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唐朝的安东、安西、安南、安北等六大都护府的确切疆域是什么?

唐朝的安东、安西、安南、安北等六大都护府的确切疆域是什么?

唐朝的安东、安西、安南、安北等六大都护府的确切疆域是什么?

1103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2-08-08 21:44:13
共有3条回答
邓海春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

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由于数百年间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唐太宗将治理内地的经验推广到周边,在少数民族地区列置州县,使各部首领管理本部。为管理这些州县,唐王朝又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在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

从太宗至高宗,唐建立了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九个都护府。到武后实际执政至玄宗开元天宝时,只剩下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起,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止,共存在约170年。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孜别克斯坦大部等地。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

唐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同年9月,朝廷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为乔师望,后由郭孝恪接任。贞观二十二年(648),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其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

安北都护府也是六大都护府之一,是总章二年(669)改瀚海都护府所置的,治所在今外蒙古杭爱山东端,统辖漠北铁勒诸部府、州。辖境约当于今外蒙古全境及前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垂拱元年(685)安北都护府移置漠南,后治所屡徙。

调露元年(679),朝廷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

一开始,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安南都护府改名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又复名安南都护府。自天宝以后,南诏强大,云南南盘江以南地区渐为其所有。到了开成、大中年间,南诏即大致以今云南省界与安南都护府分界。

咸通元年(860)十二月,都护府治所为南诏攻陷,未几收复。咸通四年(863)二月再失,六月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今越南海防西北),七月复置都护府于行交州。咸通七年(866)复克安南旧治,都护府移故地,并于都护府置静海军节度,重筑安南城,由节度使兼领都护。

为遏制后突厥西侵的势头,唐廷册封非阿史那氏的异姓突厥---突骑施首领乌质勒为瑶池都督,利用其实力抵御后突厥的西侵。突骑施汗国建立后,夺回碎叶城,并将其归还给唐朝。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唐朝将安西都护府分出另立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但北庭都护府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永徽元年(650)唐平突厥车鼻可汗,“突厥诸部尽为封疆之臣”,以其地置狼山、云中等三都督府、苏农等十四州,设瀚海都护府以统之,与燕然都护府壤地交错。

龙朔三年(663),朝廷移燕然都护府于碛北,并改名为瀚海都护府,原瀚海都护府移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遂以碛为界,碛南诸都督府州隶云中麟德元年(664),瀚海都护府改名单于都护府,辖境北距大漠,南抵黄河

六大都护府的出现,是唐初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许多部落自武德起就主动内附。自太宗年间起,唐朝先后平定了突厥、薛延陀等部,更多的边疆部族纷纷降附。唐王朝面临着如何处置众多归附民族的课题,而都护府正实现了中央政府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和对边疆的统治。

历史有知社

大唐曾创下了汉家王朝史上的疆域巅峰,据《旧唐书》记载:..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大唐为了有效管理广袤的边疆地区,曾先后设立了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等六大都护府。但单于都护府,后来并入到了安北都护府;而北庭都护府系从安西都护府析置而出,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故而,“四安都护府”即可体现大唐疆域之盛。

一,安东都护府。隋唐之初,高句丽已然是东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存在(其势如明末的后金)。隋炀帝、唐太宗累征高句丽而不克,而在唐高宗在位期间,大唐趁高句丽内乱,联合了新罗军攻灭了高句丽及朝鲜半岛西南端的百济。于是,大唐在今天的朝鲜平壤设立了安东都护府,以统治高句丽及百济旧地。

但随着吐蕃在西南的崛起,大唐已不能全力经营半岛。新罗却趁大唐无暇东顾之际,不断唆使高句丽的遗民叛乱,并攻占了百济旧地。其后,大唐与新罗的战争爆发,虽最终战胜了新罗,而使新罗被迫遣使入朝谢罪。但是,大唐防御的重心却已转向了吐蕃,不愿在朝鲜半岛空耗人力、财力。故而,将安东都护府的治所迁到了辽东,基本上撤离了朝鲜半岛。

今我国与朝鲜接壤的边境城市--丹东,而丹东的旧称为安东。安东即是因安东都护府而得名,新中国为纪念中朝两国鲜血凝结成的友谊,於1965年,将“安东”改为了“丹东”。

二、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辖区,大致为今天的新疆及中亚一带,曾为西突厥的故地与势力范围。但随着怛罗斯战役的失败以及安史之乱的爆发,朝廷不断从边疆抽调兵力平叛,以致边疆防御空虚。至唐朝中叶,安西都护府已基本上为吐蕃所侵占。而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更是无力收复安西地区。

三、安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位於今天的岭南、越南的北部地区。越南古称为安南国(清朝嘉庆年间,才改安南国为越南国),而安南之名即是源於安南都护府。

四、安北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原为东突厥的故地与势力范围,其辖区的主体为今内蒙部分、蒙古国全境以及俄罗斯的部分地区。744年,回鹘据有漠北之地,而建立回纥汗国,并帮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840年,回纥大败於黠戛斯;846年,回纥汗国灭亡。至五代时期,其地渐为契丹所并。

武信侯

安西都护府

设置于贞观年间,侯君集平定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之后在今吐鲁番设立安西都护府,主要遏制住西突厥势力,第一代都护为乔师望。等到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平定西突厥,安西都护府升级为大都护府,下辖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在附属小国设置州府。

(ps:此时安西大都护府牛气冲天,还遣使者巡视葱岭以西,在于阗国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通下八十州,一百一十一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厉害了,我的国!!!)

之后吐蕃势力大盛,开始与大唐争夺安西四镇,几次易手。在武则天时期,大将军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再次稳定下来。安西都护府所辖精锐部队还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战役,收复了两京。也正是精兵内调让吐蕃有机可乘,吐蕃军队占领陇西、河西,安西都护府和大唐通道中断,就这样大唐的将士也孤军奋战。

面对吐蕃的强势猛攻,大唐将士誓不投降,书写一段可歌可泣的诗篇。(都护郭昕(汾阳王郭子仪侄子)誓死捍卫大唐领土,郭昕遣使者去长安告急,唐德宗才知道安西都护府竟然还在大唐手里。)

郭昕等人死后,面对强势猛攻的吐蕃,孤立无援的安西最后失陷。

安东都护府

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灭亡高句丽,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包括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管理契丹、奚、室韦等民族。

唐代对契丹、奚也经常用兵,武则天时期契丹就反叛大唐,与大唐打了一仗,致使大将军王孝杰坠崖身死;奚人也敢反叛大唐,甚至将一位公主杀了祭旗,大唐征剿,奚人被打得七零八落。

后来安东都护府归属平卢军节度使管辖,最后安东都护府内迁至平州,可是在唐玄宗时期大唐就对辽东失去了控制,以至于渤海国做大。

安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治所在外蒙古杭爱山东段,统辖漠北铁勒诸部府、州,辖境相当于外蒙古全境以及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后来安北都护府治所内迁,等到会昌(唐武宗)五年改为单于都护府。等到契丹壮大之后,安北都护府辖地尽失,废弃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前身是交州总管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治所在现今越南首都河内,都护由交州刺史充任。名称虽然改了好几次,不过一直都没有废弃,等到五代时期,吴权(南越吴朝开创者)起兵造反,才被废弃。(从此交州跟中国没啥关系了)

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是从安西都护府分出来的,主管天山北路突厥诸部,辖境东起阿尔泰山,西到咸海。跟安西都护府一样,北庭都护府最后也失陷。

单于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跟安北都护府一开始不一样,单于都护府之前名叫云中都护府,也是管理突厥诸部。但是安北都护府一直内迁,而且名字改来改去,就安北都护府改成单于都护府,而原来单于都护府就没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