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1955年10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2],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大提琴演奏者,毕业于哈佛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

1962年首次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2017年2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代表作《歌咏乡愁》《阿帕拉契圆舞曲》《阿帕拉契之旅》等。

1977年与吉儿·哈诺尔结婚。

中文名

马友友

外文名

Yo-Yo Ma

性别

出生日期

1955-10-07

身高

178 cm

血型

B型血

星座

天秤座

籍贯

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民族

汉族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巴黎

出生国家

法国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职业

大提琴演奏者

父亲

马孝骏

母亲

卢雅文

主要成就

18次获得格莱美奖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龙

大事件

1955年10月7日出生1955年10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962年参加华盛顿巡回义演音乐会1962年首次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1977年与吉儿·哈诺尔结婚1977年与长期交往的女友吉儿·哈诺尔结婚。

31999年凭借《巴西之魂》获格莱美奖1999年酝酿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专辑终于问世,并获得格莱美奖。2000年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2000年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52009年1月20日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中演奏2009年1月20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中演出,他领衔表演四重奏。2011年2月15日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01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2010年度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包括马友友在内的15名人士。

72017年2月13日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2017年2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2275次播放25:40马友友(专访下集) | 我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马友友艺术照

1955年10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刚开始所学习的乐器是小提琴,后来是中提琴。

1959年开始学钢琴与大提琴,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演出。

演艺经历

1962年与家人迁往美国纽约定居。同年结识了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并且在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帮助下,在美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与姐姐马友乘参加了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友友姐弟俩被纽约时报高度评价。

1969年中学毕业,并以独奏者的身份,与哈佛雷蒂克里夫乐团共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之后进入茱莉亚学院,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门下学习。

马友友与康多里扎赖斯

1971年5月参加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大提琴独奏会。

1976年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并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

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马友友生活照

1997年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

1998年新力古典发行了三张《丝绸之路》专辑,其他如“丝路网站”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也会一并推出;同年他的专辑《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1999年的夏天与名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行;同年他酝酿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专辑终于问世,并获得格莱美奖。

2000年春季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同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马友友写真

2002年美国时间11日上午“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隆重举行,受邀在纪念活动上演奏。

2004年天再次次获得43届格莱美大奖。迫于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维也纳国家剧院再次发出邀请。

2005年与约翰·威廉姆斯合作共同完成《艺伎回忆录》的配乐。使得该片在2006年的奥斯卡中,不仅仅将在表演奖项上同各类影片一争高下,在音乐上已经比其他影片“先走了一步”。

2006年回到故乡宁波举行《巴赫之旅》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2007年世界特奥会开幕式上和他率领的“丝绸之路”合奏团参演了此次开幕式。谭盾为会旗入场仪式谱写音乐并担任现场交响乐指挥。

2009年1月20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中演出,他领衔表演四重奏。

201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2010年度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包括马友友在内的15名人士;同年获得美国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他的跨界新专辑《圈羊四重奏》也全球发行,合作对象是低音提琴家埃德加·迈尔、曼陀林手克里斯·席尔和小提琴家斯图尔特·邓肯。

2012年第一次在重庆演出,携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共同上演《马友友和凯瑟琳·斯托特音乐会》。

2013年8月6日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上——与郎朗先后亮相,两位音乐家先后奉献了一场华人艺术家“背靠背”音乐会。

2014年率丝绸之路合奏团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当晚这支“国际乐队”以《丝绸之路组曲》揭开演出的神秘面纱。此外还上演了吴蛮的《夜深沉》,打击乐作品《编织》以及凯伊汉·卡尔霍的《万马奔腾》、克里斯托弗·阿德勒的《皇宫之乐》、桑迪普·达斯的《斯瑞斯蒂》等风格迥异的作品。

2016年仍然在进行着他的丝绸之路计划。在香港艺术中心音乐厅,以一曲赵麟的大提琴、笙协奏曲《度》,为香港管弦乐团2016-2017音乐季作开幕演出;11月16日北京场巡演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

2017年1月15日,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正式闭幕[10],此次音乐周,迈克尔·斯特恩和马友友带着临时组建了9天的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青年艺术家们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一场音乐会。[9]

2020年4月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与来自13个国家的YMCG(每届音乐周都会组建的交响乐团)成员隔空合奏巴赫作品。发起人、青年音乐家林晶诗与陈颖蕾表示,“希望用音乐连结你我,连结世界每一个角落,为全球受疫情波及的人们带来安慰。”[1]

2022年10月20日,据豆瓣官方消息,参演的电影《利刃出鞘2》将于2022年12月23日在美国网络上映。[13]

任免信息

2022年1月,2022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落幕,马友友卸任音乐周总监。[8]

个人生活

马友友演奏使用的两把大提琴,其中一把叫做“蒙塔尼亚纳大提琴”,绰号为“矮牵牛花”。这把大提琴制作于1733年,价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1999年,马友友在纽约演出时将这把大提琴丢在了出租车上,后来被出租车司机送了回来。为此,马友友特意为纽约的出租车录制了一段公益广告,广告词就是“乘客您好,我是马友友,请带好您的物品,不要像我那样落在车上。[11]

他的另一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用大提琴家、作曲家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的名字命名。这把琴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人民币[11],该琴原属于杰奎琳·杜普蕾,她去世后,该琴被拍卖,新的买家虽然不知何人,但这位收藏家仍然决定将此琴继续借给马友友使用。[12]

家庭生活

马友友生活照2

父亲马孝骏为音乐教育学博士,同时也是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台湾中央大学教授。

母亲卢雅文则是台湾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声乐女歌手。

马友友的姊姊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与吉他手麦可·达德普结婚。两个家庭在纽约长岛经营儿童交响乐团协会。 

情感生活

马友友演出照2

1977年与长期交往的女友吉儿·哈诺尔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小孩,分别叫做尼可拉斯与艾蜜莉。

社会活动

1998年在美国注册了非营利性艺术、文化和教育组织项目“丝绸之路项目”,

马友友写真2

致力于艺术、文化和教育活动,希望通过把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观众聚集,打破地域隔阂。

人物评价

他的演奏有如上帝驾临,因为乔布斯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他是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之一,更是全球最有创造力、最多元化的音乐家之一。他的琴声总让人流泪,眼睛湿润,心里充满着爱和无边的思想,友友的音乐让世界连在了一起。(乔布斯、奥巴马、谭盾评)

他是与格莱美结缘次数最多的华人音乐家,他已经17次获得格莱美各项殊荣。尤为难得的是唱古典唱古典演奏的他相较于其他古典音乐家更具“兼容性”,比如他一时兴起同友人跨界合作的唱片《马友友和朋友们:为快乐与和平歌唱》,也能轻轻松松将格莱美“最佳民谣专辑奖”收入囊中。(南京日报评)

他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等,马友友都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定做新乐曲。他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他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新浪娱乐评)

获得荣誉

艺术成就

▪2017    第59届     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Sing Me Home    (获奖)    ▪2011    总统自由勋章(获奖)    ▪2010    第52届    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获奖)    ▪2006    唐大卫奖(获奖)    ▪2005    普林斯顿大学音乐艺术博士(获奖)    ▪2004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混合音乐专辑奖(获奖)    ▪2001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混合音乐专辑奖(获奖)    ▪1999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混合音乐专辑奖(获奖)    ▪1999    顾尔德奖(获奖)    ▪1998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与交响乐团合奏)    (获奖)    ▪1998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获奖)    ▪1996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获奖)    ▪1995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与交响乐团合奏)    (获奖)    ▪1995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当代作曲奖(获奖)    ▪1993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获奖)    ▪1993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与交响乐团合奏)    (获奖)    ▪1992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获奖)    ▪1990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与交响乐团合奏)    (获奖)    ▪1987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获奖)    ▪1986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获奖)    ▪1985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    (获奖)    

音乐作品

发表专辑5张全部Dvořák: Cello Concerto & Symphony No. 8 in2016-04-231首歌咏乡愁东邪西毒终极版 电影原声带2016-03-241首Yo Yo Ma - The Classic Albums2015-09-181首发表单曲1首How Come the Black Man Sits in the Back of the Bus?2013 ·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