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是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鸡骨草药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胃经。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包括三萜及其苷、生物碱、蒽醌、黄酮等。其中三萜及其苷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1]

中文名

鸡骨草

豆目

外文名

Chicken bone grass

拉丁学名

Abrus cantoniensis

植物界

相思子族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别名

黄头草

豆科

相思子属

广州相思子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等

采收时间

全年

用量

15~30g

毒性

无毒

功效作用

  • 鸡骨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鸡骨草具有抗肝损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脂等作用。
  • 鸡骨草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脘胀痛、胁肋不舒、乳痈肿痛等。
  • 目前,鸡骨草还可以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急性传染性肝炎。
  •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

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段。

注意事项

  • 如果您有鸡骨草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鸡骨草。
  • 虚寒体弱者,请谨慎使用鸡骨草。
  • 如果您正在使用碘化钾或者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鸡骨草的种子有毒,使用时需要将豆荚全部摘除,以免中毒。

鸡骨草

禁忌

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用鸡骨草
  • 鸡骨草可以煎汁服用,也可以入丸散剂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 取适量新鲜的鸡骨草叶子捣烂后外敷患处,可治疗乳痈、蛇咬伤。
服药期间
  • 避免和碘化钾同时使用。
  •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影响鸡骨草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鸡骨草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不良反应
  •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鸡骨草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鸡骨草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鸡骨草,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鸡骨草主要产自广东和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地也有分布。
  • 鸡骨草一般为灰棕色,根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有长短不一的分枝,表面比较粗糙,有细小的纵向纹路,支根非常细,部分已经断落或留有残基,整体质地比较硬。
  • 茎丛生,颜色为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有稀疏的短柔毛覆盖。羽状复叶互生,有8~11对矩圆形的小叶,大部分已经脱落;叶片先端平截,有比较小的突尖,下表面有伏毛。鸡骨草有淡淡的香味,味微微发苦。
  • 好的鸡骨草通常根、茎、叶都比较齐全。
  •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
中成药
  • 鸡骨草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脘腹胀满、右胁胀痛、口苦、小便黄赤,也可用于治疗胆囊炎、慢性肝炎。
  • 结石通片:有通淋排石、清热利湿、止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导致的淋证,改善小便淋漓浑浊、尿道灼痛等不适症状,也可用于治疗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
  • 肝得乐胶囊: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退黄、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作用,能治疗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导致的肝肿大。
  • 鸡骨草肝炎颗粒:有清热疏肝、利湿退黄的功效,能治疗黄疸及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鸡骨草和鸡骨香功效一样吗

  • 鸡骨草是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鸡骨香是大戟科植物鸡骨香的根。两者的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 鸡骨草和鸡骨香都有利湿、理气止痛的作用,都能治疗脘腹胀痛等。
  • 鸡骨草还有清热解毒、退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乳痈等。鸡骨香还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也可治疗疝气疼痛、咽喉肿痛、痛经等。
用药误区
  • 误区:鸡骨草整体都可以入药
  • 鸡骨草的根、茎、叶都没有毒性,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但鸡骨草的种子有毒,通常不作为药物使用。

形态特征

广东相思子,攀援灌木,长达1m;小枝及叶柄被粗毛。其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37.5px;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2500px,直径约5px;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30px;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常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

植物文化

《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