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Shaoguan University),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华文化传承基地。[1]

韶关学院前身,是1958年7月成立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韶关大学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1]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韶关学院分大塘(主校区)、韩家山、黄田坝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62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4.52万平方米,纸本图书290.1万册;开设有文、理、工、农、法、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医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17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人,成人教育学生0.9万人;有教职工3080人,专任教师1560人。[1]

中文名

韶关学院

院系设置

17个二级学院

别名

韶院

创立时间

1958年

机构类别

公立

机构类型

综合

机构属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外文名

Shaoguan University

校训

立志、崇德、勤学、创新

校歌

《韶关学院校歌》

地址

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288号(大塘校区)、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26号(韩家山校区)、韶关市武江区惠民北路64号(黄田坝校区)

院校代码

10576

奖项

全国文明单位

官方网站

http://www.sgu.edu.cn

本科专业

73个

现任领导

孔云龙(党委书记)

前身

韶关师范专科学校

历史沿革

时间

名称

办学地点

教工人数

学生人数

1958年09月—1962年08月韶关师专寄办于韶州师范学校仁化县城韶关市北郊良村50550
1962年09月—1965年08月韶关专区教师进修学校韶关市北郊良村韶关市东郊九公里80250
1965年09月—1969年10月韶关师专韶关专区教师进修学校韶关市东郊九公里80200
1969年10月—1978年11月韶关地区师范学校韶关市东郊九公里80200
1978年11月—1989年07月韶关师专韶关市东郊九公里3591648
展开表格

2001年,韶州师范分院挂靠韶关学院,成立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2002年,广东省韶关卫生学校挂靠韶关学院,成立韶关学院医学院。

2022年2月14日,入选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拟认定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1968次播放07:32广东高校推荐——韶关学院

截至2022年3月,韶关学院设有17个二级学院,73个普通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1][2][3]

学院名称本科专业专科专业
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
韶关学院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韶关学院英东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韶关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车辆工程-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3]

学科体系3832次播放00:28韶关学院,位于韶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22年3月,韶关学院有理论物理、教育学、蔬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1]

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韶关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3个、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产业学院3个(含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9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1项、省级教改项目111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4个,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341个;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1]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专业:

软件工程

广东省重点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广东省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等

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园林、园艺、动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言文学、园艺、动物科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物联网工程

广东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精品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大学英语、野外生存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农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

轻工化工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育人平台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1]

学生成绩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技能及文体竞赛、创新活动等获省级以上奖项2067项,其中国际级11项、国家级581项、省级1475项。[1]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3月,韶关学院有教职工3080人,专任教师1560人;正高级职称119人、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士以上人员1277人;有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项目1人。[1]

国家督学

廖益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廖益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廖益、陈昌永、娄高明

广东省教学名师

郑春龙、王桂忠、戴经国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郭红辉、肖华茂、吴伟辉、霍英、黄国清、苗德成、张卫国、胡永红

南粤优秀教师

陆英、王羽梅、简国明、卢文贯、仲红卫、陈晓远、戴经国、郭红辉
展开表格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50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30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72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录357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市级以上科技奖57项,中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3项,国家专利116项。[1]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有广东省级科研平台14个,广东省级研究室2个,广东省级研究所7个,广东省级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1]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防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工程中心:

广东省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广东省研究平台:

粤北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理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广东省粤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禅宗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猪养殖废弃物减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书刊249万余册,现刊711种,电子图书248万余册。购买和自建的中外文书刊电子资源库127个。设有20余个文献信息服务库室,及多个独立学术包厢。已引进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超星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法意网、书生之家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超星移动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国研网等中文电子资源;以及EBSCO、Medalink百链数据库、WorldLib国外文献整合平台、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等外文电子资源;此外,还购买了MET全民英语学习资源库、环球英语学习平台、新东方在线多媒体学习库、维普考试学习平台、Wise-Video实习实训视频库、51CTO学院、起点考研网、中科JobLib就业创业知识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为在校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复习备考各种专业考试、认证考试及专业课学习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图书馆建有“大学生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定期编辑出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摘编》等刊物。[4]

学术期刊

《韶关学院学报》是韶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1月。《韶关学院学报》为《CAJ—CD规范》执行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数据库和检索刊物刊源。2017年分“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及“自然科学”出版,其中第1、4、7、10期为社会科学,第2、5、8、11期为教育科学,第3、6、9、12期为自然科学。

学术交流

2017年11月11日,韶关学院召开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中国港澳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开展本、专科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乌克兰等高校共建国际联合研发中心。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被广东省侨办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韶关学院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是广东省教师教育联盟成员高校(2017年加入)。[1]

知名校友

周凌翔钟雄兵温继优
朱贤定刘小毅伍超标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5]

获得荣誉

所获荣誉一览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韶关学院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外环上方是“韶关学院”的英文大写校名,下方是中文校名;内环图案以三根集聚的“S”线由内至外蜿蜒向上扩散为主要构图元素,辅三颗星星和六根横线,内环下方有学校建校年份“1958”。校徽主色调为丹霞红。

校徽

校旗

韶关学院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有横式、竖式两种规格,校旗中央印有启功字体的“韶关学院”校名及英文译名,校名前方或上方印有校徽;校徽、校名颜色为丹霞红。

精神文化

校训

韶关学院校训为“立志、崇德、勤学、创新”

校歌

韶关学院校歌为《韶关学院校歌》

歌词第一部分

歌词第二部分

迎着丹霞的朝阳,带着北江的激浪,来到韶关学院校园,社会也是我们的课堂。以知识美丽我们的年华,以勤奋绣美我们的青春。立志崇德、勤学创新,学好本领报效人民,立志崇德勤学创新,学好本领报效人民,热血浇出祖国的繁荣。牢记人民的嘱吒,肩负时代的重任,面向四面面向未来,在竞争中闪出光芒,用创作增进人类的幸福,用奉献表达我们的爱心,团结向上,育好品性。为驱除愚昧和贫困,团结向上,育好品性。为驱除愚昧和贫困,奋发铸造祖国的繁荣。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