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培 冯德培
冯德培 (1907年2月20日一1995年4月10日),男,汉族,浙江省临海县(现 临海市 )人。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委员(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冯德培是 神经肌肉接头 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1918年进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学习,1922年毕业并到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学习, 192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 1929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30年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33年冯德培顺利博士研究生毕业。 1943年从北京转到重庆,先被聘为内迁的上海医学院生理系教授,后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代理主任。 1983年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冯德培的《简明生物学词典》。 1995年4月10日冯德培在上海逝世,终年88岁。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冯德培1907年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现临海市)。
1918年进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学习,1922年毕业并到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学习, 第二年转入 郭任远 新建的心理学系, 192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 1927年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跟随 林可胜 从事胃分泌研究。 1929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30年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英国伦敦大学生理系学习,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尔,冯德培在 英国伦敦大学 学习期间共发表了9篇重要论文,其中5篇是独立完成的,希尔曾推荐冯德培前往另两名科学家艾德里安(Edgar Douglas Adrian)和 谢灵顿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的实验室进修,1933年冯德培顺利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934年夏冯德培回到中国,在北京协和医院生理学系工作。
1943年从北京转到重庆,先被聘为内迁的上海医学院生理系教授,后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代理主任。 1947年夏返回从重庆迁到上海的医学研究所筹备处。 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 195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所长。 1978年3月到1983年6月期间,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常务委员。 1983年6月到1988年4月期间,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常务委员。 1986年当选为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和 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 1988年当选为 印度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1988年4月到1993年3月期间,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常务委员。 此外,冯德培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全国科协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生理学报》主编等职务。
人物逝世 1995年4月10日冯德培在上海逝世,终年88岁。 临终前,他把所有美元积蓄捐赠给国际生理学会( IUPS ),用于资助国际著名科学家来中国的讲演,提高中国的生理学研究水平。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冯氏效应 1932年冯德培在利用蛙的 缝匠肌 研究肌肉的热弹性时发现发现静息肌肉被拉长时的产热会增加,该结论被肌肉化学家帕尔纳斯称为“冯氏效应”在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方面,冯德培在1936年到1941年间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成为国际公认的这一领域的先驱者。
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 带领合作者发现了鸡慢肌纤维去神经后肥大的现象,发现高频神经刺激引起的“接头抑制”及神经末梢周围局部收缩;从 钙离子 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多种作用总结出钙离子增强神经末梢递质释放的假说; 终板电位 在 强直刺激 后的长时程易化或强化。并对阐明神经如何决定肌纤维类型的机制作出重要贡献。
外周神经和肌肉研究 冯德培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开展外周神经和肌肉方面的工作,证明了神经结缔组织外鞘的确是弥散屏障,并且是 电紧张电位 快的成分来源;脊椎动物有髓鞘神经的膜电位也是董南电位;找出了窒息引起 神经传导阻滞 的原因; 碘醋酸 引起肌肉僵直和三磷酸腺普含量减少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平行关系;提高膜电位可以解除一些并不伴有膜电位降低的神经传导阻滞;提供了依色林型孪缩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酞胆碱所致的新证据;证明动作电位在神经和肌肉纤维的传导是不依靠 乙酸 胆碱的。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 冯德培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工作,证实了内脏传入信号对脊髓单突触反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大脑皮层两处同时重复刺激,重复多次后,仅仅刺激一处,兴奋就能扩布到另一处;有没有光照对初生兔子大脑视系统电活动的发育看不出影响;发现大脑皮层和海马锥体神经元顶树突远端缺乏电兴奋性或电兴奋性很低;Y一氨基 丁酸 会改变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顶树突的膜电位;脱眠体神经元逆行刺激能通过轴突旁枝引起突触后的活动;发现丘脑非特异性系统和大脑皮层之间有闭合线路。
代表性论文 截至2023年2月11日,冯德培共有25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到880次,以下为最高被引的10篇:
论文名称
参与学者
刊载于
发表时间
兼受快肌和慢肌两种神经支配的大白鼠比目鱼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类型和收缩特性
冯德培、周长福、朱培闳
生理学报
1980年
兼受快肌和慢肌两种神经支配的大白鼠伸趾长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类型和收缩特性
冯德培、周长福、朱培闳
生理学报
1982年
神经元的营养性功能: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营养性关系
冯德培
生理科学进展
1979年
兼受快肌和慢肌两种神经支配的大白鼠肌纤维的精细结构类型
冯德培、黄世楷、朱培闳、周长福、曲富金
生理学报
1982年
为河豚毒素阻断的慢肌神经交叉支配后快肌纤维的精细结构类型的改造
冯德培、周长福、朱培闳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年
鸡肌肉在肉毒桿菌毒素中毒后发生的“慢”纤维肥大和“快”纤维萎缩
冯德培、魏乃森、田文皓
生理学报
1963年
大白鼠膈肌卫星细胞去神经后的变化与其它去神经效应的关系
冯德培、黄世楷、孙以安、曲富金
生理学报
1979年
关于锥髓神经原顶端树状突末端部分的传导和电兴奋性
范世藩、冯德培
生理学报
1957年
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冯德培
生理科学进展
1986年
神经被钾除極化的进一步研究
冯德培、刘育民
生理学报
1953年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1983年
《简明生物学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个人荣誉 时间
奖项
1948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6年
1986年
1988年
后世纪念与影响 《托体同山阿——纪念冯德培院士百年诞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写的纪念冯德培的文章,2007年3月13日在北京完成初稿,2007年3月16日在上海修改并定稿。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雄里 在《怀念冯德培先生》一文中表示对印象冯德培最为深刻的是:“这(冯德培)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他虽也曾位高权重,但他把一生献给了科学。” 上海科普网在《冯德培:搞基础科学要有信念,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文中表示:“冯德培以爱祖国和爱科学诠释人生,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一位纯粹的科学家。”
在冯德培追悼仪式大厅中悬挂的由杨雄里草拟的挽联:“视科学如生命,殚精竭虑终成伟业,临行犹念心中情;以育人为己任,光风霁月一生清明,仙去怎消昔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