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市镇地处曲江区西南端,东临北江与乌石镇隔江相望,南接英德市沙口镇,西连罗坑镇,北接白土镇,距区城马坝22公里,新开工的武广铁路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6868人(2020年)[1],其中农业人口25396人,境内有瑶族村委一个,人口503人。樟市盛产优质谷、柑橙柚类水果、优质蔬菜及生猪等,是优质谷白马牌马坝油粘米的主要产地,有“粤北粮仓”之称。消雪岭柑橙柚已成为粤北著名农产品品牌之一。

中文名

樟市镇

外文名

电话区号

0751

邮政区码

512134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广东韶关市曲江区

民族

汉族

原名

樟树潭

人口

25976人(2017年)

经济主体

农业

别名

樟市

总面积

约204平方公里

面积

228.6平方千米(2017年)

地理位置

曲江区西南端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政府驻地

樟市街1号

森林面积

约240000亩

历史沿革

樟市镇原名樟树潭,田地右斜对岸江屋,溪边有棵大樟树,下面有个深潭而得名,后被洪水冲毁,迁至现街址,逐步形成贸易集市中心,故名樟市,解放后成立樟市区,罗坑、白沙归樟市管辖,1958年成立广东省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之后,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陶铸同志曾在樟市居住过。1960年划出白沙归白土公社,1974年划出界滩大队归白沙公社,1986年建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樟市镇地处曲江区西南端,距县城马坝约30公里,东临北江与乌石、大坑口隔河相望,南邻英德市沙口镇,西联罗坑镇,北接白土镇,总面积约20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瑶两个民族。

樟市镇

樟市镇的地形西高东低,三面环山,樟市河由西向东贯穿全镇流入北江,镇内贮存着丰富的煤、铁、铜、铅锌、银、瓷土等矿产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森林面积约240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山林面积33万亩,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00多人。

气候土壤状况

樟市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湿热和干冷季,夏天温差较大,春夏天气温高、热量足、雨量丰;春天多连绵阴雨;秋冬气候干燥,气温下降,降雨稀少。樟市土壤基本上可分为淹育型水稻土亚类和潜育型水稻土亚类两种。地形开阔,地势平坦,阳光水利较好,耕层、土层深厚,肥力高,适种性广,适宜种植多种作物,素有粤北“第一平原”和“粤北粮仓”之称。

自然资源

樟市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矿产、林业、水力、农业等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瓷土、铅锌矿等,水力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具有较大开发价值。樟市盛产优质谷、柑橙柚类水果、优质蔬菜及生猪等,是优质谷白马牌马坝油粘米的主要产地。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645人,其中农业人口25396人,境内有瑶族村委一个,人口503人。

人口民族

2021年5月28日,曲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樟市镇常住人口为16868人。

文化

当地特产

樟市镇位于曲江下游,依山傍水,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农作物以黄豆成为丰产,逢年过节每家必做豆腐,且用磨石磨浆,盐鲁凝块,保留着古石器时代的传统制作,其鲜嫩味道比现代机械制作更为好吃,特别是表层配以野生黄果仔汁上色,既弃豆腥味又使豆腐更鲜亮,为此出名,传遍粤北,堪称一绝。

樟市镇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幼儿园一所,在校学生439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镇内有多功能文化楼一栋,乡村文化室25间,影剧院一座;医疗保健设施有中心卫生院1间,乡村卫生站12个。

社会

农业状况

樟市经济以农业为主,是曲江区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素有粤北粮仓之称。主要农产品有优质谷、花生油、沙田柚、脐橙、芽蕉、红瓜子、黄皮、优质肉猪及猪仔、优质肉牛等。优质谷是樟市农业的拳头产品,是粤北农业名牌白马牌马坝油粘米的主要供给地之一,万亩优质谷种植基地是全县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生产基地,平均每年种植各种优质谷50000亩以上,产量16000余吨,收入30000万元左右。全镇以全市第一个农村禽畜专业市场为中心。

2008年,全镇种植优质谷24560亩,总产量9856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6.8%和8.3%,优质蔬菜种植面积21720亩,总产量2226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2.8%和5.1%,种植优质水果12545亩,产量2156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84.3%和59.6%,出栏优质肉猪41833头,出售优质猪仔98500头,分别比2007年增长7.5%和8.2%,花生种植面积18392亩,总产4362吨,基本与2007年持平,2008年以来,我镇结合沼气建设,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目标,大力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不但促进了沼气建设,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水果的产量与品质。另外,樟市是韶关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07年,拥有各种农业生产机械585台,其中小型收割机90台。多年以来,我镇的优质谷、花生、柑桔、沙田柚、生猪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区各镇之首,是曲江区最大的农业镇。

交通通讯

樟市东临北江北有樟马公路直通马坝,交通十分便利,樟市镇交通十分发达,水路有北江河通航,陆路有二级水泥公路直通县城马坝,隔河相望有京广铁路,境内公路总长达200多公里,镇通各村公路已大部份实现硬底化。集镇面积0.9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商贸繁荣,为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规模的街道公路改道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

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2040门,可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全镇,用户达5000余户。

基础设施

截止至2005年,投资750万元完成了樟市中学与樟市二中的合并和樟市中心小学分校的设立工作,兴建了芦溪、流坑等5所希望小学,新建了中学、中心小学9栋教学楼、综合楼及教师宿舍楼,完善了两所学校的语言室、电脑室等教学配套设施,2008年,我镇多方筹资385万元,全面维修加固了樟市大桥。镇、村公路硬底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到2008年,全镇十一个村委会全面铺通了水泥公路,村小组100%已铺通水泥公路,武广铁路樟市段已全面竣工,通讯事业迅速发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樟市基层站相继成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到2008年,全镇程控电话达到3450台,手机5700多部,有线电视用户3660户。农村生活用水得到较大改善,已有63个自然村兴建饮水工程。

旅游

在樟市镇群星村委附近的树林,有一片黄花风铃木,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春天枝条叶疏,清明节前后会开漂亮的黄花;夏天长叶结果荚;秋天枝叶繁盛,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叶,呈现出凄凉之美,这就是黄花风铃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现出不同的独特风味。美丽的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