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湾镇,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位于韶关市东面23公里处,辖区面积220平方千米(2017年),辖9个村委、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1203人(2020年),是国家级“民间(采茶)艺术之乡”。枫湾镇山清水秀,素有“小桂林”之称。区划代码为440205102,邮政编码为512000,长途区号为0751。

中文名

枫湾镇

机场

韶关机场

别名

小桂林

面积

220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

11203人(2020年)

方言

客家语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86-0751

政府驻地

枫湾镇枫湾街道府前路

下辖地区

枫湾居委会和白水村委、步村村委等9个村委会

车牌代码

粤F

邮政区码

512161

外文名

Maple tree bay town

火车站

韶关站

著名景点

枫湾温泉度假村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民族

汉族

特色产业

旅游业和种植业

高等学府

枫湾中心小小学、枫湾中学

医院

枫湾镇卫生院、韶西医院

汽车站

枫湾客运站

地理位置

粤北地区、韶关东部、广东北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环境

枫湾镇

枫湾镇位于韶关市区东面23公里处,辖区面积196.9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素有“小桂林”之称。1996年被国家授予“民族民间(采茶)艺术之乡”。

镇内交通便利,韶关市区一级公路直达枫湾只有20公里,距韶关市区23公里,距曲江县城25公里。镇政府设在原“华南工学院”总部旧址。

枫湾镇

枫湾镇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有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降雨量1640mm。

行政区划

辖9个村委、一个居委会。

文化

枫湾历史悠久,骑马石岩洞经省、市、县文物普查考证,是旧石器时遗址,洞内各种乳石千姿百态,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到此游览,是一处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

交通

枫湾交通通迅发达,主干线从枫湾街西行8公里与106国道相连,韶瑶公路贯穿全镇,乡村干道全面实现硬低化;移动电话、数字交换程控电话覆盖全镇各个角落。

人口

2021年5月28日,曲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枫湾镇人口数为11203人。[2]

旅游

风景名胜

(一)枫湾温泉度假村

枫湾温泉度假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白水村内,离韶关市区25公里,左邻南华禅市,右邻丹霞名山。枫湾温泉度假村是按国际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建造,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古代园林的气息。夏季平均温度在20-25度之间,度假村内拥有90%的园林覆盖率,温泉自流水储量大、水质好。露天温泉区内从远处的山上引来清凉的山泉水提供给大型冲浪池、山水标准泳池、儿童嬉戏池、水上排球池,亲亲鱼池等供游客游玩。度假村内还设有"枫湾美食街"汇集了枫湾乡村各式特色农家菜,作为一家休闲养生的星级度假村,为体现度假村度假、养生、健身、娱乐的综合价值,枫湾温泉度假村特设有包括康体健身中心、羽毛球场、桌球、乒乓球、KTV等在内一批系统的娱乐休闲服务。

(二)枫湾小桂林

枫湾小桂林位于枫湾镇新村村委和石峰村委,景观带由多座山峰组成,山脚周边水塘和山地环绕,每座山峰脚下各有大小不等的山地,总面积约5256亩。“小桂林”景区山体为喀斯特地貌,在广东地区较为稀少,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离“小桂林”特色景观地带一公里处,大笋河顺流而下,常年操持良好水质,“小桂林”特色景观地周围有鱼塘6口,占地面积共约为60亩,水深为1.5—2米。景观带周边还有面积较大的成片农田,面积300—500亩不等,风光极美。

(三)茶园山瑶族风情村

茶园山村位于枫湾镇东北部,距离墟镇32公里,海拔800多米,是枫湾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委。全村辖茶园坪、新厂、蒋家营、桠叉地4个自然村,常驻人口303人,村中有万亩竹海,高山杜鹃、草甸、梯田。海拨1100多米的白峰山顶有红紫两种杜鹃花,清明时节开花,甚是好看。枫湾镇将全力打造“瑶族风情”特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集户外运动、特色饮食、高山赏景等于一体的山区“瑶族风情”生态经济区。

经济

近年来,根据曲江区委“分类指导、分区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枫湾镇生态文明镇的发展定位。根据这一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主动对接粤北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着力推进八大功能区建设,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四大功能,加快枫湾科学发展步伐的总体发展思路。

1、优质稻米、蔬菜、水果种植区:以建设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重点抓好白水蜜桃基地建设、马坝油粘基地、石峰蔬菜基地石峰、新村重点培育蔬菜专业村,目前共建成2000亩蜜桃树、2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2、无污染畜牧养殖区:以温氏集团、智成公司、韶关牧科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科学制定全镇畜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户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全镇生猪年饲养量达10万头,优质肉鸡年饲养量达450万只,实施无污染标准化养殖,引导群众发展标准化养殖,同时在畜牧业发展进程中保护好环境。

3、特色地貌、林木水源保护区:加大对枫湾特色山峰、大笋河湿地、茶园山白峰高山草地等特有地貌和步村大水坑、白水野猪湖、空峒子等次原始森林水源保护利用力度,因地制宜创建特色生态休闲景点。

4、农家院落美化整治区:大力推进“大清洁乡村美”工程,扶持引导村民加快农房改造步伐,抓好村庄建设规划和“脏、乱、差”整治,美化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发展及农村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环境。

5、农耕文化观赏区:创建观光农业、农耕文化观赏体验特色景点,培育农业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业,目前已建立白水蜜桃种植基地,春季游客纷至沓来,观赏桃花;浪石建立广昌白莲基地,夏季荷田碧水一望无垠,朵朵莲花清新脱俗,惹人陶醉。

6、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区:依托镇区和交通主干线,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包装和销售平台,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7、温泉度假区:积极做好白水温泉二期工程的服务协调工作,促其早日动工兴建,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白水温泉的旅游休闲功能。

8、大笋坝美农禅项目:引进仰慕中国哈尼养生文化团队投资7000万元在大笋竹子坝启动坝美农禅养生生态产业园项目。以项目深度发掘旅游资源,以环境优势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9、民族风情和生态观赏旅游区:进一步完善茶园山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有效提升茶园山竹海、高山杜鹃、老矿山等特色景点的知名度,着力把茶园山打造成为市郊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通过“八大功能区”建设,努力强化社会经济发展“四大功能”,即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社会功能;强化就业增收的经济功能;强化生态保护功能;强化休闲观光功能。充分使枫湾良好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创建宜居小城镇的发展动力,从而加快生态文明镇建设步伐。

第一产业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05年,优质谷种植面积2.2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9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品牌农业,白水蜜桃和枫湾柰李已成为韶关地区闻名的优质水果,产品供不应求,2005年底白水蜜桃和枫湾柰李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00亩和1300亩,比2000年增加200%,积极推广农村生态能源工程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导农户兴建了260个高效节能的农村生态沼气池。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整治了白水河河堤,完成了水圳三面光16公里,兴建陂头10座。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自觉参与农房改造和文明新村建设、改水改厕,“十一五”期间共建设文明新村12条(其中拆旧建新3条),建新房农户达300多户,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8847人,占农业人口的60%以上。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投资550万元修建了枫湾街至坪山16公里长的三级公路。投资350万元完成大笋、小笋、步村、浪石、茶园山、石峰陈杨及七八队等村道建设,总达长达33公里。投资80多万元对枫湾街道进行改造,搞宽路面,铺设采釉砖,并架设了路灯,有效改变了枫湾街的“脏、乱、差”现象。投资80万元兴建了庙子背饮水工程,改变了枫湾街居民及沿线群众饮水质差的状况。投资70万元完成了枫湾、白水、小笋、新村、浪石、白洋石、步村等村委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新建一座35千伏变电站,确保了城乡工商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用电。该镇还狠抓了教科文卫体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先后投资550万元兴建了中学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和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及校园配套建设,使中小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投资45万元扩建镇敬老院,兴建一栋2层八套家庭式老人公寓。

自然资源

枫湾镇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钨、铅、锌、煤炭、大理石、石灰石、中灰石、高镁石、温矿泉水等。其中钨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煤炭储量达5000万吨,各种石材储量更是数以亿立方米计。境内温矿泉水质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尔矿泉相似,日流量3500立方米,含硫、碳酸钙、镁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珠海客商已投资8300万元兴建白水温泉度假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