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SUSTech),是一所位于 广东 深圳市 的公办理科类大学 ,建立时间为2010年12月20日, 校园占地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规划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
基本信息
英文名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校主管单位为广东省, 是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 ,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高校 。该校拥有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等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拥有或获准批建的科研平台有国家级2个,省部级27个,市级53个。包括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 截至2023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共有院士50名,58名国际会士。 南科大拥有1个双一流学科,6个重点学科。 截至2022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共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截至2021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已经与全球近百所高校结成合作伙伴。 。2016年6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学设立并启动。
学校历史
前期筹划 2007年3月,深圳市召开了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始筹备建设南方科技大学。1个月后,深圳市政府便开始设置南方科技大学筹 建办公室,专门开展学校前期的筹建工作。同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广东省提交了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申请。8月,深圳市政府批准了《筹建南方科技大学论证报告》,指示相关部门按照规划、选址、论证和上报项目启动这几个方面同步进行的思路,开展学校筹建工作。
2008年3月,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成立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的通知》,由筹备办负责学校批准设立和招生办学前的所有筹备工作。2009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实施方案获得深圳市政府批准。南方科技大学校址选在南山区西丽塘朗山片区,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同年6月, 朱清时 院士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2010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全面接收了原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并将其作为启动校区。2月,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再次发文,确定南方科技大学(筹)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南方科技大学将尝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同年9月,学校校园建设开始动工,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
学校建立 2011年2月,45名教改实验班新生到南方科技大学报到,3月学校召开教改实验班开学典礼。2011年秋天,南方科技大学第一个书院——致仁书院正式成立。2012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学一期校园工程32栋学校建筑皆建设完毕。该一期建设校区为新校区,次年7月南方科技大学主体从启动校区搬入新校区。2014年,深圳市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教科文组织二类教育中心设在南方科技大学内。
2015年,南方科技大学组建高教创新中心,并成立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2016年,南方科技大学相继成立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创新创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成为学士学位授予点;该年南方科技大学招收的新生中有7名国际学生,实现了该校建校以来国际生源零的突破。2017年,该校又设立了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学校副校长汤涛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学校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零的突破。
2018年1月,时任校长陈十一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5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7月12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材料科学第一次进入ESI全球前1%;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网发布“2018-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排名位居中国内地第8名,并有6个学科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 同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该校6个学科进入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
2019年,南方科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继成立,同时学校还拥有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实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的零突破。同年,该校还被选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20年,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成立。2021年,环境生态学科第一次进入ESI全球前1%。校园建设第二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11月,学校三名教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并新增了10个硕士、博士点。2022年,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方科技大学与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同年,学校启动学校建设第三期工程;2023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建设项目开工启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一共有8个学院,分别为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招本科生的学院与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类别
培养方向
科类
学制
理学院
金融学类
金融数学
经济学
4年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4年
物理学类
物理学
理学
4年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理学
4年
化学类
化学
理学
4年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
理学
4年
统计学类
统计学
理学
4年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管理学
4年
工学院
力学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
理学
4年
航空航天类
航空航天工程
工学
4年
机械类
机械工程
工学
4年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工学
4年
能源动力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4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4年
材料类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工学
4年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工学
4年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4年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工学
4年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工学
4年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4年
计算机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
工学
4年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理学
4年
海洋工程类
海洋工程与技术
工学
4年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4年
医学技术类
智能医学工程
工学
4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4年
水利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4年
电子信息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学
4年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工学
4年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理学
4年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理学
4年
生物科学类
生物信息学
理学
4年
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工学
4年
商学院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经济学
4年
金融学类
金融工程
经济学
4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学
4年
医学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医学
4年
基础医学类
生物医学科学
理学
4年
以上信息皆来自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该校还拥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该校一共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
南方科技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于2018年7月第一次迈进ESI全球前1%,另有6个学科入选重点建设学科。 2020年,该校工程学也进入了ESI全球前1%。 2021年该校环境学科也进入ESI全球前1%。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学科迈进ESI全球前1%,免疫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也第一次进入ESI全球前1%。另外临床医学也在此之前进入ESI全球前1%。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与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除此之外,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硕士学位授予点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与化工、金融、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点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化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
重点建设学科
力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学科
数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教学情况 书院为南方科技大学学校教育的核心,截止到2023年1月,南科大一共有致仁书院、树仁书院、致诚书院、树德书院、致新书院、树礼书院6个书院。书院会为刚入学的新生分配一个导师,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同时,该校还以“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和“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为核心及特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师资规模 截止2023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南方科技大学共有院士50名和近80名国际会士。有39名教师为教育部特聘教授,17名入选“国家特支计划”专家,49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以及29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师资列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其坤、陈十一、方复全、顾东风、汤涛、陈晓非、俞大鹏、杨学明、张明杰、张继平、唐勇、马大为、夏克青、俞书宏、段广仁、赵天寿、唐叔贤、支志明、黄乃至、隋森芳、Efim Zelmanov(外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政和(外籍院士)、刘韵洁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唐叔贤、支志明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十一、方复全
国际院士(部分)
徐政和、支志明、张东晓、刘科、王泉、王海江、Joseph· SIFAKIS、刘俊国、 Georgios Theodoropoulos、章亮炽、于明、孟庆虎、张宏、徐强、刘国平、金大勇、叶林、戴建生、林间、张绪穆、刘德荣、李保文、肖国芝、林志赟、邓兴旺、Perry Francis Bartlett、Efim Zelmanov、Lars Ivar Samuelson、Didier Sornette、孙小卫等
国际会士(部分)
薛其坤、汤涛、夏克青、赵天寿、张东晓、刘俊国、Georgios Theodoropoulos、于明、孟庆虎、张宏、刘国平、戴建生、刘德荣、李保文、肖国芝、陈十一、郑春苗、孙小卫、刘宇、融亦鸣、史玉回、田展、沈平、李贵新、荆炳义、单肖文、王连平、俞大鹏、张文清、蒋兴宇)、邓兴旺、王鹏、Didier Sornette、邵启满、姚新、Hisao Ishibuchi、张璧、刘轶军、袁鸿雁、洪伟)、张幼宽、刘崇炫、郑焰、杨双华、于洪宇、张青峰、马兆远、卢周广、蒋伟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部分)
陈晓非、冯军、薛其坤、马大为、夏志宏、王太宏、张绪穆、俞大鹏、余锡平、陈永顺、张剑锋、方红卫、董金堂、李隽、郭红卫、郑春苗、宋学军、陈斌、张东晓、汤涛、李仲飞、夏海平、张文清、蒋兴宇、汪宏、李海龙、刘青松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部分)
傅宗玫、吴长锋、李闯创、张作泰、郑一、梁海华、刘心元、杜嘉木、蒋伟、梁超、张振国、奚磊、王阳刚、任恒鑫、曹慧玲等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截至2021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已经与全球近百所高校结成合作伙伴,其中包括美国的罗格斯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
2016年6月8日,南方科技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简称“创新中心”,英文简称“UNESCO-ICHEI”)。
中国境内的交流合作上,南方科技大学与多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合作关系,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已经与深圳南山区、福田区、坪山区等人民政府,青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中国大陆境内高校,深投控、华为、佳兆业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年底,南方科技大学拥有或获准批建的科研平台有国家级2个,省部级27个,市级53个。包括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
部分科研平台信息
国家级
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深圳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省部级(部分)
未来通信集成电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
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计算科学与新材料设计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量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类脑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湍流基础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广东省先进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市级(部分)
深圳市细胞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纳米压印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热电材料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有机半导体印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航空航天复杂流动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固态电池研发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小分子药物发现与合成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市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和器件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格拉布斯研究院
深圳市
深圳电磁无创医学检测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航空发动机3D打印粉材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
深圳环境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
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深圳市
南方科技大学智能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深圳市
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文与创新文化研究中心
深圳市
以上信息皆来自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图书馆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在启动校区建立图书馆。在2020年底,图书馆一共建成了琳恩馆、一丹馆、涵泳馆三处馆舍,总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立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综合管理体系与液晶互动一体机等系统、机器来满足师生需求。截至2022年6月,馆藏纸质书籍已有26万余册,68种中文期刊和31种外文期刊。除此之外,图书馆还拥有129个种类中外文数据库,包含57万余册电子书和8万多电子期刊。
学术期刊 可持续视野
《可持续视野》( Sustainable Horizons ,简称 SH )于2021年10月31日创刊,主办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为面向全球的英文国际期刊,通过发表或讨论新颖的原创研究、评论和看法,研究对人类、地球可持续的科学、技术、政策、理念,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和决策者。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教师一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88篇,含4448篇SCI论文;授权专利有355项。全校教师共获得各级奖项61项。其中,医学院裴国献教授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依托第四军医大学),化学系教授夏海萍获得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依托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杨烽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依托北京大学)。另外化学系谭斌团队(南方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实现了学校第一完成单位省级奖项的零突破。另获得了14项国外科技奖项,郑焰教授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
学校排行 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网发布了“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南方科技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9名,国际排名为162。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网发布的“2022 QS世界大学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中,南方科技大学国际排名为275名,中国国内排名为13名。
在2022年自然指数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世界高校第37名,中国高校排名第12名。
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151-200名,中国大学排名第35。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徽核心部分是一个火炬,灵感源自正负电子对撞机示意图,蕴含着南方科技大学在科学技术领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也象征着南方科技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使命: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学校校训 南方科技大学校训为“明德求是、日新自强。“明德”出自《礼记·大学》,意为立德树人,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也蕴含了对师风师德的严格要求。“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日新”源自《礼记·大学》,体现了南科大以创新立校,以改革兴校的理念。“自强”来自《周易》乾卦,寓意南科大肩负历史使命,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担当起科技强国的重担。
校园环境
学校校区 截至2023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只有一个本部校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校园总占地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规划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
标志建筑
图书馆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一共有琳恩馆、一丹馆、涵泳馆三处馆舍,使用面积近两万平米 。
琳恩图书馆是最早建立的馆舍,同时也是南方科技大学三座图书馆中最大的馆舍,馆舍为银白色建筑。图书馆名字中“LYNN”的来历,是因为一位匿名的香港友好人士向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港币2000万元,因此他将图书馆冠名为“琳恩图书馆”(LYNN LIBRARY)。 位于南方科技大学校园的主轴上,图书馆四面墙均呈现内凹弧形,蕴含着谦逊的含义,是南科大的标志性建筑。
体育馆 润扬体育馆为南方科技大学最大的室内运动场所,一共四层,为中空结构。一楼有羽毛球馆、舞蹈房,二楼有击剑场,三楼全部都是观众席,四楼是健身房。松禾体育场为室外体育场,内含标准跑道、足球场和体育中心办公室。另外,南科大还拥有风雨操场、游泳池、搏击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所。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李凤亮
党委副书记
薛其坤、张凌、姚文胜
校长
薛其坤
副校长
鲁春、杨学明、方红卫、金李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于 ,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
历任领导 校长
2009.09-2014.09
党委书记
2011.07-2014.01
李铭
党委书记
2014.01-2016.05
陈十一
校长
2015.01-2020.11
郭雨蓉
党委书记
2016.06-2021.07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于 ,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
杰出校友 姓名
备注
程齐家
2022新加坡沙滩摩托越野赛冠军、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
刘洋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幻作家
高子昂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翀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在读
顾心怡
北京大学硕士在读
胡启锟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在读
曾歆勋
任职于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王嘉乐
曾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以上参考资料未注明的皆来自于参考资料 ,优秀校友较多,仅列举部分,统计日期为2022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