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上集:太阳旗92万次播放16:21因尺度太大,删减130分钟,这部史诗级华语大片,太可惜了!
海报
上集以象征日本的《太阳旗》为名,由1895年日军占领台湾开始,演至1930年雾社事件,并酝酿着眼于雾社公学校事件爆发前后的描述。1930年,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则照例举行联合运动会。当联合运动会开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属齐聚公学校之际,赛德克雾社群之马赫坡、荷戈、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六部落赛德克族人,由雾社群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发难。
当日清晨,雾社公学校(现今台电万大电厂雾社分部)运动会,由能高郡守小笠敬太郎主持开幕典礼,其他日本人都前来观礼,这时候预先埋伏的赛德克勇士,在莫那·鲁道攻击号令下,立刻展开猛烈的突袭,在一阵毫无预警的混战中,将运动场内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杀。
另一方面,莫那·鲁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潜入马赫坡山取材地、袭击日警,并命长子达多·莫那(Tado Mona)潜入马赫坡社警察驻在所,亦将日警及其眷属全数枪毙。后分成数队,切断日人对外的所有电话线路,陆续袭击各部落之警察驻在所,掳擭弹药、枪械。借此向雾社地区的各个部落宣告,反暴统治之圣战已经开打,终致纷纷群起响应。
在震惊愤怒之余,日军旋即调度派遣驻扎台中、花莲的步兵与警力,区分两路向雾社方面挺进;莫那·鲁道率领族人抗敌缠斗、辗转退守马赫坡石窟。一场双方分别为了资源与报复围剿、祖灵与灵魂尊严的异族战端,就此揭开序幕。
下集:彩虹桥2349次播放09:41华语史诗大片,台湾版勇敢的心,真实事件改编《赛德克·巴莱》下
《赛德克·巴莱》角色造型照
下集《彩虹桥》则进一步描述日军大队兵力进犯,与莫那·鲁道带领赛德克族浴血抵抗的过程,并深入刻画族人从容牺牲后,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故事。接续上集赛德克族发动公学校冲突事件,致使日人遭遇殖民占领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后,日本驻台陆军少将镰田弥彦衔命调动高达三千名以上的军警,挟以山炮、机枪等优势武力,联合前往雾社讨伐。
另一方面,原先对部落友善的巡查小岛源治,也因自己的妻儿在运动场上死于非命,愤怒痛苦地完全失去理智,而强迫莫那·鲁道的世仇、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出兵,协助日人打这场毫不擅长的山区游击战。
然而,世代山居的赛德克族熟悉当地绝壁地势,导致增援的日军部队始终久攻不下,伤亡无数。眼看清剿不力,日军于是改以派遣飞机投掷毒气弹,形成了少数民族以猎枪、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大炮的局势。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对峙,抗日族人死伤惨重;赛德克妇女此时也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于是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记号,誓死抵抗、宁死不屈。
原本发誓要一天拿下雾社的镰田弥彦,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莫那·鲁道的骁勇善战,深深感叹:“三百名战士抵抗数千名大军,不战死便自尽!为何我会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区见到我们已经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是这里的樱花开得太红艳了吗?”
为了灵魂自由,不惧牺牲战死的赛德克族人与勇士,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旅程也于焉展开。[1]
角色介绍
- 莫那鲁道
- 演员林庆台配音
- 德克达亚群Seediq Tgdaya(日据时期称雾社群)马赫坡社Mehebu头目。体躯强壮,以饶武善战闻名,为德克达亚群重要部落头目之一。莫那鲁道娶巴冈瓦力斯Batan Walis为妻子,生有二男三女。日人治台后对赛德克族人进行高压统治,逼使缴械归顺,后复强迫族人服劳役,视族人如牛马,对日人恨之入骨,但又深知日人强大,故一直隐忍。但因其妹嫁给日警却遭遗弃,以及长子达多莫那「敬酒风波」遭耻辱,在二子强力劝说下,联合德奇塔雅群六部落於1930年10月27日於雾社地区对抗日本强权,最后弹尽援绝,遁入马赫坡岩窟,杀死家人后自杀壮烈成仁。
- 马红·莫那
- 演员温岚配音
- 莫那·鲁道之女马红,看着部落人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士兵们为了家园和自由英勇出征,经历家人的生离死别,坚毅的她为了不拖累父亲、哥哥和丈夫,忍住悲伤暗自许下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决定。
- 花岗一郎
- 演员Bowkeh Kowsang配音
- 族名Dakis Nomin,德克达亚群荷戈社Hogo人。自小聪颖,就读雾社番童教育所时,被日人教师取名花岗一郎。后保送埔里日人寻常小学校高等科就学,毕业后升台中范学校(今台中教育大学)讲习科继续读书。生性沉默寡言,性情保守,不善言辞,眼睛炯炯有神,头脑清晰,反应明快,喜爱剑道与柔道。他自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后,奉派到马赫坡蕃童教育所任职,翌年即被派任波亚伦蕃童教育所继续教职的工作,奉当局命令,娶川野花子为妻。「雾社事件」爆发后,在恩(对日)、义(对族人)纠葛下,与家族集体在花冈山自杀。
展开全部幕后制作
247次播放02:30震撼--《赛德克·巴莱 》幕后排练 ——赛德克·巴莱之歌
剧照
由于全片长达4.5小时,故拆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太阳旗》于2011年9月9日在台上映,下集《彩虹桥》于9月30日三周后接连同步上映。
该片在2003年曾先以一支5分钟试拍片开始筹备,但终因募款不足而暂告中止;后魏德圣改以执导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在2008年上映并创下全台最高国片票房纪录后,重启《赛德克·巴莱》拍摄计划。
全片从最初发想、史料汇整、剧本企划,到拍摄后制完成,前后超过12个年头。
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词语,出自赛德克语(Seediq Bale),意为:“真正的人”。
1.由于全片长达4.5小时,故拆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太阳旗》于2011年9月9日在台上映,下集《彩虹桥》于9月30日三周后接连同步上映。
2.该片在2003年曾先以一支5分钟试拍片开始筹备,但终因募款不足而暂告中止;后魏德圣改以执导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在2008年上映并创下全台最高国片票房纪录后,重启《赛德克·巴莱》拍摄计划。
3.全片从最初发想、史料汇整、剧本企划,到拍摄后制完成,前后超过12个年头。
4.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词语,出自赛德克语(Seediq Bale),意为:“真正的人”。
获得荣誉
电影奖项 | 获奖奖项 |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2011) | 获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徐诣帆)、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何国杰)、最佳音效(杜笃之)、观众票选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魏德圣)、最佳新演员(林庆台、徐诣帆、林源杰)、最佳摄影(秦鼎昌)、最佳美术设计(种田阳平)、最佳造型设计(邱若龙/邓莉祺/林欣宜/杜美玲)、最佳动作设计(梁吉永/沈在元)、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拉卡巫茂/何国杰《看见彩虹》) |
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11) | 影片金狮奖(提名) |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2012) | 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提名)魏德圣 |
最佳新演员(提名)林庆台 |
展开表格作品评价

剧照
名人点评韩寒:这是一部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不用思考所谓的文化,殖民,隔阂,族群,只需要看见男性应该如何去战斗。
李冰冰:信仰、图腾、民族骄傲、丰满的灵魂……这些久违词语突然闯入,让我猝不及防,泪流满面。
媒体评价《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诗电影。它基于史实所展开的创作,没有刻意地升华与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现。它所诠释的命题,不但属于曾经的台湾少数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在华语电影整体倾向于颓废、萎靡的创作状态时,它几乎是以骄傲的姿态,宣告电影精神不死,捍卫着华语电影在好莱坞、日韩电影面前的尊严。(凤凰网)
赛德克·巴莱是对勇者的称谓,影片也确实着力表现一种不畏压迫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看这部影片,不但震撼于战斗场面之激烈和少数民族性格之刚烈,更能从内心深处体味到坚毅、勇猛、宁死不屈的精神。走出影院,硝烟很快散尽,但这种源自精神的感动却能驻扎很久。(网易娱乐)
鲜血、残肢、断头,伴随着美到让人难以呼吸的山川河流,这样的镜头下,也就适合伴奏着关于先祖训诫的画外音,这也让《赛德克·巴莱》些许具备了一点点泰伦斯。马利克在《细细的红线》中的诗性气质。可这些画外音也实在有点不加节制,连带被剪去的情节,一道让复仇的由来缺乏动机。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弱小民族的抗争故事,永远是不必多费笔墨去解释的。(腾讯网)
在长期萎靡的台湾电影界,雄壮热血的《赛德克·巴莱》的出现,仿佛羊群里闯来了一匹狼。而比起为了追求大片体量的270分钟上下集台版《巴莱》,导演魏德圣重新剪辑的153分钟内地版,更洗练单纯,依然充满了令人屏息的力量、速度和杀伤力。以三百勇士对抗三千日军,这是一场明知无幸,依然飞蛾扑火般的反日抗争。电影《巴莱》恰恰牢牢扎根于这今人难以理解的文化,为野蛮人书写着他们的血性和骄傲。《巴莱》在技术细节上还略有瑕疵,然而在成功构建了动人心魄的史诗格局战争片的同时,还能承载着丰富深邃的人文立场,不但是台湾、华语电影的仅有,甚至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罕见。(时光网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