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庙乡,在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麟绛镇为邻,西与张店镇搭界,南接丰宜镇,北和吾元镇接壤。处在东经112°44′,北纬36°18′。

河神庙乡位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水利条件好。

中文名

河神庙乡

政府驻地

河神庙村

面积

83.85平方公里

人口

17645人(2017年)

方言

屯留话

气候类型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电话区号

0355

外文名

River Temple Township

下辖地区

31个行政村

车牌代码

晋D

邮政区码

046100

著名景点

屯降八一水库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地理位置

屯留区西部

基础设施

在河神庙店上村西,有一座本县民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9375部队、0215部队,于1958年元月16日合作建筑而成,故名“屯绛八一水库”。水面面积2.6平方公里,水深99米,坝长658米,坝高28米,库容量4500万立方米。最大流量7.16立方米,流域面积407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国道309由东向西横穿该乡5公里。

历史沿革

河神庙,古建筑光济桥下筑有河神庙字迹,以此得名河神庙,解放初,属丰宜四区管;1949年后属河神庙四区驻地;1953年后属丰宜四区管;1958年后隶属屯留卫星公社,公社驻地河神庙村;1984年后属河神庙乡,乡机关驻河神庙村。

全乡辖河神庙、圪套、苗岳、西曲、西故县、刘家庄、辛庄、枣庄、王墓岭、庄沟、任家庄、西坡、范家沟、枣致、陡沟、店上、柏盛、西沟、马家、司家沟、梨树庄、仝家庄、宽沟、东阳、西阳、龙王沟、姚家岭、棘后、庙儿沟、阁寺、中城等31个行政村,含126个自然村。[1]

地方特产

该乡水利条件好,生产的小米,色泽金黄晶亮,煮粥入口喷香而享誉省内外。故名“珍珠黄”。该米曾为明清两代朝廷贡品,在党的十二届代表大会上进入人民大会堂餐桌,其营养价值较高,据有关部门测定,每500克含有维生素a1600个国际单位,而且维生素b和蛋白质约法13%左右,含量较高,是大米的2倍,100克小米含脂肪3.5克,钙29毫克,磷240毫克,淀汾72克,用该米熬粥,粥上面浮着一层细腻的粘稠物叫“米油”,是产妇和病人较理想的食品,有健脾、健胃、滋补肾气,补虚损,清虚热的作用,喂婴儿“米油”可以调理肠胃,空腹喝“米油”具有强精壮阳的作用。主导产业为玉米制种。

该乡有学校31所,在校生人,卫生院1 所,文化活动场所2所,文化古迹2 所。“屯绛八一水库”是我县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高峡平湖”。

旅游业

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充分发挥屯绛水库的水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引进资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

将屯绛水库的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区相结合,发展观光、旅游和循环农业。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水库规划建设水上垂钓娱乐项目、水上种养殖项目和屯绛湿地开发工作,

在店上、司家沟、柏盛、棘后4个村,发展30户农户山庄便民饭店,形成集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格局

河神庙乡的小杂粮、珍珠黄小米、绿色蔬菜等农村土特产品,既做好水库开发,又激活旅游产业,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绿色品牌。[2]

养殖业

河神庙乡已重点建设西故县万只圈养羊基地和枣臻村万头猪养殖基地两个项目,西阳千头猪养殖、中城万只鸡养殖已初步建成,具备放养水平,并重点抓好100户百头猪羊养殖示范户,全部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保证村民的养殖效率。[3]

绿色产业

河神庙乡是全县绿色农产品基地。

一是充分发挥309沿线地平水浅、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进行绿色蔬菜种植,以苗岳、中城、西故县、西曲四个村发展大田绿色蔬菜2000亩;

二是充分发挥丘陵区土地资源丰富、日光照射充裕的优势,以西曲、王墓岭、庙儿沟等村新种植优质核桃苗1200亩,逐步建设优质核桃基地。以西故县、中城、枣臻村土质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丰产林建设,2010年已建1000亩丰产林区。

三是认真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河神庙乡积极同农业综合开发办联系,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对全乡6个村的中低产田进行农业开发改造,2010年已投入800万元,对田、林、路、渠进行统一规划,新打机井24眼、建提水站2座,新增大型配套农机6台,使全乡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400亩,为全乡培育优质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环境资源

河神庙乡2010年有4816户,17600人,党员670名。国土面积83.85平方公里,耕地4.36万亩。海拔1163.4米。全乡交通便利,309国道横贯东西穿河神庙乡5公里。辖区内绛河流域面积407平方公里,在河神庙乡店上村西有屯绛水库一座

河神庙乡气候适中,土壤肥沃,易于耕作。常年季风盛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两季,东南亚季风盛行,属暖气团北移。降水量集中于6月—9月份,形成多雨季。冬春两季盛行西北风,形成雨稀少的干旱气节。年平均气温10.3°,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为零下4.9°。年平均降水量547.7毫米,无霜期约180天,平均日照时数2548.5小时。[5]

各村简介

西故县村

西故县位于屯留县城以西10公里处,村西距河神庙乡政府4公里。

东邻:阁寺村。

西邻:陡沟村。

南临:刘家庄村。

北邻:中城村

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农户385户,人口1486口,耕地面积2648亩,非耕地2130亩,有5个自然庄。

交通便利:309国道自东向西全线贯通,柏油路北通中城村,南通刘家庄村。

水利条件优越:南有屯降干渠,自西向东自然贯通全线,30%的土地自然灌溉,北有降河也是自西向东自然贯通。

土地肥沃:70%的土地地势平坦,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

村风民俗:民风淳朴,热情大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2006年9月17日,新选领导班子产生,张庭水被当选为村主任,王强为副主任,委员:仝金明、宋建玲、杨先则、肖仁龙。新班子组建后,以张庭水为首的村委一班人,经多次研究,讨论最后决定首先为村民办三件好事。

一、顺民意,修复红色祖师庙。

二、整修街道,治理脏、乱、差,落实美化、白化、亮化。

三、修建办公楼,村民住宅楼,解决村支两委办公室,开辟党员活动中心及老年活动中心,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工作任务制定以后,张庭水同志就不分昼夜,创严寒、托关系、找资金,寻找施工单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2007年5月28日,红色祖师庙修复工程开工,时隔不久其他两项工程也也陆续动工。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同心协力,特别是原老支部书记仝全佳、主任张培先不顾年老体弱,日夜操劳,全力以赴,协助张庭水同志。

1、九月底首项任务完成,一条崭新靓丽的新街道展现在面前,街道实现了三化(美化、白化、亮化),栽风景柏500株,绿化草地15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增设果皮箱20个,并建一所公共厕所,既方便了村民与过往行人又增补了无公共厕所空白。

2、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红色祖师庙全面完工。一座青砖、红墙完全木质结构,仿古复原的四合院古庙重现在原址上,古庙前还建了一座花园式休闲广场。十月二十五日,在红色祖师庙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并邀请了长子县上党梆子剧团前来助兴。全体村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市、县、乡相关领导和四方八邻的群众也前来祝贺,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真是锣鼓喧天,歌声飞扬、鞭炮齐鸣、香火旺盛。

3、建设中的办公楼,村民住宅楼正在紧张的施工中,预计明年6月底全部竣工,到时两座崭新靓丽的大楼将展现在村中央,这不仅解决了办公及村民住房的困难,又为西故县村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实现和谐新农村、农村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村支两委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制定出2008年的总体发展规划。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奋斗目标。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上精品项目,尽快使村民富起来。

一、由长治鑫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在原焦化厂建一座高标准,上规模的散圈养肉羊基地,计划养羊20000只、养兔100万只,养殖基地项目建成后年纯利润300余万元。消耗玉米秸秆2000亩,提供优质有机肥500吨以上,为绿色大棚蔬菜、沼气提供原料。并可安置闲余劳力100多名。

二、新建一所寄宿制学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由于原学校的设施差、场地小,制约学校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经与教育部门研究,上级划拨资金,争取上级政府领导资助,计划由村提供土地30墓,总投资300万元,建一所高标、高质量、设施配套齐全的寄宿制学校,满足本村子弟及邻村孩子的求学欲望,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知识的人才。

三、引资百万,改变水利条件。

计划在西岭、压一兴建两座高灌,可灌溉农田600余亩,在中广、西平、东脑打机井12眼,可浇农田1000余亩,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水力资源,确实摆脱靠天吃饭的原始耕作状况。

四、投资100万元,建一个绿色蔬菜基地。

依托养殖场的优质肥料和各种水利条件,引进先进技术,计划在西平建一个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可提供优质绿色蔬菜,创利100万元。

五、引资200万元,修通两条路。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变村民出行难,上地难现状,计划投资100万元,硬化两条总长5公里的水泥路,(1、由古庙南绕当村,西沟通往西令;2、有中城路通街上至压一头)确保村民出行,上地的道路畅通,为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提供良好有利条件。

苗岳村

苗岳村地处屯留县河神庙乡东部,309国道穿村而过,属丘陵山区。全村261户,共计1031口人。总耕地面积2600亩。全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青椒种植成为本村特色产业,外出务工和运输业齐头并进共同成为增收渠道。

2007年,苗岳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整治村”。按照我县新农村建设“一个重点,八个推进”的农村总体工作思路,本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五图一书”编制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与规划。累计投资12万元栽植20余种树木60000余株,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5万余平方米。投资10万元新建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小游园一个,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投资10万元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高标准白化;投资2万元修建高标准垃圾池10个,配备环保果皮箱8个;投资30万元硬化主街巷3400米,投资8万元安装了20盏路灯,硬化亮化取得了双丰收。目前,全村使用沼气的农户达到60余户,占全村30%以上。

同时,苗岳村为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帮扶村民搞好养殖业和种植业。目前全村有百头以上猪场两个,50头以上猪场12个,千只以上鸡场一个;青椒种植40余户共计60多亩。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使弈神酒厂不断壮大,和新农村建设并进,极大地解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

苗岳村将利用被市级整治村建设的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三二一”治县方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正在为小康、秀美、和谐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圪套村

圪套村地处屯留县河神庙乡,309国道穿村而过,属丘陵山区。全村246户共计928口人,劳力364人。总耕地面积1050亩,人均耕地1亩。全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以外出务工为增收渠道。

2007年,圪套村被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村”。该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建设,在原有地形和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设计规划和特色性改造。累计投资10万元栽植20余种树木20000余株,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投资30万元新建滨河公园一个,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投资10万元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高标准白化;投资30万元硬化主街巷3400米,投资15万元安装了20盏路灯,硬化亮化取得了双丰收。目前,全村使用沼气的农户达到50余户,占全村25%以上。不少家庭还掌握了秸杆荒草生气技术。

圪套村将利用被列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三二一”治县方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正在为建设一流生态文明村而努力奋斗。

中城村

中城村地处屯留县河神庙乡东北部,距309国道1.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201户,共计776口人。总耕地面积2800亩。全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青椒种植成为本村特色产业,以外出务工为增收渠道。全年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元。

2007年,中城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本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原有地形和歌剧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设计与规划。累计投资1万元栽植20余种树木65000余株,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6万余平方米。投资30万元新建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小游园一个,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投资10万元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高标准白化;投资30万元对所有房屋进行高标准白化;投资52万元硬化主街巷3800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安装了照明设备;投资50万元是全村接通了自来水,测地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

目前全村拥有规模养殖户十余家,有百头以上的猪场,40头的牛场,全村使用沼气地农户达到50余户,占全村25%以上。不少家庭还掌握了秸秆荒草生气技术。投资1000多万的综合养殖小区已开工建设,并且集中建大沼气站,供全村沼气。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中城村建利用被列入2008年全县中低产田改造的契机,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决心将全村千余亩降河滩发展成观光农业示范点,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中城村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说明,只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贫困落后的农村也会有崭新的明天。

地址

长治市屯留县三零九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