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锦蛇(学名:Pantherophis guttatus  ),是游蛇科,锦蛇属肉食类动物,有2亚种。体长80~120厘米,颜色很多,通常都是红色的而且伴有橙色的鞍形标记,拥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从荧光橙到灰色、灰褐色、土黄色、紫色都有。因身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所以又叫做“玉米蛇”。

玉米锦蛇原产地为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在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都有发现。[3]栖息于干燥林地,沼泽,农田等地。独居生活,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温顺无毒,寿命可达20多年,是具有观赏性的宠物蛇。[1]玉米锦蛇保护等级为无危。

独居生活,半树栖性,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清晨时分晒太阳以调节体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玉米锦蛇的食物包括小型啮齿类、蜥蜴类、蛙类、小型鸟类、鱼类以及鸟蛋,年幼个体则主要以昆虫为食。合适温度:21~32℃;相对湿度:75~80%。爬行动物无危北美洲陆生动物肉食性

中文名

玉米锦蛇

别名

红鼠蛇

外文名

Corn Snake

游蛇科

动物界

有鳞目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豹斑蛇属

玉米蛇

分布区域

原产于美国东部、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拉丁学名

Pantherophis guttatus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保护级别

玉米锦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物种(

亚纲

双孔亚纲

亚目

蛇亚目

亚科

游蛇亚科

性情

独居生活,半树栖性,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 清晨时分晒太阳以调节体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66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原产地

北美洲

保护级别

无危

形态特征

全长80~120厘米,最长可达182厘米。千变万化的颜色和花纹是它最为吸引人的地方。玉米蛇大部分都有一个以上的隐性基因,这使得它们拥有高度易变的颜色和样式。通常可见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黄色、橙色等。[2]以这些颜色为底色,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上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尾部腹面位置则呈直条纹状。部分灰色的个体,在腹部有黑色的方格花纹。

此蛇是变异最多的亚种,同一窝蛇蛋中的蛇就有横带及纵带的条纹。已培育出各种不同的体色变化。如白化、脱黄色型、脱红色型及无色型、纵纹型。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玉米锦蛇牛蛇猪鼻蛇束带蛇
外观

体长-约1.5米约30~60厘米最长100厘米
分布区域原产于美国东部、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加拿大北部至中美洲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游蛇科游蛇科游蛇科游蛇科
展开表格

栖息环境

栖息于森林、沼泽、农田环境中,尤其偏爱玉米地,因为这里田鼠、小鸟等猎物比较多,"玉米蛇"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玉米锦蛇

生活习性

独居生活,半树栖性,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清晨时分晒太阳以调节体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玉米锦蛇的食物包括小型啮齿类、蜥蜴类、蛙类、小型鸟类、鱼类以及鸟蛋,年幼个体则主要以昆虫为食。合适温度:21~32℃;相对湿度:75~80%。

分布范围

玉米锦蛇是美国特有的物种,原产于美国东部和东南部。范围延伸到南部新泽西、马里兰、和肯塔基州南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南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州南部和南部佛罗里达州。在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都有发现。

生长繁殖

在蛇的繁殖季节,雌蛇尾基部的一种腺体能散发出特殊的气味,雄蛇凭借这种气味追踪雌蛇。雄蛇有一对交接器,即所谓"半阴茎",平时收缩至易尾基部内,交配时可从泄殖孔伸出,每次交配时只使用一侧的"半阴茎"。交配时,两蛇相互紧紧缠绕如油条状,头部在同一方,雄蛇身剧烈抖动,雌蛇则伏地不动,射精后雌雄蛇分开。

在每年的繁殖季节,一条雄蛇可与几条雌蛇交配。雌蛇虽然只有一次性接受交配,但存于雌蛇泄殖腔内的精子在3年内仍有受精能力。因此,人工饲养中,公、母蛇比例1:8便可。

玉米锦蛇每年3~5月交配繁殖,雌蛇每次产3~40枚卵,孵化期约60~65天,卵于7~9月间孵化,小蛇的性别像大多数爬行动物那样取决于气温(高雄低雌),2~3岁性成熟,寿命12~15年,最高纪录23年。蛇蛋蛋壳呈白色,如鹌鹑蛋一般大小,而破壳后的小蛇有红色和白色两种。

人工饲养

进入中国的玉米锦蛇绝大多数是人工饲养,通过选育出的变异体。人工饲养的玉米锦蛇以小型哺乳类为主食,主要以鼠类或者是蜥蜴为食。不应该喂食鱼类,蛋类等,常选用小白鼠。每次相隔7~10天,平均一个星期只要喂食一只即可,不可投喂体型过大或者数量太多,每次进食后不要打扰它们,以免令其呕吐,导致死亡。幼年时投喂乳鼠,1年蛇应投喂小白乳鼠,逐渐增大投喂数量。温度控制在28~31度,26度以下消化缓慢,不宜喂食,24度以下易得肠炎。

如果家中的空间有限,可选较小体形的玉米蛇,饲养箱要能通风,箱子内放上食盆和水盆、铺上沙土,水盆里的水一方面是供它饮用,另一方面是能让它整个身体浸到水里。蛇是很爱干净的动物,只要水盆里有水,它们就会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箱内可放置枯木、人造草皮或者报纸、可匿藏的石洞等,预备枯枝备其脱皮时使用。

此外,最好设置一个蛇窝(用小花盆横着就可以,最好半埋在土中),另外还要放上温度计(最好也放一个湿度计),如果嫌麻烦或者条件不允许,就在饲养箱下面放一块保温垫,保持箱子内的温度。饲养箱的长度应为蛇长的一半,宽为蛇长的三分之一,饲养箱顶部要装有牢固的顶盖,以防逃跑。要有爬虫灯,以便保温。为了增加蛇的安全感,可放置一块树脂材质的“洞穴”,以便宠物蛇躲藏。

亚种分化

序号中文名拉丁学名命名人及时间
1.玉米锦蛇指名亚种PantherophisguttatusLinnaeus,1766 
2玉米锦蛇大平原亚种PantherophisemoryiBaird&Girard,1853 

主要品种

暴风雪玉米蛇:是玉米锦蛇的一种,无毒,由于全身白色,所以被称之为暴风雪玉米蛇,极为罕见,是世界上10大最美蛇类之一。

保护现状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玉米锦蛇被捕获、贩卖到宠物市场上,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种群的繁衍生息,暂无灭绝的危险。100元~600元价格不等的玉米锦蛇,最吸引20岁~40岁的宠物爱好者。

保护级别

玉米锦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LC)  。

主要价值

玉米锦蛇没有毒性,是具有观赏性的宠物蛇,是爬宠市场上主要品种之一。玉米蛇价位在700元左右,颜色不同价格也有差别,有的上万元。

野生的玉米锦蛇有效的控制了啮齿类动物的数量,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