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口前镇,地处永吉县县城所在地,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街道办事处,54个居民委员会。

口前镇幅员面积232平方公里。山地多耕地少,镇内3个街道有群山环抱,13个村民委员会镶嵌在山间平坦的耕地上。林地面积有10,107公顷,林木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多年生的落叶松为主。耕地面积为510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00公顷,旱田面积1951公顷。作物仍然以玉米、水稻为主,也有一定量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蔬菜和瓜果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1]

中文名

口前镇

车牌代码

吉B

面积

315.7平方公里

人口

9117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方言

东北官话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性气候

政府驻地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

下辖地区

9个社区、19个行政村

别名

永吉

邮政区码

132200

火车站

口前站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吉林省永吉县

地理位置

永吉县东南部

电话区号

0432

历史沿革

清顺治元年(1644)形成屯落,因北侧有两山,东西相对如门,而屯居期前,屯南有陡山两座相山寺,如天造……原属口前公社。1970年永吉县治迁此,1975年由口前公社析置建镇。1970年永吉县治迁境内,1975年析置镇。1996年,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口前、下达、镇东、镇西、前进、富裕6个行政村和以序数命名的铁南9个居委会、铁北9个居委会、吉桦14个居委会、新源10个居委会。2003年底,撤销口前乡,并入口前镇。面积266.86平方千米。2005年,撤销春登乡,并入口前镇。

人口民族

全镇共有人口26516户,116000人,其中农业人口6040户,32000人,非农业人口20476户,84000人。

镇内共有14个民族,汉族人口为数最多,其中回、壮、满、朝、苗、彝、佬、傣族和蒙古、高山、锡铂、土著、俄罗斯族等13个少数民人口为11726人,占人口总数的14.6%。

截至2018年末,口前镇户籍人口为91172人。

自然资源

口前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花岗岩、萤石、铜,有6个采石场,可采量262万立方米,年产量37万立方米;有野生药用植物细辛、黄芪、桔梗、防风、龙胆草、五味子;山野菜有蕨菜、刺嫩芽、山胡萝卜、山芹、河芹、黄花菜,菌类有榛蘑、松蘑等。

地理环境

口前镇位于永吉县东部。是永吉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7个社区、22个行政村。温德河、春登河、沈吉铁路、202国道、205省道公路过境。

口前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有吉草高速公路(G1212)、国家级公路瑷大公路(G202)和沈吉铁路贯穿境内。距吉林市20公里,距长吉两市共用的,吉林省最大民航机场龙嘉国际机场约100公里,距北大壶滑雪场40公里,距松花湖旅游风景区10公里,距长春市约100公里。

地形地貌

口前镇地处吉林哈达岭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主要山脉有歪头大石砬子山、青山子、半拉林子山、官马山,境内最高点歪头大石砬子位于口前镇、旺起镇、五里河镇三镇交界处,海拔1016.8米;最低点孤榆树屯位于巴虎村,海拔214米。

气候

口前镇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镇内年平均气温为4.9℃,大于10℃的积温为2994.6℃,年平均降水量696.6毫米。

水文

口前镇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温德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官马山、玉关、红旗、蓝旗、阿拉街、镇西等村,境内长27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西大河、春登河、巴虎河、四间河等;河流总长度72.4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口前镇主要灾害有冰雹、低温、霜冻、干旱、洪涝、大风等。2010年7月28日,口前镇遭遇特大洪灾,12小时降水量达290毫米以上,4条河流水位暴涨,多处山洪暴发,冲毁房屋2500间,千顷农田化为泥沙,近千户商家店铺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行政区划

永吉城门

口前镇(KouqianZhen),代码:220221100,邮编:132200,是永吉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66.86平方千米。辖河北、河东、东山、西山、城南、站前、水电共7个社区,口前、前进、镇东、镇西、洋草沟、迺子街、巴虎等村。

截至2020年6月,口前镇下辖9个社区、19个行政村。

2021年辖15个村,8个社区。[2]

下辖:
村(19个)
歪头村四间村双顶子村下达村
红旗村蓝旗村官马山村玉官村
阿拉街村春登村兴光村三金村
达屯村繁荣村务本村口前村
展开表格

文化

地名由来

口前得名有二,一说“地处山口之前,故称口前。”;一说满语“口皆”音转。口前曾地势低洼,一片水草,春夏之际,多蝌蚪,故称之口皆。

风俗习惯

焰火满城

忌不敬老人。有尊老习俗。忌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席间无法回避时,年轻人须背席而饮,以示尊敬。酒席上,须按年庚依次倒酒,长者举杯后,其他人依次举杯。父子不同席。忌晚辈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可向长者借火,尤忌借火,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行为。路遇认识长者,晚辈须恭敬问安并让路;与长者同行,忌晚辈行于长者先,若有急事匆匆赶路时,须事先向长者说明原委,方可超行。家中均备有多人饭桌和单人饭桌,年轻人忌用单人桌,因其只用于老人。忌男子下厨做饭、洗衣。忌家中女眷,尤其年轻女眷与男客同席饮酒。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口前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6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4所,在校生4165人,专任教师3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4655人,专任教师27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6847人,专任教师475人;有各级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5所。2011年,口前镇教育经费达343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108.54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023.74万元,比2010年增长11.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7.62%。

口前镇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口前镇有科技人才1.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2万人,经营管理人才0.2万人,技能人才0.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5万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口前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5个;电影院1座,座位112个,年放映206场次,观众达5686人次;有文化站2个;有文体活动广场10个、农村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15个、科普宣传栏15个、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8人。口前镇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水电社区老年艺术团、河东社区舞蹈队、永吉县老年大学合唱团、郭旺艺术学校、官马山村文化大院、玉关村演出队。2011年末,口前镇有学校体育场地4个,有社区体育场地8个;100%的城市社区和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31%。2011年末,口前镇有广播电视管理站1个,广播综合覆盖率40%;有中央、各省市等70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4万户,入户率94.6%,电视综合覆盖率95.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口前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0个;病床24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专业卫生人员87人,其中执业医师49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2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7人。2011年,口前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9.12万人次,住院手术3285台次,出院病人13714人次。口前镇重点医院有永吉县医院、水电总医院、永吉中医医院。2011年,口前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8.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

社会保障

2011年,口前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639户,人数9666人,支出3015.8万元,比2010年下降1.2%,月人均260元,比2010年增长26.8%;城市医疗救助1250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563人次,共支出381.8万元,比2010年增长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6户,人数1322人,支出2221万元,比2010年增长65%,月人均140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2人,支出4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6人,支出53.8万元,比2010年增长9.5%;农村医疗救助29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83人次,共支出1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28.5%;农村临时救济1432人次,支出10.24万元,比2010年增长87.4%;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0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8.24万元;有社会福利中心1家,床位140张,收养农村五保132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9500万元,比2010年下降24%;基金支出合计1.8亿元,比2010年增长31%。2011年末,口前镇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7704人。

机构设置

大砬子山

1、口前镇政府机关内设机构2个:政府办公室、财政所

2、口前镇政府事业单位设机构6个: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农村水土资源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林业工作站。

主要职能(综合概况):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镇两个文明建设规划和社会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大力搞好小城镇建设,发展镇域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

口前镇

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2001年9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撤销了原永吉经济开发区城郊街道、永吉县城南、城北街道,重新恢复组建了口前镇人民政府。组建后的口前镇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街道办事处(含54个居民委员会)。幅员面积23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107公顷,耕地面积3389公顷,总人口90533人。

重新恢复组建的口前镇人民政府,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到2001年末,全镇GDP就实现6.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860元。

在取得成绩同时,制定了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今后五年,是口前镇由夯实基础到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即逐步实现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质量的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这一奋斗目标的要求,确立永吉县口前镇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发展工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争创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完善新机制,高效率、快节奏动作,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大城市经济接轨,与国际市场接轨,建设开放、繁荣、富裕、文明的永吉县口前镇。

镇政府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口前镇实际,确定口前镇今后五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开发领域;强化城区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开发镇中心商贸区、高效农业种植区、多种经营区、中间旅游风景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和文化生活娱乐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到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8.3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900元。各阶段发展目标是:

全口径社会总产值:2003年计划达到19亿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45亿元,年平均递增12%。其中:工业总产值2003年计划达到7亿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17.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计划实现8亿元,2007年计划实现18.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8%。其中,一产增加值,2003年计划达到0.5亿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0.8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二产增加值,2003年计划达到3亿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9.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5%。三产增加值,2003年计划达到4.5亿元,至2007年达到8.2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

财政收入:2003年计划达到500万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806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0%;

招商引资额:2003年计划达到0.35亿元,至2007年计划累计引资额达到4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计划达到2450元,至2007年计划达到3945元,平均每年递增10%。

设施规划

根据口前镇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状况,可划分为8个发展区域。

镇中心商贸区

平安家园小区

商贸区在口前镇三个街道范围内,即县城城区,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7万余人,是全县政治、文化、商贸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房地产、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本区内原则上不再上新的工业项目,原有的工业生产项目不再扩大,有污染的工业企业,要尽量迁到城区外。今后新建的较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的开发设计和销售部门可设在城内,生产加工车间一律设在城外。镇内重点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都市型工业。重点发展行业是服装服饰加工、食品加工、包装、装潢、手工艺制品、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本区内在布局上要做相应调整,镇中心重点发展批发零售商贸业,至2007年,要在镇内建各类商贸营业厅,如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等。其它区域要统一规划,逐步建成专业的商业街。至2007年,要初步形成服装一条街、食品一条街、手工艺品一条街、计算机软件一条街,要形成一定规模,以繁荣镇内经济,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镇内下岗职工就业问题。

农业种植区

镇区全景

高效农业种植区重点是发展优质、高效、无污染农产品。

(1)优质水稻高产区。以红、兰旗、官马山等村为主体,种植面积900公顷,重点开发黑稻、香稻、粘稻等高效无污染粮食生产。

(2)绿色蔬菜种植区。以靠山等村为主体,种植面积300公顷,重点推行日光大棚生产,种植高效无污染蔬菜,实现四季有鲜菜上市,至2007年,建成本地区较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扩大特色蔬菜生产,创出名牌,增加农民收入。

多种经营区

(1)肉食牛养殖基地。以四间等村为主体,建设肉食牛养殖基地,至2007年发展肉食牛5000头。

(2)柞蚕养殖基地。以下达等村为主体,,建设柞蚕养殖基地,至2007年,柞蚕发展达到400把剪,使其成为吉林地区主要柞蚕产地。

(3)梅花鹿养殖基地。以四间、下达村为主体,建设梅花鹿养殖基地,至2007年,梅花鹿养殖达到2000头。

(4)种鸡养殖基地。以兰旗村为主体,建设种鸡养殖基地。至2007年,使全镇养鸡达到百万只以上,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禽业养殖基地。

旅游风景区

口前镇

自2002年开始,着手四间水库的开发论证、设计和建设工作,争取获得省、市、县的支持,筹集资金,力争2007年前,完成四间水库建设,同时连带搞好歪头大砬子山旅游风景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水利,养殖、旅游同步开发,使其成为吉林第二大风景旅游区。林木资源区

永吉县口前镇共有储林面积达10107公顷,林木储量达4万多立方米,在加强植树造林绿化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及自然资源采集加工业。

招商项目

开发大砬子山旅游资源的项目

大砬子山旅游资源简介大砬子山位于县城所在地口前镇东南17.5公里处的歪头村境内,曾名红峰山,而歪头村至今仍有人称红峰村。当地人给这座依山傍水的秀丽村庄又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儿——歪头砬子。永吉县人民政府做过规划,即四间水库建成后再开发红峰山水旅游景点。攀登大砬子山,在山腰和临近山顶的地方,分别有老道洞、银汞洞、滴水洞、黑瞎子洞以及许多无名的天然石洞映入眼帘。洞与洞之间不仅各具特色,独具风格,而且还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

开发:

1、山下到山上的路要铺设石头台阶,山腰至山顶各景点处建数座凉亭,修缮并增设石桌、石凳等设施,供游人休息和观赏,险要处可建铁链护栏。根据相关传说在相关景点石头上刻字,提醒游人联想起有关传说,丰富人文文化内涵。

2、山脚下建一处红峰旅游度假山庄,可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山庄要有农家特色,要从各方面具有走进大自然的韵味,比如住的方面,房屋建筑样式具有“龙泉山庄”的意味;吃的方面,要开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山菜、山鸡、肉兔、林蛙等山珍野味;玩的方面,有垂钓、狩猎、游泳、登山等回归自然的活动。建成这种反璞归真式的山庄,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前来游玩。

3、山下继续开发歪头水库半拉子工程。水面可建成几个有特色的养殖区,如甲鱼养殖区、鲤鱼养殖区、林蛙养殖区等等,既可以满足游人膳食,又可以供游人钓鱼。另外,还可以设定游泳区、划船区等水面区域。

4、选个合适场地建狩猎场一处,根据游人需要可猎射兔子、山鸡、鸽子、鹌鹑等等,让人体味一下当年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感觉。

5、选一僻静山坳建养殖场一座,可养殖山鸡、鹌鹑、鸽子、兔子、貂等小动物,既可以抓来做狩猎目标,又可以用来做美味佳肴,或者直接出售。

6、充分开发大砬子山的山泉资源,使歪头村20个社都安上自来水,既可让村民受益,又可使山庄获得一定的收入。

永吉县口前镇绿色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园区

项目简介: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传统的种养殖观念,增加农民收入,把科技切实有效的植入农民心里,把示范园区建成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为一体的高效生产园区。让农民亲眼看见利,在实践中得到利,使园区变成生产、实验、示范的高效生产园区及农业观光小区。项目建设内容:在永吉县兰旗村占地10公顷,建日光温室15栋,大棚15栋,果树种植2公顷,高效特色蔬菜2公顷,特色养殖基地2公顷。目前日光温室正在建设之中。项目总投资:日光温室及大棚60万元,种养殖基地1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5万元。需引进资金:90万元。经济效益:年收入60万元,净利润40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

四间河水库及歪头红石砬子旅游景区

随着县城人口的不断增加及新建工业企业的增多,县城缺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修建四间水库势在必行。水库位置在永吉县口前镇(县城所在地)四间村,距县城7.7公里。设计库容1500万立方米。修建四间水库可解决500公顷土地的灌溉及县城的防洪问题。还可作为县城口前镇的供水水源,随着四间水库的修建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四间水库上游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是歪头红石砬子,该山海拔1016.8米,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山里有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这里的自然景观也丰富多彩。

配套设施

要本着完善城市功能,树立现代化城市新形象的要求,搞好城市中心改造与建设,满足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供电、供水、供热及交通、居住、娱乐、生活等需求,进一步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经济

2001年,全镇GDP实现3.2亿元。

口前镇各行各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基本排在其他兄弟乡镇前列。尤其是商贸业发展较快,镇内有大型超市3座,有大型商贸城2座,个体工商业户达3700余户,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另外,该镇的餐饮娱乐业、房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通讯业、各种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等事业都呈现出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该镇村村通汽车,村村安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

地处歪头村境内的大砬子山是该镇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它是口前、旺起、北大湖三个镇的界山,海拔1016.8米,山势险峻陡峭,山顶树木稀少,怪石嶙峋,有的石块高达10米左右。山里偶尔会有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出没。山腰至山顶有老道洞、银汞洞、滴水洞、黑瞎子洞以及许多无名的天然石洞,不仅各具特色,独具风格,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幽风习习。一年四季驱车来此观光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可达数千人。该镇打算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大砬子山的旅游资源,并已做出初步设想。

另外,该镇一些农产品也小有名气。比如:该镇盛产食用的永吉柞蚕,出产东北三宝之一的梅花鹿茸,以及新发展起来的育肥牛等等,在吉林地区均是叫得响的。

2001年,口前镇地方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实现0.2亿元;二产增加值实现1.44亿元;三产增加值实现1.5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9540吨,财政收入实现2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815元。

2011年末,口前镇财政总收入3.55亿元,比2010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8亿元,比2010年增长5.9%;人均财政收入2847元,比2010年增长5%。2011年,口前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12元。

2018年,口前镇有工业企业34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8个。

农业

2011年,口前镇有耕地面积12.2万亩,人均1亩。2011年,口前镇农业总产值48232万元,比2010年增长32.6%,实现农业增加值26751万元。口前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口前镇生产粮食8万吨,其中玉米6.4万吨、水稻1.6万吨。口前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口前镇蔬菜播种面积0.7万亩,产量2.4万吨。口前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口前镇牛存栏5485头,生猪饲养量4.8万头,家禽饲养量31.6万羽。2011年,口前镇生产肉类1876吨,畜牧业总产值18193万元。2011年,口前镇水果种植面积210亩,产量526吨,主要品种有葡萄、金红苹果、李子等。2011年,口前镇渔业总产值897万元。

工业

口前镇工业以粮食加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汽车零配件生产为主。2011年,口前镇工业总产值为104591万元,比2010年增长26.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6%。2011年,口前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9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5%。

商贸

2011年末,口前镇有商业网点2212个,职工4300人。2011年,口前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6.5%。2011年,口前镇出口总额521.8万美元,比2010年下降13.1%。

金融

2011年,口前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45亿元,比2010年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1.9%,实现税收0.43亿元;年末有25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存款余额为8.1亿元,比2010年增长23%,人均储蓄6650元;各项贷款余额0.45亿元,比2010年增长3.4%。

口前镇

特色产品

鹿茸

鹿茸为东北三宝之一,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产于长白山的梅花鹿茸。鹿茸是没有骨化的公鹿角。鹿角每年生长一次,个别的鹿生有二茬茸,2月间脱落,4月份再长。鹿茸刚长出时又软又嫩,角外面包着一层皮,皮上长着茸毛,里面是软骨,布满了毛细血管。鹿茸的生长期一般从4月份到7月份,每天可长2—4毫米,80天内就可成茸。

优质水稻

以红、兰旗、官马山等村为主体,种植面积900公顷,重点开发黑稻、香稻、粘稻等高效无污染粮食生产。

黄牛与肉鸡

以兰旗村为主体,建设种鸡养殖基地。至2007年,使全镇养鸡达到百万只以上,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禽业养殖基地。

柞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古称野蚕、槲蚕。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

旅游

景点

大砬子山

大砬子山是口前、北大湖、旺起三个镇的界山,四间河发源于大砬子山北麓。一年四季,来歪头村攀登大砬子山的人络绎不绝。大砬子山山势险峻、陡峭,山腰和山顶岩石多显露于地表,海拔700米左右有5米高的石砬子,山顶端又有高达10米左右的大石砬子,由于石砬子多且大而得名。山体结构为风化岩,山顶树木较稀,最高峰为海拔1016.8米。山里有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出没。

口前镇

旅游区

西阳罗圈沟观光旅游区该景点距县城口前镇11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马鞍山脚下,此地有20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种植面积达120公顷,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并已注册了“罗圈沟”商标。该旅游景点将来可以建设成为以生态旅游为主,充分展示淳朴民风、民情,浓郁乡土气息和恬静田园风格的生态旅游区。

民俗村

该村距县城口前镇12公里左右,交通极为便利。自开发旅游项目以来,接待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游客在这里既可品尝正宗的朝鲜族美食,也可欣赏到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朝鲜族歌舞。该旅游景点日可接待游客300人左右。

红峰山

红峰大砬子山位于县城所在地口前镇东南14公里处的歪头村境内,曾名红峰山。大砬子山是口前、北大湖、旺起三个镇的界山,四间河发源于大砬子山北麓。大砬子山山势险峻、陡峭、山腰和山顶岩石多显露于地表,海拔700米左右有5米高的石砬子,山体结构为风化石,最高峰海拔1016.8米。

交通

口前镇有铁路沈吉线过境,境内长17千米,设口前、务本2个站;202国道、205省道在境内通过。2011年末,口前镇有县乡(镇)级公路1条,总长16.7千米,村级道路总长130.56千米,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口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