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往台湾后
1949年6月,国民政府下令撤退至台湾,中广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一同随中央政府迁至台湾,中广总部遂设址于台北新公园内;同年,设于原台湾放送协会台中放送局内的台湾广播电台移交中广,改名为“中国广播公司台中广播电台”,简称“中广台中台”。 1949年6月,中广完成20千瓦短波发射机的装设,设立“海外广播部”。1949年10月10日,中广海外广播部正式开始以“自由中国之声(Voice of Free China)”呼号对海外播音,奠定了台湾地区海外广播的基础。 1949年11月16日,中广在台北新公园内的台湾广播电台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与第一次董事会,股东77人出席46人,选出董事21人、监察人7人,通过中广现阶段业务方针及组织规则,推选陈果夫、张道藩、陶希圣、董显光、余井塘、吴道一、沈昌焕等7人为常务董事,常务董事互推张道藩为董事长,监察人互推李文范为常驻监察人,董事会聘请董显光为总经理,中广接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正式走入历史。 1949年11月20日,中广正式以中广名义对外。 1949年12月,中广正式由董事长与总经理负责推行业务,原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英文简称“CBA”被废止,中广英文简称定为“BCC”。 • 1950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运用中广的一台中波广播发射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六组直接指导,继续使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每日对中国大陆播音6小时。12月18日,中国广播公司“正式开始对大陆广播”。
• 1951年5月,中广开始使用“中央广播电台――自由中国之声”呼号对中国大陆播音。 • 1951年8月,中广成立“大陆广播组”,独立作业,负责编播对中国大陆播音的心理战节目。
• 1954年5月20日,中广大陆广播组扩大为“大陆广播部”。
• 1958年6月1日,中广四开报纸型周刊《中广周刊》创刊,隶属于节目部,张数为一张半:一张为文字版,半张为画页。
• 1960年2月,中广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83次常务会议指示,负责创办台湾的电视事业。
• 1960年5月20日,“台湾地区”第三任“正副总统”就职大典,中广与日本电气(NEC)合作以10瓦发射机试播现场实况电视节目,并布置50台电视机在各公共场所;这是台湾无线电视之始。 • 1961年12月31日,《中广周刊》改版为32开版书本型周刊《空中杂志》,篇幅为48页:文字版40页,画页8页,封面印套版三色。1962年1月,《空中杂志》一度改为双周刊;1966年1月1日,《空中杂志》恢复为周刊。
• 1965年7月1日,中广国内广播业务开始受理托播广告。
• 1966年7月1日,中广应韩国政府邀请,开始转播韩国放送公社节目,服务驻南越的韩国军队。 • 1968年,中广台中台改名为“中国广播公司台湾广播电台”,简称“中广台湾台”。
• 1968年7月31日,中广调频广播系统(亦是台湾地区第一座调频广播系统)正式营运,运用该系统的中广首座调频电台(台北地区调频电台,即中广流行网)由时任副总统严家淦于该日下午按钮开播。该广播系统突破了过去全用调幅播音的界限,将台湾广播带入调频立体声的新纪元。 • 1969年6月14日,中广耗资新台币6000多万元兴建的广播电视大厦开工。 • 1970年,中广成立“电视制作部”展开自制电视节目,当时中广新闻部主任王大空兼任电视制作部第一届主任。
• 1971年2月16日,《空中杂志》出版第390期,自该期起改为半月刊,扩版为16开版,封面改为彩色印刷。同日9时整,位于台北市仁爱路三段53号的广播电视大厦落成启用,中广总部从原址迁至此地,并与中视合用该大楼。该大楼的6至10楼,是由中广自行使用;剩余的空间,则由中广租给各机关团体,作为办公场地。中视与中广相继搬离该大楼之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租借该大楼至1998年9月30日止。
• 1971年3月7日,中广电视制作部制作的第一个电视节目《快乐儿童》在中视频道开播。 • 1972年7月1日,中广大陆广播部正式恢复中央广播电台建制。
• 1973年8月1日,中广新闻专业电台开播(现为中广新闻网)。 • 1975年,中广与中央广播电台皆奉令改组为独立经营单位,总部皆仍设于广播电视大厦。
• 1975年8月3日,中广台湾台彰化芬园乡转播站开播,提供大台中、彰化县、南投县调频广播服务。 • 1979年,在政府支持下,中广成立“亚洲之声(Voice of Asia)”,主要对亚洲地区播音,同时办理其它相关之海外广播业务。 • 1987年1月1日,中广首先推出调幅立体广播节目。
• 1990年3月1日,中广新闻部成立“大陆新闻组”,派员赴中国大陆采访报道当地新闻。
• 1993年8月,中广“广播文物馆”开馆。
• 1994年,中广与财团法人世界基金会设置“世界广播奖助学金”,奖助各大专院校的新闻及广播电视相关科系学生。
• 1994年7月1日,中广青春网停播,部份节目移到中广服务网(AM 1458)播出。
• 1994年8月,中广流行网启用“多功能录音室”,中广音乐网启用“数位式全自动电脑播出系统”。
• 1996年3月,中广“听友服务中心”落成启用。
• 1998年,中广各频道节目陆续兼以卫星与微波传输至全国各地,并率先研发国内数位广播革新方案。同年,中广台湾台搬迁,原台中放送局及其土地归还台中市政府,台中放送局成为台中市政府拆除队办公室。
• 1998年1月1日,中广海外广播部与中央广播电台合并改制为“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中广旗下“自由中国之声”与“亚洲之声”的海外广播业务,自当日及2002年元旦起陆续转移至中央广播电台执行。
• 2000年,中广总部迁至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的中广松江大楼。
• 2000年4月26日,“中国广播文物馆”开馆,馆内陈列著中广过去的历史资料及骨董级广播器材。
• 2001年6月8日,中广董事长黄昆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志刚与中广主持群共同按钮,“中广网络电视”开播(现已停播)。
• 2005年1月,中广组织架构调整为“3部、3处、3中心”,新成立北部营运中心、中部营运中心与南部营运中心,让中广各分台自负盈亏。北部营运中心管辖中广总部、宜兰台、花莲台与新竹台,中部营运中心管辖苗栗台、嘉义台与台湾台,南部营运中心管辖括台南台、高雄台与台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