心
02
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
03
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04
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05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06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07
江苏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08
巴尔干地区研究中心
09
江苏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基地
10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工信智库
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产业政策法规研究中心
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发展研究院
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研究院)
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评价中心
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
01
直升机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
02
先进通用飞机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
03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
04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05
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校内科研机构 校内科研机构
01
精密驱动研究所
02
纳米科学研究所
03
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
04
磁悬浮应用技术研究所
05
灰色系统研究所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学院
合作高校
1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航空学院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2
中俄直升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航空学院
喀山国立技术大学
3
可持续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机电学院
德国达姆斯塔德工业大学
4
空中交通模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民航学院
荷兰埃因霍温大学
5
空中交通管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民航学院
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校
6
先进粒子放射治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技
术学院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科研成果 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期刊 刊物名称
主管部门
主办机构
创刊时间
发行模式
特色
备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82年10月
每季度出版一次(从2014年起为双月刊)
航空、航天、民航
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核心库、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等,并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以及《航空航天类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本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源刊,全国仅300种)、“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明珠奖—优秀栏目”等
《数据采集与处理》
中国科协
中国电子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
——
——
信号处理、测试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的科技成果
本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
《振动、测试与诊断》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
2008年
双月刊
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是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的收录及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馆藏资源 南航现有明故宫、将军路和天目湖三处馆舍,总面积共计4.5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900余席。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收藏印刷型文献309万余件,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1314万余册。
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新增《ProquestGlobal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Sage商业案例数据库》、NATURE系列子刊《Nature Energy》《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博学易知资源库》等电子数据库,补充了包括Elsevier、Wiley、CRC等国外知名出版集团的外文电子图书5000余种。同时,图书馆还积极推进馆藏中文图书电子数据库建设,实现49.1万余册图书的电子化在线借阅,极大提高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率。此外,图书馆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建设了“南航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南航教材教参数据库”“南航文库”“南航会议文献数据库”“直升机特色资源库”“航空发动机知识库”等特色资源库,保障南航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
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研发了南航机构知识库。目前共收录南航公开发表的科研学术成果20万余篇、科研项目3600余项,展示了一万多名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此外还收录了2.8万余篇学位论文,以及由南航主办的5个连续出版物自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献。
校园文化
校训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
校徽 校徽的校标为圆形,它的中间叠放着三个犹如飞行器的字母“A”,象征着学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并表达南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活动中均要争创一流的理念;它的正下方写着“1952”是南航的建校年份;三个字母“A”同时还构成了南京市的市树——雪松的图案,其周围的光芒线条还衬托出了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图案,寓意着南航地处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光芒线外环以著名书法家启功教授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缩写。整个标志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名校风采和庄重感。
校风 团结、俭朴、唯实、创新。
校歌 志在长空牧群星(调寄《满江红》)。
明廓翠屏拥南航,博大精深,风行远团结俭朴,唯实创新,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越重关秉琴心剑胆御风行,梧桐茂,凤凰鸣,人才聚,事业兴,创一流学府,心路鹏程,智周万物惟创造,道济天下展经纶,铸辉煌,夙志存高远,勇攀登勇攀登,勇攀登。
办学理想 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精神 负重奋进,志在超越。
战略布局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中心
走强化特色之路 加快优化发展布局
走人才强校之路 加快提升发展主体
走创新驱动之路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走深度开放之路 加快汇聚发展资源
走文化引领之路 加快提增发展动力
对外合作
国际合作渠道建设 围绕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学校积极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末,学校已与全球187个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合作深度进一步增强。
学校持续稳步推进“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计划”,截至2022年5月,南航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俄罗斯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法国民航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等16所海外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从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随着国际合作伙伴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高,稳定北美、发展欧亚、开拓南美和非洲的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形成。
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 2021年,学校以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努力培育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持续滚动支持4个校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培育项目,立项支持9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项目,其中“无人系统与机器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2021年江苏省高校首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面向航空航天的协同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学科创新平台”获批教育部、科技部2021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平台;“民航运输安全学科创新平台”完成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及聘用仪式。
所获荣誉 年份
月份
名称
获奖主体
2018
3月
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月
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
10月
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月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姓 名
职 务
郑永安
党委书记
单忠德
党委副书记、校长
黄志球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杭育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施大宁
副校长
宋迎东
党委常委、副校长
陶 勇
党委副书记
姜 斌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宇雷
党委副书记
吴启晖
党委常委、副校长
黄炳辉
校长助理
李 遥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党校副校长
王 晖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 姓名
时间
院系
周南
1952.10--1956.12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总支委员会书记
巫云华
1954.12--1956.11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总支委员会书记
吴继周
1956.10--1966.08
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
华诚一
1972.12--1980.12
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
吴继周
1980.12--1983.11
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
吴 明
1983.11--1991.04
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
刘明浚
1991.04--1996.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姜澄宇
1996.03--2001.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谭振亚
2001.05--2006.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崔锐捷
2006.04--2015.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校长 姓名
时间
院系
邓永清
1952.10--1956.09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长
吴继周
1956.09--1966.08
南京航空学院院长
朱启銮
1979.11--1980.11
南京航空学院院长
余承业
1982.12--1987.11
南京航空学院院长
朱剑英
1987.11--199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姜澄宇
1998.03--2001.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胡海岩
2001.05--2007.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王福平
2007.09--2009.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朱荻
2009.11--2013.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聂宏
2013.06--2020.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单忠德
2020.07至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校友情况
杰出校友 领域
具体名单
两院院士
石屏、陶宝祺、顾冠群、徐至展、赵淳生、冯培德、甘晓华、吴光辉、朱荻、梅宏、向锦武、陆夕云、胡海岩、钱伟长、郭万林、刘大响、陈达、管德、屠基达、贲德、宣益民、叶培建
高校领导
程肖彭、范绪箕、刘高航、冯刚、王贵农、于再、王承宽、王建华、黄海军、廖文和、佟刚、王宗荣、徐西鹏、姜澄宇、黎明、张坚、刘丽华、程永波、全力、陈岩松、杨志宏、颜晓红、王福平、罗胜联、田敏
高层管理人才
吕新奎、张品华、李忠海、王荣炳、吕祖善、刘伟平、刘以安、张雷、黄因慧、殷时军、陈兴超、蓝绍敏、于文勇、陆志鹏、胡苏平
行业领军
许德、严成忠、李文正、杨廷阔、倪先平、史坚忠、蒲小勃、戴亚隆、陈元先、黄蓝、罗荣怀、林朝阳、林左鸣、周寒、王坚、孙侠生、王英杰、张昆辉、邹伟峰、杨国庆、陈灌军、吴启荣、吴希明、赵波、陈国智、程荣辉、胡建兴、李伟、赵光恒、黄传跃、马永胜、童旭东、聂海涛、邱光荣、任积东、缪仲明、王树刚、徐朝梁、杨波、李建榕、帅志勇、刘雷义、方永红、黄领才、姜丽萍、杨先锋、秦文波、周方、凌文辉、吴盛悦、唐兵、赵宏伟、董群、洪蛟、沈波、陈少洋、刘著平、陈忠贵、陈怦、李伟、曲海波、周波、邓志伟、李宏新、李宏亮、孙泽洲、王健明、程福波、豆海东、吴文生、王志松、吴龙江、王彬文、黄兴稳、陈东升、周国臣、邓景辉、徐庆泽、张沛、张有富、陈琪、王志清、高建设、张剑龙、李广兴、欧阳绍修、崔晓峰
军界
陶祖贤、陈廷楠、钮颂镛、沈礼敏、吴慰祖、蒋文郁、王康、陆锡良、张新一、杨易正、屠恒章、韩云涛、肖铁、尹万力、宋科锋、孙宏才、孙刚、瞿勤、徐明、朱程、范召林、杨炯、李中华、于昆龙、张苇、陈万华、王勋年、张伟、钟宜兴
企业与金融界
盛才良、阎焱、蔡奎、康宜华、阎晓东、范晔平、卢耀普、邱文渊、周建群、范庆新、李宁、廉玉波、张建平、倪泽望、童永胜、计越、高云峰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
校友企业家风采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阎炎
赛富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朱铎先
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云坤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范晔平
上海广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
中科君胜(深圳)智能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珣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何政道
上海东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廉玉波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芳奕
腾飞龙人工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高云峰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奎
佳辰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永胜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文渊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文
深圳亿思腾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建平
通航国际飞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伟雯
天永诚高分子(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海军
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帆
深圳市多尼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股东、监事
陶新宝
深圳市金三维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超
YOHO!集团总裁
张田
深圳市贝贝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晖
满帮集团CEO
康宜华
华瑞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有成
南京壹进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单丹丹
福佑卡车创始人兼CEO、南京福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焦玉华
江苏绿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大为
江苏伟拓力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司马华鹏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范一
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施海波
南京特沃斯清洁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军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卢耀普
悦虎晶芯电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永年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波
中科怡海集团董事长
向建华
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秉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财互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杨雷
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濮龙锋
苏州旭博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侠
连云港振兴集团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德平
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
赵平
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建平
江苏南大紫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啸
江苏江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辰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景初
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军红
大搜车创始人兼CEO
卞祥
无锡市绍纺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建群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明
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阎家奇
浙江虹湾能用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周乐力
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龙江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范庆新
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才良
威海克莱特菲乐欠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阳斌
成都联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曙东
青岛国际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舒
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林
辽宁振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琦
珠海泰坦国际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汇鑫麒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樊世川
东大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明理
广东世纪信通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
陈德和
上海绩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1月(按地区排序)
校区情况 明故宫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 210016
将军路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 211106
天目湖校区: 江苏省溧阳市滨河东路29号 邮政编码: 213300
学校排名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5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301-400名。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801-1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