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编之都”——海宁市马桥街道,西距杭州市区60公里,东距上海市区100公里,全街道总面积39.2平方公里,现辖5个行政村,6个社区,191个村民小组,人口37189人(2010年)。近年来,马桥街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一城四地”、打造“两富”马桥总目标和“工业提升发展、农业转型发展、三产创新发展”总战略,拼搏勇争先,实干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亿元,同比增长7.5%;财政总收入8.1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8870元,同比增长8.0%。

中文名

马桥街道

政府驻地

海宁市马桥街道马桥路428号

别名

城南新区

地理位置

杭嘉湖平原

面积

39.2平方公里(2010年)

人口

37189人(2010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74.4亿元(2017年)

电话区号

0573

外文名

MaQiao Subdistrict

下辖地区

8个行政村,1个社区,191个村民小组

车牌代码

浙F

邮政区码

314400

火车站

海宁站

著名景点

环城河

所属地区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行政类别

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330481004000

建制沿革

以昔有马桥得名。民国初置镇。1947年为纪念抗日英雄陈士伯,改名士伯乡。1958年属湖塘公社,1961年析置马桥公社。1966年易名红旗公社,1982年复原名。1983年易为乡,1988年复置镇。产稻、油菜籽、蚕茧、生猪、淡水鱼等。有纺织、针织、缫丝、机械、服装、轴承、建材等厂。达泽庙、柏墅庙、伊家桥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商贸兴盛。有公路通市区。

马桥全景

2000年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马桥镇划出东长村,东长村划归硖石镇,湖塘镇撤销并入马桥镇。2003年,马桥镇撤镇改街道,从此并入市区行政版图,开启城南新发展。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2003年,设立马桥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为原马桥区域(先锋、正阳、新场、马桥、柏士村;桐溪社区居委会和原湖塘区域(新塘、民胜、利众村),共8个行政村、1个社区,办事处定址马桥路428号。

地理位置

马桥街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为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立,东连硖石街道,西接斜桥镇,北毗海洲街道,南邻丁桥镇,区域内01省道、新08省道、海宁大道和江南大道围绕整个行政区域。

街道概况

马桥街道全景

上世纪80年代,马桥经编行业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成长,形成了以经编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全街道共有500万以上规模企业108家,其中经编及相关配套企业84家。2003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省经贸委、嘉兴市、海宁市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近年来,马桥街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领先的经编产业生产基地、现代化城市新区和走在全省前列新农村”的总目标,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街道农业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果蔬种植和种畜禽养殖为发展主流。街道种鸡、种猪、种羊、种苗、种鳖养殖在浙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随着效益农业的不断推进,将基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生态化、效益化、机械化。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经编针织工业专业区、嘉兴市十强乡镇工业园区、嘉兴市重点工业园区、嘉兴市十强工业功能区等荣誉。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4亿元、财政总收入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3元,分别同比增长14.7%、30.7%、24.6%、8.35%。

经济建设

总部基地大楼

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是马桥的骄傲。经编园区始建于1999年,总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至2005年7月,共拥有入园企业150多家,投产企业130多家,海宁市10家大型经编企业有6家入园。区内有省批股份制企业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园区还是省计委批准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省重点工程项目,园区15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20亿元,园区的高档经编设备达480台套,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左右,产业用布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海利得、锦达和吉恩仕等3家企业投资额均超亿元,另有投资额超5000万的企业15家。与国内著名纺织院校合作建办的经编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投资700多万元的纺织工业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和纺织工业(华东)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将为区内产品提供质量保障。注册开通的“中国经编信息网”、“海宁中国经编园网”和“中国产业用布网”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87万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3元,分别同比增长30.7%、24.6%、8.35%。

农业发展

新农村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逐步形成四大特色——日本鳖养殖全国领先,水貂养殖全省领先,蔬菜园区规模嘉兴领先,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海宁领先。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大拆迁,并成功建成省级小康示范村1个,市级整治村7个。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治安技防“天网”工程,实施镇级道路亮化工程;建成集食、宿、娱于一体的和谐新村,形成浙北最大的外来务工者聚集生活区和战时人员应急疏散基地。农业稳定发展。围绕打造“中心城市后花园”的目标,科学编制并实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区,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质果蔬、特种水产、高档花卉等观赏农业,逐步形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产业化扶持政策是实现马桥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助推器。2011年度马桥街道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拟安排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着力扶持具有引领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社或目前规模尚小但有发展前景、且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并将优先向使农村污染物减排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内领先水平且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

未来规划

海宁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马桥街道提出,要找准定位,立足实际,统筹推进,以扩大投入为抓手,深入推进品质生活建设。其中,围绕“融入城区”目标,街道完成《海宁市马桥街道集镇核心区概念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南新区。

马桥街道核心区域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