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共3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15年4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陈大恩带领校教代会代表团来克拉玛依市,就与克拉玛依市合作成立克拉玛依校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代表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克拉玛依校区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教学楼、员工培训公寓、实训中心等,看望了正在校区里做毕业设计的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学生在克拉玛依的生活、学习情况。
陈大恩副校长表示,在克拉玛依的考察让他深刻体会到市政府和克拉玛依市人民想办好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本科院校的强烈愿望,并在多年里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教代会成员对克拉玛依校区筹建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已经基本达到办学的各项标准和条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能力,也一定能建设好校区。7月22日,新疆克拉玛依市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订了关于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合作意向书。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复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下文简称克拉玛依校区),12月10日克拉玛依校区正式揭牌,这是首所疆外教育部直属211高校落地新疆,自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为兰州以西唯一的教育部直属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
2015年12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等领导,以及来自自治区相关部门、中央驻疆企业、新疆15所高校负责人等100多人,共同见证克拉玛依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好事、大喜事。校区成立既是克拉玛依市的首所本科院校,也是首所疆外教育部直属211高校落地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校区揭牌仪式致辞中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新疆能否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克拉玛依校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发扬中国石油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校区建设,力争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在周边具有影响力的石油化工类大学,成为新疆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高地,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引擎,中华文化向西辐射的前沿阵地。
2016年9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启用仪式在迎宾路校区主入口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克拉玛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新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共同为校区校牌揭幕。
鲜艳的红绸缓缓落下,刻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校名和校徽的石质校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克拉玛依市领导、新疆油田公司有关负责人及校区师生员工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仪式。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红彦主持仪式。[5]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一本院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同属一个法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领导下相对独立运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生活条件
克拉玛依校区位于克拉玛依市城南新区,规划占地7200亩,规划单体建筑104栋,已建成73栋,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校园由中央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东西)、学员公寓区、实训区、滨湖公共区、生态休闲区等10个大区域构成。[5]综合体育馆由三个独立场馆组合而成,位于校园东北角。其中一馆为篮球馆,设有观众席位2957个;二馆由形体训练馆、健身馆、跆拳道馆、网球和排球馆组成;三馆由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组成,三馆均有连廊过道相通。
学生生活西区由2栋餐厅和8栋宿舍楼以及篮球、排球场等公共活动区构成。学生宿舍由4到6间组成一个单元,每间可住4名学生,每单元共用一个大厅、卫生间、盥洗室、淋浴间。宿舍有校园网接口,单元的公共区域可供学生开展集体活动。
校区拟设置石油石化类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新疆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传统及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主要开展本科生教育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主要面向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克拉玛依校区的建立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定位的,目标是办一流工程应用类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以石油大学优势学科石油、储运工程为主,并针对驻疆企业以及克拉玛依主要行业设置新能源开发、信息化建设以及物流等专业。
院系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显示,校区下设4个学院,开设23个本科专业。[6]学院 | 系 | 专业 |
石油学院 | 地质系石油工程系计算机系 |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院 | 化工系机械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能源化学工程系自动化系 |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自动化安全工程 |
文理学院 文化艺术学院 | 数学系物理系外语系体育与人文艺术系 | 俄语英语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 |
工商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会计系经济系金融系马克思主义系行政管理系 | 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4]
硕士招生专业学位类别及领域
截至2022年7月校区官网信息显示,校区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5个。
学院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代码 | 专业学位领域 |
石油学院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085703 | 地质工程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085706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256 | 工程管理 | 125601 | 工程管理 |
0854 | 电子信息 | 085404 | 计算机技术 |
工学院 | 0855 | 机械 | 085501 | 机械工程 |
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2]
重点学科
截至2022年4月,校区有“十四五”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个。
“十四五”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11月,校区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专任教师269人;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天山雪松计划”2人,自治区高层次“天池计划”全职人才13人、柔性人才1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9人,自治区天山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人,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9人;克拉玛依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5人,克拉玛依市“领军、拔尖人才”5人。
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强化新模式,推进15所高校对口援建及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校区落实落地,“十三五”期间先后有63名援建教师和21名银龄教师到校工作,对口援建工作和一批对口援建教师的先进事迹先后在教育部所属网站和相关媒体上广泛宣传。开展师资能力提升系列活动,推广先进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2018年学校“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卓越奖”评选中,校区各有1名教师获奖。举办校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区工学院刘建新老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和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工科组一等奖。
校区杰出人才 |
名称 | 人员 |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 特聘教授 | 李军(2018)刘坚(2020)田守嶒(2020) |
讲座教授 | 芮振华(2019) |
青年学者 | 张奇(2021)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李军(2020) |
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3]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校区实训中心
截至2022年5月,校区有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截至2020年7月,校区有15个实验教学中心和59个教学实验室,29幢实训厂房和4个室外实训场地。[7]
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软件工程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5月,校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等学科竞赛上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20项(国际6项、国家级48项)。[7]
实训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实训中心
克拉玛依校区实训中心按照“立足新疆、面向西部、辐射中亚”的定位,集中各方优势,打造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实训中心位于校园东南方向,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9幢实训厂房和4个室外实训场地,有22栋实训厂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石油工程、油气储运、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近20个专业的实训实习需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种类齐全、覆盖整个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校内实训基地。[5]科学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既设有石油工程、地质、储运等石油大学传统优势专业,还将开设信息安全、绿色能源、绿色化工、物流管理等拓新专业,并开展面向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教育。教学楼、实训厂房、学生宿舍、学员公寓、学生餐厅、体育馆等设施均已建成,预计经过5至8年校区办学规模将达到全日制学生8000人。
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5月,校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2个。据2022年7月校区官网信息显示,校区有联合科学研究创新平台1个,校级科研实验室2个。截至2020年7月,校区有10个科研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
联合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疆油田公司油气资源与工程联合研究院
联合共建研究院:天山研究院(与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共建)[8]
校级科研实验室 |
成立时间 | 主任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学院 |
2018年6月 | 赵嵩卿 | 油气光学应用技术科研实验室 | 文理学院 |
2018年6月 | 王琳 | “一带一路”油气产业经管联合科研实验室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科研成果截至2022年11月,校区共承担科研项目434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5项。
科研获奖 |
奖项名称 | 奖项等级 | 获奖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2021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深部碳酸盐岩地层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应用 | 李军 |
名录不全[10] |
2021年度自治区科协科技咨询项目立项 |
项目等级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重大项目 | 基于“双碳”目标下新疆油气田工程技术生产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发展研究 | 李根生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9]
学术资源图书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克拉玛依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坐落于校园东北角湖滨公共区,提供图书借阅、图文检索、学术交流等服务,未来几年完成与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共享,已初步建成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向校区师生宣布:尽管仍面临疫情防控的挑战,校区图书馆仍突破困难,尽快做好消毒工作以及防“疫”预案,将于2020年5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图书馆有六层,每层各有功能与特色。校区方面表示:将会朝着建设中亚最大最美图书馆的方向努力。
截至2020年3月,校区图文信息中心馆藏纸质图书26789册,有期刊杂志372种,电子资源与校本部共建共享
合作交流校企合作
截至2022年5月,校区已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41个企业工程实践平台。[7]
校际合作
截至2022年3月,校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合作,17所高校向校区派驻任课教师,并为校区提供一定数量的交换生名额,已累计派出179名学生赴部分高校交流学习。
文化传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校区共享“中国石油大学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形象标识校徽



共3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徽校徽由徽标和徽章组成。徽标为圆形,图案是中英文校名环绕汉字“中”的变体与学校英文简称“CUP”所构成的两个循环汇聚的油滴。徽章为徽标图案的圆形证章,教职工徽章以红色为底,图案为金色;学生徽章以白色为底,图案为红色;校友徽章为通体金色。[1]
精神文化校训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校训它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暗指石油等能源经过千万年积累变成了能量而不断地释放出来,体现了石油特色;二是作为教师来说,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三是作为学生来讲,“厚积”,即在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上不断积蓄,“薄发”就是指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物成务”出自《周易系辞上》,指(圣)人可以掌握万物的变化规律(天道),成就天下功业。这切合了石油大学以实学为务,科学地掌握客观规律,发掘万物资源,造福于民,成就功业的石油特色。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总体所表达的内涵是:石大人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不断把积累的知识和才华,特别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国家,发扬石油人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发石油等能源,为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做贡献,为成就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6月,校区有中石大广播台、新媒体中心、国旗仪仗队、心语社、大学生艺术团、机器人协会、飞扬球社、国风社、AcmeCrew街舞社等二十余个学生社团,形成了“文化润疆大讲堂”主题讲座、“净筵沉香·闻香怀古——中国传统香文化初体验”讲座、5人制足球联赛等特色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