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紫杉(学名:Taxus cuspidata var. nana rehd.)是东北红豆杉(紫杉)培育出来的一个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品种。半球状密纵灌木,树形矮小,树姿秀美,终年常绿;叶螺旋状着生,呈不规则两列,与小枝约成45°角斜展,条形,基部窄,有短柄,先端且凸尖,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线。该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迟缓;假种皮鲜红色,异常亮丽。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非常耐寒,又有极强的耐阴性,耐修剪,怕涝;喜生富含有机质之湿润土壤中;在空气湿度较高处生长良好。中国北京地区,吉林省,辽宁的丹东、大连、沈阳,以及青岛、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中文名

矮紫杉

亚纲

柏亚纲

拼音

ǎi zǐ shān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松纲

拉丁学名

Taxus cuspidata var. nana Rehder

柏目

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

东北红豆杉

变种

矮紫杉

分布区域

原产日本,中国北京地区,吉林省等地

主要价值

观赏

体征

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

性情

极强的耐阴性,耐修剪,怕涝达

形态特征

矮紫杉

紫杉的栽培变种,常绿灌木,植株较矮。叶线形,直或弯微,较紫杉密而宽,先端常突出,正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后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主枝上的叶呈螺旋状排列;侧枝上的叶呈不规则的、端面近于“V”字形羽状排列。球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叶腋。种子坚果状,卵形或三角形卵形,微扁,长约6mm,径5mm,赤褐色,外包假种皮红色,杯状。

(原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一年生枝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芽鳞先端渐尖,背面有纵脊。叶排成不规则的二列,斜上伸展,约成45度角,条形,通常直,稀微弯,长1-2.5厘米,宽2.5-3毫米,稀长达4厘米,基部窄,有短柄,先端通常凸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二倍,干后呈淡黄褐色,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雄球花有雄蕊9-14枚,各具5-8个花药。种子紫红色,有光泽,卵圆形,长约6毫米,上部具3-4钝脊,顶端有小钝尖头,种脐通常三角形或四方形,稀矩圆形。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

分布范围

原产日本。中国北京地区,吉林省,辽宁的丹东、大连、沈阳,以及青岛、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矮紫杉

生长习性

阴性,非常耐寒,又有极强的耐阴性,耐修剪,怕涝;喜生富含有机质之湿润土壤中;在空气湿度较高处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播种或软材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养护

矮紫杉不耐光照直射,喜散射光照,耐荫性好。宜放置于半阴半阳、空气流通且湿润的场所。夏季高温时须置于庇荫之地,不能在强光下曝晒,冬季除较浅盆外都可在室外越冬。观赏时不宜久放室内,容易引起叶黄脱落而生长不良。

矮紫杉

浇水

矮紫杉宜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可积水。夏秋生长期水分可略多一些,入冬后盆土稍带干。夏季最好经常喷洒叶面水,能保持叶色清翠浓绿。

施肥

矮紫杉宜用以氮为主的肥料,每年春秋各施1-2次,不要多施,以免肥多施后新枝徒长,叶丛过于茂繁,有失清秀飘逸之美。

修剪

矮紫杉每年秋后萌芽,次年春上放叶,养护得法,春夏可生长枝叶2次。修剪可随时进行,主要剪除徒长枝和过密枝,以保持树形疏密相称。

矮紫杉

翻盆

每隔2-3年进行一次,时间宜在春季2-3月为好。剪去过长过密根须及烂根、枯根,换去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旧土,壅以疏松肥沃的培养土。

病虫害防治

矮紫杉生长能力较强,病虫害较少,如置于闷热不通风的地方,易遭介壳虫危害,可喷射50%乐果乳油剂2000倍液,亦可用牙刷人工除之。

园林应用

由于矮紫杉是常绿树种,又有耐寒和极强的耐荫性,是北方地区园林绿化的好材料。其树形端庄,可孤植或群植,又可植为绿篱用,适合整剪为各种雕塑物式样。由于其生长缓慢,枝叶繁多而不易枯疏,故剪后可较长期保持一定形状,在园林上广为应用。

矮紫杉

矮紫杉是名贵的观赏植物,姿态秀雅,叶片细小,排列呈羽毛状,枝叶婆娑,浓密翠绿,堪与五针松、雀舌罗汉松相媲美,观赏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