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组成。

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1年,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显示,总占地面积164.44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8.3万平方米。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图书馆藏书254.2万册,电子图书197.2万种,电子期刊30836种。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2900余人。[16]

中文名

哈尔滨理工大学

校歌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歌》

别名

哈理工(HUST)

创立时间

1950年

机构类型

理工类

机构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省属重点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

黑龙江省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65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博士后点

科研流动站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12个学院、1个教学部

校训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外文名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庆日

9月19日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西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林园路4号(南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23号(东区)、山东省荣成市学院路2006号(荣成校区)

院校代码

10214

奖项

74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

校风

团结、奋进、务实、创新

国家级精品课

3门

国防特色学科

5个

学校官网

http://www.hrbust.edu.cn

占地面积

164.44万平方米

学生人数

32900人

现任领导

赵琳(党委书记)

学校特色

省部共建高校(2015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年)、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

知名校友

高文

办学性质

公办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1948年5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哈尔滨技术专门学校成立,校址在通达街与大直街交口处,设土木、机械、电机、农学四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4年(大专),1950年首批毕业生84名。

1950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大专),校址迁至中山路212号。

1953年,隶属建筑工程部,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迁新址南岗大成街,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中专),设工民建、卫生设备、给排水等专业。

1957年,城市建设部哈尔滨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工民建专业325名师生并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成立,校址在学府路路东侧,隶属中央工业部,后改冶金工业部。

1952年5月,经松江省政府批准,松江省工业技术学校成立,校址在呼兰县麻袋厂旧址。

1953年12月,校址迁至哈尔滨道里区新阳路南侧与康安路交口处,更名为松江省哈尔滨工业学校。

1955年冬,学校划归电机工业部,后又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机械工业部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

1956年,迁至南岗区学府路西侧。

1958年11月,经黑龙江省委批准,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黑龙江工学院,原中专部分为“附设工业学校“。

1959年1月,哈尔滨工学院并入。

1960年9月,黑龙江科技大学并入。

1963年9月,附设工业学校即中专部分与大学分离。

1971年9月,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分出;9月,黑龙江工学院回原址,恢复办学。

197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工学院划归中国科学院主管,更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1981年7月,改为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主管。

1982年,仪表总局与第一、第八机械工业合并为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机械工业部属大学之一。

哈尔滨电工学院

1950年,经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批准,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成立,校址在抚顺市原二中旧址。

1952年10月,迁至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

1953年4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哈尔滨电器工业学校。

1956年,划归电机制造工业部,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6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将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改建为哈尔滨电工学院,原有哈电机制造学校中专部保留,设电机系、电材系2个系,4个专业,在校生规模定为4000人。

1971年9月,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分出,恢复哈尔滨电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0年,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成立,校址在沈阳市。

1953年,迁至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电器技工学校,同年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工人技术学校。

1956年,更名为电机制造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校址在道里区新阳路。

1958年,经第一机械工业部八局批准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专,定名为哈尔滨第一电机制造学校。

1961年10月,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66年,文革处于瘫痪状态。

1973年,恢复办学。

1983年,经机械工业部批准,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改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93年,改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95年4月5日,经机械工业部决定、国家教委批准,原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年,经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9月,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

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2022年6月消息,歌尔股份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4]8月25日,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广东东方麦田工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数字技术与创新创意产业学院项目。[15]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16]

本科专业
所属单位名称校内专业名称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车辆工程
展开表格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专任教师168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1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8人。[16]

高层次人才
类别名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
全国优秀教师张显友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大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涛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7]

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16]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布
学科门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机械工程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
哲学哲学
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学科门类二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工学热能工程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目录
类别名称领域名称
法律法律(非法学)
法律(法学)
翻译英语笔译
英语口译
展开表格
省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学科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8]

学科建设
学科类别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国防特色学科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防特色学科军用关键材料
国防特色学科电机与电器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6]

学科评估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前20%~30%)。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16]

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单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
专业名称认证时间有效时间
金属材料工程2018-012023-12
自动化2018-012023-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9-012024-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9-012024-12
展开表格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览表
建设单位名称共建学校
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展开表格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合作的企业名称实践教育基地级别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河南许继工控系统有限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汇总表
名称级别设立时间
机械基础实验与实训中心省部级2007
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省部级2008
物理基础与技术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2008
数控特色人才实验与实训中心省部级2009
展开表格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典型压力容器的焊接生产制造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刘洋
金属难加工材料切削及刀具磨损虚拟仿真实验付鹏强
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项目汇总表
实验教学项目名称设立时间
面向智能制造的切削加工过程状态感知虚拟仿真实验2017
企业创业运营虚拟仿真实训2017
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训2017
网络数据封装与传输虚拟仿真实验建设2017
展开表格
课程建设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机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解读爱情魔方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高电压虚拟仿真实验
展开表格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2019年,学校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批准立项2019年度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8项,组织结题验收11项。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8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16]

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展开表格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8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164项。累计科研款项4.65亿元;获科研奖励103项;授权发明专利1194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29篇。[16]

科研立项(部分)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
在宽温区提升聚乙烯材料绝缘性能的方法与机理研究王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宽温区储能型聚合物基绝缘介质的介电特性及调控机理研究迟庆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赫哲族整族脱贫与东北三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耦合研究汪中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绿色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张云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展开表格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三个校区建有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64.44万平方米,座位4584个;有纸质图书254.2万册;电子图书197.2万种;电子期刊30836种[16]

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术期刊

《电机与控制学报》是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核心期刊)》(EI)、英国《科学文摘》(INSPEC)、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h)、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等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和中国北方八省区“十佳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连续四届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奖”,2011年初获得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期刊奖,2013年、2017年、2019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团队奖”,2016年、2018年获得“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称号。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电气与电子工程、机械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控制工程、数理科学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科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核心板);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认定为核心期刊(A-期刊);先后被国际重要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ho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俄罗斯《文摘杂志》(AJ)、瑞典《开放获取期刊指南》(DO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等收录和施引文献;此外,该刊还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CSTP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网等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和摘引;2004年该刊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黑龙江省期刊装帧艺术作品银奖”,2005年获得首届“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提名奖,2009、2014、2016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7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8、2020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科技与管理》是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内容涵盖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等领域,具体设有科技创新管理、科技管理与绩效评价、知识管理、产业与区域经济、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栏目;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数据库收录;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北方科技期刊优秀期刊”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学术期刊,是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设有“本刊专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与育人研究”、“党建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栏目。同时针对相关理论热点、会议精神,结合时事不定期开设相关栏目;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数据库收录,还曾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

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中国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16]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武书连202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

哈尔滨理工大学在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88名。

哈尔滨理工大学在黑龙江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8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226位,全球排名第3321位。[7][13]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采用象征性创意手法,把图形、文字与数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曲直对比,富于变化。既寓意深刻,又有鲜明的时代感,给人以简洁、美观、明快、易识别的视觉形象。校徽主颜色为科技蓝。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校旗

校旗为绛色门旗,中央印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写的校名。校旗规格:2400mm×1600mm。

精神文化

校训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知行统一:“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统一”即部分联成整体,归于一致。“知行统一”,源自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其意义在于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基础,崇尚实践,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博厚悠远:“博”指大、广、通、众多、丰富;“厚”指深、重、宽厚;“悠远”即长久,远大。“博厚悠远”出自《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其意义在于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不懈地以真诚的态度追求真理,要博学厚德,为人做事目光远大,不急功近利。

校风

团结奋进务实创新

团结: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团结就是力量。奋进:奋发进取,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勇往直前。务实:勉力从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不求浮华。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校风既包括教风和学风,也包括干部作风和学术风气。

学风

勤奋严谨求是自强

勤奋:要求理工师生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严谨:严肃谨慎,严密周到。教师要严谨治学,恪守学术道德,授业至真,育人至善;学者要形成严谨求是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求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发展规律及事物本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强:经过努力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永不懈怠,成为强者。

校园环境

校内环境

校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原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校管理机构就设立在此校区,设有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后备军官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

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23号,原为哈尔滨电工学院老校区,也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最老的校区,此校区设有软件学院、法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南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仪征路249号,原为哈尔滨电工学院新校区,设有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坐落于胶东半岛海滨城市—荣成,位置在荣成市政府东侧2公里处,在招生、教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干部任用、师资、毕业、就业等各方面接受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教学主楼

西区主楼

哈尔滨理工大学新教学主楼又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大厦”,位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主校区西区的“新教学主楼",竣工时(2010年)为亚洲第二大综合教研楼。新教学主楼坐落于校园西区中轴线东端,毗邻长寿路,它是集教学、科研、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建筑。

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

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是1995年4月12日由机械部原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图书馆合并组成。

体育活动中心

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哈理工科技园坐落在高校集聚区的学府路东侧,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相聚共生,具有科技、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集聚优势。经过几年的建设,哈理工科技园在软硬件环境建设、孵化器平台建设,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体育活动中心

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于2006年开工建设,它是一个综合性体育场馆。该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冰场面积61×30平方米,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设有分会场。场馆内有观众席3800个,各类附属房间29间。配备有大屏幕彩色记分牌、完备的网络通讯系统和电视转播设备。同时还设有公共服务区、新闻采访区等。体育活动中心的游泳馆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一个国际标准泳池和一个戏水池,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水质堪称一流。

2009年2月19日—24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赛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活动中心举行,中国代表团在这里共获得了5枚金牌。

校史馆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史馆坐落在学校南教学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校史馆总体分四个展区和一个专题展馆——王大珩纪念馆。第一展区:艰苦创业(1950年--1976年)。追溯创业沧桑砥砺,回顾建校至“文革”前三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足迹。第二展区:凝练特色(1976年--1995年)。回眸改革创新之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三校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第三展区:乘势而上(1995年—2010年)。彰显科学发展辉煌成就,展现三校合并后优化资源,快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第四展区:和谐发展(2010年)。昭示理工的美好未来,展示学校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朝着新的目标迈进。王大珩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王大珩先生作为科学家、教育家的光辉一生及其所取得的非凡业绩。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史馆纵观学校发展的沧桑巨变,横跨学校发展的历史时空,集中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文化。整个展馆主要以图文形式布展,同时设实物陈列室及展柜,是一座集收藏、教育与交流等各项功能于一身的校史馆。

校园活动

截至据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8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0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官网2017年8月显示,在学校注册的学生社团有:计算机协会、电脑协会、电子协会、绿荫协会、摄影协会、武术协会、软件协会、伊水零风、雪风摄影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游学社、《溪源》杂志社、网络文学社、哈理工百科俱乐部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