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距省城贵阳230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09年全县总人口3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水族人口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4.8%,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都水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76347人。[3]国道321线、贵广高铁横贯县境,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达樟江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

2016年12月7日,三都水族自治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末,户籍人口为372786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929万元。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三都水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2]

中文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

火车站

三都县站

别名

三都

所属地区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面积

2400km²

人口

27634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著名景点

九阡水各卯文化风情园

方言

贵州方言

气候类型

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

机场

荔波机场

外文名

Sandu Shui Autonomous County

车牌代码

贵J

电话区号

0854

邮政区码

558100

行政类别

自治县

行政区划代码

522732

政府驻地

三合镇

拼音

Sandu Shuizu Zizhixian

下属地区

2个街道、6个镇

地区生产总值

95.90亿元(2021年)

县委书记

朱奉余

历史沿革

三都在夏朝属梁州东南裔;商属于荆州西南裔;周属越,领牂牁国地;秦属象郡且兰县地;汉属牂牁郡;晋至南朝宋属牂牁郡的东南角和武陵郡的西南角等处交界地;南朝齐属牂牁郡东南角和齐熙郡西北角等处交界地;梁、陈属南牂牁郡;隋属牂牁郡。

三都水族自治县全景图

唐初开始在三都境内设治,贞观三年(629年),置婆览县,即今三都恒丰、塘州、合江一带;都尚县,即今三都都江一带,属应州管辖,州治在都尚县。

宋代(960~1279年),属夔州路绍庆府(今四川彭水县)所辖五十六羁縻州的南部东段边地。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六月(1289年),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人,以三百洞、一百一十寨内附。至元二十八年十月(1291年),将洞蛮烂土建立定云府,改陈蒙洞为陈蒙州,合江为合江州。至元二十九年正月,设陈蒙烂土军民安抚司。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都匀定云安抚司为都匀安抚司。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授张均为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隶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1494年),长官司改属独山州,隶新设的都匀府。雍正九年七月(1731年),置都江厅通判,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隶都匀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烂土司地置三脚屯州同,即今三合、大河、普安、中和等乡镇。

民国二年十二月(1913年),都江厅改称都江县,三脚州同改称三合县。民国三十年二月(1941年),贵州省政府将都江、三合两县合并,改名三都县,三都县治设三合镇,都江县署改为区署。

1949年12月6日三都解放,1950年1月14日三都县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七次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三都县,设置三都水家族自治县,同年12月21日,将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1957年1月2日,三都水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县治设三合镇,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名、县治一直沿袭至今。

政治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6]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凯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伟超、何客冈、宋剑涛、李林龙、杨秀举、杨承辉、王晓敏[4]

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协主席:覃友寿[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地跨东经107°40′至108°14′,北纬25°30′至26°10′之间。东邻榕江县、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78公里,距省城贵阳230公里,距州府都匀85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

地形

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为西北面的更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处是坝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境处,海拔303米。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在总面积中耕地占9.4%,林地占55.6%,草山占29.7%,水面占1.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气候

三都水族自治县夏长冬短,春秋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地势、地貌、海拔高度的复杂影响,形成三都气候在地域上的差异,全县分为温热、温暖、温和三个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为18.2℃,一月份平均气温为7.8℃,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6.6℃,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5℃,年总积温为6603.1℃。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26.1毫米。日照时间少,全年日照时数1131.4小时。全年无霜期326天,最短275天。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气候灾害频繁,其中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有干旱、暴雨、倒春寒、秋绵雨、冰雹、凌冻等灾害性天气。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三都水族自治县尧人山

境内已发现的有用矿产有铜、铁、煤、汞、金、锑、硫、铅锌、磷、重晶石、稀土、钼、钒、雄黄、砖用页岩、铀、金刚石、砷等20余种。已开采的有铜、铁、煤、汞、金、锑、硫、铅锌、磷等。全县有矿产地、矿区、矿点共100多处。汞锑铅锌矿开采历史悠久,硫铁矿以贵州省内含硫量最高的硫铁矿床而闻名,金矿储量约3.83吨,集中在三合镇苗龙一带。以锑矿为代表的采矿业和冶炼业在三都现代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水力资源

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349.5毫米,总降雨量33.1亿立方米,径流量16.5亿立方米,外县流入客水年平均来水量为11.98亿立方米,地下水为4.7亿立方米,全县年拥水量共计33.18亿立方米。全县中小河流理论水能22万千瓦,可开发量16.6万千瓦。2010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1.6万千瓦,年发电量4100万千瓦时。

林产资源

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枫香、栎类、栲类、白杨、南酸枣、马蹄荷、含笑、红豆杉、桦木、樟、楠、榉、槭树、木荷、山核桃、香椿、紫檀、漆树、泡桐、竹、油桐、柑桔、桃、李、梨、板栗、杨梅、杜仲、盐肤木、茶、棕榈等。有较集中的10大林区,东片区的都江、坝街、羊福、巫不、打鱼、拉揽6个乡(镇)和南片区的扬拱、九阡等乡镇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国有拉揽林场位于县城东部12公里,经营面积26.85万亩,林木蓄积量226万立方米,素有“百里林海”之称,具备年产3.5万余立方米商品材的能力,是贵州省营业销售收入率先突破千万元大关的国有林杨,也是中国国有林场500强之一。

土地资源

2022年2月10日,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都水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三都水族自治县统计局联合发布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其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耕地22112.05公顷(331680.75亩),林地184522.60公顷(2767839.00亩),草地2910.33公顷(43654.95亩),湿地29.17公顷(437.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879.27公顷(73189.05亩),交通运输用地3964.53公顷(59467.9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25.55公顷(45383.25亩)。[7]

行政区划

沿革变迁

201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辖10个镇:三合镇、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普安镇、都江镇、中和镇、廷牌镇、周覃镇、九阡镇;11个乡:交梨乡、拉揽乡、打鱼乡、坝街乡、羊福乡、巫不乡、水龙乡、塘州乡、三洞乡、恒丰乡、扬拱乡;下辖270个村、4个居委会、2144个村民小组。

2014年8月,撤销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普安镇、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都江镇、周覃镇、廷牌镇、九阡镇、中和镇、交梨乡、拉揽乡、水龙乡、打鱼乡、坝街乡、巫不乡、羊福乡、塘州乡、三洞乡、恒丰乡、扬拱乡等21个乡(镇)建制,设置新的三合街道和中和镇、周覃镇、普安镇、大河镇、都江镇、九阡镇。

三合街道:辖原三合镇、拉揽乡和原水龙乡祥寨村、伟寨村,街道办事处驻尧人山社区。

中和镇:辖原中和镇、塘州乡及原三洞乡(除群力村外)和原水龙乡(除祥寨村、伟寨村外),镇人民政府驻中和村。

周覃镇:辖原周覃镇、廷牌镇、恒丰乡和原三洞乡群力村,镇人民政府驻新荣村。

普安镇:辖原普安镇、交梨乡,镇人民政府驻普屯村。

大河镇:辖原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镇人民政府驻怀所村。

都江镇:辖原都江镇、打鱼乡、坝街乡、巫不乡、羊福乡,镇人民政府驻上江村。

九阡镇:辖原九阡镇、扬拱乡,镇人民政府驻九阡村。

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三都水族自治县设置凤羽街道,凤羽街道辖原三合街道的城南社区、交向社区、恒丰园社区、万户水寨社区、尧麓村、南岭村,街道办事处驻万户水寨社区。

2019年8月,三都水族自治县下辖2个街道、6个镇:三合街道、凤羽街道、中和镇、周覃镇、普安镇、大河镇、都江镇、九阡镇。[2]

政区划分

三都县城俯瞰

2019年8月,三都水族自治县下辖2个街道、6个镇。
街道三合街道凤羽街道
中和镇周覃镇普安镇
大河镇都江镇九阡镇

人口民族

人口数量

200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辖10个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万人;占总人口的93.49%。少数民族人口中,水族人口20.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23%。

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36.0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3.4835万人,占总人口的92.91%;非农业人口2.5543万人,占总人口的7.09%;少数民族人口34.9261万人,占总人口的96.91%;少数民族人口中水族人口23.75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93%,占全国水族总人口57.81%。

2014年,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49万人,水族人口24.19万人,占总人口的65.9%,全国57%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

2016年年末,户籍人口为370975人,比2015年下降0.11%。其中,乡村人口306702人,比上2015年下降5.06%;城镇人口79773人,比2015年上升23.36%。

2017年末,户籍人口为372786人,比上年上升0.49%。其中,乡村人口282420人,比上年下降3.02%;城镇人口90366人,比上年上升13.2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都水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76347人。[3]

民族情况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水族、布依族、苗族、瑶族、侗族、彝族、壮族、回族、仡佬族、土家族、满族等。

三都县水族服饰

水族主要聚居在九阡、廷牌、恒丰、三洞、中和、水龙、塘州、周覃等乡(镇)。全县所有的乡(镇)都或多或少的有水族聚居的村寨。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大河、合江、丰乐、普安、周覃、九阡等乡(镇)。苗族主要聚居在普安、丰乐、都江、坝街、三合等乡(镇)。汉族主要聚居在县城以及一些乡(镇)中心村,使用典型的三都本地汉语方言。其他在三都的少数民族除了侗族、瑶族形成村落以外,其余均为婚姻、工作或特殊移民进入,没有形成村落。

经济

概述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2929万元,增长12.4%,较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9142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106790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完成374719万元,增长14.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942元,增长11.9%。

2017全年财政总收入71225万元,增长2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510万元,增长17.2%。一般预算支出259751万元,增长10.31%。

2017全年税收收入完成59209万元,增长34.1%。

2017全年城镇增新增就业人数2439人,增长2.2%。

202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238819万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224207万元,比上年下降2.3%;第三产业完成409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4:25.7:46.9。[2]

2021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90亿元。[5]

第一产业

2006年,全县的农业大力推广“一年多熟制”种植模式,形成以“竹、畜、菜、果、茶”为主的五项产业。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19亿元,增长5.6%;粮食总播面达35.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9.75万吨,增长3.73%。全县大牲畜存栏17.55万头,增长6.3%;大牲畜出栏2.86万头,增长8.95%;涌现116个畜牧养殖示范点。

2011年,全县努力培育“畜、果、菜、竹、茶”五大产业,建设西北面以大河镇为主的蔬菜、北面以交梨乡为主的水晶葡萄、南面以九阡镇为主的九阡李、东面以都江镇为主的椪柑等四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1.35亿元,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27%提高到33.49%,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由2006年的12个发展到176个。

2016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4178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完成10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7.63%。主要农产品中,豆类、薯类、水果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55%、2.47%和15.44%。

2017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1420万元,增长6.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114公顷,比上年减少2.5%;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1168公顷,增长0.46%。油料种植面积6708公顷,增长0.37%;蔬菜种植面积13941公顷,增长6.75%。粮食总产量9.9万吨,比上年下降1.3%,其中:玉米增长0.25%,稻谷增长1.62%。

2017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17151万元,增长7.44%。

2017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48363万元,增长3.16%。畜禽存栏情况:猪存栏133834头,增长11.6%;牛存栏68754头,增长5.57%;羊存栏5263只,增长7.23%。畜禽出栏情况:猪出栏164633头,增长12.42%;牛出栏18106头,增长12.96%;羊出栏7024只,增长14.03%。肉类总产量17316吨,增长13.29%。禽蛋产量710吨,增长16.20%。

2017全年渔业增加值5548万元,增长6.57%。水产品产量2632吨,增长12%。

第二产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0.49亿元,增长28.3%。三都水族自治县国有工业企业共2户:即县供电局、县自来水公司;规模工业企业(非公有制)共11户,在县境内形成了电力工业、矿冶工业、森工林企业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2011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按照“立足优势、依托资源、搭建平台、承接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塘州、交梨、周覃三个生态工业园,“一区三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建立,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64亿元;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分别是2006年的3.59倍和4.2倍。

2016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5256万元,增长11.3%。

2017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1900万元,增长10.9%。

2017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2413万元,增长58.8%。

第三产业

201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080万元,增长11.8%。销售额(营业额)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91223万元,增长3.4%;零售业完成194862万元,增长10.7%;住宿业完成13476万元,增长12.2%;餐饮业完成29920万元,增长16.5%。

2017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9946万元,同比增长9.58%,各项贷款余额797715万元,同比增长37.5%。

2017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56.71亿元,增长43.8%。

交通

2017年境内公路线路总里程1692.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59公里。

社会

教育

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寨

2012年,全县有幼儿园17所,学前班165个,学前教育初步开成公办和社会力量办学并重的局面。小学校(点)191所、初级中学19所(含九年制学校6所)、高级中学2所、民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全县在科技管理、农业、牧业、林业、水利、交通、供电、食品药品监督和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专业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增加。医疗

2012年,全县设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24个,分别是21个乡(镇)卫生院和县鹏城民族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所,拥有业务用房面积为4.51万平方米,开设床位555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320张、乡(镇)卫生院23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1.59张床位。全县开设村卫生室76个,占总行政村数31.93%,有村卫生员218人,村接生员218人。

体育

2005年,在城西龙嘴角沙坝新建成占地106亩的民族体育运动中心,内有1个可容纳15000人的田径场(含1个赛马场)、1个可容观众1700人的体育馆、3个网球场、2个门球场、2个篮球场。2005年8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并成功注册“中国西部赛马城”。

2012年,共有体育场地224个,其中400米运动场4个、300米运动场5个、标准篮球场105个、固定看台灯光篮球场4个、乒乓球场35个、羽毛球场28个、健身路径4条、门球场1个,占地面积202865平方米,场地面积166328平方米,全县人均占有体育场面积0.54平方米。

2016年4月5日,为不断推广三都民族文化,展现三都水族风情,使中西文化和水族文化相互交融,三都县在国家3A级姑鲁圣诞崖景区举办2016年世界体育舞蹈演员走进“神秘水乡·秀秀三都”民族团结大联欢活动。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

旅游

景区景点

三都中和瀑布

三都水族自治县景点主要有:百城林海风光、都柳江漂流、森林度假村、尧人山自然保护区、布仰摩崖石刻、都江古城遗址、清军万人坟、水族苗族歌舞、村寨等。南线主要以民族风情为主,主要有:水族村寨、水族端节、卯节情歌、民族工艺品及水龙引朗石棺墓、塘州仙人桥、中和瀑布、三洞猫石守田等一些奇石异景。

境内有文物点45处,其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名胜古迹有贵州“新疆六厅”故城遗迹之一的都江古城垣、羊福崖墓、布仰摩崖、九阡镇石板寨抗日旧址、九阡镇梅采寨岜丢山九阡水族起义遗址、引朗石棺墓及尧人山太平天国遗址等。主要景区有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文化活动

特产

主要有木材、九阡酒、九阡李、廷牌干辣椒、西厢雪梨、沃屯蜜桔,脐橙、沙田柚、周覃土花布、拉揽竹沙发、巫不香猪、木耳、麻竹笋、香菇、茶叶、花生等。

代表人物

潘新简、张晖、包万友、包汝明、张树屏、李上达、滕久寿、潘一志、胡翯、蒙世花、潘永雄、潘朝霖、石国义、王品魁、韦宗林、罗春寒、胡品荣、陆永康、韦琪、谭诗雨。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