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镇隶属于浙江省乐清市,位于乐清市东南部沿海乐清湾之滨、瓯江口北岸,北临乐清市中心城区,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为乐清“一心两翼”的南翼副中心。镇域面积92平方公里,辖10个城乡新社区、1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31854人[1](2020年)。

柳市镇拥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基地”、“中国百强名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

2016年10月14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8年5月24日,柳市镇入选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2018年10月9日,柳市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亿元,增长9.5%。

中文名

柳市镇

下辖地区

东城社区、西城社区、北城社区等10个城乡新社区、158个行政村

别名

柳川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南沿海

面积

92km²

人口

331854人(2020年)

方言

吴语-瓯江片-柳市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577

政府驻地

柳青南路188号

外文名

Liushi Town

车牌代码

浙C

邮政区码

325604

著名景点

中雁荡山旅游景点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特色产业

旅游业

地区名片

中国电器之都

地区生产总值

292.5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

柳市镇

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回浦县地。

西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属闽越国地。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柳市镇域属东瓯国地。

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属章安县地。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属乐成县地。

唐高祖武德七年(623年),属永嘉县地。

唐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属乐成县地。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乐成县改乐清县。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柳市镇属长安乡地。明初,柳市属乐清县长安乡八都。

明初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镇域均属长安乡八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柳市设镇。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行村里制,柳市镇改为柳市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柳市设镇公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柳市推行保甲制。

1949年5月,乐清县解放。6月,成立柳市镇民主政府,归柳市区管辖。8月,废除保甲制,改保为村。

1949年12月,柳市镇民主政府改称柳市镇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柳市镇为乐清县属镇。镇政府设柳市中街雨伞桥头。

1953年,基层开始普选,成立新的柳市镇人民政府。

1954年11月,中共乐清县委决定柳市镇由县直接领导。

1959年1月,大公社下的生产大队改为管理区,柳市镇域改称柳市管理区。10月,柳市恢复镇建制。

1956年春,县委撤销柳市区,实行大乡制,柳市乡设立。1956年7月,湖横、湖头、茗东、茗安、前窑五乡并入柳市镇。

1984年4月,柳市镇公社恢复称柳市镇,归柳市区管辖。镇政府机构驻设文昌巷。

1992年6月,湖头镇、湖横乡、茗东乡并人柳市镇。以原柳市镇、湖头镇、湖横乡、茗东乡的行政区域形成柳市镇的行政区域,实行镇管村、居的体制。镇政府驻东风村。

行政区划

柳市镇与周边乡镇位置示意

2015年,柳市镇辖10个城乡新社区、158个行政村。社区具体为:
名称
东城社区南城社区
西城社区象阳社区
北城社区七里社区
象东社区黄华社区
新城社区长岐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柳市镇东北依乐成镇,南与七里港镇及黄华镇毗邻,东南傍象阳镇,西南临北白象镇,西北与白石镇接壤。中心地理坐标北纬28°03’,东经120°54’。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柳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热量较丰富。

地形地貌

柳市镇属滨海冲积平原地带,系虹(桥)柳(市)平原组成部分,兼属半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地高海拔4.85米。镇域可划分为三个地带:北、西北、东北部山区,系中雁荡山侵蚀一剥蚀山地、丘陵、也是北雁荡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一个分支。东北部的犁头山顶为柳市镇第二高峰,海拔357米。象山自东面延伸入境,大炮头海拔234.7米。镇中北部的宝台山。海拔227米。东、中、中西部,104国道线两侧区域系冲积平原。分布有古老残丘。南、西南部系滨海冲积平原。这里的柳市平原,阡陌相连,河道纵横交错,地势平坦。

水文

1997年12月统计,柳市镇河流水面面积328.49公顷,另有坑塘水面面积1.41公顷,沟渠面积35.35公顷。柳市镇域或流经柳市的河流有白石水库大坝脚至柳市、湖头桥至峡门夹、柳市至翁蝉、柳市至黄华陡闸、柳市至岐头陡、柳市至三屿陡、柳市至地团陡等。镇内主要河流有西运河、虎啸河、十浃河、麻园河等。除上述河流外,柳市镇境内其它小支流还有柳市、湖头、湖横、茗东等四个微型水系。上游多为山地或丘陵,建有小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柳市地势北高南低,地表水自西北、中北、东北、东部分别向东南、中南、西南、西部流入河道,经黄华、七里港、翁蝉注入瓯江或东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4年,柳市镇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47亩,消化转而未供土地827亩,清理供而未用土地374亩,完成工业用地供地635亩。

矿产资源

柳市镇境内截至1997年已发现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黄铁矿、石英等矿产资源。

水资源

柳市镇地下水总的流向自北向南运动。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滨江沿海地段有海水参与地下水活动,水质微咸或咸,不能饮用。平原地带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的孔隙承压水,埋藏二个承压含水层,埋藏深度分别达67.6米和78.9米,水质淡。此外,还有红层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下自垩纪筏头组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夹火山碎屑岩,于东部、北部局部地段出露。富水性极贫乏。

人口民族

人口

柳市镇人口280572人(2017年)。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市镇常住人口331854人。[1]

民族

柳市镇汉族为主,另有少数民族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等。

交通

甬台温高速柳市段

柳市陆路交通主要有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在建有乐清市中心大道、电器城大道,现已建成五纵五横的城市道路网框架、新104国道、进港大道等省重点工程。截止2015年,柳青南路、溪桥路、柳翁东路都是柳市八纵八横的交通主干道。溪桥路位于柳市镇政府办公大楼的南面,连接柳江路、柳青南路、柳黄路、长江路、环城南路、中心大道等交通主干道。溪桥路的延伸路段由柳黄路至中心大道,全长近1500米,宽40米,途经上池、浃西、浃东、东凰屿、泮垟、前横等村,总投资1.2亿元。柳翁东路是柳市建成区至象阳、翁垟的必经之路,全长1.4公里,途经潭头、社头、桥后、桥前、前横、后横、高四等8个村。柳翁东路原本只有7米宽的路基,改造后拓宽至20米,总投资1000多万,2014年4月5日开工。

经济

综述

2014年,柳市全年共完成生产总值202.6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31.77亿元,增长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2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7元。

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亿元,增长9.5%;工业总产值611.2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收入45.4亿元,增长20%;限上批零住餐销售总额123.4亿元,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8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89元,分别增长8.8%和11.6%。

第一产业

2014年柳市镇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现代农业观光园2个;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1家,新增温州市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社2家;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村20个,新增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805亩,流转率达91%。

全面打响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实现15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大于10万元,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4亿元。

第二产业

2007年,柳市镇新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0家,规模企业生产总产值占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85%;新增超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4家企业跻身全国工业企业500强,10家企业进入全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00强。

2008年,柳市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20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6.77%;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19.2%。规模以上企业达354家,实现产值322.48亿元,占总产值的85.9%。

2011年,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8家,有7家企业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4家企业集团跨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实现工业总产值609.6亿元,财政总收入27.8亿元。

2014年,柳市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9.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22.9亿元,分别增长7.4%和6.3%。小微园建设成效显著,方斗岩110亩小微园竣工投产,七里港、湖头330亩小微园开工建设,苏吕97亩小微园完成审批工作。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3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7个、著名商标5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新产品产值达101.71亿元。

大力加快产业平台打造,人民产业园一期研发基地基本建成、二期生产车间工程稳步推进,德力西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部分厂房完成主体结顶,顺利推进国际电工电器城会展中心、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建设,传统电气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扶持小微园建设,苏吕小微园全面投用,七里港、湖头小微园企业开工建设24家、竣工投产19家。大力推进“三转一市”,新增“个转企”179家、“小升规”65家、股份制改造企业9家、拟上市企业1家、挂牌上市企业1家,亿元企业增至68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占比工业总产值的60.8%。创新氛围加速升温。聚焦科创驱动培育,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进入装修阶段,与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签约合作,建立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全年新增省科技型企业158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至9.66亿元,实现规上企业科技活动覆盖率67.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4亿元,新产品产值140.7亿元。聚焦技术改造升级,落实技改补助资金1500万元,新增技改立项72个,其中500-1000万元较大项目6个、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全年技改经费投入占到工业性投资的68.4%,工业的有效投入态势和发展趋势积极向好。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坚持“强链补链、提升产业、壮大集群”,大力推进瓯江物流园等省重点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项目落地6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3亿元。

第三产业

2014年,柳市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6.9亿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2亿元,增长15%。

坚持促进创意设计、电商平台等新型服务业态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华京建材电商园、一开文创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巴度、宏伟电商园以及电商孵化创业园周边配套设施,建成投用浙南大众创业园,实现2000余家工业企业在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0.1亿元。坚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后横“艺雕小镇”建设,基本建成虞金顺黄杨木雕艺术馆,大力举办电器文化节活动,不断加强休闲、文化、产业三者间良性互动。

社会

教育

2014年,柳市镇有西城、象东社区两所公办幼儿园、城东一小、滨海中学、实验中学、一中、乐清中学、镇六中等7所中小学以及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和校网布局,开工建设柳市公立幼儿园、柳市中学迁扩建工程,完成柳市职业技术中学整体搬迁,建成投用柳市七小等4所中小学综合楼以及西城、象东等2所幼儿园,实现省标准化学校覆盖率96.2%、等级幼儿园覆盖率92.8%。

文化事业

2014年柳市镇新建农村文化礼堂4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6个,完成后横工艺美术产业街样板街部分改造。全民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获评乐清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

2014年,柳市镇卫生通过省卫生镇复评,成功创建乙等卫生院1个。

2015年,柳市镇12个社区被划分为4个片区(分别为柳市集镇、象阳片、黄华片、七里港片),每个片区的参合农民可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免费健康体检。

柳市镇第二社区卫计服务中心(原柳市镇象阳卫生院),位于象南社区荷盛村荷花南路1号。

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健康体检活动,落实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实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91.5%。进一步加快医养结合改革,与38家居家照料中心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781次,实现象东养老服务中心向镇级改造提升。

社会保障

柳市镇

2014年,柳市镇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分别新增1479人和2041人。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医药费达16.4万人次共1.1亿元。设立社会救助窗口8个、爱心驿站3个,发放各项救助保障金1000多万元。建成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

2018年,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25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改造提升村老年食堂107个,实现为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行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基本养老保险2500余人,支出医保基金1亿元,全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优抚政策和精准扶贫工作,完成低收入农户排查249户,发放优抚、低保、社会救助等各类救助金约1800万元。

城镇建设

主攻大交通建设,市域铁路S2线、瓯江北口大桥、228国道以及乐柳公路等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温州绕城北线二期、甬台温高速复线乐成至黄华段全面通车。加快道路内网联通,柳青南路延伸二期、环城东路延伸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兆丰西路、万象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中心大道等3条道路修复提升,全年新增镇域道路5.2公里。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建成投用湖横、马道头、岐头、吕庄等4个首末站,实现16条公交线路国有化运营。加快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改造提升上来桥、蟾东等4个垃圾中转站,完成长江路、环城东路、新市东街等3条道路路灯安装,东风路、兆丰路等道路微循环项目投入使用,建成投用停车场2个,新增停车泊位450个。推动农村设施提档升级,改造提升村级公厕331座、供水管网78.3公里。环境面貌逐步改善。立体提升街景形象,完成柳青南路等道路两侧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在西至柳江路、东至沿河西路、北至车站路、南至溪桥路的区域范围实行环卫市场化运作,全年完成道路白改黑4.6公里,亮化、彩化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绿化“提质增量”,启动中心大道两侧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七里港大道绿化改造提升,为溪桥路、柳翁路等8条道路配置专业绿化养护队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1平方米。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林宅一期安置地方案会审和地质勘探,完成上园村控规调整以及南陈岙村拆迁安置工程招投标。

2020年1月,柳市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3]

获得荣誉

1994年至2003年连续十年荣获“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称号。

1995年被温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温州市级文明镇。

1996年荣获“浙江省卫生镇”称号。

1997年荣获第五批“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称号;1999年荣获“浙江省教育强镇”称号。

2003年先后荣获“浙江省体育特色镇”称号和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2004年被评为温州市三星级文明镇、全国千强镇。上列荣誉就是对柳市镇文明创建工作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最好肯定。

2004年柳市镇还相继获得了“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防爆电器产业基地”两张金名片。

2019年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2]

旅游

景点

中雁荡山

柳市镇

中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的组成部分,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距乐清市中心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分玉甑、三湖、东漈、西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白石湖、龙山湖、钟前湖合称“三湖”,高峡平湖,峰峦倒影,而为中雁荡特殊景观。

玉甑峰

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图腾。中雁荡最早的山志干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见玉甑峰在中雁七大景区中的地位之重。

东漈

东漈景区

东漈全长七里,迂回七折,两岸山石嵯峨,幻化出许多景观,它多瀑多潭,经年溪水淙淙。东漈最值得称道的是七曲下的钟潭和四曲中的梅雨潭,东西二漈为玉甑峰的两翼。西以峰岩取胜,东漈则以瀑潭见长。东漈有溪名东龙街,迂回潺爰七里,串连了一系列各擅胜场的碧潭:钟潭、连珠潭、小龙潭、梅雨潭、莲花潭,穿插于这些碧潭之间的是浣纱瀑、马尾瀑、梅雨瀑中雁好水多在三湖、东漈二景区。

西漈

西漈是一座峡谷,其谷底之石,平坦无沙砾,赭色,溪水流淌,犹如长龙游动,故称“龙街”。龙街逶迤数里。两旁峰岩相叠。

杨八洞

柳市镇

杨八洞(又称盖竹洞)是中雁荡的一段“引文”,它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当中雁荡还叫作白石山的时候,它的大名早已载入宋代道书《云笈七签》,被尊为“天下第十九洞天”。

刘公谷

刘公谷是中雁荡山最外围的一个景区,它和杨八洞分处于一山的两面。这个斜立的小峡谷得名于当地历史上的一位贤吏的姓氏,这位贤吏的德政之一是组织开挖了一条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运河。

凤凰山

柳市镇

凤凰山在白石镇西南两公里,属中雁荡山的外围景区。此处两山夹峙,势若凤凰展翅,境内岩峦重叠,林壑秀美,以峰岩为主的各种景点多达数十处,其中鹰嘴、板障、穿鼻三岩横空出世,气势磅礴,而尤以穿鼻岩为最。此岩凌空拔起五百余米,与道士岩(玉甑峰)遥相呼应,俗称“道士岩影”。

三湖

三湖(白石湖、钟前湖、龙山湖)位于中雁荡山主峰玉甑峰下,总面积为692公顷,总蓄水量达36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