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浙江音乐学院成立大会
浙江音乐学院的前身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开设高等音乐教育的高校,被誉为全国最美的音乐学院。李叔同先生早年在这里从事学堂乐歌的写作和教学,学院因此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1982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0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做出了要兴办音乐学院的决定。
2012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启动筹备工作。同年12月26日,浙江音乐学院校园正式开建。

浙音设计图
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建制划转到浙江音乐学院。2014年11月16日,浙江音乐学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筹建。
2015年9月,浙江音乐学院(筹)整体搬入新校区办学。同年10月16日,学院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设置评审。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浙江音乐学院,办学层次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学院归口省文化厅管理。同年5月8日,浙江音乐学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出席大会。同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建浙江音乐学院的意见》。
2017年2月,经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同年12月,浙江音乐学院创业学院正式成立。
2018年3月,浙江音乐学院经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9年5月,钢琴演奏家郎朗受聘浙江音乐学院名誉教授。[8]
2020年4月10日,浙江音乐学院等11所音乐学院千人云合唱音乐纪录片《我们》。[1]6月18日,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室内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成立;[10]9月16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成立。[11]
2021年5月30日,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研究所正式揭牌。[9]
2022年9月27日,浙江音乐学院与宁波银行杭州分行银校战略合作签约暨“浙音校友卡”首发仪式在浙江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厅举行。[7]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教职工645人,其中专任教师357人。[4]
教师队伍结构
各结构人数比例 | 人数 | 比例 |
学历结构 | 博士 | 48 | 17.0% |
硕士 | 176 | 62.2% |
职称结构 | 正高级 | 44 | 15.5% |
副高级 | 52 | 18.4% |
中级及以下 | 187 | 66.1% |
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2]
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立了12个教学单位和附属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叔同学院,开设8个本科专业。[4]
所在系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学制 |
作曲与指挥系 | 音乐表演 | 音乐表演(指挥) | 5 |
钢琴系 | 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 4 |
声乐歌剧系 | 音乐表演(声乐演唱-美声) | 5 |
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民声) | 5 |
国乐系 |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 | 4 |
展开表格学科体系截至2018年5月,学院设有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培育),4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
音乐与舞蹈学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
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培育,一级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艺术硕士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10月,学院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演播厅2个、排练厅104间、琴房935间、录音棚8间以及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4]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数字音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科研平台,以及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歌剧学院、室内乐学院和合唱学院5个新型表演学科教学平台。[4]
科研成就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省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浙教函〔2022〕10号),学院共有4项成果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获奖数位列浙江省本科高校前列。其中,由杨九华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以新文科为导向的西方音乐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由张云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学演贯通、舞台淬砺、产学相融’的表演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由董德君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室内乐(Ⅰ-Ⅵ)系列课程‘四维联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由林林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跨学科交融的‘中国音乐理论课程体系’建构之探索实践”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5]
2021年10月,浙江音乐学院刘涛老师和王博同学获得本届金钟奖美声第一名和第四名,这是国内最牛的音乐奖项之一。[14]
学术资源学术期刊
2017年10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音乐文化研究》正式创刊。
《音乐文化研究》是一本将着力聚焦于研究主题的专题性期刊,同时将突破仅仅把音乐作为音乐或者艺术开展研究的思维藩篱,把音乐上升至文化的层面,搭建学术发声的平台。《音乐文化研究》以国内外音乐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群体和具有一定基础的音乐爱好者为主要对象,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刊载音乐文化研究新成果,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探索音乐艺术规律,促进音乐文化传播交流,服务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创新发展。[16]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学院北区,是各类书籍、文献及期刊的信息中心,是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自面向师生开放以来,努力推进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逐步使其成为资源建设富有音乐特色、服务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多元图书馆。
图书馆总面积12000平方米,共四层。负一层为综合书库和期刊阅览室,一层为专业书库,二层为乐谱样本库及学习空间,三层为办公区。[17]
学术交流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院与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并与15所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18]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校徽

校徽
学校标志融合“浙”之形、“音”之声、“乐”之意,充分反映地域和专业特色。标志分左中右三部分,左侧结合之江之畔水与韵律的元素,中间加入乐器元素,右侧呈现的是两位韵动舞者的姿态。整个标志旋转180度,体现富有韵律的五线曲谱特征。标志与中英文标准字校名搭配有横式组合、上下组合、竖式组合三种形式。[19]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白字,左上方为校标,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校名为李岚清题写。
精神文化校训
事必尽善
校歌
浙江音乐学院校歌(歌词)(圣洁而宁静的)作词:李岚清、作曲:徐孟东西湖之畔,之江之滨;人才辈出,大师故乡;这里是中国新音乐的摇篮,这里是文化艺术的长廊。律己通容,事必尽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把先进文化薪火相传。同学们,迎着灿烂朝阳,努力学习,奋勇向前,向前。 | 
校歌 |
校园环境

浙江音乐学院北门

钟楼

校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