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川镇位于湖南省平江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2′22″--113°30′00″,北纬28°50--28°58′30″,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为17667人(2020年),1.2万亩良田,14万亩山林面积。地处平、汨、岳三县交界,与岳阳张谷英镇、汨罗八景乡、三江、相邻,距京珠高速、107国道仅19公里,境内有蒙华铁路经过,设有岑川车站,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

中文名

岑川镇

邮政区码

414513

面积

92.07平方公里

人口

17667人(2020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电话区号

0730

下辖地区

包湾、新沙、龙福等村

车牌代码

湘F

外文名

Cen Chuanzhen

火车站

岑川车站(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

著名景点

九龙岩

行政区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湖南省岳阳市

著名人物

黄秀

政府驻地

金沙州

地理位置

湖南省平江县西北部

镇情概况

岑川镇位于平江县西北部,地处平、汨、岳三县交界,与岳阳张谷英镇、汨罗八景乡相邻,距京珠高速公路仅19公里。全镇共辖11个村、1个居委会、2.1万人口(2016年)。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形似蜀之天府,被誉为“湖南小天府”。

岑川镇民俗古朴,该文化底蕴深厚。以商代青铜器为代表,有唐朝千年古井、李安甫侍郎墓、宋神宗御印黄氏族谱、道光状元及弟匾、李氏宗祠等一批重要文物;以九丰水库为中心,有九龙岩、天子井、飞来石、百竹园、仙人洞、猪肝吊胆等众多优美自然景观。2006年,该镇被省诗词协会和省楹联协会分别授予“诗词之乡”、“楹联之乡”的称号。

岑川镇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3000人长期在京从事装饰行业,年产值近3亿元。岑川老板敢于开拓,热情好客,乐善好施。近年来,他们为家乡公路、桥梁、学校、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前不久,又为四川5.12地震捐款30万元,为平江起义80周年庆典赞助20万元,他们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知名作家彭冬明先生在长篇报告文学《岑川人在北京》一书中对岑川老板自强不息、宽以待人的“强恕”精神作过全面的诠释和推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05年该镇争取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主线公路硬化后,连续两年共投资1000多万元硬化了全镇85%的村级公路和60%的组级公路;2006年争取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建起了3.5万伏变电站;2007年争取投资1680万元。

今年以来,岑川镇党委、政府以打造实力岑川、建设魅力家园为主题,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立镇、项目强镇、产业富镇、开放兴镇战略,着力争创农村公路建设、教育结构调整、园林宜居示范型乡镇,认真办好十件实事,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打造“湖南小天府”正在不懈努力,岑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区域概况

名字起源

相传唐朝有位官员路经此地,见周围小山环抱,有三条小江流过,谓山小而高曰“岑”,三江为“川”,便取名为“岑川”。

行政区划

岑川镇地处平江县西北部,辖11个村,1个居委会,14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余人。全镇1.2万亩良田,14万亩山林面积。

岑川 母校

该镇截止2015年底,有新沙、龙福、包湾、高峰、九峰、新福、正北、大义、水口、郭洞、新南11个村,1个居委会,146个村民小组。位置面积

岑川地处平江西北部,距县城约50公里,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与岳阳步仙、张谷英镇、汨罗八景乡、三江镇、平江余坪镇相邻,距京珠高速公路大荆收费站仅19公里。

自然环境

岑川镇风景优美,以九丰水库为中心,有九龙岩、天子井、飞来石、百竹园、仙人洞、猪肝吊胆等众多优美自然景观。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东亚热带向北亚带过渡气候带。主要气候特征为:春温多雨、寒流频繁,降水集中;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风小、雾多、温度大。年平均气温16.8℃,常年积温6185.3℃。1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为-12℃(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40.3℃(1971年7月26日)。年平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95天。年平均降水量1450.8毫米,雨雪160天。常年雨季从四月初开始,持续80天。雨季降水最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1731小时,太阳辐射平均为每平方厘米108.5千卡。

岑川风景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2005年以来,岑川镇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石膏板等建材产业响誉京城,涌现出星宇、雄伟、白沙、广大、中天、惠特等一批规模企业。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生态立镇,项目兴镇,文化强镇”为抓手,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实现镇生产总值1.36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财政窘困局面得到扭转。人均收入6085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

2016年,岑川镇党委、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县“一个总揽、三大战略、四个提升”为引领,坚持以建设“生态岑川、民本岑川、小康岑川、和谐岑川”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化作风改变、干部学习、管理创新三项措施;坚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国土城建、清正廉洁五条底线;持续推进蒙华铁路建设、岑川大道建设、集镇提质改造,岑余公路硬化工程、移民集中安置工程等民生实事工程。

自然经济

岑川镇水田1.4万亩,山林14万亩,地处高寒山区,耕地少,无霜期短等区域特点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决定了我们发展农村各业的取向是: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区域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靠“特”增收,靠“优”增效。“十二五”期间,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着力优化发展养殖和林地经济。重点抓好楠竹低改扩边高产工作,加快生态林和楠竹新造工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早中晚稻播种面积达10000亩;镇人大会形成《封山育林》决议,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创建生态村镇,生态环境进步优化;发展生态农业,联合清华大学引起新西兰技术建立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培植农村合作社,建立蔬菜、畜牧养殖基地;实施沟渠疏浚,水库处险加固等冬修水利工程,全力保障“三农”生产。另外养殖业也有一定规模,牲猪、鸡、鸭、鹅、牛、黑山羊等是岑川镇传统的养殖项目,涌现许多养殖大户。

产业经济

岑川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石膏板产业响誉京城,涌现出星宇、雄伟、白沙、广大、中天、惠特等一批规模企业。2012年有3000人长期在京从事装饰行业,2005年年产值近3亿元。

实事项目

实施政府机关公租房建设:投资650万元,建设一栋五层高的政府机关公租房,解决40名干部住宿问题;完善移民安置工程:总投资近1000万元,完善包湾响堂园、九峰等移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分批次、分轻重逐步安置全镇移民。建成31栋,160人人住安置小区;敬老院新建工程:投资200万元,新建敬老院,主体工程竣工,70个床位,全镇五保户集中供养率50%以上;新建一个垃圾中转站:投资200万新建一个垃圾中转站,该工程年内完成立项;岑川大道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修建一条长960米,宽24米的集镇大道。年内出台规划,完成好征地工作,开工投建。

2007年,该乡先富起来的人民为家乡公路、桥梁、学校、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2008年,又为四川5.12地震捐款30万元,为平江起义80周年庆典筹资20万元。

基础设施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岑川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础先行,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力进行改校、改山、改路、改电、改田、改水,使岑川面貌焕然一新。

1、交通运输

岑川处在平、汨、岳三县交界之地,与岳阳张谷英镇、汨罗八景乡相邻,距京珠高速公路大荆收费站仅19公里之地,距岳阳、黄花机场车程不到两小时,蒙华铁路经过岑川镇,设有岑川车站,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S322道(X011升级而来)贯穿整个镇域,与G106、S308紧邻,2005年该镇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主线公路硬化后,2005年到2007年共投资1000多万元硬化了全镇85%的村级公路和60%的组级公路。

2、

邮政通信

2006年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建起了3.5万伏变电站;实施集镇天网工程建设:在集镇范围内和边界地区进行天网工程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3、供水饮水

2008年完成投资1308万元的九丰水库、吐元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目前正在对小二型水库王坡水库等进行加固处险。实施集镇居民安全饮水工程:采取向上争资、社会融资的办法投资720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万人的饮用水问题,已完工通水,截止2015年底,岑川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73%。

岑川自来水厂

4、村镇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继续推行路段承包,规范公交客运车辆和广告市场管理,长期开展街道秩序整顿行动,拆除了集镇街道晴雨棚200多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建立了“专人包路边河边、党员干部包村组屋堂、群众包屋前屋后”、“村级月评、镇级季评”、“以奖代补,分级投入”等长效机制,启动了示范屋堂创建,村村配备专职卫生保洁员。

社会事业

教育失业

目前岑川镇有岑川中学、马高龙小学、长青希望小学、正北小学、博新幼儿园等,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合格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①发展教育事业。将价值100万元的镇文化站无偿捐赠给岑川中学;每年集中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去年对考上一、二本的学子每人奖励1000元。投入资金累计20万元。②创办孔子学校。支持九峰创办“孔子学校”。每到假期,周边三县七乡近100名学生就会到“孔子学院”学习国学,周边县乡群众反映良好。并成立岑川爱心基金会,对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的学生予以支持。

图为岑川镇孔子学校

文化建设

推动诗词事业。支持诗词协会,由“省级诗词之乡”晋升为“全国诗词之乡”;开展书法比赛、广场舞等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焦裕禄基层公仆节”活动,学习焦裕禄精神,传递正能量。

图为诗墙

医疗卫生

目前岑川镇有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均已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合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卫生保健和防疫得到进一步落实。建设了高标准医技楼,提升卫生医疗水平。大力发展医疗与卫生保健事业,完成镇卫生院住院部及职工宿舍的重建;在2015年全镇有50%以上的村完成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立健全农村公开卫生体系。巩固和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全镇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达到100%,综合措施落实达到95%以上,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95%以上,独生子女保健费兑现率达到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准确率达到100%,补助资金到位率100%。

社会保障

新农合、新农保、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扩建敬老院,可集中供养120名五保老人;启动了扶贫村整村整村推进、两项制度和精准扶贫工程;加大机关公租房,集镇廉租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爱心事业

2007年,该镇先富起来的人民为家乡公路、桥梁、学校、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2008年,又为四川5.12地震捐款30万元,为平江起义80周年庆典筹资20万元。并成立了岑川爱心基金会,为贫困学子提供资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岑川寓外乡友纷纷慷慨解囊,发挥社会力量,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

岑川抗战情况

1937年9月,新四军奉命上前线抗日,路过岑川,在水口村休整了十多天,首长王首道就住在村民张亚波家。当时有六名热血青民参加了新四军,他们是新开村的戴成喜、水口村的李奉、朱麦庄,新南村的李少春、苏南湘,九峰村的李郁生。其中有两位成为烈士、四位负伤。

1937年11月,国军第四军(军长欧阳诚)率部驻扎在岑川郭洞肖湾大屋,一年后第四军调往他方作战,二十军换防驻扎岑川至抗战胜利,二十军指挥部驻扎包湾元角大屋,大门对联“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以示抗日决心。二十军军长杨汉域住在新南村田背大屋,下设八处分别驻扎在新南、大义、包湾等各个村落,其中军官培训团借用正北村朝议大夫李浴池故居--强恕堂,并租用屋后六斗大丘为练兵场所,日本飞机多次前来侦查轰炸,被炸毁的房屋达40间左右。

二十军军需处设在九峰村袁家山,修械所借用九峰黄氏祠堂,修理机械和制造枪支。先后两次日军进攻以摧毁这两处重要军事要点。

在岑川打得最惨烈的战斗属雷峰岭争夺战,日军于1944年5月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岳阳新墙河防险,沿岳阳关王、汨罗大荆、三江、智峰、岳阳步仙,兵分三路,在飞机的掩护下长驱直入,二十军进行了艰苦的阻击,但抵敌不住,只好退往深山老林,双方伤亡惨重。日军在岑川烧杀抢掠,危害百姓。

岑川人民在国难当头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抗日军队同甘共苦,踊跃参军,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色地情

1、历史人文

岑川镇民俗古朴,文化底蕴深厚。

(1)古桥

1大小水口桥 小水口桥位于新开村瑶华山前面,只有一个石拱,又名王家桥。距县城八十里,明代凌坚志建。大水口桥距县城九十里,在岑川水口寺下,雍正中,知县李凤生以岑川水口宜建桥,里绅朱庆旦至乾隆三十年,里众修之,并建凉亭,有水口桥记。道光六年,正北强恕堂里绅李萼重修。桥 有三拱,可承载十吨左右卡车。桥下即汨罗三江湘平村。

2新嘉桥 位于正北去九峰要道,修建于乾隆中,倡修人李应白。

3甘家桥 位于水口村甘家桥,修桥人不详。

4济川桥 又名朱公桥,元末朱姓人建。明成化中,朱赞德修,后圮。清乾隆三年,僧醇 朴募修,又圮。乾隆四十二年,李文章倡众重修。

5中立桥 位于新开村紫宵观前。于喜庆二十一年,邑绅李萼、李棣募修。有中立桥记。

(2)古木

1大义村白沙墈屋有古樟一棵,大数十围,高十余丈,夜间有神火。

2正北山京里南岳圣庙古樟树,虽历千年之久,现仍枝桓重叠,生长茂盛。

3正北强恕堂土地庙古槐树。

4九峰朝阳坦古松树。

5高峰村兄弟古杉树。

6新福五尺塅土地庙古纸皮树。

7水口桥侧古枫树(与樟树同蔸,若连理然,瑞物也)。

(3)古寺、观、庙、祠

1水口古寺 位于水口与郭洞交界处。宋建,毁于文革。解放初期守寺长老张寿坤,传弟子王其林,寺中“佛法僧宝”铜印至今保存完好。

2青潭寺 位于正北村青潭组,又名雨花寺,康熙中募建,咸丰十一年里绅李流风等募修,抗战中被日寇炸毁。

3青隐寺 位于九峰村元新境内。邑人余兴瑞曾题诗曰:不知青隐寺,跌坐问苍松。流水穿危石,闲云补断峰。乌投深树宿,僧向小溪逢。时有落花至,铿然闻梵钟。平江道光知县俞凤翰曾下乡劝捐路宿青隐寺,题诗三首:(一)疏蝉咽响日初斜,清隐禅林小驻车。翠竹千竿阴满地,西风吹遍鬼灯花。(二)筹捐几度役风尘,若干豪雄立指困。寇患未纾财力尽,愧无长策累斯民。(三)清隐梵园银杏树,体兼数抱势参天。乔柯旁挺皆千尺,朽质中枵几百年。惯耐风霜秋剥蚀,不教狐兔夜沿缘。扶持自仗神明力,落叶空山好定禅。

4九峰寺 在九峰枯大屋组境内。唐天宝中,侍郎李安甫建并隐居于此。清举人李文龙曾来访寺吊古:禄山乱后逊荒多,明府曾兹隐洞阿。访寺已无唐代刹,思安犹有李公坡。千秋黄壤存封鬣,一代乌纱委逝波。争奈雨淋铃制曲,当年只为马嵬歌。

5长岭寺 建于何年失考,位于龙福村。乾隆四十二年有义士吴光普、吴立朝捐田一石,收租谷以供香火并施茶以便来往行人。

6紫宵观 建于宋代,位于新开村紫宵观。解放后有道友唐桂兰、唐仁翘先后在此住观。观内象牙朝芴至今保存完好。

7水府庙 即金沙洲瑶华山庙,又名金爹庙,内供睢阳烈将张巡和姚合明二神。原已成粮站,现已复修改址到新开唐贤头,有复修庙记。解放前每年要在庙中唱戏48本,亦名社戏。

8雷万春庙 又名万爹庙。在水口村境内,内供睢阳烈将雷万春神像。解放前同样每年要唱戏48本。现已复修。

9巫峰山庙 巫峰山庙建在岑川最高点,海拔600米,内供奉王灵官和真武祖师。神庙始建于明代,毁于文革,改革开放后以后复修,现已重修,水泥路已硬化至绝顶,香火非常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10麻衣庙 始建于明代,地址位于水口与大义两村交界处。毁于文革,改革开放后,群众复修,内供奉湖北孝感杨孝子神像。她与巫峰山一样,香火也同样旺盛。

11观音庙 位于高峰村三角湖的曲幽深处。始建于明代,毁于文革,内供奉观音菩萨。

12李氏宗祠 始建于唐末。该祠子孙系李世民嫡系。李氏族人人口很多,大多迁往外省外市县。过去四时祭祀,非常热闹。40年代民国平江县参议,谈岑乡长李庆宜在宗祠内创办新学—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名曰:岑川行健完小,解放后改名为岑川完小,现已纳入省级文物保护。

13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朱氏子孙是宋大文豪朱熹的嫡系,朱夫子曾孙朱隆适岑川新南田背屋,现繁衍人丁博士上多万,多数已迁往外地。解放后朱氏宗祠曾作为岑川下塅的中心小学,被文革拆建工厂,现祠已重建,改址至大义大丰山。

14苏氏宗祠 建于明代,位于新南村,毁于文革,其子孙是苏东坡长孙支房。该祠解放初期是新南小学所在地。

15甘氏宗祠 建于水口村,毁于文革。

16戴氏宗祠 建于明代,位于新开紫宵观。解放初期为是岑川小乡办公场所。改革开放以后,戴氏族人两度维修,祠内有戴兰芬“状元及第”的匾额。

17黄氏宗祠 初建于明代,位于九峰自冲组。因该地当北风,生蚁蛀,清乾隆年间,迁址至九峰天心塘,名莲花形。1972年九峰水库由十米石坝加高为27米土坝,祠堂将淹没被拆毁。清乾隆年间,天子御师,翰林院一级检讨黄秀告老归家在宗祠内邀子弟亲教经书。乾隆游江南来九峰看问过黄秀,故九峰有“天子问安”之美称。黄秀死后乾隆还寄来挽词:“朕未登基,先生教之;朕初登基,先生辅之。教之、辅之,胡何去之。”黄秀亲书木刻对联至今保存完好。后名贤黄贡庭、黄力湘、黄雨霖、钟楚恒、黄建光接着办学馆至解放前夕。大革命时期湘 北红军独立团(300多人,团长邱训民)在黄氏宗祠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黄氏宗祠又借给抗日二十军398团二营作修械所。解放后,黄氏宗祠又是九峰、元新、新福、高型四村中心小学所在地。首任校长周保民,最后一位校长是李宏宜。九峰黄氏宗祠于2012年上复修竣工,祠内安排了三间房子给岑川诗词协会办公。并有教室六间,可代200多人读书。现宗祠已办起了孔子学校,已经申请并即将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民俗风情

君问岑川事,岑川俗尚纯。衣冠周制旧,礼乐汉朝新。

竹箭矢凡鸟,金刀剖细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这是晚清秀才苏隐吾答外省客人问岑川的一首诗。秀才用40个字全部概括了岑川的风土民情,诗中重点说明岑川是一个受老祖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地方,从穿戴到礼仪还尊重几千多年以前的传统,大多数礼节岑川与我国南方基本相同,但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1)

夜歌

岑川的夜歌引起了外地人的重视。2009年10月,湖北省高级工程师王某在岑川做客,听唱夜歌一夜未合眼皮,并当即掏出现金800元要夜歌师去买面新鼓(因岑川夜歌靠打鼓调节节拍),让青年人都学习唱夜歌,进一步弘扬夜歌文化。他还要岑川人将夜歌拍成录相,他要拿到武汉电视台去播放。岑川人的父母死了一般不做道场,只请和尚或道士做两天一晚的事叫斋七,又叫总七。其中有坛法事叫打灯,打灯要散花,散花是要用打油诗的形式互相随口吟唱,具体要求要以花为题目,寓意将故人引到花园里去观花散心。散花一般由和尚先开头,接着是陪东,后祖至所有亲戚,如果你做后祖不知道散花,必须请本姓人代劳,否则你就会汗颜削色。

(2)祭祀。

岑川人相当敬重祖先,一个小小乡镇有各姓大小宗祠十只,即朱、黄、吴、戴、甘、苏各一只,李姓四只。过去每到春夏秋冬四时,岑川人都要到自己的家庙去祭祀祖先。岑川的祠堂几乎都是总祠,外省市的族人经常要来岑川祭祖,本地人尤其重视。祭祖要杀猪杀羊,邀请乐队,玩龙舞狮,还要撰写祭文,谁的祭文写得好就采用谁的。无论谁多富有,无论谁的官多大,到了祠堂里你都是普通一员。

岑川人因受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人与人之间,毗邻之间,关系处理相当和谐,岑川与四周有三县七个乡镇的山林交界,过去从未听说过岑川与外地发生特大山林纠纷和其它纠纷,双边关系相当和睦。遇难共同抵敌,遇喜相互道贺,岑川的人士历来受到邻边的尊重,岑川人经常到岳阳、汨罗去做客,他们总是这样说:“您先生亲自发了驾,给我们弊地增了光……”确实,先人为岑川今天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作家彭东明为岑川人写了《岑川人在北京》,更是岑川人的骄傲。

文化艺术

一、岑川历来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少人著书立说,自清至今有下列人士出版书籍:

1、朱庆旦:字明斋,乾隆丁巳进士,大义村人。著有《四书文》、《明斋文稿》、《北道吟草》。

2、李文龙:字梦师,号尺阶,包湾村人,乾隆己亥举人。曾集唐诗句作七律一百八十首为清高宗祝寿,名为《唐祝嘏》。

例:万寿南山对未央,南楼北斗两相当。河清海宴乾坤静,阆苑瑶台岁月长。五夜星辰归帝座,九衢风土带花香。龙江遥望菲烟拜,浩气氤氲金玉堂。

3、李昌迈:字理廷,号东坪,新开村人。著有《学诗别钞》、《诗坪》四卷、《东坪诗草》四卷。

例《赴京宿客店》:万里京华道,驰驱及盛年。东风生绿草,征路入青天。游子怜春日,他乡宿晚烟。苍忙中夜舞,明月照床前。

4、李萼:字丰华实,号集楼,正北村人,封五品,监生,著有《家范》、《四勿斋遗稿》。

几日暂违四勿轩,重来顿作别离言。

难逢胜会荒三径,好觅佳期到九泉。

秉性常昭心不死,余生未尽恨长吞。

十分恩怨横胸臆,化作丹枫血泪痕。

5、李以任,字俦我,监生,正北村人,著有《读书法》《训蒙诗梯》、《学规纲领》。

暝斋兀兀拥芸箱,有客同杯庭月光。

萍水不须携虎节,风尘宁待历羊肠。

逍遥神马身无系,洒落银河意正长。

闻誉雅知新句好,珠玑未放定铭黄。

6、李周氏,岑川包湾李克芾之妻,著有《养贞阁诗钞》。例其思夫诗:

眼泪汪汪落砚池,寒心忍写断肠诗。

自从昔日悲分袂,直到如今懒画眉。

无药可医长夜恨,有钱难买少年时。

此情寄与南山鸟,飞到江边报客知。

7、黄秀,派名枝秀,字实庵,号道山,出生九峰大屋园后迁岳阳西塘三店村。晚年卜居岳洲学前街驿马巷,曾聘修《贵州通志》总裁,续撰《巴陵县志》,先后著有《评史质言》《道山诗文集》《读史百咏》《讲义文稿》百余篇,《奏牒》十条。

8、李素纯,水口村人,当代中学教师,曾编写过《省劳动技术教材》,《社交应用文写作》,文革中编写过《葡萄架下》现代戏剧本。

9、李高仁,正北村人,军人,著有《奋蹄集》诗文选。

10、李启斌,包湾村人,教师,著有《巫峰草》诗文集。

11、吴东凡,九峰村人,中学教师,著有《清风集》诗文集。

12、黄俸仁,九峰村人,农民,著有《岑川古今诗文选》《岳汨平邻边诗联选集》、《小天府古韵新风》,名《九龙泉》三集。另撰写了《爱民公仆――余中生》。

二、岑川历来爱好

花鼓戏

解放前岑川比较封建,虽然要演唱百多场各类戏剧,但都是请外地剧班唱的,不许地方人学演员。解放后至文革前夕,岑川成立了四个花鼓剧班,他们是水口班,班主李赞成;大义正北班,班主朱为成;九峰新福班,班主黄训桃;高型班,班主李守成。特别是水口班演技最高,他们的剧班还上演到了湖北、江西等地,特别班主李赞成,有赞成不到不开锣之说。文革至今,四个剧班全部停演。2015年黄俸仁又组建了孔子学校花鼓剧团,并自编了《咬指痛心》、《张员外嫁女》、《带着婆婆改嫁》三个花鼓戏新剧本。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岑川各大队(村)几乎都组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各宣传队都编排了革命现代样板戏,包湾、新开排演《红灯记》,新南、新福、大义排演《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正北水口排《智取威虎山》。各大队宣传队除演革命样板戏外,还自编了许多快板、三句半、小品等。九峰大队还自编了《王老虎抢亲》。包湾村的《红灯记》在修汨岑公路于三江公社慰问演出,观众达三千多人。

岑川历来有人耍皮影,大义的朱军泉、邹兴龙,正北的李丙希、新福的黄庭魁都是唱皮影的好手。

岑川人自古喜欢玩龙舞狮,至今新福、雷峰青年都善此道。

人口

2021年,平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岑川镇人口为17667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