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yǎn]鼠[shǔ],一种哺乳动物。

体矮胖,长10余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眼小,隐藏在毛中。

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鼹鼠一词在某些国家中还有“间谍”的意思。

山东称鼹鼠为地皮子,菏泽地区称反耳瓜子。在甘肃岷县、通渭、会宁一带俗名“蛤蛤”。哺乳动物陆生动物杂食性

中文名

鼹鼠

鼹鼠

食性

肉食性(以昆虫为食)

亚纲

兽亚纲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鼹形鼠科

动物界

食虫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分布区域

分布于欧、亚和北美

亚目

鼠形亚目

亚科

鼹鼠亚科

体长

约10厘米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鼹鼠属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鼹鼠地鼠土拨鼠裸鼹鼠
外观

体长约10厘米-体长37~40厘米-
体重--4~8千克约30克
分布区域分布于欧、亚和北美-分布范围仅限于南亚西北部和中国的高海拔地区,其遍布于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中国的西部、中部和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东非部分地区
食性杂食性杂食性植食性植食性
展开表格体貌特征

头尖,吻长,四肢短小,身体矮胖,长10余厘米,外形似鼠。耳廓退化,眼也小,多为细密的皮毛掩盖。尾细而短。前肢5爪,强大,掌心外翻,是掘土的器官。

灵敏嗅觉

美国神经科学家发现鼹鼠具有不同寻常的嗅觉,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食物气味,是一种具有立体嗅觉感的哺乳动物。

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立体嗅觉感意味着鼹鼠的每个鼻孔都能嗅到不同的气味,并且大脑也可以识别气味的差异。这项研究是首次证实鼹鼠是第一种具有立体嗅觉感的哺乳动物。

美国范德堡大学神经科学家肯尼思-卡塔尼亚称,之前我认为鼹鼠的鼻孔过于接近,难以有效探测气味的渐变度。事实上鼹鼠使用立体嗅觉感来确定食物具体方位,这暗示着其它哺乳动物也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嗅觉,例如:狗和猪。

在实验中卡塔尼亚以鼹鼠洞出口为中心呈180度圆弧状分散放置了一些食物,用鼹鼠最喜欢吃的蚯蚓作为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他和同事能够每次观测伴随着气压变化鼹鼠的嗅觉特征。

他说:“鼹鼠仅在不足5秒之内便发现了食物的正确位置,并且准确率非常高。它们具有超灵敏的嗅觉。”当鼹鼠的左鼻孔被塞住,它身体向右转向探测食物来源,当鼹鼠的右鼻孔被塞住,它身体向左转向探测食物来源,最终它仍能找到食物,只是花费的时间稍长一点。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卡塔尼亚证实了之前的猜测,认为鼹鼠的确具有嗅觉立体空间感。[1]

生活习性

鼹鼠[哺乳动物]

鼹鼠

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这种动物适于地下掘土生活。它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身体矮胖,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鼹鼠多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丘陵缓坡的常绿阔叶林、稀疏灌丛林、农耕地和菜园地附近。营地下洞穴生活,主要以地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鼹鼠是哺乳类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白天住在土里,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没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绒毛,毛尖不固定朝某个方向。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它在狭长的隧道自由地奔来奔去。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于死亡。遇到危险时以尖叫震慑敌人,然后伺机逃脱。其声似蝉鸣又似鸟鸣。由于它喜好挖洞,伤害农作物,对农业有害,故为害兽。但这只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从生物链的角度来看,鼹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棕褐色,细密柔软,并具有光泽,有一定利用价值。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蚯蚓、蛞蝓、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动物。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又叫“地爬子”。

8935次播放03:18萌化了的鼹鼠长着一只高科技的鼻子,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立体嗅觉感

生长繁殖

鼹鼠一般每次生3-4个幼鼠。幼鼠出生时全身光秃秃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但不久后就长出了毛,也能看见东西了。

分布范围

在我国广泛分布,国外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

主要品种

鼹鼠

如我国东北、华北所产的麝鼹(Scaptochirusmoschatus),俗称“地爬子”和南方所产的缺齿鼹(Mogeralatouchei),缺2个下犬齿,地下洞道呈网状,俗称“不见天”或“反巴掌”,都是典型代表动物。星鼻鼹鼠

星鼻鼹鼠

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着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个令人兴奋难抑的生物学之谜。它们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猎食的环境涵盖地下及水下。如同鼹鼠科其它30种左右的成员,星鼻鼹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必须要能找到足够猎物,以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不过它还会在湿地栖境里营养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寻找猎物正是“星鼻”上场的时候。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2012次播放01:59鼹鼠的鼻子上长了花?不仅美美哒,而且寻找猎物相当厉害!长吻鼹

体长约11cm,体重30g左右。比白尾鼹多1枚上前臼齿(每侧上颌具4枚上前臼齿)。体形粗圆。吻尖而向前突出,吻端裸露无毛。吻背中央具有凹槽。眼小。外耳隐于被毛之中四肢粗短。前足掌部异常宽大并向外翻折。爪较白尾鼹更为粗短强壮,中指爪一般短于5mm,尾短,短于或等于后足长,呈球棒状,尾末端粗圆浑厚。毛被短而细密,略具丝光光泽。

白尾鼹

体长8~11cm,体重20~40g。体呈圆筒形。吻部削尖并向前突出,吻背中央具沟槽,眼极小。外耳退化,颈短。前肢粗短,掌部特别扩大而宽扁,掌心向外翻折,带有强壮的铲状爪。后足较前足细弱,尾短,略长于后足,球棒状,基部短细。毛被柔软、细密,呈天鹅绒状。有丝光光泽。通体黑褐色或黑灰色,唯吻、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浅灰色或黄白色,足和尾的皮肤肉黄色。

缺齿鼹

体形较大,呈长圆筒形,体长17~22cm,体重达200g左右。尾长约23cm。头吻部尖而长,鼻部尖而长,鼻部延伸,突出于嘴前。眼小,耳隐于毛中。前肢短粗,掌宽扁,具强大的爪,掌心向外翻折。后肢细,不发达。四足裸露,尾粗短。头及背部毛为深褐色而略带灰色。下颌、颈部、前胸、腹部呈灰棕色,腹部中央有一道较宽的金黄色纹,但有个体差异。

麝鼹

体形与缺齿鼹相似,但身体较小,体长10~13cm。体重40~100g.吻部细长,无外耳壳,眼退化,足背上仅有细短的毛,几近裸露。尾细而短,被有稀疏的短毛,身体背面灰棕色,带丝状光泽。腹面毛色稍浅为棕灰色。

华南缺齿鼹,最小的一种缺齿鼹。大小、形态与白尾鼹相似,但缺乏下犬齿。体长约10cm,体重约40g。裸露吻部较白尾鼹更为尖长。眼、耳均极退化。尾略长于后足,并被稀疏的长毛。足背、吻鼻的稀毛甚短。躯体其余部分的毛被柔软、细密,呈天鹅绒状。体背茶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比体背多灰黑色,颏、喉和胸灰色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