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下辖街道,位于增城区东部增江河东岸,是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荔城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街面积86.18平方公里,辖11条行政村和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4万,户籍人口约12万人。

中文名

增江街道

下辖地区

辖11条行政村和5个居委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面积

86.18平方公里

人口

109727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著名景点

有鹤之洲湿地公园、百湖水乡、蕉石岭森林公园、太寺坑森林公园等

方言

广府话

别名

增江街

车牌代码

粤A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20

邮政区码

511300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政府驻地

增江街东桥东路8号

地理位置

增城区东部

行政区划代码

440118002

行政区划

增江街成立于2004年3月,与增城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合署办公。位于增江河东岸,是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荔城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街面积86.18平方公里,辖11条行政村和5个居委,户籍人口约12万人,流动人口约21420人。增江街不仅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有广汕公路、增正公路、莞从高速等高快速路从境内通过,而且人居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有鹤之洲湿地公园、百湖水乡、蕉石岭森林公园、太寺坑森林公园等景点景区,还有清末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编修赖际熙及广东省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理学院、理工学院院长和教务长陈宗南等历史文化名人。增江街宜居宜业的区位优势,让华南北汽、宏大增化等大型国企业和碧桂园、时代、敏捷、广州市政集团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在这里扎堆,成为增城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板块之一。

地理环境

增江街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区内建设初具雏形。文体休闲,有城市体育广场、蕉石岭森林公园、东湖公园,区内特产众多,有远近驰名的联益山所产的猪、白湖迟菜心、西山乌榄;区内的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首期占地2500多亩,基地内基础设施完善,已引入高新企业16家,总投资195,750万元,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宝地。增江街景色秀美、区位优越、物产丰富,是集创业、居住、休闲于一身的新城区。

人口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增江街道常住人口为109727人。[1]

社会事业

增江街道

增江街共有桥东、东湖两个社区,均属城乡结合部,社区房屋以自建居屋居多,大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规划落后,整个社区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及作为亚运会体育舞蹈项目赛场,增江街抓住机遇,注重规划建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增江街两个社区内有3所医院、13所学校、3家银行,成为超市、公园、文体场所等基础设施齐全的社区。增江街不断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将社区的办公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按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每年4万元的标准下拨社区工作经费,以缓解社区工作经费缺乏问题,确保社区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目前增江街两个社区办公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基本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增江街在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和创建和谐、平安社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展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增江街道

增江街着眼于服务居民,不断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在两个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开设信访接待、党建服务、民政服务、社区服务、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等窗口。在增强社区文体功能的基础上,增江街还积极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定,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备一名民警,八名治安协管员,社区警务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大大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安全感。增江街于2008年成立了“增城市增江街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部”,聘请了5名服务人员,为社区内符合条件的孤寡、独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陪同看病等服务,现有服务对象约30人。居家养老服务以其人性化服务逐步被居民认同,并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认可。增江街不断丰富志愿者服务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内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等加入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创新。桥东社区于2009年成立了“增城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现有会员1350人,社区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法律服务、环境清洁及美化服务、交通秩序维护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